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中的佛法 (7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上集11月15日貼文已說明,以下所提到的「原文」係來自 

藏密部落格 http://tieba.baidu.com/f?kz=59885865 「多識活佛答弟問」文章


 1.原文: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藏密部落格上http://tieba.baidu.com/f?kz=59885865看到「多識活佛答弟問」

的文章,真是覺得不可思議,藏密行者竟然敢將這些資料公諸於世,心想怎麼會有這樣的活佛、這樣的修行者,茲摘錄文章片段於後,為了維護社會良善風氣、救護眾生法身慧命,邀請您也來一起評斷評斷,相信您看了之後,也會跟我們有同樣深刻的感受:

『儘管你是活佛,但活佛僅僅是你的稱號,不代表你今生的成就。 活佛一詞的含義好比是過去皇帝指定的太子一樣,這個太子能不能執政,取決於他的學問和德行都必須達到相應的層次,活佛的真正含義也是如此,在藏傳佛教裡,善知識的地位比活佛都高。象喜饒嘉措這樣的大善知識,連達賴喇嘛都給他磕頭,他的學問、修持層次都是公認的。 其實,活佛只是個名稱而已。喜饒嘉措大師在建國時,有一次在南京講佛教哲學的時候,當時毛澤東還參加了他的學習班。大師為人爽直,他是幾十個西藏拉仁巴格西(藏傳佛教裡最大的格西)裡面挑選出來的尖子,十三世達賴喇嘛要求他住在毛若林嘎校對大藏經,後來蔣介石把他請到南京駐持蒙藏學會,有一次他到青海去,當時青海省的主席是馬步芳,他親自出門迎接。塔爾寺三十多個活佛也過來朝拜,這其中也有我的師父東科活佛,包括塔爾寺的主持,還有卻西大活佛,都來朝拜喜饒嘉措大師,有些大活佛就出了一個餿點子,說我們去了只給他獻哈達就行了,不要給他磕頭,他是個格西嘛,我們都是大呼圖克圖,是皇帝的國師,我們都是大活佛,地位都比他高,所以不應該給他磕頭。他們商定了這麼一個原則,進去就只獻哈達,結果,喜饒嘉措坐在位子上不但沒有起來迎接,而且還把他們訓斥了一頓:"磕頭!你們為什麼不磕頭?你們不應該磕頭嗎?你們雖然是活佛,但是你們肚子裡裝的是什麼東西?你們今天給我說一說,我才是真正的活佛,我這肚子裡裝的都是經典,你們裝的是什麼?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經常聽到 恩師說,弘法初期他只講「法」,較少講「次法」,後來發現到,如果要在「法」上有所親證,一定要在「次法」的福德上「圓滿」才能達到相對應「法」的親證,所以現在在上課時, 恩師總不忘苦口婆心地叮嚀我們,「次法」的重要性不亞於「法」,甚至要有「次法」的條件圓滿才能如實彰顯出「法」的實證功德出來;若單單只有「法」的修學,而沒有「次法」的修學,是不可能在「法」上有所成就的;若次法的條件尚未具備而先理解了「法」,那些聽來整理來的「法」終究只是知識、常識而非實證,也就缺乏實證的功德,所以不能忽視「次法」的修學,是引生自己對「法」實證上面的趣向行,若沒有次法上面的修習成績,而希望在「法」上有所取證,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每一個「法」的成就,必然有相對應的「次法」的福德修集圓滿,這樣才能水道渠成圓滿「法」的親證而有如實如理的智慧了知。
 

至於什麼是「法」,什麼是「次法」,在家人如何修學圓滿「次法」,以達到對於「法」的實證,在《雜阿含經》中,曾有佛弟子請示佛陀:
《雜阿含經》卷33:
『「爾時,釋氏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優婆塞?」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常聽長者說:「人來到這個世間,稚兒無知,不知人間疾苦,一旦了解世間後就開始要受苦受難,還未結婚前,仰賴父母生活,不知現實生活的艱難,結婚之後學著成家立業,開始要主持、打點家庭經濟生活,方體會到錢雖然不是萬能,但是没有錢又萬萬不能,每天一睜開眼就是七件人生大事,都是要用momey去換取來的,所以就開始為了賺取錢財、養家活口過著日、夜奔波的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過著週而復始「憂、悲、苦、惱」的「人間」無奈生活,所以終結來說,生命的本質真是苦啊!」

自從孩提開始,總是不停著聽身邊長者傾訴著生命中的許多辛酸,回想起來因為他們歷經戰後物質匱乏的時代,要用大量的勞力換取生活所須,但是又常常不得溫飽,自然會有生活不易、人生是苦的覺受;但是歷經了參、肆拾年台灣經濟奇蹟後,人們物質生活漸次普遍提升,照理說,大部分人家的物質生活不再匱乏了,為何不少人還是覺得人生的苦惱、世間的煩惱呢?從較易被人們認同的觀點來說,因為人究竟不是物化的生存著,除了一般人認為的感官覺受上的享用物質外,還是須要有某些精神層面的學習與慰藉。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來由於思念先母心切,以至於夢中多次相見,夢中的母親有時歡顏有時愁眉;想到母親一生命運坎坷體弱多病,自己卻未能隨侍在側善盡孝道,故而時時自責於心;因為心常掛念先母,加上夢中的多次相見更讓自己難以開懷,所以勤頌《地藏經》、往生咒、《心經》、總持咒迴向先母,總是希望母親往生後能有更好的歸處,來生能夠儘早修學正法。晨昏禮佛,仰望 觀世音菩薩,總有一股深深的孤寂之感,多麼希望 佛菩薩能在夢中告訴我母親的去處。佛菩薩慈悲憐念,近日讀《阿含正義》第二集剛好有這麼一段 佛的開示,提到學佛人應當斷除對五陰自我的貪愛,讀後有豁然頓悟之感。念及世間子女孝順之人,每於父母往生之後,有備極哀傷逾恒者,故而摘錄此段經文,供養佛子們,俾能早日開啟智慧之門令心漸解脫。

《佛開解梵志阿[颱-台+(犮-乂+又)]經》卷1:「本從不明,心識為行,行受名色,但因緣寄託,生母腹中,更相憂念,父母言我子,子言我父母,精神展轉皆不自識。宿命善者,復生為人,則富貴長壽;其不善者,則苦短命,各由本業。天地人物,一仰四氣:一地、二水、三火、四風。人之身中,強者為地、和淖為水、溫熱為火、氣息為風,生借用此,死則歸本,計其本末,各自為他,凡人不覺。天地之間,生者如夢,命祿至短,擾擾而死。譬如風吹海水波浪相逐,生死亦然,往來無休。」(CBETA, T01, no. 20, p. 262, b19-29)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錯以為,只要穿了出家衣服,或是看了一些經典,以未悟之身,就以自己的意識思惟想法來揣測佛法,就登高座為人說法就是法布施,但是少有人想過,說法者是否如實說法,就是說他們不知,所謂如實的說法,是「說法」沒有顛倒於「法界實相」,沒有違背經中所說的「至教量」,這樣才是法施;如果說法「有所顛倒」於「法界實相」、當然也是「顛倒於」「至教量」,那就不是法布施,那是誤導眾生。
因為在《佛藏經》卷2〈6 淨法品〉中說到:「何等為邪見?謂是地獄畜生餓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證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墮地獄。舍利弗!如是因緣如來悉知。我諸弟子,以種種門種種因緣種種諸見,滅我正法。舍利弗!若有眾生,聞如是經第一義空無所有法,心歡喜者,當知是人真我弟子。」(CBETA, T15, no. 653, p. 793, b29-c6)

 

依據上述《佛藏經》所說,談到擁護正法,不破壞如來正法,要能做到實證在先,而後依照實證的宗旨第一義諦傳授教法,所謂「從宗出教,從教入宗」,宗教二門都是依止在「第一義諦空無所有法」下而來演述,而第一義諦空,是說空性的實相法,同時兼具空相的緣起性空的虛相法,不可墮於一無所有的惡取空中,如此讓有緣人「聞如是經第一義空無所有法,心歡喜者,當知是人真我弟子。」,所以對於了解第一義空無所有法的「法界實相」是什麼是非常必要的正知見,然後有了正知正見之後,才能知道什麼是沒有顛倒於「法界實相」?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個星期二早上照例來到車站分發結緣書,在行菩薩道的路途中,能夠和眾生廣結善緣,藉由此善緣,在因緣成熟時,就能廣傳分享佛陀的生命智慧,這可是在苦海人生中非常令人開心的一件事,所以「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可是很重要的。看著眾生來來往往匆匆忙忙的腳步,總是會想,不知他們將往何方?是否已找到明確的人生目標?希望他們能把腳步放慢些,莫錯過這個難得可以接觸如來正法的時空交會;所以我總是把身段、聲調、笑容、……等等一切行來去止的動作收攝到最親切的感覺,讓自己覺得很真誠很輕鬆,也讓行人能夠領受到這分誠意,再把一本本的結緣小冊子呈現在他們的眼前。
 

突然間聽到一個疲憊的聲音傳入耳中:「給我一百元好嗎?」;循著聲音的方向望向左邊不遠處,是個外籍勞工,衣衫不潔,穿著托鞋,一雙黑黑的手有著長長的指爪,瘦削的身子臉色青淡,只見他不斷地向每個行人要一百元;一個個行人閃得遠遠地,彷彿怕他垢穢的身子弄髒了自己。他無力地靠著走廊的柱子坐下……。
一陣悲憫湧上心頭不自禁地走向前,直覺問:「您吃早餐了嗎?」他搖搖頭;趕忙到轉角處買個大潤餅一杯豆漿遞給他,他接過手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出於本能再問:「您很難過嗎?為什麼在這兒要錢?」「我從印尼來台灣,因為割盲腸生病,老闆不要我了,我沒有錢。」又是一陣窒息的感傷。「那您怎麼度日?朋友呢?」「他們都沒理我,我身體差沒地方工作,只好到處要錢。」隨手把口袋裡的三百元給了他,說聲:『您會唸「阿彌陀佛」嗎?』他連聲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百喻經》卷2

「昔有二毘舍闍鬼,共有一篋一杖一屐,二鬼共諍各各欲得,二鬼紛紜竟日不能使平。

時有一人來見之已而問之言:「此篋杖屐有何奇異?汝等共諍瞋忿乃爾。」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學五年級,即開始沉迷於《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夣》、《西廂記》……等才子書,有文言版的、白話版的,最精彩的當然是漫畫版的《西遊記》。

雖然那時為了拼初中,級任導師天天都逼著模擬考,國語、算術每天一百題,真個是烤得頭昏眼花,尤其是算術,因為常不及格,小手心被打得紅腫乃是家常便飯;即便如此,書包裡裝的除了一塊老薑以防被打時塗抹,其他仍是我最喜歡的書,當然不可能是算術或國語,因為恨老師常考試又打人,那些雞兔同籠、四則運算的數學問題,讓我的腦袋成了名符其實的醬糊,因此恨死了數學。  
我總是搞不清楚為什麼雞和兔要關在同一籠?還要算有幾隻腳?真是沒智慧,阿嬤養的鷄鴨鵝我可是從來不見牠們關在一起。那時候數學課本的每一頁幾乎都被畫得體無完膚;上了國中、專校更慘,代數、幾何使得我頭昏腦脹上課打瞌睡,考試不及格大名註定要被掛上訓導處的補考榜單,讓我這朵含苞待放的小校花顏面盡失差點枯萎了;所以那時狠狠發了大願將來一定要當老師,為的是可以把老師的孩子打回來以洩心頭之恨。如今想來不覺莞爾,反倒是因為感念老師的恩德而常拜訪。不過,對數字的遲鈍,至今仍不知存款簿的數目有多少?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雜寶藏經》卷9:(一○九)婦女厭欲出家緣

『昔有一婦女,端正殊妙,於外道法中出家修道。時人問言:「顏貌如是,應當在俗,何故出家?」女人答言:「如我今日,非不端正,但以小來厭惡婬欲,今故出家。我在家時,以端正故,早蒙分處,早生男兒,兒遂長大,端正無比,轉覺羸損,如似病者。我即問兒病之由狀,兒不肯道,為問不止,兒不獲已,而語母言:『我正不道,恐命不全;正欲具道,無顏之甚。』即語母言:『我欲得母以私情欲,以不得故,是以病耳。』母即語言:『自古以來,何有此事?』復自念言:『我若不從,兒或能死,今寧違理,以存兒命。』即便喚兒,欲從兒意。兒將上床,地即劈裂,我子即時生身陷入,我即驚怖,以手挽兒,捉得兒髮。而我兒髮,今日猶故在我懷中。感切是事,是故出家。」』(CBETA, T04, no. 203, p. 492, b29-c16)

在故事中的婦女,因為人長得端正貌美,竟然引來自己的孩兒暗戀母親而得了相思心病,孩子一天比一天消瘦,整個人看起來好像得了極嚴重的疾病一樣,母親心裡百般的不捨,心想若不達成兒子對她的私情,兒子不久恐將命喪黃泉,為了保住孩子的生命只好違背人倫之理犧牲自己圓滿兒子想與母親欲望性的結合;當兒子正要上床與母親交媾時,瞬間地即裂開,兒子馬上身陷入地。

身為母親的深切的感受到男女欲的惱人,厭惡婬欲,所以就出家學道。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啊!是不是可以請您賜給我一粒上味的麥子,就像您賜給阿難尊者那樣?
 

只要有那麼一粒神奇的麥子,食後即可七日七夜更不飲食、無飢渴想。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事;對於作飯菜一點都沒有慧根的我,就可以不必每天為煮三餐而煩惱,只要每七天食用一粒麥子即可解決吃飯問題,這樣就有很多時間作更有意義的事,孩子們也不會再說:媽媽煮飯從來沒有飄出香味。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末學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很有啟示作用的文章,轉貼於下,以嚮讀者,盼對有緣者有所助益。

某甲師兄在他facebook的塗鴨牆上寫道~

『今天參加禪一,有一位師姐上台分享,他有位朋友的家人年紀已經40 幾歲才懷孕,怕將來小孩會很難養,因而他朋友的家人想要墮胎,而這位師姐勸他朋友留下這個小孩。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各位讀者:請您異地而居,試想看看,如果恩師換成是您,只是為了讓佛法回歸衪的「八識本懷」,讓有志佛子們能夠學到正確「八識重現」佛門的正確佛法,以利學佛找不到出路的佛弟子們能夠確實離苦得樂,並能普施法雨予有緣者同樣向學了義佛法,解決生命實相問題,除此之外,在眾生身上並無任何希冀與索取,然而確遭來莫大的抵譭,請問如果是您的話,將情何以堪?相信能夠不受強大不實法義環伺、動搖與破壞,繼續勇敢、堅持、樂觀做下去而不停的施無盡法燈予眾生,幫助眾生遠離凡夫異生性,唾棄無明晦暗長夜走向光明學佛之路,唯有紹繼佛種的法身菩薩才會有這種膽識與擔當,只因為要圓滿往昔曾在 佛前發下的誓願,為了樹立正法大幢救濟群萌,大力摧邪顯正發揚佛門宗風本是菩薩勢所必行的家務事,也向來是禪門家風所在呢!

   恩師初出弘法本無意願成立同修會共修團體,原本有意將如來妙法傳授給一位名聲響亮的大法師後便歸隱山林,只要正法有讓眾生較易接受的出家人弘傳即可,無意圖與出家人爭名奪利,然而該頗有名氣的大法師姿態很高,以其身著染衣而輕視 恩師是一位身穿白衣的在家人,殊不知地上菩薩幾乎都現在家相,可惜在送法因緣不具足情形下,恩師只好默默供養表相僧寶後便離開了,由於正法後繼無人而又多以惡見邪法傷害佛子法身慧命令人殊堪顧慮,恩師只好一肩挑起正法弘傳的千斤重擔。

 

經過這次與出家人接觸的經驗,恩師從此不再寄望示現出家相的大法師,深思台灣的佛弟子們,經過230年來精進供養三寶,學了義法的善根福德因緣實已具足,乃效法 聖玄奘菩薩「若不摧邪,難以顯正」的精神,誓願將正法普傳以救護眾生回歸正道!遂把諸方大師的法義錯謬之處,逐一檢視比對經典再訴之「正確義理」於文字,或在講經法會時一一為學人解說經典原意,往往一小段經文,經過恩師鉅細靡遺詳細解說擴大變為累牘長篇白話語體,實為能令眾生袪除文字障而清楚易懂,如是理事圓融的解析真是句句入人心扉精彩絕妙,使得有意向學佛道之學人聞風而來者日益增多,所以臺北講堂從原本的第九樓增至第十、第五共三個樓層,仍不夠容納愈來愈多聽法信眾,現又增置第二樓,正法威德力在諸多菩薩以及龍天護法護佑下,猶如排山倒海般排演開來難以遏止,這正是末法時期的正法期,所以說台灣是佛法的中原!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個星期二晚上7:00~9:00是我最深切期待的時刻,因為又可以沐浴在恩師所開演《妙法蓮華經》的殊勝饗宴中,所以總是5:00就到桃園講堂,幫忙將講堂整理就緒,期望每一個來聆聽妙法者,都能覺得賓至如歸,法喜充滿。

素有〈經王〉美譽的《妙法蓮華經》,經由恩師提綱契領殊勝的法音宣流,深入淺出闡釋經中 佛陀所開、示、悟、入 的知見,敷演佛法只有唯一佛乘之妙理,只有大乘法才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妙法,說二、說三都是 佛陀的善巧方便── 中、小乘權法只是為了度化根器淺薄害怕生死轉迴的佛弟子,最後 佛陀用種種巧妙手法,誘導勸進原本愛樂小法的二乘人,能夠捨小向大迴入「自家寶藏」的妙法中自利利他以成就佛道;現場聆聽博大精深勝妙方廣的法音演暢,聽來真是無比難得可貴。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位高中同學,用Gmail轉寄了一封命名為「人之將老」之信函給我,該文宗旨主要感慨「時不我予」之心聲,娓娓道出人生到暮年,老態人生到來之種種不便與無奈,文末又附帶提到:

『修緣.........人生其實就是碰碰碰。

碰對了方向,光彩一輩子;

碰對了環境,舒坦一輩子;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衪是我最摯愛最想親近難以道盡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為了保護台灣同胞,尤其是維護女性同胞,遠離藏密根本教義「男女雙身修法」的荼毒,利用網路貼了以下的貼文,傳送給某些社團:

『(1/2)嘉華仁波切(達賴喇嘛)的祖師:「至尊」宗喀巴,「至尊」是怎麼教導喇嘛們呢?
「講授完密宗雙身法的經典內容後,要進行實際的秘密的智慧灌頂,也就是要由上師和九位女子明妃一一進行交合,這些女子必須是十二歲到二十歲的各種年齡;然後將交合後的紅白菩提種子淫液,注入弟子的口中。就這樣子,進行四灌頂中的第三灌頂,先與一位明妃交合,進入性高潮,再與九位明妃交合,所取得的甘露淫液,來為弟子灌頂。」「為講經等所傳後密灌頂,謂由師長與自十二至二十歲九明等至(與九位明妃同時到達性高潮),俱種金剛(雙俱男女淫液的金剛種子)注弟子口,依彼灌頂(依這種方法來作祕密灌頂)。如是第三灌頂前者,與一明合受妙歡喜(與一位明妃共同合受性交的快樂歡喜);後者隨與九明等至(第四灌是喇嘛隨即與九位明妃共同到達性高潮),即由彼彼所生妙喜,……(而認為自己成佛了)。」(摘自密宗至尊宗喀巴著《密宗道次第廣論》)。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清晨,攬鏡自照,顧影自憐
耳鬢—早已頻添縷縷青絲, 眼角—依稀可見清晰魚尾,
昔日童顏而今安在?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慈大悲的 佛陀,曾經跟勝光王說了一個意喻深遠的譬諭故事:
 

於無量劫前,有一個人,遊走於曠野之間,不慎迷失方向被惡象所追逐,內心感到無所依靠地恐怖驚走,在極度驚慌失措之際,突然間看到一口空的井,空井的旁邊有一樹根,此人旋即尋根而潛藏在空井內;空井內有黑白二鼠,不停地啃嚙著樹根;而在空井的四周圍,又有四隻毒蛇,一心想要吞食這個人,又在井的下面又有毒龍出現;致使這個人心裏面非常躭心畏懼著蛇龍的侵襲,唯恐蛇龍撼動樹根而斷裂。又樹根上有蜜蜂築巢採蜜,五滴蜂蜜墮入口中;突然間樹搖動了起來,造成蜜蜂四處飛散開來,飛到空井中來叮咬這個迷途的人;不幸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野火又緊跟著隨之而來,燃燒此樹。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天,天氣格外暖和,瑟縮已久的花木也都冒出了少許的新芽,大門口的陶鉢中又映現出二個小小的蓮苞,內心有著絲絲的欣喜;過年前的那一段日子著實冷冽,眼看陶鉢內的小蓮苞一個個凋零,不免惆悵,今天祂終於迎著陽光,把蓮苞努力地往水面伸展,相信過兩天,水面即將呈現出清雅動人的粉紅花朵。

從小至今瞻仰過許多佛菩薩的聖像,看見佛菩薩大都坐著或站在蓮花臺上,只覺得很美很莊嚴而已,卻從沒想過為什麼?也曾習過國畫,更覺得蓮花淡淡而幽雅的花瓣有種尊貴的感覺,每當我用心的勾勒那一片片的花瓣時,便會自然地想起佛菩薩,心是很歡喜很寧靜而舒暢的。

那一次在朋友家的院子,赫然發現在炎陽高照下,有一盆小小的睡蓮無視於烈日的薰烤,靜靜地開展著數朵粉紅的花朵,花朵雖然不大卻吸引我的目光,等待走近一睹芳姿,更覺得祂溫柔婉約楚楚動人;蹲下細看時見一株小小的蓮芽正依偎在根部,我興起了栽種的雅興,朋友便毫不吝惜地摘取相送。

回家後便急忙翻箱倒櫃的找出久已不用的陶缽,在後院的小水溝舀取了一瓢污泥置於缽內,然後憐惜地把小睡蓮輕輕種下;記得學生時代讀過一句很美的詩詞「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愈是污濁的爛泥,蓮花長得愈美;嘴角不自覺哼起那首(蘭花草)「我從山中來,帶著蓮花草,種在小盆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盆子就放在大門口,所以我時時刻刻觀察祂的生長情況。剛開始祂生長得很慢很慢兩個月才長 兩公分 高,可是多長了一簇密密的綠葉,我曾擔心祂長不高怎能開花,可真是望眼欲穿哪!有一天,我赫然發現一片 七公分 長的小小葉片冒出了水面,然後接著幾天水面又多出了好幾片的嫩葉,細細地柔柔地隨著水面上下浮動,水中還有不經意中帶來的兩隻小蝌蚪優游自在地玩耍,著實令人開心!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