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中的佛法 (7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正立 

鬼故事4

因為我只是想和鬼相依為命,而且我後來修學了正法,也正受皈戒成為佛弟子,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將他們當成祖先般的供奉,也不曾求過願望啥的,就頂多偶而和阿彤妹鬧脾氣時會去訴苦下這樣而已。

而且大哥這人對我像對兒子一樣,而且是把我當成四歲的小朋友一樣。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立  

鬼故事3

這次的夢很詭譎,我到了一個像是四合院的地方,很破舊,牆壁上還有青苔,門口則很不搭的掛著兩個很大的紅燈籠,一看就知道會鬧鬼的那種大宅院。

不知不覺進去一看,裡頭像是在辦喜宴一樣很熱鬧,不過說很熱鬧只是一種感覺,因為雖然席開好幾桌,飯菜很豐富,彷彿還可以聽到人聲鼎沸,還有吃飯碗盤碰撞鏗鏗鏘鏘的聲音安捏,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立

鬼故事2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立

鬼故事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持密宗的「男女雙修」,可以得神通嗎?  

 

佛教經典中對於「神通」,是承認它的存在。而「神通」的修得,主要是依「第六意識心」修「清淨離染」的「禪定(靜慮—寂靜的思慮),再加修「神通法門」而得。然而,並非一般人以為有了「神通」就是「開悟」了;反之,「開悟」證得「生命實相」,也不一定有「神通」。佛法所說的「神通」,有所謂的「五通」 (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乃至「六通」(加上漏盡通)之說;凡夫與外道、鬼神,雖沒具足佛法的正知見而心外求法(外於真實心而求法),─但是只要有了「清淨離染」的禪定正修,進一步作神通法的加行,也能或多或少修得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這五種神通;可是不能修成六通;因為「漏盡通」只有佛門中已斷我見及我執之現行的小乘阿羅漢,以及大乘初地以上的菩薩才能證得,是不共外道與凡夫的。所以,漏盡通是佛教有別於其他世俗之神通。

 

一切修得五通的鬼神仙,即使用盡了神通,仍不能測度禪悟者的見地,所以古德說:「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學人。」但是,佛菩薩爲了攝受眾生,有時以其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示現種種神通變化──簡稱「神變」,它是未來我們每一個大乘的菩薩,到了一定的果位之後都要修學的,且應理解,那個「神變」是超越了共外道的神通,因為外道「神通」不能稱為「明」----所謂「明」,就是了知因果----所以,經典中「不明因果」的外道之神通力只能知有限時劫的事情,無法推究無量劫來生命的因、緣、果、報的真實理,因而易生邪見;但是,明見種種因果的 佛菩薩所示現不可思議的神通,就無此過失,不但調伏了眾生的驕慢之心,也讓眾生對佛法生起恭敬與信心。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前世今生  

看鄧麗君這段前世今生的影片,我似乎也有一段故事可以分享,但不知真實性有幾分,是聽家母的敘述,好像還有那麼點意思,有緣人有時間就輕鬆一看吧,別太較真。

 「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開當舖,五個螺做媒婆,六個螺做小偷,七螺遭殃,八螺吃糠……。」這是小時候,外省同學的說說唱唱之一。

每個人手指上的指紋旋渦,有成規律的圈,叫螺;也有一種不成圈的圖案稱為畚箕,十個手指上的螺或畚箕數量因人而異,這些因人而異的組合,到底代表著什麼意義,可能沒有人真正能說個準。不過今天不是討論手腳的紋路,而是我的前世今生,那為何要扯到什麼螺和箕的,實在是大姊好奇手指的螺箕數,遂起了個前因。

 有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家,媽媽在廚房做菜,長我十九歲的大姊,坐在藤椅上翻著黃曆通書,正在研究她自己的手指頭。她看到我回家,馬上說:「來,讓我看看妳的指頭有幾個螺幾個畚箕?」就拉著我的小手,當時我才只有七歲,她很仔細的盯著我的指頭紋路,頭歪向東,一會兒又轉向西,很慎重的研究著。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淨與染污  

師兄:

「學佛就是要清淨!」

「像上面有一間宮廟,寫了三點:

1.柔順 2. 清淨 3. ??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youtu.be/iqlMAxlZCKk 

 

張姓女大生海上漂流21小時,奇蹟獲救。救起張惠而的益大68號漁船,船長陳進吉,對於巧合救到人,直呼不可思議,他說自己跑船38年,第一次在海上撿到人,也直說這個小女生真不簡單。因為落海之後,女大生雖然緊張,但他不斷保持冷靜、鼓勵自己,女大生一整夜都不敢闔眼,深怕錯過救援機會。海上救援專家就說,漂流過程中千萬要保持清醒,才不會失溫。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陰陽眼  

貼文者:

請問與生俱來的陰陽眼會隨年齡成長而慢慢消失嗎??

末學自幼即可夜晚常看到鬼道眾生,怎這兩年開始要在無燈光的夜晚才看得到鬼眾,是陰陽眼在慢慢消失嗎?

以前不管有無燈光我都可看到鬼,現在須在無燈光才能看得到鬼,有見鬼能力比較好,在租房子可先看到是不是有怨鬼在內,希望我陰陽眼的能力不要完全消失掉。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悟後退轉」的重要原因     

今年2月28日新春後上課的第一天,上了「悟後起修」的《瑜伽師地論》錄影帶播放教學課程,這是該課程重播以來在2015年播放的第一堂課,也是非常令人感動的一堂課。

 

平實導師所講述的《瑜伽師地論》是為已經「明心開悟」的「正覺」學人所開演的課程,始自十幾年前首次開講;後來陸續開悟者,沒能從頭聽到完整的課程,所以平實導師慈悲,又將《瑜伽師地論》課程的錄影帶重新播放,以利後來悟後學子能快速通達三賢位的別相智,增進一切種智,免得以後《瑜伽師地論》660法濃縮成《成唯識論》100法來講述時,大家聽得一頭霧水。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病2  

貼文者:

我與一位同修都曾得過「蕁麻疹」,而且我們在懺悔中體驗到,我倆所得的「蕁麻疹」,是不離殺、食眾生肉而來的。

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會使病人的皮膚出現極癢的膨疹。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第一堂課「勉勵的話」  

在上「增上班──悟後起修」正課前,為了學員們的道業, 平實導師勉勵大家:正法難值遇,若想在一生過完一大阿僧祇劫,必須超劫勇猛的精進,這須具備下列三點:

一、一切種智的聞熏

就是悟後的課程《楞伽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以及《優婆塞戒經》等,細細聽聞、時時思惟、常常整理。

二、永伏性障如阿羅漢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別離苦」的實例 以及 對治法  

 

轉貼自同修

 

一.「愛別離苦」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瞋心瞋習」的自省   

在正法的饗宴中滋養久了,如果覺得五味太濃郁,偶而來點清粥小菜,也不失為淡趣。長途爬高難免氣喘,何妨中路暫歇?有句俗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道旁座椅、路邊涼亭,就為了遠行征人的貼心施設。解下背囊而散坐,任憑那風輕緩地吹,待得通身清涼,心餘力充了,依舊跨出腳步,繼續向前……。菩薩們佛學的造詣深厚、文理精湛,下筆都是洋洋灑灑一大篇,末學除了由衷的隨喜、欣賞、讚歎之外,也只能來篇短文,湊個熱鬧,願如餐前小菜的開胃。

朋友傳來一篇短文,也許很多人讀過了,又何妨與您重新品嚐、再次回味。

心念的能量:

一個人,心念變了,德行就就變了;德行變了,氣場就變了;氣場變了,風水就變了;風水變了,運氣就變了;運氣變了,命運就變了。所以,改變命運真正靠的是自己的正能量,厚德載物。而不是身上配戴的各種護身符轉運珠……。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羅漢不是 佛.jpg  

 

猶記二十幾年前初學佛時,所接觸大多數的出家人,都教我們要放下、放下、再放下,如此才能解脫煩惱、出三界了脫生死,而且把這種自了生死的「阿羅漢」等同 佛陀來看待。如今在正覺講堂熏習正確的佛法知見,乃知再怎麼放下又放下,還是無法解脫,因為五祖對六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更何況在正覺教團出來弘法之前,根本沒有人能教授「出三界」的「正知見」,因此,誤把「出三界、了生死的阿羅漢」當作學佛的終極目標,是多數學佛人「被誤導」的普遍迷失。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持地菩薩」的故事與「圓通法門」  

  

眾所週知,《楞嚴經》是佛門的照妖鏡它是佛陀為弟子開示、辨別正邪法義重要的經典,是 世尊初弘大乘佛法,開始宣講般若經時期所宣演的。

 

楞嚴法會上,佛陀垂問弟子們所修的「圓通法門」~也就是成就「無上通達」的覺道,使得「智慧圓滿」發起的法門。由於當時弟子們多是初由小乘聲聞道迴心轉入大乘菩薩道,還沒明心開悟,所以聽不懂佛陀所說唯一佛乘的「實相」真義;因此,弟子們所說的二十五種圓通法門,除了少數菩薩之外,大部分都被文殊菩薩評論說「『非是長修學』;說他們的修行法門,不是長久修學才能完成的佛菩提道圓通法門。」為什麼二乘菩提不是佛菩提中的圓通法門,請看平實導師的開示: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身邊的善知識  

這一次,真的很沮喪很無助,已經快半個月了,心中壓抑的怒氣仍在胸腔盤繞,想不透世間怎有這樣不可理喻的長輩,無中生有、不聽解釋、慢心高漲;要讓自己做到「菩薩於可生氣處而能不生氣」,要轉依如如不動的真我,竟如此困難;幸而,有許多善知識一一在旁誘導、開示,才不至於耽溺於自我情緒中。

菩薩道上,若不是有很多同參善知識的攝受,可真的會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就可能因「一念之差」而造成長劫難過啊!佛菩薩慈悲靈感吧!但願關關難過關關過!

在電子報第107期22頁看到這段話:

「菩薩證悟如來藏以後,知道蘊處界及展轉所生諸法都是由如來藏變現出來的,再由七轉識虛妄分別,起種種如理不如理、可愛不可愛等等心行;因此,菩薩轉依無我的如來藏,在日常生活中,不再虛妄分別似有外境而起種種煩惱執著,專心在佛法上用功,不再到處攀緣,雖然菩薩身處在五欲中,卻不為五欲所染。如是了知以後,漸漸地將自己的煩惱斷除,乃至究竟斷除。」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覽塵斯憶」談「生活中的佛法」  

『覽塵斯憶』,這個好美的名字,是「楞嚴經卷四」佛陀向阿難開示所用的詞語:「阿難!譬如有人勞倦則眠,睡熟便寤;覽塵斯憶,失憶為妄;……」經文之意是,因勞累而入眠,不自知其睡──「失憶」,醒後「觀覽色塵」,而回想起睡覺這件事──「斯憶」,這是什麼意思呢?

平實導師在《楞嚴經講記》第四輯143頁提到,大意是這樣:「我們每一個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曾經遇到一位幾十年不見的同窗,一見面早已經把他的名字忘掉了,怎麼想也想不起來,所以也只能把這件事情放下了;但是有一天,能夠思惟分別的意識覺知心(第六意識)並沒有在想這個人的名字,當時可能在做某一件事,或呆呆、靜靜、放鬆的在休息,然而突然間卻再度想起這個人的名字;或者另外一種類似的情形,譬如二、三十年來不見的老同學,早就把他忘記了也不曾想起他,這就是「失憶」;但是後來偶然在某一場合中見到了,當一看到老同學的面貌色塵時,又再隨即記起來老同學的名字,這就是「覽塵斯憶」。」

 

常在想:「為什麼過去曾經而被『念心所』忘掉的事,突然又出現了答案?」或許大家都曾有這種經驗,就是先前意識已忘的人名、事情等,後來又被記起,這表示中間有促使記憶回復的原因囉!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生活中,只是很少人會去追蹤它的原因,當然就不知它真正的答案。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自 林冠宇 菩薩

  

小弟在〈善根篇〉提到高中未學佛前,在夢裡與城隍爺碰面的真實故事,最近有個因緣,小弟又去拜訪高雄鳳山的城隍爺。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要「持戒」方能成佛  

《梵網經》云:

『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

『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