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2 報恩品〉:
「何法[出>世]間最富有? 何法世間最貧無?
母在堂時為最富, 母不在時為最貧。
母在之時為日中, 悲母亡時為日沒;
母在之時皆圓滿, 悲母亡時悉空虛。
世間一切善男女, 恩重父母如丘山,
應當孝敬恒在心, 知恩報恩是聖道。
不惜身命奉甘旨, 未曾一念虧色養,
如其父母奄喪時, 將欲報恩誠不及。
佛昔修行為慈母, 感得相好金色身,
名聞廣大遍十方, 一切人天咸稽首,
人與非人皆恭敬, 自緣往昔報慈恩。
我昇三十三天宮, 三月為母說真法,
令母聽聞歸正道, 悟無生忍常不退。
如是皆為報悲恩, 雖報恩深猶未足。
神通第一目犍連, 已斷三界諸煩惱,
以神通力觀慈母, 見在受苦餓鬼中。
目連自往報母恩, 救免慈親所受苦,
上生他化諸天眾, 共為遊樂處天宮。
當知父母恩最深, 諸佛聖賢咸報德。
若人至心供養佛, 復有精勤修孝養,
如是二人福無異, 三世受報亦無窮。」
(CBETA, T03, no. 159, p. 302, a17-b8)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2 報恩品〉:
「有情輪迴生六道, 猶如車輪無始終,
或為父母為男女, 世世生生互有恩。
如見父母等無差, 不證聖智無由識,
一切男子皆是父, 一切女人皆是母。
如何未報前世恩, 却生異念成怨嫉,
常須報恩互饒益, 不應打罵致怨嫌。」
(CBETA, T03, no. 159, p. 302, b23-28)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