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貼  斷我見.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1/1363-a01_007

第7集

我見、煩惱、五陰

正緯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在上一次的課程裡面,我們跟大家提到了聲聞解脫道大致的內容;今天我們要來跟大家談到,聲聞解脫道的另一個至為關鍵的課題,就是斷我見!斷我見不僅是聲聞解脫道裡面一個關鍵,並且也是菩薩修學大乘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那麼首先,要提到斷我見時,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東西叫作我見?我見並不是像坊間有些人說的:我見就是把它定義成我的見解,那麼只要我們沒有成見了之後,就叫作斷我見。這個實在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看法!所謂的我見,指的是說把(五陰)我當成是一個真實常住的實體,也就是說把(五陰)我當成恆常真實存在的錯誤見解,這個才叫作我見!

那麼世間人有什麼樣的我見呢?世間人所覺知的我見呢,基本上可以分成:色身的部分,跟心理的部分。關於色身的部分我們可以見到,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往往都會不自覺的說,在外面跟人家發生爭吵的時候,往往都會說「某某人打我了,某某人打了我」等等,那樣子的情況很顯然是以色身,當作是「我」的重要成分。當然等到我們年長之後,那麼我們知道這個色身,終不免是有老死的現象,所以我們不再會把色身,當作是「我」的真實存在。可是我們常常也會把其他的,我們所經歷的「我」的部分,當作是一個真實常住的存在。比方說,我們會把我們的心理感受,當作是真實的存在,我們會把我們的想像當成真實的存在。諸如此類反應在哪裡呢?反應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譬如說,我們會說「我們讀書人希望能夠名垂青史」,那麼希望這個名垂青史,基本上就是希望我們的思想能夠永久的常住;又譬如說,年輕人常常說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或者是說:「只要能夠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這類型的想法也是一樣。雖然說他們並沒有特別強調,所謂的恆常的存在,不過當我們在訴說那樣子的感受的當下,就已經十足表現出我見,那麼這個是世間的「我見」。那麼我們呢,其實我們也許會覺得詫異:為什麼世間人都知道,最終不免會有老死,那麼為什麼還會把色身,或者是把心理的感受,等等的這些層次,把它當作是真實恆常的存在呢?這個主要是因為,我們從小(從我們開始出生),開始受教育開始,就已經不斷的在學習人我之間的分別;並且這個分別,隨著我們受的教育,我們就會越熏習的越厲害。也就是因為這樣子,所以我們越熏習的結果,我們的「我見」就越來越深重,越來就越濃厚!

那麼世間人是如此,修行人難道就沒有「我見」嗎?其實修行人,如果沒有走對路的話,那麼修行人的我見,依然是活靈活現的。比方說我們常常聽到,有關修行的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是要離苦得樂。」各位請仔細想一想這句話:離苦得樂是誰在離苦?又是誰在得樂呢?所以我們分析到最後發現說,離苦得樂到最後,仍然脫不出一個「我」的主體;仍然脫離不開,把「我」當作是一個真實的存在,以之作為一切追求的目的,這個就是說走錯路的修行人!哪怕是這種些微的我見上的錯誤,也會使他以後的修行,產生巨大的偏差。

那麼我們再回頭來看看,我見跟世間的煩惱,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說世間的煩惱五欲,可以把它分成五大項,也就是財、色、名、食、睡。那麼財,指的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財富;色的部分,廣義來說,色當然可以說是,相關於色身或者物質的部分,不過一般的講法,我們都把它只說是世間男女欲的部分。名的部分,就是外面的人,對我們所作所為,所加的一個評價,所以就是我們所得到的名聲;食,就是吃東西;睡,也就是休息睡眠。所以財色名食睡這五樣,約略可以來總括我們在世間所碰到的煩惱。那麼世間煩惱在這五樣的表現,最主要是說,在這個五項不管是財、色,或者名、或者食、或者睡,在這五項有所匱乏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產生了煩惱。

那麼世間人往往會覺得說,如果這個煩惱的起源,是因為在這個五項裡面,有所匱乏引起的,那麼我們何不努力工作,努力賺錢,讓它們每一樣都能夠滿足,這樣不就能夠遠離煩惱了嗎?的確,這個看起來,是遠離煩惱的一種方法!可是實際上,這個並不是根本解決的辦法,實際上如果我們有按照 佛陀的智慧仔細去思量的話,光是按照現世間努力去賺錢,努力去工作,其實並不能夠完全解決這些煩惱的。那麼我們要解決這個煩惱的話,就必須要看看,這個煩惱的根源到底來自何處?我們仔細來看看,不管是財色名食睡,哪一樣匱乏的狀況,我們為什麼會覺得匱乏呢?這個匱乏很顯然的,都是因為有了「我」存在,因為有了「我」,我才會覺得有所匱乏,我才會覺得因為有所匱乏而產生煩惱。所以這些的煩惱其實它的根源,都是因為我們把「我」,當作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我們把「我」當成是在世間生活的時候,一切最基礎的根源,一切的來源!所以說我們才會基於「我」,而產生種種的煩惱。換句話說所有煩惱的根源,其實正是我見,也就是說:我們要斷除煩惱的話,就是要斷我見!

那麼如果我們再深入來說,斷我見只是一個基礎!如果你要解除所有煩惱的話,我們不僅要斷我見,更要斷我執。我見跟我執的差別在哪裡呢?從字面上來看,我見就是一種把我當作一個恆常真實存在的錯誤見解,所以它所牽涉到見解的錯誤,所以當我們如理作意的把這些事情想清楚之後,我們就能夠當下把我見斷除。而我執呢?這個「執」這個字,指的就是執受,就是習慣的意思!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甚至在每一刻的潛意識中,我們都把我當作一個真真實實的存在,這個叫作我執!所以要斷除我執的話,我們就一定要歷緣對境,在每一個歷緣對境的當下,把習氣除掉才能夠斷除我執。除我執需要長時間的工夫,不過我們這裡只講斷我見,那是因為要除我執的話,也仍然是必須要以斷我見作為一個基礎!換句話說,所有修除「我」的錯誤的見解的開始,全部都是從斷我見開始,所以我們這裡,就把焦點集中在斷我見。

那麼接下來我們看如何斷我見呢?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世間的「我」的這個樣貌呢,可以說有各式各樣的樣貌,萬千種的樣貌;所以如果我們要把,所謂的對於「我」的錯誤見解,把它去除的話,那麼循著世間的這種各式各樣的「我」的樣貌,顯然是會讓我們事倍功半;所以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跟隨 佛陀的開示,用五陰去看看我見的狀況,去看看我是如何虛妄不實。那麼 佛陀給我們的開示裡面,五陰就是有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五陰的解釋狀況可以深、可以淺,我們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先從最淺的部分來跟大家解說。色可以簡單的講,就是我們的色身;受就是我們的感受;想就是我們想作什麼,想吃什麼、想作什麼,都是想;行就所謂的審思決斷,當我們決定了什麼事情的時候,這個是所謂的行、行為;識就是了別。

那麼我們可以看到,色的部分很簡單的,就是指的我們的色身;那麼受想行識牽涉到的,都是我們心理的層次;並且受想行根據剛才粗淺的解釋,都是我們可以直接理解的範圍。那麼受想行這三個項目,並且是基於「識」的功能,而衍生出來的功能。換句話說,我們要有所領受、有所想像、有所決斷、有所行為的時候,背後必然有我們對於環境,對於當前的境的一個「了知」的作用在,所以說受想行這三個項目,其實都是奠基於識的基礎上面。

那麼我們以早上起來的過程,跟大家再進一步看看五陰的狀況;比方說我們早上剛從熟睡中甦醒的時候,這個時候五陰到底這個狀況是如何呢?首先大家可以想像到,當我們熟睡的時候,我們並不是因為熟睡就死去了,我們還一樣活著,所以這個色陰呢,在我們熟睡的時候,還是一樣正常的運作;並且當我們從沉睡中甦醒的時候,我們開始第一個覺知呢,應該就是覺知我們自己的這個身體,各式的這個躺著的狀況。接下來我們可能會覺知到,色身對於周圍環境的感知,比方說棉被裡面的溫度,現在這個外面到底天光照進來了多少等等;那麼有了這些感受之後,我們也許,我們會想說(像今天這個天氣這麼冷),也許我們想多賴在床上,多賴一、兩分鐘;可是我們隨後會想起,我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解決,所以我們不能夠賴床。那麼這些部分,我們就開始有想─許多的想─這個作用會現起。那當我們把這些個層次,想清楚了之後,我們就決定,最後決定要起床了,所以我們就掀開棉被,坐起來起身開始著裝等等,這些就是所謂行的部分。我們在受想行的過程中,對於環境的了知,可以說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這個就是用早上起床的過程,簡單的跟大家介紹,五陰的依序現起的狀況。

那麼我們可以跟大家講,無論是根據現量的經驗,或者是依據 佛的聖典開示,我們說世間人所經歷的「我」,不多不少就是這個五陰!這個五陰,其實我們如果深入來看的話,剛才我們所講的,財色名食睡這些個煩惱,其實也都可以完全用五陰來去描述。比方說,我們說一般人希望能夠青春永駐;甚至在歷史上有許多帝王的陵墓,在帝王的陵墓裡面,我們看到這些歷代的帝王,用盡各種的方法來維持他的色身,像木乃伊之類的;那麼這樣子,很顯然就是對五陰的色陰有所執著。那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的部分,比方說名的部分,這個煩惱是我們在乎別人對我們行為的評價,很顯然,關於別人對我們行為的評價,這個部分,到我們的感受來講,就是受的部分;受的部分,我們領受了、領納了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並且我們進一步會依照這個評價,會來想像這個人,到底對我好或者對我不好;於此,我們會因此而引生了各式各樣的想像,會使得煩惱好像海浪一樣,一波一波的湧來。所以像這樣的層次裡面,我們可以說,關於名的這個部分的煩惱,其實也是因為我們執著了五陰中的受想行陰。當然,我們一再的強調,受想行陰的基礎是識陰;所以當我們說,執著受想行陰的時候,當然也表示執著識陰,所以是執著受想行識四陰。

那麼這個部分,所以我們可以說,五陰可以完全來描述世間的我,五陰也可以用來完全的描述世間的我見,乃至於我見所引生的各式各樣的煩惱。所以我們如果要斷煩惱,我們就要斷我見;要斷我見,就要從如何去觀行五陰的虛妄不實來下手,這是 佛陀給我們的一個善巧方便,讓我們從五陰下手,可以說是一個最直接,最了當的辦法。

並且我們要跟大家講斷我見,我們底下講的斷我見,以及如何觀行五陰,一一陰都是虛妄不實的這些觀行,並不是意味著斷我見之後,什麼東西都沒有。那我們在這點上面,必須要先跟大家分辨清楚。我們說,世間人對於「我」這方面的想像,要不是落於常見,就是落在斷見裡面。常見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我見,也就是把五陰我當作一個恆常真實的存在。斷見就是認為三世之間,沒有什麼特別的聯繫,也沒有因果可說;人一旦這輩子死了之後,就是灰飛煙滅,什麼東西都沒有了,就是斷見。這類型的看法,自古以來都會有這樣的看法。比方說有些人覺得說,人都是自然出生的,也都是自然死亡;那麼死亡之後一切都沒有,這是自然論者。那麼又譬如說唯物論者,他認為人一旦是四大組成之後,形成了人之後,那麼盡其一生,等到四大再分離的時候,就一切都沒有了;這是唯物論的看法,這一些看法都是屬於我們講的斷見的範圍。

當然我們可以說斷見的本身,其實是非常經不起考驗,怎麼說呢?詳細的這個部分,我們沒有辦法細說,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用幾個理由,很簡單跟大家交代斷見的不合理之處。首先我們說斷見,斷見,如果三世之間,沒有任何聯繫的話,那麼古往今來有這麼多的人,包括佛教在內,也包括非佛教在內的人,都曾經有辦法,能夠看到自己的前世;這些古往今來所留下來的例證裡面,並且有很多是古德、先聖大德所留下來的例證;那麼這些先聖大德,都以妄語、都以說謊話,當作是一個大戒。這些人,說實在的,你若是要把這些人一一都打成說「這些人都是說妄語」,那實在是很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只是因為我們自己不能眼見而已。再過來,我們如果從修行的意義上來講,我們今天之所以會願意修行,那是因為三世有所聯結,我們在這一世做的全部的功夫,將來都是功不唐捐,有一天都會有那個果實可以收成,這樣子修行才有它的意義存在。如果說一切都是斷滅的話,那我們所有的修行,都沒有任何的意義;如果說一切都是斷滅的話,世間所有的倫理道德,也都失去基礎,也都會至此崩壞!所以說從這個種種方面來看,我們說斷見的論者,其實是經不起考驗的。

修行人約略聽過 佛的開示,約略知道說常見不可取;經過自己仔細的思惟之後,也知道斷見應該是不對的。可是走錯路的修行人(我們說走錯路,就是沒有依照 佛陀的開示,正確的去找尋修行道路的這些修行人),他們面對關於三世聯繫問題的時候,必然會存有下列疑問:第一個,三世既然有所聯繫的話,那麼(死後)就不能夠完全是灰飛煙滅;第二個,三世之間如果有因果存在的話,既然因果昭昭不爽的話,那可能就有某一種的,所謂的「業果報系統」,能夠自然的幫我們做因果酬報的工作。那可是呢,走錯路的修行人,不肯依照 佛陀開示的方式,正確去了悟這一切的時候,往往因為剛才對於三世因果,不能斷滅的這個部分呢,有這個前提存在,所以都會想辦法去想像,有什麼樣特別的「我」(常住不壞)?比方說把這個意識的部分,又再切割出來變成「細意識」,或者再切成「極細意識」,其實講來講去還是落在識陰的執著裡面。或者呢,又另外再去創新發明所謂的「業果報系統」,這個其實大大違背了 佛所說的(真正的業果報系統如來藏心)。佛所說的法,一一都必須是要能夠親證的法,如果說這個業果報系統,只是我們自己妄想出來的一個系統,從來都不能夠親證的話,那麼這樣子,就絕對不是 佛所開示的法門!所以修行人,走錯路的修行人,當他面對斷見不合理之處的時候,很顯然地就會衍生出各式各樣,巧立名目各式各樣的「我」出來;其實這樣子仍然是倒回來,又回頭落在常見裡面。也就是對於五陰中的色受想行識,對這個五陰中任何一陰加以執著。

各位聽完今天的課之後,各位可以回去仔細檢視一下,凡是在外面聽到有所謂「真我」的時候,請各位務必用我們剛才講五陰的狀況,仔細去檢視:他到底是落在色陰、受陰、想陰、行陰還是識陰裡面?那如果他落在任何一個陰裡面的話,那就表示這個部分不是 佛陀所開示的正道,他是完完全全落在我見裡面。所以我們跟各位講這些,就是要跟大家提醒:我們底下所講的斷我見的內容,它的前提必須是不能斷滅;因為斷滅的話,一切都沒有意義,並且斷滅見反而會使得我們陷入到另外一個形式的我見裡面,所以它的前提不能是斷滅。那麼只有在不可以斷滅的前提之下,你才能夠真正的契符到 佛陀所說的斷我見的真正意義,並且從此之後,也才能夠踏上正道,甚至我們到最後,在修學大乘的時候,碰到了大乘法的「空」義的時候,也不會把「空」當成是頑空,當成是灰飛煙滅,一切都沒有實質的意義的存在。這一點必須要跟大家交代清楚。下一次我們會跟大家交代,關於色受想行陰的內容。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