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9/112
學佛釋疑(二)第112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何謂「三輪體空」?
然而在《金剛經》中,世尊卻又對須菩提尊者這樣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段經文,釋迦牟尼佛的意思是說:「菩薩不應住在相上而行布施,不要住在所布施的物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相上面去分析所布施的財物是否貴重值錢。如果菩薩這樣子不住相布施,他的福德才真正是不可思量的。」而且,如果再加上《金剛經》這段經文前一句,世尊開示:「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當然,世尊的意思:「布施者也不要住在布施者的我相以及受施者的人相、眾生相上面而行布施。」所以就說:能施之人,體會了達我身本空,並不存在有一個「我」為能施者,既然知道無我,就不再有想要求得福報希望之心,這就是施者空;既然施者空,沒有一個我為能施之人,當然也不存在有他人為受施者,這就是受者空;能夠體達我、人一切皆空,又怎麼會去分別而存在有什麼資財、珍寶之物而來作為施物呢?這樣就是施物空;沒有了布施者的我,沒有了受施者的人或眾生,也沒有布施之物或法,三者皆空,就稱為三輪體空,又稱為三輪清淨。
比如《大般若經》當中,聖教這樣說:「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三輪清淨;何等為三?一者不執我為施者、二者不執彼為受者、三者不著施及施果,是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三輪清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24)但是,這樣不執著施者、受者、施果三事而三輪清淨的布施,到底真實的義理是什麼呢?或許有人會認為:「這還不簡單!就是一心清淨,不分別物多物少、物好物壞,也不分別田是否殊勝,更不要去較量功德果報;就是放下一切世間法上語言文字分別,不在事相上面去作好惡分別。」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大般若經》中,怎麼樣界定這個道理,經裡面有一段經文它這樣講,說:縱使把自己的飲食、醫藥、臥具、房舍、奴僕、眷屬,甚至於自己的眼耳手足還有內臟等等的一切的外財、內財都拿來布施,然而心裡面卻是這樣想,心裡面想著說:「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獲此世後世安樂,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24)就是說,他把這些的財物拿來布施,要讓眾生證得無餘涅槃。可是這樣想的前題是:他有「我在布施,對方在受施,我是施者。」雖然心裡面想著說:「我不慳貪,我依著佛的教導,一切都能夠捨棄、都能夠來行布施。」那認為說,這樣就是在行布施波羅蜜;也就是說,一切內財、外財都能夠棄捨,那這樣就是行布施波羅蜜。可是《大般若經》裡面卻說,這樣還是著三輪而行布施,因為還是有自我、還是有他人以及布施的這件事的想法。因為他認為要透過這樣的布施,然後要能夠有一個我證得無餘涅槃,所以它還是只是世間法的布施波羅蜜多,還不是出世間的三輪清淨的布施波羅蜜多。為什麼說這樣的布施是世間的布施波羅蜜多呢?因為《大般若經》裡面就這樣講,說因為這樣的布施:「與世間同共行故,不動不出世間法故。」(《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24)布施過程中施者、受者、及布施這件事或者是布施的財物,這三事—或者說稱為三輪—其實都離不開五陰。因此布施的過程中,縱使能夠依 佛陀的六種教導,怎麼樣六種教導呢?佛陀教導人說:「首先要以至誠心來布施,還要自己親手去作布施,第三就是對於布施的因緣果報要深信不疑,再來就是要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來作時節施,而且布施的財物或者是法教都是如法求得的,最後就是布施以後心不生懊悔。」以這樣的六緣來行廣大的布施,乃至於將所獲得的福德全部迴向一切有情,讓他們都能夠獲得此世、後世的安樂,甚至於都能夠讓他們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可是依《大般若經》來看,仍然只是世間布施波羅蜜多,而不是出世間的布施波羅蜜多,因為這樣的布施,是與五陰世間同共行,是不動不出五陰世間的。就如同禪宗的大珠慧海禪師他所說的:「求大涅槃是生死業,捨垢取淨是生死業,有得有證是生死業,不脫對治門是生死業。」(《景德傳燈錄》卷6)會思惟要求大涅槃、要捨垢取淨,會想要有得、有證,乃至想要修學種種對治煩惱的法門,都是眾生的五陰;會想要依照 佛世尊的教導而行布施的,當然也是五陰;既然是五陰,必然是不離開生死的。還有法師、居士依緣起觀思惟一切法緣起性空,而捨棄一切語言妄想,住在沒有施者、受者、施事種種分別的離念、無念境界;但這也還是不出、不離五陰中的識陰,仍然不動不出五陰世間,還是證不得真實勝義空,又怎麼能夠說是三輪體空呢?
只有從實際理地—也就是真如如來藏祂的自身—來說,因為祂離開見聞覺知,無所受、不分別,祂本具涅槃性、清淨性、常住性,從這個立場來說無相布施,才可以說沒有布施這回事。在未證得真心如來藏以前,都無法現觀三輪體空,一定會落在五陰中、落在識陰意識中。如果自稱開悟,而所悟的是常見外道境界的有念靈知、離念靈知,是以靈知心來說無相布施,這樣的布施在實際上不可能無相,因為靈知心不出意識,布施的時候永遠都是具足四相的。意識很清楚知道:「我正在布施,你正在接受我布施,布施的是什麼財物。」意識是很清楚的!不可能裝迷糊說:「我不知道我在布施。」也不可能裝迷糊說:「沒有眾生在受布施。」也不可能裝迷糊說:「現在沒有布施這回事。」雖然心裡頭不起語言文字,但是意識全都知道,明明就是有布施、有受施、有所施物,不可能離於四相而成為三輪體空。
般若經當中講三輪體空,或者說三輪清淨,都是依如來藏的離見聞覺知;正在布施的時候,祂配合著意識在布施,可是祂沒有了知自己在布施,沒有了知對方接受布施,也沒有了知布施這回事,這樣才能叫作「無住布施」。能知道布施、受施以及自己正在布施的這個意識,要轉依於不知道這個布施事相的如來藏,才能夠叫作「無住相布施」。當真正的菩薩明心開悟,悟得萬法的根源、生命的本源——真如心如來藏,瞭解生命是從哪裡來的,瞭解了布施之中其實沒有一個人在布施,也沒有一個對方在接受布施,也沒有布施這回事,實證三輪體空;進而也使被度的眾生,同樣實證三輪體空。這樣的菩薩,他發覺:所謂的布施,其實就是在人生大夢中來作布施,而主角其實是背後的如來藏。表面上看來,兩個人在那邊完成布施這回事,一個作布施者、另一個作受施者,由布施者拿著財物送給受施者;可是這個布施其實都是假的,真正在布施與受施的是誰呢?是操控那兩尊傀儡的如來藏。一般的所謂學佛人,都只看到這個假人在布施給那個假人,那個假人很窮困,而這個假人很慷慨。就讚歎這個假人說:「您未來世的福德無量無邊啊!一定是大富的善人。」可是若要論真的誰才是大富善人呢?是在操控布施傀儡的那個人。傀儡是誰?就是眾生的五陰。眾生的五陰都只是傀儡,真正的布施者、受施者,其實是你身上的那個如來藏!菩薩能夠這樣三輪體空無住相的去布施的時候,未來世所獲得的果報將是無量無邊啊!因為如來藏無分別的布施當中,卻同時能有意識知道布施者、受施者以及布施這回事,就會知道布施這件事的因,全都在如來藏心中作出來的,不曾外於如來藏;這個布施的種子,絕對不會落失於自己如來藏心以外,永遠不會遺失啊!而無住相布施所獲得的未來世果報,也是畢竟不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