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89:
 
「迦葉!時大精進不被袈裟,亦不見佛,不受禁戒。心但憶念學薩婆若。
迦葉!菩薩應如是觀如來身,非觀非非觀。
迦葉!菩薩應如是觀如來畫像,如大精進菩薩摩訶薩觀如來像。
如是觀已成大智慧,以此智慧,悉見十方阿僧祇佛,聞佛說法。」(CBETA, T11, no. 310, p. 514, a3-9)



 此時「大精進菩薩不被袈裟,亦不見佛,不受禁戒……如是觀已成大智慧。」這一段請大家注意:為什麼不披袈裟、不見佛、不受禁戒、如此觀已,反而成就大智慧?」



披袈裟是什麼意思?就是出家。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大精進菩薩不出家。為什麼不出家?本來辛辛苦苦求出家,而且也已經出家了;現在又說不出家,豈有此理!當一個人悟到真如時,才會真實的明白出家的意旨。出家是什麼?出家有身出家、心也出家。有身出家、心不出家。有身不出家、心出家。有身不出家、心也不出家。總共有四種。


上週講到「大精進菩薩,不披袈裟,亦不見佛,不受禁戒,如是觀已,成大智慧。」


大精進菩薩出家而不披袈裟,所謂不披袈裟,是離了相。我們一般人說出家,是出世俗的家,住到如來的家,也是一個家。因為換到如來之家,就把頭髮剃掉;衣服也換成出家人的衣服,這種出家人是換一個家住,出世俗之家。大精進菩薩的出家,是真出家——出三界的家。真如佛性了了現前,名為出家。已經了悟的人,就知道在實際理地,真實的理是無形無相。真如不是會思惟、有喜惡的心,也不是神識,更不是物質的色身。既然如此,那袈裟要披到何處?


披袈裟是因為有五陰;有色身才能披袈裟,但色身不是我。如果有一個色身,而沒有一個會思惟的意識心,以及意識心的根源——真如,這個色身是沒有生命的,它不能動,當然不會去披袈裟。既然沒有五陰,那大精進菩薩何能披袈裟呢?因為真如不是物質,不可見,不可觸摸,因此不披袈裟。


《念佛三昧修學次第 第93頁》



 

http://books.enlighten.org.tw/data/pic/cover/2009022815444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