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生是苦
我的人生就像一杯嚥不下的苦汁,卻是一杯接著一杯,於是對於探索生命的意義,更有著非常強烈的渴求,常想:活著到底所謂何來?對於世間有著非常深重的厭離心。一次偶然的因緣際會下,在電台聽到一位法師開示了一些佛法,當時雖然聽不太懂,但是從那一刻起對於佛法就一直有著一股強烈的追求與渴望,因為直覺的相信年少時一直探尋不著的答案一定在佛法中可以得到滿意的解答。但是,誰能將甚深的佛法教授與我呢?
目前分類:生活中的佛法 (763)
- May 11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真正的幸福(二)
- May 04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真正的幸福(一)
(一)楔子
自幼生長在和樂的小康家庭中,父親為公務人員,母親則有一手好手藝,記得當時鎮上的老師及銀行人員、或一些妙齡女子的衣服皆經由母親設計、巧手製作。家境雖非富裕,但是父母勤儉過日,並且對我疼愛有加,從小學至高中所穿的制服皆是量身定做,尤其小學的每一次遠足皆穿著新衣前往;從小瘦弱的我總是在母親偷餵食肉類時做嘔,除非將肉魯製的吃不出肉味才能抑制嘔吐現象;每年的冬天父親總為我的彈簧床再鋪上二層棉被,並在我入睡後將母親的熨斗加熱後用毛巾包裹著放在腳邊讓我取暖,雖然從小即受到父母細心的照料,但總是覺得不快樂,一直覺得想找尋什麼,也常想為什麼會有「人」,會有「旁生」,器世間的一切又是從何而來,活著又是為了什麼?教科書裡的知識並無法滿足我。在年少不識愁滋味的年紀即前往教會聽牧師傳教、唱聖歌,在結束後發點心時,別的小孩都很開心的吃著,而我卻不想要,因為心中知道不是為這而來;也曾前往一貫道修學,對於他們拿一些佛教經典依文解義,聽了幾次後覺得不知所云便離開;也曾好奇至一些宮廟去看他們辦事,並且嘗試的將當時自己覺得的毛病──烏雲蓋頂,以胸中有一顆大石壓著般令我喘不過氣的感覺告訴廟裡的人,希望能為我解決,於是辦事的人拿了一碗符水叫我喝後再吐出。但我奇怪的毛病仍沒治好。
(二)家庭的巨變
- Apr 27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畢業有感
又到了鳳凰花開的時節!坐在辦公室裏,耳邊傳來學生與老師們依依不捨的話別聲、歡笑聲,思緒不知不覺地飄回到去年的畢業典禮……。
還記得去年畢業典禮的那天,你服裝異常的整齊,帶著一張靦腆的笑臉,來到我的面前,害羞的將手中的三朵康乃馨遞給了我,說:「老師,送給你!」一時我不禁熱淚盈眶,又好氣又好笑。曾幾何時,我在你的眼裡已經成為「媽」了!
- Apr 20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牽引
每位有情這一世來到這兒
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
雖然
因為上一輩子的緣故
- Apr 13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父親的影響
為人師表的父親個性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談人我是非、剛正不阿、且侍奉岳父母克盡孝道,對待學生、外甥、外甥女亦親如己出,住在純樸的小鎮上,感受到因父親的行誼使我們連帶受到庇護,別人總對我們多一份的尊重,所以父親的處事待人風範,無形中已成為我們為人處事的楷模。就在父親的慈愛護衛下成長,心中總以為存在世界上的人都是好人,而所謂的壞人應該是電視裡演出的戲碼的虛構角色,那時最大的願望是希望能夠成為神仙,用神仙的法術醫治身受病痛的人、幫助陷於窮困和可憐的人。
就讀小學時,有一天父親告訴我,在任何時候或遭遇困難之時,一心稱唸:「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祂就會慈悲的幫助我,藉由父親這樣平淡無奇的一句話,深信不疑的開始稱唸觀音聖號,從此就與 觀世音菩薩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直到長大到台北唸書,看見可憐的人、夜闌人靜的思鄉之苦、甚至等了好久公車都不來…等等難過之際,都會至誠懇切的稱唸「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祈求著一切的不平順得以迎刃而解,小小的心靈總是感受到菩薩冥冥之中的慈悲眷顧,兒時的神仙夢也因而慢慢淡忘。
- Apr 06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不捨
記得許多年前有多次在台北榮總的候診室等候看病時,經常會看見一、兩個青少年背著袋子穿梭在人群裡,拿出聾啞証件兜售一些小東西。販賣的東西,雖然不須要花費高額金錢購買,但是知道售價卻是比一般市價貴了許多,況且品質也不是很好;譬如一支小原子筆配套上一本小本的口袋型筆記本竟然要賣199元。他們也許是失學的中輟生,人們心裡雖然寄予同情,卻也很少看到有人願意向他們購買;有一天她向我兜售時,因為在實際生活中確實不需要用到這些物品,再加上觀其品質不良,如果買回家孩子們也用不上,加上售價又不是很合理;所以心中雖然有些許的同情心,但終歸還是讓自以為理智的想法所戰勝,又礙於世俗法的諸多薰陶,最後決定還是不願解囊相助,並且向他說教一番,告訴說:「如果您們能以合理的價格出售又同時兼顧到品質,這樣才能吸引人們購買的意願,相信能作這樣的改進,一定會有人向妳買。」;當下那女孩什麼話也沒說表情木然的離開,又轉向別人兜售去了,留下錯愕的自己反省,我說錯了什麼話?做錯了什麼事?。
回到家中,檢討著這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與自己所落下的心行,其實就是慳吝習氣現行,既然他已經有求於我了,如果是菩薩怎會拒絕幫助呢?何況這只是小小金額的付出而已,縱使想攝受對方還是得先釋出善意,讓他感到溫暖的關懷,才能再慢慢說出為其設想之處,若是無有為人處卻是空說一堆自以為是的道理,又是如何讓對方折服呢?
- Mar 30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不可思議啊!
走進五樓講堂,一眼就看到一位小菩薩正端坐在韋陀菩薩聖相前低著頭很認真的在看書,她手裡拿著紅筆、尺,非常細心的在每一行字的左邊劃下紅線,看她那麼專心一意的模樣讓我不禁向他問道:「小菩薩,你好用功喔,這是您學校的書本嗎?」小菩薩回答說:「不是啦!」,他迅速的把書翻到封面讓我看了一下,當我看到書名的剎那間,心中頓時感到十分震撼並升起一陣陣感動與慚愧心,這真是意想不到的畫面呈現在眼前,因為這本書正是 恩師所寫的「無相念佛」,小菩薩抬頭對我笑了笑說道:「我自己還規定每天要看多少頁喔!」;緊接著,小菩薩還從書包中拿起自訂的功課表寫下下一個必須完成的進度,是從第幾頁到第幾頁,眼見這樣的過程中,深深領會到小菩薩精進用心在法上,此時心中慚愧心緒不斷湧上,讓自己打從心底對小菩薩說出尊敬讚歎之語:「小菩薩,你好精進喔!」,而眼前這位小菩薩正是我應該學習精進不懈的再來菩薩啊!
- Mar 23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三皈依的感動
- Mar 16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人生無常(四)
- Mar 09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人生無常(三)
這時又想起:如果有「同修會助念義工菩薩」來幫忙助念的話,那將是會更加的圓滿殊勝。因為恩師說:踏入同修會修學的人,都是「稀有動物」,非常難得、值得讚歎!但是我不知道如何與講堂菩薩聯繫有關助念事宜,所以只好做罷。就想著大姊與家人的親緣較深,如果能由家人助念,將是對大姐有最為直接的受用,也是最有福報功德。如果能藉由此次機會家人齊聚誦念佛號,讓家人藉此因緣得以親近 佛陀,況且家人都是非常關切大姐的善後事情,所以以至誠心懇請親人們到「太平間」一齊持誦「阿彌陀佛」聖號,也告知家人如此的作法可以將此殊勝功德迴向給大姊,也乘此機會敬告親人:阿彌陀佛曾經發了四十八大願,其中第十八願這麼說:【若是我成佛了,十方世界的眾生稱我名號,至誠發願求生我的國度,若是無法往生極樂淨土,我就不成佛。】。 佛是真實語者,絕對不會妄語,所以我們大家一起來持誦『阿彌陀佛』聖號,讓大姐得到 西方三聖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沒想到親人們回答說:時間不早了,家裏也還有其他事,不便去「太平間」念佛。讓我頓時之間覺得好難過;但是想想,對於沒有進入同修會修習佛法的家人來說,的確是很難以接受的;況且家人的觀念還是停留在傳統道教的處理方式。因為目前也只有我在同修會上課一段時間,熏習了正知見,且是經過聞、思、修才有所了知,瞭解助念時一心不亂憶唸「阿彌陀佛」對往者的幫助是多麼的殊勝。所以對於没有善知識攝受,也没有熏習正知見,一時間要他們擺脫傳統觀念、與做法,還真是很難呀!
- Mar 02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人生無常(二)
在趕往醫院途中,我內心相當的擔憂,同時踴躍非常不安及矛盾的心情,一是:大姐會不會因此就這樣離開我們這個家,二是:雖已聯絡家人盡速回家陪媽媽,但又擔憂媽媽已經七十幾歲了,一個人在家,會因為煩惱擔憂自己孩子出事,難免心中胡思亂想且湧上種種不好的念頭,如果無法承受女兒就這樣離開的悲痛,怕是這樣的「愛別離苦」打擊著媽媽,將會讓媽媽的身體再度面臨腦中風的危機。
正當苦思著媽媽可能會因此情緒激烈反應而產生的色身遽變以及情緒激烈反應之際,接到大姐夫以手機打電話告知:「大姐昏迷指數已呈現一,可能要放棄急救了。」在我趕到醫院時,一切為時已晚,大姐已被送往太平間了。這時的我因為意外來的太突然了,頓時間不知如何是好?錯愕的心必須在很快的時間中拉回殘酷事實中,畢竟大姊往生已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必須勇敢的去面對接受它。過不多久家中兄、弟、姐、妹都陸續趕到醫院,家人齊聚討論瞭解有關大姐發生事情的前前後後所有狀況,也商討有關如何處理善後種種事情。當時看到這突如而來的無常情景,心中不由得悲傷心痛,只是馬上提醒了自己,目前大姐離世的事已成事實,此時此刻的我,應該「正向思惟」要如何安排大姊的善後有意義的幫助,如果一味的傷痛也是於事無補;所以我努力的克制著自己的情緒,讓心情沉靜下來。
- Feb 23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人生無常(一)
在九十四年五月浴佛節過後,同年八月份某一天星期天早上,我們家誕生了一位「小貝比」,家人非常歡喜的迎接這位「小菩薩」的蒞臨,媽媽更是無比開心的說:家裡多了一位小弟弟,要與我們一起生活,從此家裡可就更熱鬧了呀!
當媽媽還在計劃著要如何幫助弟媳做月子,都還來不急將這一切好消息傳遞給家人及親朋好友知道;無奈,就在同一天的星期天中午,大姊吃了稀飯後,跟大姐夫說要去睡一下,就這樣「毫無預警」地睡著離開這世界了?這也許是大姐的福報──毫無絲毫掙扎的痛苦而離世,是很多人想修都未必修得來的;但是不捨的是,因為「大姐這一生,對父母親以及弟弟、妹妹向來無比的照顧與關愛,只會一味地付出,吃虧也沒關係,從來不要求回報,也許大姊此生是來報恩還報的」。想及此,實在不敢開口將大姐即將往生的消息告訴媽媽,因為前兩天家人才「歡歡喜喜」、「和樂融融」的幫媽媽過生日,今天媽媽卻要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但是媽媽似乎感受到大姐出事了的異樣氣氛,隱忍著痛苦哽嚥著問我:大姐是否已經不行了?我很驚呀!「看著媽媽問她怎麼知道?」「媽媽不語。」這也許是母女連心,才有所感應。
- Feb 16 Tue 2010 09:30
生活中的佛法 ~ 菩薩如是行
會裡面有一位菩薩,她,微胖的身子,圓圓的臉上,總是掛著單純、親切、溫暖的笑容,看起來很有福氣,似乎沒什麼煩惱,四威儀中有種端嚴無比的感覺,令人心儀。雖然從不知她的大名,那又何妨?同修會的菩薩們,有很多是身材壯碩的「健康寶寶」,所以能荷負重擔,挑起如來家業;想想自己從小至今,總是三天風兩天雨,病歪歪的,真是慚愧;所以我每天為自己的病業至誠懺悔,並且祈求菩薩幫助我長胖三公斤,作義工的時候才不會氣喘,有時候還要勞煩其他的義工菩薩關照,真是不好意思。
有一天,在網站上無意間看見【華嚴聖境故人來】部落格在誠徵小品文稿,心想:在這方小園地裡,或許可以乘機練習筆耕,反正寫得不好也沒人知,就這樣和這位我不知名的她結上良緣,後來才知她一直以如是平易近人的行誼來待人,又每每遇到眾生陷於世間的邪師邪語的謊言之中而不知出離時,她馬上眼眶泛紅,久久不能自已;這樣懇切的菩薩深情,掛懷於群生的深切憂心,更令我動容不已!
- Feb 09 Tue 2010 00:49
生活中的佛法 ~ 深信因果
那一段日子,身染重疾渾渾厄厄度日,如今回想起來,彷彿歷劫歸來死裡逃生般,雖然經過因緣生滅轉易,然而病中夢魘影像仍然歷歷在目,經由歲月飛逝流轉,如今病夢清醒,猶有恍如隔世之感。這次受苦讓我刻骨銘心地體驗到因果是如此不可思議,因此也更加警惕了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人生道理,更深信凡所有「思、作」在在都是點滴難逃因果啊!自從歷經病苦折磨後,每當在市場或電視上,看見人們大肆宰殺飛禽走獸便讓我心如刀割,一直思索,該如何讓眾生能深信殺、食眾生業的因果,以減少人們永不停歇起惑造業的因,才不枉自己所承受的極大痛苦。
追溯可怕往事是這樣子的,記得有個晚上,剛入夢,便見床邊有十來隻的雞群,不斷往床鋪跳上欲啄食我,夢中知悉那些雞兒全是做月子時母親為了替我滋補色身所殺的;隔天晚上,夢中又見手中抓著一隻河鱉,鱉的長頸兒反轉使勁咬我,夢中猶感受到被咬的痛,那隻鱉兒乃是二十年前,孩子的父親在池塘裏所釣到而予以宰殺烹煮的;又有一個夜晚,夢見自己在沙灘上,突然間沙灘全數湧動起來,無以計量的螃蟹從地上竄出,全是已經煮熟的但卻還是紛紛啃噬我的腳,我不斷奔逃可是幾乎無有落腳閃躲之處;那些螃蟹的來歷,原是兒時居住河邊,因為家中貧困,每到冬天,祖父便會編個大簍子捕捉那些逆流而上的螃蟹,再用大鍋開水川燙以便全家食用的美食。連夜來無數驚人的惡夢不斷,及至惡夢初醒方才走出那個夢魘,如今想來還餘悸猶存呢!有感生命危在旦夕。
- Feb 02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會
- Jan 26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姑姑的轉變
自從姑姑進了同修會學法之後,簡直判若兩人,全家莫不嘖嘖稱奇!只見她每個星期日笑咪咪地、提著大包小包的水果美食往祖母家跑,開口閉口勸人要學佛,要布施行善,廣植福田,還要看同修會諸位老師們所寫的書呢!
記得多年前,和姑姑一同修學淨土法門,接著又各自進入不同的密宗道場,後來因為個人因緣不同,我進入同修會,她繼續在密宗道場裡尋覓。由於姑姑和我從小形影不離,遠從國小就讀,一直到上班就業,我們都在同一所學校,乃至結婚了,住家也相離不遠,與姑姑的親緣如此深厚,故而曾多次引導姑姑,希望她能夠進入有真正的大善知識、有真正的妙法的同修會來修學,因為我深知只要法大,不必在乎廟的大小,今生就不會流浪生死了;屢次勸請姑姑從學,然而姑姑卻始終不願離開密宗的修學,這點讓我一直很難過。
- Jan 19 Tue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忍
「忍一時霾月清風,退一步海闊天空」,「忍的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忍字心上一把刀」……等等諸多提醒世人想平安順利、安身處世之道,我們也經常看到新聞報導、報章雜誌報導,世人因一時起怨、憎怒失忍造下了殺人越貨、作奸犯科的滔天大罪,致身繫囹圄,再來後悔,恐已「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了」。因為一時的未能修忍辱,不但惹禍上身,又與眾生結下惡緣,也種下了未來世到三惡道的果報;若能在逆境中觀察到「五欲六塵的虛幻無常」而心不被境轉,反而心能轉境,見了墮於煩惱對我們起怨憎的眾生,生起憐愍的心行,自會以善心為根本而有「見怨修慈」的心念轉化,甚而懷著感恩心,訓練自己,隨此因緣淨化自心怨憎雜染的種子,數數的讓自己作意由相應的惡心改變成慈悲善心的轉化,心得決定的接受、忍慣了,忍的好習氣養成了,自然就能安於忍法了。這不也是俗諺所說的「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的自我教化,每一件事情都可以隨我們的心念而轉向,心念一轉,世界從此不同!柳暗花明又一村,豈不將惡緣轉成善緣,又隨順「圓緣」了!
又縱觀世間人為何不能「安忍」?想想看是否多半係因「貪愛」世間種種的人、事、物不能得手而召感來的「求不得苦」所繫縛,內心深處始終無法「安忍」於所求不遂所致呢?而世人為何會有所求呢?因為個人內心世界的「感官覺受」,相應到外在的「追求」,心想非追求到手不可,終日千方百計的「求取」心愛的「寶貝」,一時間被心想的「寶物」繞著團團轉,就算一心心怡的寶貝到手了,頂多享用「百歲人壽」的時光而已,然而所辛苦獲得的心肝寶貝,是因緣所成,暫時存在駐留於某一短暫時空中,將來必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散壞消失,是為世間現象都是「成、住、壞、空」相續運轉不輟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正是佛法中所說的:「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
- Jan 11 Mon 2010 09:00
生活中的佛法 ~ 吃你幾片枝葉罷了
*一般人視「殺生」為當然,以「當然」故不覺殺生為「惡」
末學某日與友人等,順路到深坑用餐。就在進入老街前的橋上,看到有人在橋上垂釣,正好釣起一條中等體形俗稱「垃圾魚」的「琵琶鼠」;垂釣者竟然很生氣,狠心的把魚兒重重的摔死在橋上,然後再把死魚扔回河裡。末學客氣的請教他:「為甚麼這樣做?」釣客答說:「垃圾魚刺多肉少,肉質差,根本沒人要吃,偏偏這條河流垃圾魚很多,索餌(吃餌)力又強,嚴重干擾他想要釣獲大尾吳郭魚的目的,所以置之死地(殺之)而後快。」
回家後,在網路上搜尋關於「垃圾魚」的相關資訊,發現殘暴對待垃圾魚者大有人在,例如就有這麼一則資訊:
以前會到雲林新街水門釣魚,有次車子停在同學家,因為沒有釣到像樣的吳郭魚,只釣到一大布袋垃圾魚(當時不知道那是垃圾),就挑兩尾大的給同學奶奶烹煮,隔天再去被問說--那是甚麼怪魚,魚刺一堆難吃死了。
- Jan 05 Tue 2010 09:30
生活中的佛法 ~ 您憶佛了嗎?
來到這裡共修,「無相憶佛」是每位菩薩都會上手的功夫,更是親教師們常常提醒叮嚀再三的「功課」, 恩師更清楚的告訴我們憶佛功夫可以這輩子一直如實而行,菩薩們在作義工的當下,彼此之間也是提醒著憶佛功夫要帶著喔!不要心向著外攀緣,即使拿起掃把掃地、擦地板、擦窗戶、、、都是要帶著憶佛的念,在 老師們、菩薩們千叮嚀萬交代的囑咐下,自己卻是作了事情忘了憶佛,沒作事情也沒憶佛,閒來無事也不憶佛,就這樣讓日子在「忘了憶佛」中空白渡過,難道覺得 佛來照護著自己是應該的嗎?有一天起了一念想:「 佛會不會不要了我這個孩子啊?」,因為我一天到晚總是放蕩在外心向外緣與無盡煩惱為友, 佛一定會很失望吧!想到此,這樣的心虛與難過之念,跪在 佛前痛哭流涕深重懺悔, 佛從不棄捨任何一位眾生啊!是自己捨棄了想著 佛的念啊!是自己忘懷 佛的恩典,在淚水奔流洗禮中,堅定決心「如實憶佛」不再當遊蕩在外的「流浪兒」,快快回到 佛的廣大懷抱中,當個「乖小孩」。
檢驗自己進入同修會以來所虛度的歲月日子,累計起來是很嚇人的,一念有八萬一千次的生滅(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而在這數之不盡的剎那生滅中,什麼時候認真安排過讓憶佛的念在安住這期間呢?卻是每一剎那讓我所煩惱佔據不放填滿了念念變異生滅,染污的心念注入每一剎那中延續不斷,把憶佛清淨的念一丟腦後想也不想,讓煩惱纏縛著心思,千頭萬緒煩惱上心頭卻是找不著憶佛的心跡,這是何其悲哀啊!放著自己的生死大事不管,盡是扯東扯西管這管那,無常一到請問該是去向何處?憶佛的念早已丟得精光又是如何來得及呢?縱使眷屬跟著自己哭死了也無用啊!生死大事自己要顧好啊!憶佛的念是何等重要,如果自己還在醉生夢死真是枉費此生進入正法殿堂這一遭,親教師們常常教導我們要汰換種子,把染污、不善念、惡念種子汰換清淨、善業種子儲存入如來藏中,在這世間還有比憶佛的念更清淨嗎?相信這一定是絕頂、無上清淨念了,學會了這天下第一招又是如何能空讓其過呢?這是只有諸佛教導菩薩的妙法啊!
- Dec 29 Tue 2009 09:30
生活中的佛法~ 不識故鄉的旅人
約三年前,因山會友,結識了金子。初識她時,她可是忙的不亦樂乎,在某知名的電子公司上班,領有固定月俸,還有兩個十來歲的孩子得照顧,讓她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但也因為身心如陀螺般不停地轉著,身體常覺得相當疲累,所以常利用假日到山上舒展筋骨藉以平緩身心壓力。
那時的金子由於日復一日不停地忙碌,生命中一味地被「忙」與「盲」互相交替、流轉充塞著,因而漫無目標的人生困惑感油然而生,所以金子有空就會到山上接觸大自然,藉以洗滌塵世的紛擾。每當看到青山嫵媚、遠山含笑,大地猶如慈母般擁抱著每位過往的旅人,任由眾人踐踏卻總是無語地包容著萬物,從來不會生起一念憎心和說一聲「累」字,金子便打從心裏思索著:如果能學到大地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氣度胸襟,還有啥事會令她放不下與煩惱的呢?但是,有時思想只是一種自我平衡的療傷安慰劑而已。實際上,金子內心裏仍是充滿著許多對人生際遇的不平與辛酸想法,不知該向誰傾訴才好?
時光荏苒,與金子在山上不期而遇的萍水相逢,至今約莫有三年未曾謀面了,有天路過故居,順道去探望了她,一見面就聽她直喊:「好空虛!好空虛!整天就像隻無頭蒼蠅般,到處閒逛、四處遊走,不知要將自己擺在那裏?不知何處是心靈歸處?……」
問她:「不是忙於上班,又要帶小孩,又在閱讀她喜愛的佛書,已經忙得人仰馬翻了,怎麼還有時間無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