目前分類:聞熏佛法正知見 (187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離諸相,處於三界」以後要如何呢?必須要「成熟眾生」。也就是必須要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行大乘菩薩行,必須要行大乘的六度萬行,乃至於菩薩十度來成熟眾生,來利益眾生永無窮盡。不是像二乘人入於無餘涅槃以後猶如自了漢,不是像這個樣子。所以大乘真正要成佛,就是必須要離諸相,處於三界,成熟眾生乃至於究竟圓滿。那就是因為這個樣子,才可以稱為真出家。所以真出家的道理,就是因為菩薩離於諸相,處於三界而成熟眾生!所以聲聞的出家,其實是方便的說出家,也不是真的出家。我們在上一集裏面說過的,聲聞出家其實他出了哪一個家呢?因為他沒有證悟如來藏,他怎麼知道說本來出家的這一個心呢?所以他還是在五陰宅裏面。聲聞人除了入了無餘涅槃才叫作真出家,但是他那時候入無餘涅槃是誰出家呢?因為如來藏祂本來就出家了,所以也沒有所謂的真出家。所以聲聞人沒有真出家這回事,只有菩薩才可以稱為真出家。所以《大寶積經》裏面這裏才會說:「菩薩真出家者,謂離諸相,處於三界成熟眾生,方可名為真出家也。」


所以,從身出家跟心出家這樣子來看的話,我們就會有四種的一個差別。身出家跟心出家會有四種不一樣的一個差別:第一個就是、身不出家,而心也不出家;第二個就是、身不出家,而心出家;第三個就是、身出家,心不出家;第四個就是、身出家,心也出家。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那是誰才有辦法離開這個三界家、五陰宅呢?也就是菩薩!菩薩證悟了如來藏以後,現觀如來藏祂本來出家、現觀如來藏祂本來就離開了六塵、現觀如來藏祂本來就不攝屬在三界裏面、現觀如來藏祂本來就不屬於五陰,而用自己的這個五陰身,而用自己的這個意識心能夠現觀如來藏祂本身就出家,而轉依如來藏,這個才是叫作真出家!因為意識心——因為見聞覺知心——轉依了如來藏而逐步的修行,斷除了所有的思惑,斷除了習氣種子隨眠,這樣子才是真正的離開了五陰家。而如來藏祂本來就是無形無相的,如來藏無形無相所以祂根本不用剃髮,也不用著染衣。如來藏無形無相何須剃髮?何須著染衣呢?所以必須要心離五陰的繫縛才是真出家,否則就是表相出家。

我們在前面「觀像念佛」的時候有提到 大精進菩薩,大精進菩薩原來他就是想要求出家,所以就跟他父母哀求希望能夠出家,但是父母並沒有同意。後來是因為觀像念佛悟入了實相,悟入了實相進入了實相念佛,所以悟入了真如本性。他原來是極力的想要追求要出家,但是他悟了以後說了一句話,他說:「不被袈裟,亦不見佛,不受禁戒……如是觀已成大智慧。」(《大寶積經》卷八十九)那就很奇怪,原來他是要求出家,(披袈裟就是出家,披袈裟就是表相出家的意思)那爲什麽他那個時候反而不求出家了呢?反而不披袈裟呢?就是因為已經悟了如來藏,(已經悟了本心、已經悟了這個阿賴耶識)悟了這個如來藏祂本來就已經出家了;悟了如來藏祂本來就遠離三界六塵萬法、悟了如來藏祂本來就不屬於五陰,所以沒有必要披袈裟。需要披袈裟、需要剃髮的正是我們這個五陰,五陰身才需要披袈裟、才需要剃髮,所以只有五陰身才需要披袈裟,如來藏祂本身沒有必要披袈裟,沒有必要出家。所以唯有悟了如來藏,才是真正的真出家。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我們來看一下,因為這個樣子的話,我們會有兩種情況來對這樣做一個區別,就有兩種僧寶——也就是說我們要探討的這個問題:就有表相僧寶跟真實義僧寶。

表相僧寶就是所謂的身出家,表相出家,表相僧寶就是只有剃髮著染衣而出世俗的家,那這個就叫作身出家,也又叫作表相出家;因為只有他的這個身體出家了,但並沒有真正的出家,只是出了世俗的家。那真實義僧寶方稱為真出家,也又叫作心出家,真實義僧寶爲什麽可以稱為真出家、也稱為心出家呢?他是出哪一個家呢?他就是出了三界的家,也就是離了五陰宅——離了五陰的這個宅舍。眾生沒有辦法解脫,沒有辦法離開的就是三界的這個家——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的這一個家,就是色受想行識五陰的這個家(色受想行識五陰的這個宅舍)沒有辦法離開這個宅舍。所以離開這個宅舍才是稱為真出家,才是稱為心出家,因為心已經離開三界的繫縛、心已經離開五陰的繫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我們從這邊來看的話:從自性的僧寶、到出世的僧寶、到住持的僧寶,其實是從自性僧寶到出世僧寶是因為如來藏,悟了這個真心如來藏——大乘菩薩悟了這個真心以後所顯現的出家的狀況,所顯現了這個的法相。住持三寶是因為剃髮著染衣,離世俗的家這樣子的一個表相,所以我們說其實住持三寶就是表相三寶。出世的三寶其實就是真實義的僧寶——出世的僧寶就是真實義的僧寶,住持的僧寶就是表相的僧寶。

這個差別在什麽地方呢?就是有沒有悟入如來藏,有沒有悟入自性。如果悟入了自性的話,這個樣子的話,就是叫作出世的僧寶。所以出世的僧寶也有可能示現出家相的,那也有可能示現在家相的。但是不是以現在家相或是以現出家相為主,而是以有沒有悟入如來藏這個真心為主,所以自性三寶其實才是最初、最終、最究竟的歸依處!所以無論你是出世三寶或是住持三寶,都必須要依止於自性三寶。也就是說:出世的僧寶跟住持的僧寶就是必須依止於自性的僧寶。如果否定了自性的僧寶的話,那就沒有辦法成立僧寶的一個僧格,否定了如來藏的話就已經完全喪失了僧寶的僧格。所以不管有沒有悟,都必須要依止自性三寶。三世諸佛同樣是依止自性三寶而修學佛法,乃至於達到究竟圓滿、乃至於達到成佛的果地。所以自性三寶、自性僧寶是一切的所依,是出世三寶、是住持三寶的所依。所以表相三寶也應該要依止自性三寶,不是只有求開悟的人要依止自性三寶。雖然住持三寶還沒有悟,但是必須要深信自性三寶,因為一切的歸依全部都是從自性三寶而來的。所以從這邊來看的話,四向五果的菩薩、聲聞,有在家、有出家的,那地上菩薩大部分都是在家的,所以:僧寶必須以是否開悟,為最主要的一個判定標準。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再來說什麽是「出世的三寶」呢?出世的三寶就是指佛的報身、還有佛的化身、還有佛的應身——佛的報身跟佛的化身,還有佛的應身就是出世的三寶。依於出世的三寶,所以我們能夠隨著佛來修學,隨著佛來修出世的法寶。來修出世的法寶——出世的法寶是什麽呢?出世的法寶就是所謂的「四諦緣生」、「六度詮旨」。那什麽是四諦緣生呢?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法,還有十二緣起法。那菩薩也修四聖諦、也修十二緣起觀,那更重要的是修六度詮旨:也就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萬行。因為修四諦緣生還有六度詮旨(菩薩六度萬行的這個法)所以能夠證悟了如來藏,也能夠逐漸的解脫煩惱,所以就成為大乘的「菩薩僧」,這個就是出世的僧寶。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跟各位來討論的是「表相僧寶與真實義僧寶」的問題。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意識虛妄」經教彙編

     佛教正覺同修會◎編印

 

第二節《長阿含單譯經》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89: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89: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89: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89: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是事實,佛弟子大眾多未能知;後代的今日,更有無智的愚人印順法師,不能分別安慧的邪謬知見,用安慧所造的邪見論著,作為教導眾生的教材,豈是負責任的作法?豈是有智慧的人?沒智慧的人,不負責任的人,卻身任導師之責,卻以導師身分而主張佛學院必須教授小乘安慧法師的謬論:《大乘廣五蘊論》。以其著作等身而且領導台灣佛教數十年之導師身分,將安慧之《大乘廣五蘊論》邪論,強行規定為佛學院所必須教授之教材;如是誤導佛學院中的出家二眾與在家二眾,以邪論取代正論而教導未來的佛門龍象,豈無壞法破法之因果? 豈無誤導佛門四眾之因果?

誤導在家二眾,其過尚小,也就罷了;誤導出家二眾,其過極大。何以故?謂在家二眾多不出世弘法,大多非以弘法度生為專責,唯除極少數在家二眾。然而佛學院中之出家二眾,大多以終生弘法利生為職志,被誤導之後,將來必定轉又誤導更多眾生。又因為出家二眾身披福田衣,身現僧寶表相,多為初機學人所共歸依習學者,若被誤導在先,轉又誤導眾生於後,則廣大在家二眾必將隨其同入安慧師徒之邪見中,久後必定共同成為抵制正法、破壞正法之龐大勢力,令正法難可弘傳。今日之印順法師等人崇尚安慧之《大乘廣五蘊論》謬見, 數十年來經由所影響之各大佛學院課程,所誤導出家二眾者已不在少數,當然也必定同時誤導佛學院中之在家學佛者。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89: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89: 
「如此畫像非覺非作,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見非聞,非嗅非甞,非觸非知,非出息非入息;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知者。」(CBETA, T11, no. 310, p. 513, c17-20)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89:
 「如此畫像非覺非作,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見非聞,非嗅非甞,非觸非知,非出息非入息;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知者。」(CBETA, T11, no. 310, p. 513, c17-20)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89:
 
「如來像者,非覺非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覺非知。如是像者,但有名字;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但有名字。如是名字,自性空寂,無所有,如來之身其相如是。」(CBETA, T11, no. 310, p. 513, c8-12)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精進菩薩取草為座,在畫像前,結跏趺坐,正身正念觀於如來。既觀察已,作如是念:「云何觀佛。」
爾時林神……白菩薩言:「善男子,……若欲觀佛,當觀畫像。觀此畫像不異如來,是名觀佛。」
……時,大精進作如是念:「我今如何觀此畫像與如來等?」復作是念:「如來像者,非覺非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覺非知。如是像者,但有名字;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但有名字。如是名字,自性空寂,無所有,如來之身其相如是。……如此畫像非覺非作,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見非聞,非嗅非嚐,非觸非知,非出息非入息;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知者。如此畫像非欲界攝,非色無色界攝,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取非捨,……非實非虛,非生死非涅槃,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菩薩如是觀如來身,結跏趺坐,經於日月,成就五通,具足無量,得無礙辯;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成就天眼,……見於東方阿僧祇佛。得淨天耳,諸佛世尊所說之法悉能聽受。天耳淨故,一一諸佛所說之法,聽聞受持不相障礙。迦葉!時大精進勤行精進,滿足七日,以智為食,不食世供,一切諸天散花供養。迦葉!時大精進不被架裝,亦不見佛,不受禁戒……如是觀已,成大智慧。以此智慧,悉見十方阿僧祇佛,聞佛說法。》以上是從《大寶積經》節錄出來的經文。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此,有人會問:那能攝與所攝、能觀與所觀究竟由何所
生?德光云:如來藏所生。何以故?解釋如下:

   1.在「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二種攝受生,智者則遠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有人問:既然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非是如來藏,
那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究竟由誰所生?德光云:爲心
所現,解釋如下: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