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善知識  

這一次,真的很沮喪很無助,已經快半個月了,心中壓抑的怒氣仍在胸腔盤繞,想不透世間怎有這樣不可理喻的長輩,無中生有、不聽解釋、慢心高漲;要讓自己做到「菩薩於可生氣處而能不生氣」,要轉依如如不動的真我,竟如此困難;幸而,有許多善知識一一在旁誘導、開示,才不至於耽溺於自我情緒中。

菩薩道上,若不是有很多同參善知識的攝受,可真的會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就可能因「一念之差」而造成長劫難過啊!佛菩薩慈悲靈感吧!但願關關難過關關過!

在電子報第107期22頁看到這段話:

「菩薩證悟如來藏以後,知道蘊處界及展轉所生諸法都是由如來藏變現出來的,再由七轉識虛妄分別,起種種如理不如理、可愛不可愛等等心行;因此,菩薩轉依無我的如來藏,在日常生活中,不再虛妄分別似有外境而起種種煩惱執著,專心在佛法上用功,不再到處攀緣,雖然菩薩身處在五欲中,卻不為五欲所染。如是了知以後,漸漸地將自己的煩惱斷除,乃至究竟斷除。」

詳讀這段話,極為受用,轉依的道理很清楚,煩惱似乎減了不少。

檢討自己多年來在違心境突然現前時,因為定力不夠,雖一再觀行五陰虛妄,真心永離貪瞋,但操縱「意識分別」的「俱生我執-意根」卻沒如實接受,事發的當時,表面上「意識」若無其事的壓抑了,可那些眠藏在八識田中的雜染種子,就在睡覺時、禮佛時不斷的浮現,平日自認還可以的憶佛功夫也伏不住,真是剪不斷、理還亂;這才知平日所讀的法義只是腦中知識,並沒有如實轉依。這就是無明煩惱──對貪瞋癡的強烈執取!只好一次又一次在佛前懺悔,求佛哀憐,如何讓自己面對頑強無理眾生時能安忍;果然因著至誠的祈求,佛菩薩終究安排了醒悟的因緣:

平常初一、十五,父親總是要到住家附近的大廟上香,大廟供奉的是玉皇大帝以及主神神農大帝。父親一輩子務農甚是辛勞,祈求的就是五穀豐收、合家平安,所以對神農大帝的敬畏和感激是根深柢固的。初一那天父親要到市集賣菜,所以前一天便吩咐我要代替他到廟裡上香;自從進了「正覺」,對父親的吩咐總是儘量順從,因為菩薩不壞世間法,順從親意乃本分事。

大清早和佛菩薩頂禮上香稟白過後,拎著父親準備好的金香糕餅前往大廟,記得以前還沒修學正法時,經常會到大廟的二樓跪著向玉皇大帝求願哩。已經很久很久沒來這兒了,此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來到大廟,先問訊過後再和眾神一一上香完畢,來到閱覽室順便把帶來的《甘露法雨》《佛教的危機》《學佛的覺醒》等書放上書架。在知客處碰到為人解說籤詩的范老師,因為在世間法中也有不同的老師,有時可以幫我們解決一些疑難雜症,所以我總是謙稱他為范老師,打過招呼之後聊了一會兒,范老師送了一句話:你有空寂之相,卻無空寂之性。當下聳然一驚,猶如當頭棒喝,這句話不就是自己目前的煩惱和寫照嗎?是范老師看出眉心的煩惱,還是眾神的顯靈?帶著慚愧之心慢慢思索最近的心境。

因為心情的起伏,不免和同修姑姑略述日常生活中所遭的委屈,姑姑只拋來一句話:不要落入境界相!又是一句毫不留情的話語。原以為會博得同情的眼光,那知事與願違!可是冷靜下來之後,卻不得不讚歎姑姑,她雖未明心破參,卻極為勇猛精進,上課又不斷的填小參和親教師請益,所以觀行深入、積極作義工護持正法、定力也好。想想自己之所以會抱怨,不就是無相念佛的定力退失,落入六塵相中,向他人訴苦時不就是想博得別人認同嗎?而真心卻從來不在六塵相中了知,更何況喜樂貪厭一切境界呢?姑姑的「不要落入境界相」一語驚醒夢中的我。

晚上翻開上課時所抄的筆記本:六祖大師就在《壇經》中,就這樣開示著,他說:

「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那麼這一段開示他也說:這個真如心本身,祂一向是不在世間種種善惡好醜上面去作分別的;祂雖然與五蘊在一起,跟五蘊在一起同時運行,可是祂永遠不在這個世間的善惡好醜作這個取捨分別。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之下,祂現起萬法的同時,祂的本身,祂念念之中不思前境;因為這些六塵萬法,以及輾轉所出生的種種法,都不是祂的境界。祂的境界在祂自己本身,就在這個寂滅的境界,祂本身就是離六塵見聞覺知的境界,祂本身就是人無我法無我的境界。

那麼意識心本身,時時刻刻前念今念後念,都是在這個我與我所上思著、想著、計著著,所以這樣子叫作繫縛;繫縛在五蘊法上,就是繫縛在三界中。那麼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就是沒有繫縛,指的就是真如心;所以這個真如心,祂是以無住為本質的。

這段法語,無疑是一股清涼甘露潤灑身心,但願繫縛的繮索早日鬆綁,依止於本來寂靜的境界。

再打開電視弘法的文字檔之一:「何謂天魔、陰魔、煩惱魔?」,其中對於「煩惱魔」的開示,心中又是一震:

『對於在世間,隨順於苦樂追求五欲,而不知生死苦者而言,本身他就是處於天魔、陰魔與煩惱魔的掌控中,因此並不知道有天魔、陰魔與煩惱魔的存在。』

『還有一種也是煩惱魔所攝,就是對於六塵本身違逆不順的境界生起厭惡,但是不能安忍。也就是說對於六塵境界,喜歡自己的境界中,喜歡的就是樂受的部分,對於違逆的苦受的部分不能忍;然後或者說,對於佛法清淨解脫的義理與世俗是相違背的不能安忍。』

『修行者以無常、苦、空、無我的解脫智慧,或者說般若實相的智慧,來對治消除魔的干擾與障礙。』

『對於煩惱魔呢?就來觀察一切法,都是沒有真實自性的,這個意識心相應的這些煩惱,都是因緣所生;同時要知道說,能夠出生這些法的如來藏心,祂也沒有這些煩惱的現象。所以以這樣的般若實相智慧,來對治消除煩惱魔。』

深信都是佛菩薩的慈悲護念,一再安排出現諸多善知識的開示於眼前,幫助解黏去縛,既然塵世間的一切法是虛妄不實的,就當作是春風拂面,何需再與人計較呢?心中突然閃過一道曙光:千萬不要生起瞋恨心,一旦起了瞋恨心,就把自己的層次往下拉。眾生本來如是,那就以悲憫心面對吧!

 

又看到《實相經宗通》第三輯第174頁,平實導師開示:

「為什麼識陰六識心要稱為賊子呢?為什麼不把祂稱為慈父而稱為賊子?因為祂是敗家子。這六識專門把自家的功德法財搬出去花掉,卻換回來一堆使人流轉三界的生死法,所以這六識就稱為六賊。那麼由識陰六識在六根中不斷地出入,就會有六塵中的萬境出現於六識覺知心中而領受,無量無邊的境界出現了,就由於對六塵中種種境界的貪與厭而成就了惡業。當這些惡業成就、無明業成就,於是真如法體就被遮障了──永遠無法觀察到什麼是真實與如如的法性;因為全都落在六塵境界中,祖師把這個叫作迷己逐物。」

為了不讓自己一直落在「六塵境界中」,成為迷己逐物的「痛苦人」,所以伏除習氣性障,還得花很大的功夫,雖然歷緣對境中進步遲緩,但時時乘坐在「有實證的善知識」的「般若慧日大法船」上,堅持不懈的往前走,總有一天會獲得善知識開示的「修行的『功德』」的: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398258983

♥平實心語~功德

 

所以,身邊的善知識,是我們學佛成佛極其重要乃至完全信靠的助緣!

 

 

  •  

 

附註:

網友回應: 師姐這篇寫得真好!非常受用!感謝師姐法布施!

 

貼文者:是講堂的一位菩薩布施的,感謝她無私的法布施。令人讚歎!

 

貼文者:要把您的話語貼在華嚴,作為對這位菩薩的回饋,謝謝,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