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地菩薩」的故事與「圓通法門」  

  

眾所週知,《楞嚴經》是佛門的照妖鏡它是佛陀為弟子開示、辨別正邪法義重要的經典,是 世尊初弘大乘佛法,開始宣講般若經時期所宣演的。

 

楞嚴法會上,佛陀垂問弟子們所修的「圓通法門」~也就是成就「無上通達」的覺道,使得「智慧圓滿」發起的法門。由於當時弟子們多是初由小乘聲聞道迴心轉入大乘菩薩道,還沒明心開悟,所以聽不懂佛陀所說唯一佛乘的「實相」真義;因此,弟子們所說的二十五種圓通法門,除了少數菩薩之外,大部分都被文殊菩薩評論說「『非是長修學』;說他們的修行法門,不是長久修學才能完成的佛菩提道圓通法門。」為什麼二乘菩提不是佛菩提中的圓通法門,請看平實導師的開示:

「一世就可以成就的二乘菩提,沒有這種理上的現觀,也不能在事相上直接從理上捨離塵勞;對二乘聖人而言,沒有在事相上觀察真實理的捨塵勞智慧。他們得要在蘊處界等事相上,憑著斷我見、斷我執、斷我所執而捨棄六塵中的各種勞累;但這種修行方法是與法界實相的真理無關的,而且也是一世便能成就的解脫果,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佛菩提果不同,所以文殊菩薩評論說:『非是長修學』;說他們的修行法門,不是長久修學才能完成的佛菩提道圓通法門。」

佛菩提道的圓通法門,必然要證得「圓通」的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這是契入佛法修行的重要分水嶺,其餘的「二乘菩提」都是方便門,所以古德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就是說一切方便法,終必匯歸這條根本大路──「第八識如來藏」, 亦即六祖惠能所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能生萬法」的路,才是入佛修行的不二門,也是《華嚴經》所說「一真法界」──「我當安住無上法故,欲令眾生亦得此法。」而法界所謂「無上法」,就是能出生萬法的「第八識如來藏」了,證得這個「如來藏」,則無量無邊的功德全藏在裡面,衪如同一面明鏡,洞徹十方無所不遍,如此智慧才能究竟、圓滿、通達!

 

若無開悟明心的善知識的教導,即使一世成就的二乘菩提都難以實證了,更別說三大阿僧衹劫修證完成的大乘佛菩提了;現在,我們來看其中有一位「持地菩薩」(當時已開悟)描述自己修學的心歷路程: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5:「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念往昔,普光如來出現於世;我為比丘,常於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險隘,有不如法、妨損車馬,我皆平填,或作橋梁、或負沙土。如是勤苦,經無量佛出現於世;或有眾生於闤闠處要人擎物,我先為擎;至其所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毘舍浮佛現在世時,世多饑荒;我為負人,無問遠近唯取一錢;或有車牛被於陷(陷=泥)溺,我有神力,為其推輪,拔其苦惱。時國大王筵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毘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開,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我於法性悟無生忍,成阿羅漢。迴心今入菩薩位中,聞諸如來宣妙蓮華佛知見地,我先證明而為上首。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界二塵等無差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成無上道,斯為第一!」」(CBETA, T19, no. 945, p. 127, b6-23)

持地菩薩說他往昔曾經在普光如來出現的時候當比丘,之後於開悟明心之前,又經歷過無量佛出現於世,都是一世一世的出家為比丘,出了家又不受供養,卻殷勤勞苦地為眾生舖橋填路,乃至 毘舍浮佛出現於世,閙飢荒,不易得糧食,他為人背負食物,不問遠近都只拿一文錢,維持最低程度的生活所需,而不聚集錢財。

有一天,國王施設筵席,恭請 毘舍浮佛赴齋受供,持地菩薩就先去整平道路,路上沒有坑洞與障礙,讓 佛陀易於行走,且等在路旁隨時侍候。 毘舍浮佛看見持地菩薩就為他摩頂開示:「你應該弭平自己的心地,而不是在土地上做。當你把心地弭平了,就能度很多眾生一樣平心,那世界的土地也就平坦了。」可是要平哪一個心地呢?總不是意識心吧?因為眼、耳、鼻、舌、身、意等「識陰六識」全是虛妄法、生滅法,是無法永遠整平的,只有如來藏真實心才是本來平整而不必時時照顧的;也只有如來藏心中的種子整平了,世界大地才能整平。

然而一般人被教去整平「向來能做種種分別」的意識心,強壓意識不做分別,因而修得很辛苦,因為意識心是永遠分別,無法平整的。由於持地菩薩整天在做鋪平土地的工作,所以一聽到 毘舍浮佛的開示,馬上就知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心地」,就開悟「生命實相」了,找到了「真心」;悟入「圓通」的根本因。

 

持地菩薩自述,由於往世沒有正知見,經無量佛出現於世,勤勞辛苦行善布施,只在世間法上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情,但累積了很大的福德資糧,也已承事了無量佛,終於在為 毘舍浮修路時,得到 佛陀的摩頂加持,因緣成熟,在心上作功夫,而悟入大乘的無生。

若沒有正知正見,專在世間法上利益眾生,是「意識心」的「虛妄境界」,卻不知善用「意識心」來求證「實相心」,如此在「意識心」上著墨,緊抓不放,錯把「意識心」當作「真實我」,就是「我見」,這是從來無益於「自己與眾生的解脫」與成佛,這是 持地菩薩自身的經歷。

(以上,參考自 平實導師著作 楞嚴經講記八 頁269~285)

 

看到持地菩薩為我們所做的法布施之後,不禁想到當今一個台灣佛教界最大的慈善團體,他們不也是專在各種世間法上行善布施,利益眾生,卻沒有在佛法正知見上教導眾生,自他都學不到解脫智及般若慧,所以他們是否警覺到,修行的方向是不是偏差了?

如果他們說,因為眾生有很多的世間煩惱,而無法解脫,那我們再來看佛法中所謂「不斷煩惱而證菩提」的正知見: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322397618

 ✪正覺法相辭典~不斷煩惱證菩提、菩薩不斷煩惱而證菩提、菩薩所證的佛菩提,與二乘菩提不同

 

一旦自己與眾生的心地都弭平了,心淨則國土淨啊!那時不會有人看見道路不平而不去修平。由「持地菩薩」的的啟示,我們是否體悟到,菩薩們不應只在世間法上幫助眾生,而該在出世間的「真實法」上精進,以三乘菩提的智慧、尤其是以「無上法、大乘菩提」的智慧來回饋安住眾生,也就是在多年的行善布施後,要教導眾生把福德迴向修學「大乘佛法」,隨之而來的世間生活自然有所改進,因為「不離世間」「福慧俱修」的「大乘佛法」才是真正究竟的「圓通法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