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心瞋習」的自省   

在正法的饗宴中滋養久了,如果覺得五味太濃郁,偶而來點清粥小菜,也不失為淡趣。長途爬高難免氣喘,何妨中路暫歇?有句俗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道旁座椅、路邊涼亭,就為了遠行征人的貼心施設。解下背囊而散坐,任憑那風輕緩地吹,待得通身清涼,心餘力充了,依舊跨出腳步,繼續向前……。菩薩們佛學的造詣深厚、文理精湛,下筆都是洋洋灑灑一大篇,末學除了由衷的隨喜、欣賞、讚歎之外,也只能來篇短文,湊個熱鬧,願如餐前小菜的開胃。

朋友傳來一篇短文,也許很多人讀過了,又何妨與您重新品嚐、再次回味。

心念的能量:

一個人,心念變了,德行就就變了;德行變了,氣場就變了;氣場變了,風水就變了;風水變了,運氣就變了;運氣變了,命運就變了。所以,改變命運真正靠的是自己的正能量,厚德載物。而不是身上配戴的各種護身符轉運珠……。

內心善良、柔和、寬厚,必長福相,那是多麼昂貴的化妝品都裝扮不出來的,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古人云: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有些人,似荷,只能遠觀;有些人,如茶,可以品;有些人,像風,不必在意;有些人,是樹,值得依靠;一切皆緣也。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心柔順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淨了,處境就美好了,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

人這一輩子,不管活成什麼樣子,都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一切喜怒哀樂都是自己造成。生命是一種回聲,你把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兒獲得最好的,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嗇,就越一無所有。

多點淡然,少點虛榮,活得真實才能自在。

 

綜觀上述,即是一般世間人常說的「心要調得柔順」,但若以佛法的修行來說,要活得「真實自在」,在世間法上是學不到的,因為佛法所示「真實、自在」,並不只在世間人所以為的我──「意識」上琢磨而已,經典上說:「佛之明法,與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賤。清、濁異流,明、愚異趣。」 但這個話題涉及較廣,暫且不論。只就表層而說,當您走入佛法的修行之後,如何讓人覺得您面目熙怡,語言柔順呢?且看真善知識的開示:「要調柔心性、伏除「性障」,也就是把障礙道業進展的「五種心性的遮障」──「五蓋」(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伏除了,解脫於欲界五欲的繫縛。」;如此的修為,是不離 佛陀所教導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個自淨其「意」的「意」,所指稱的是第七識(意根/末那識)──在背後操縱「意識」的那個我~~暫且說是科學與醫學所說的「潛意識」,但意根的功能不只如此,末那識無始劫來遍一切法而執著,甚至過去生的臭骨頭也不放過、是一個堅固難調、攀緣萬法的心,每當境界現前,受這個末那識深沉的影響,「身口意」三業,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顯現其深固難轉的習氣~~如何在歷緣對境的當下,降伏煩惱而住、如理作意而行,才能勘驗修行的功力到哪裡。

一念瞋起之際,內心充滿瞋怒、恐懼、無力,忘了這是五濁惡世,也忘失四宏誓願與菩提心;沒辦法隨順眾生的業果,而不斷地執取,以致於怒不可遏幾於瘋狂,活了一輩子,竟不知自己瞋習如此熾盛。自思從小逆來順受,是長輩們眼中溫順聽話的好孩子;學佛之後,遇到境界現前,都用意識心去壓伏,並以寬宏大量、不計前嫌、隱惡揚善等自勉,更時時用《金剛經》的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自勉,晨昏不忘 觀世音菩薩的十二大願;但由於天生厭惡那種欺善怕惡、爭權奪利、巧言佞色、表裡不一的兩面人;經常對這類人起瞋,瞋火高漲,可說是極端無助的時刻。

或許是還未具足菩薩種性,因此不能安忍,想起正益老師在「甘願做菩薩」中所說的話:

「所以,修學上自己要用心;而且,通常你精進的時候,境界往往會很多,就剛剛好是你要對治的煩惱就會隨著因緣而現起,因此你的周圍不可能不現起可貪婪的現象,讓你去緣觸;如果你是瞋心重,那你的周遭就會現起你想像不到的境界來觸怒你。」

在此心境極為低落時,女兒傳來了一則極短篇:

看清了一個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原諒的意義;

討厭一個人而不翻臉,你就懂得了至極的尊重。

活著,總有你看不慣的人,也有看不慣你的人。

你的成熟不是因為你活了多少年、走了多少路,經歷過多少失敗,而是因為你懂得了放手,學會了寬容,知道了不爭。

這篇短文,使我想起前幾天的夢:「我背著那個讓我憤怒的長輩走了一段路,突然想到,為什麼要背他呢?為什麼不把他放下來?」「當我輕輕把他放下,真的如釋重負。」夢醒後想起一則故事:「師父背著一個女眾過河,過了河就放下,而那個弟子卻耿耿於懷!」

深信這個夢是 佛、是護法菩薩給鈍根弟子的慈悲點醒!故末學今日於 佛前至誠發露,懺悔瞋心之罪,自責其心、後不復作!

一切逆境都是逆增上緣,就像盈育青蓮的污泥!我努力靜下心來,繼續在【華嚴聖境故人來-生活中的佛法】專欄尋找智慧的甘露:

3月24日以及3月31日──尋找如來藏-解脫的入門

但事實上,當我們痛苦時,沒有人不把痛苦的我當做我的(所以會覺得當時過得很痛苦),從來不知「痛苦的我」或者「快樂的我」,這些「痛苦」與「快樂」 的「我」都是「意識妄心我」的功能,必須假藉其它種種的外緣才得以顯現出來,不是自己可以單獨存在的;因此不了解喜樂憂苦等覺受來自眾緣和合,不了解所謂快樂與痛苦等覺受的虛妄性,就無法真正離苦得樂,也無法從人生中種種的痛苦和磨難中得到解脫。

而發了大悲心不捨眾生的大乘菩薩的解脫,是不需要把虛妄的身、心斷滅掉,而是利用虛妄的身、心親証了「第八識」──「真心如來藏」,了知「真心我-如來藏」本然解脫,這就是大乘微妙的不可思議的解脫,然後從此「第六意識心妄我」轉向、依止於人人本具的「第八識真我如來藏」的體性──不與三界六塵萬法起舞,來修斷一切煩惱現行和種子,使一切「七轉識妄心」中的煩惱種子因為依止、學習「清淨的如來藏」而永遠不再受污染。

其實我們所接觸的世界,是經由如來藏透過「眼耳鼻舌聲身等五根」,接觸「色聲香味觸外法」五塵,觸受轉化出來的影像;也就是說,我們能見聞覺知的「妄心意識心」從來沒有接觸過外在的世界,只是在「如來藏」經由「外法五塵」所轉化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內相分影像」中,去作種種的分別取捨而已,有情眾生不知「內相分影像的虛妄」故,而於中不斷的執取與貪著。

甘露遍灑於此增分解脫。

又,正明老師的慈悲開示:

「所以您要用憶佛念的功德迴向給您的三叔,他示現惡煞,您就觀彼為菩薩,罵您就是替您消災,要領就是不要當真,他叫妳去死,我就偏偏不死,不要去想他罵妳的話意,有聽沒有懂最好,因為您懂,知道他在罵什麼,所以會生氣,如果聽不懂意涵就不會生氣,所以知是苦,故說不知最親切,誰能不知?如來藏是也。這叫作轉依如來藏,雖然未悟,照樣可以運用而得益。」

「佛是什麼?問題在這裡呀。您以什麼為佛?這是大關鍵,從佛德去思惟。世尊、觀音、文殊、普賢佛德一也,同樣都是如來藏圓滿功德,所以您想誰都一樣,不必有差別。無相念佛即想念佛德而禮拜,沒有語言文字而您心中的知,清楚了然,此知即是您現前念,此念非常微細精妙厲害。三叔破口大罵,大罵不足以表示他是您的三叔所以可以開口大罵,而此念卻會使我們痛苦乃至痛哭流涕,數日數月數年不能停息,您說厲害不厲害?太厲害了。修行就是在轉這個念頭,但說來容易,要轉極其困難,到正覺聽經聞法就是薰習能力,一句話受用,功德無量。業障部分一定要佛力加持,信心堅定即可扭轉,我只是一個助緣。」

想想何德何能?有這麼多的善知識圍繞在身邊,而自己竟然如此愚癡,若再起瞋,恐怕連佛菩薩都要搖頭嘆息了。現在的意識心我要學習:繼續熏習如何走向自在,學習轉一切諸法,而不是像過去生的意識心都是被諸法所轉,所以要在第一剎那發覺的時候,就不要放任一切不如理作意的心行!

末學再次於 佛前、眾同修前至誠發露懺悔故瞋之罪,以及往昔所造一切惡業:

弟子蔡正婷以及諸眾生等,無始常為三業六根重罪所障,不見諸佛、不知出要,但順生死、不知妙理;我今雖知猶與眾生同為一切重罪所障,今對 觀音十方佛前普為眾生歸命懺悔,惟願加護令障消滅!並於今日起日日禮拜大悲懺,直至心能調柔於諸眾生起大悲心,並且發願不捨一切眾生!願眾生都能得蒙諸佛菩薩慈悲加持,將來都有因緣修學正法同證菩提!

文末,再摘錄《優婆塞戒經講記》片斷供養佛子們早日斷除瞋心:

法布施能得的果報是:未來無量世得好上色,每一世都不會長得很醜,身體也很健康,這就是得好上色,並且是未來無量世中都如此。因為眾生聽你說法,或者因為你送給他的正法書籍,他讀過就得到法了,就開始斷除瞋心;因為幫助眾生斷除瞋心的關係,未來無量世中你就得上妙色。瞋心影嚮色身很嚴重,且不說長時間,只說短時間就好:正在生氣時,整個臉是鐵青的,醫學家說生氣時身體會因為化學作用而產生化學毒素。因為每天生氣,一直產生毒素,身體就會越來越差。你做法布施而使眾生斷除瞋心,他的心情越來越安祥,身體將會越來越好;他身體越來越好,回報到你身上的福德就是你未來無量世身體也會很好,所以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得成上色。

無上法音流潤心田,姑姑又送給我幾句話:痛苦只是一陣子,過後回頭看,都不算什麼;學會寬恕傷害自己的人,因為他們也很可憐,被業力推動,不由自主;永懷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

伏跪 佛前,歷劫重生,淚水靜靜滑下,一點一滴熄滅遼原的瞋火……。

 

敬請參閱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412132672

●妙供~在家人的修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