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的雨下得特別多,綿綿細雨總是如牛毛如細絲地飄個不停,想散散步騎騎單車也提不起勁兒,幾個月下來真有點讓人快發霉了。還好有無相念佛的功夫可依止,心較得安住,想到還有那麼多的菩薩們為了護持正法,都有很多忙不完的工作;儘管屋外細雨紛飛,屋內的我仍然暖在心頭!
倒是這幾天,陽光終於露出難得的笑臉,天氣格外暖和,心情也跟著舒暢不少;眼看農舍旁的那塊園子雜草叢生,已快把所剩無幾的青菜給埋沒了,先前父親和阿嬤辛苦種的嫩綠蔬菜早被蟲兒吃得不忍卒睹,大部分的青菜是因為泥土太潮濕而腐爛了。於是乎下午四點時間一到,立刻放掉電腦工作走向菜圃,美其名為「變換工作就是休息」「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整理轉換一下自己的心情,去迎接著暖暖的陽光,細細傾聽風在樹梢的串流和電線桿上的麻雀吱吱紮紮雀躍的嘻戲爭吵,陣陣的桂花香隨風沁人心脾,有種滿心的喜悅湧上心頭。戴上斗笠、手套,捲起褲管、手拿鐮刀,不待老爸有請,自動下園子,拔草囉!頭頂藍藍的天,腳踩著芬芳的土地,擁有一塊自己的家園耕耘,這是一種多麼大的幸福啊!
我很喜歡在暖暖的天氣打著赤腳和泥土擁抱,以前拿鐮刀、拔草、澆水等等這些粗活都是阿嬤和父親的事;自己只知每日埋首書中,享受讀書的樂趣,除了煮三餐,其它的雜事一概不管,為了煮三餐還常常生悶氣哩!對於可以用一個饅頭、一杯開水果腹一餐的我,現在卻要為了每天煮三餐而浪費不少時間,真的很煩吔!偶而父親吩咐作一些小雜活,總覺得不耐煩,理由是「我還有這麼多的書要看,很多的電腦工作待完成。」時間久了,父親也不再叫喚,偶而想隨興插插手,父親卻說:「妳不會做那些粗事的,妳去看書吧!」想到這兒,慚愧和自責的心再度湧起,怪不得今生的工巧明這麼差,連換個水龍頭或燈泡都不會,這都是無量劫來的聲聞種性太深,一直都是個自了漢,習氣性障又重,從來都沒有發覺它是這樣一直存在著,卻默默的讓我的家人無故受到我的傷害,自從有因緣學了佛陀覺悟的智慧,才知道這世間還有這樣的妙法,稍有方便善巧讓我可以去對治修行與懺悔改過!今生若再不努力修除習氣性障、學習發起菩薩聖性,佛道勢必阻撓重重,豈不有愧佛恩、師恩、父母恩、眾生恩!
這也讓自己再次警覺到,為何常常看書無法勝解,不能成就念心所,而且瞋習深重,都是因為福德太欠缺,心量狹碍,沒有發起菩薩聖性所致;因為三福淨業修得太少,對正法也未能全心全力護持,加上該除的習氣性障未除,才會如此。平實導師在上課時曾一再叮嚀:「要努力修除習氣性障,要多累積福德。學佛的五十二個位階,每一個位階都要有不同的福德,愈是往上修所需的福德要愈大;因為福德猶如汪洋的大海水,唯有盈滿的大海水,智慧的船隻才能在海上自由自在的航行。」。平實導師還在講經時說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大意是世尊往昔曾為了利益一個女人未來世可以學佛,用盡一生一世的時間來陪伴她,真是慈悲啊!善知識的話語,再一次激起內心深深的懺悔。從此,我開始帶著歡喜心自動做園子裡的粗活兒,陪著阿嬤和父親也作得特別起勁。眼看著阿嬤的年紀已經超過101大樓了,仍然在陽光下辛勤拔草,不禁一陣鼻酸,父親也已八十幾啦!我怎能再如此自私自利一點都不懂事呢!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
「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CBETA, T08, no. 235, p. 749, a12-16)
《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不住相布施」,這幾乎是學佛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不但學佛人喜好這句話的意涵,普羅大眾也喜歡這樣「超凡脫俗」的放下境界。因為人們總認為「施比受更有福」,所以佈施時儘管佈施就好,布施完之後就不要把您曾布施過的這件事情掛在心頭上,就是自己的心再也不住在布施這件事上了,從此不去掛念自己曾經對人施過恩惠,而做到:『「施恩不望報」的心境,就自以為已經做到「船過水無痕」似地「無住相的布施」。』
以上的敘述,是絕大多數人對於《金剛經》中所說的「無住相布施」的解釋與想法,然而佛弟子們會有這樣的想法,說實在的多是得自隨從師父的錯誤言教所致,例如這位大名師的「無住生心集」第(六)篇中,就是這樣教導的: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猶記受菩薩戒的那一天,從善知識手中接過縵衣時,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般滑落滿地,當菩薩們一一搭上縵衣,同時口中唱誦:「善哉解脫服,缽吒禮懺衣,我今頂戴受,禮佛求懺悔。」的當下,我雖不能完全理解偈中深義,卻深刻體認到人生路途多艱險,只有歸依三寶往前邁進,才是唯一的一條歸路,絕沒有後悔和退卻的餘地;而在這條生命學習的道路上行走,受持「以關懷眾生思想為出發點」的菩薩戒,它是引導我們可以穩當乘坐上「大乘法船」的指南針,可以載著我們駛向避風港──讓我們安全地回到溫暖可靠的家,進而行著自他雙利的菩薩道、發揚光大「自家摩尼寶珠」無限的曠世奇珍而邁向成佛之道。如今受戒的時日愈久,益發覺得過往的我多所荒癈時日、當迷途羔羊難以計數了,如今更是堅信自己明智的抉擇──學佛要依止「菩薩戒的戒體」才能進而打開佛法的甘露門,乘大法船遊生死海。
一般人所以不敢受五戒乃至菩薩戒,除了福德因緣不夠之外,其實並未真正了解菩薩戒的戒相及精神所在;因為在五欲紅塵中打滾久了,隨心所欲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性無法警覺,一旦意識覺知心隨著習氣性障而走,難免妄念紛飛心神散亂,認為自由自在無所拘束才是享受人生,害怕受戒以後身心被繫縛不得自在,或者害怕受戒之後不小心違犯而恐懼;殊不知真能持守戒律,心地自然清淨,雖然沒有刻意持守戒律也自然不違越,又因持戒莊嚴故,護法善神吉祥擁護,修行容易上路。
當我們歸依三寶並且同時受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能受持五戒而嚴持不犯,捨報之後可以保住人身,來世繼續受生人間,不會失去人身,這是多麼可貴啊!因為人身難得,就如同一隻盲龜在茫茫大海中,欲鑽出一塊浮木的小孔而探出頭來呼吸一般,是如此的艱難,受持五戒是保住人身的護身符。如果想要往生天界,除了受持五戒不犯以外,還要加修十善業道,也就是身三業:不殺、不盜、不邪淫。口四業: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意三業:不貪、不瞋、不癡。若能在受持五戒之外又加修十善業,將來捨報便可往生天界享天福;不過,天福若享盡了仍會受惡業之報而下墮三途,所以菩薩是當有天人之福,但當知升天對於生命的修學並不究竟,尤其若升到長壽天無佛法處,不得修梵行,所以才說對於升天之想還是謹慎為妙。菩薩戒的十重戒則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沽酒、不故瞋、不故慳、不口說四眾過、不謗三寶、不自讚毀他,還有許多輕戒也都必須嚴格持守;菩薩戒總攝為三個心地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總而言之在攝心為戒,端看一切行中是否有利於眾生,再從戒律的精神來持守就不至於滯礙難行。
在成佛之道的極漫長極遙遠的路途中,每個人都必須受持菩薩戒,因為菩薩戒乃是千佛大戒,沒有不受持菩薩戒而能成佛的;學佛的道路上歧路紛擾異常艱險,每個人都必需「攝心為戒」顫顫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來依止菩薩戒,每位佛弟子都須將菩薩戒的受持當作一帖護身符──『「菩薩戒有受法而無捨法;有犯不失,盡未來際。……其受戒者,入諸佛界菩薩數中,超過三劫生死之苦,是故應受。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寄來下面這篇文章來自
『一個36歲竹科RD主管寫的文章: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惡!不知從那兒爬出來一隻大蟑螂又黑又亮,看得我渾身起雞皮疙瘩,厭惡之心油然而起;如果是以前,只要看到蟑螂二話不說,腳底托鞋拿起,馬上「啪!」一聲,打它個四腳朝天,因為它實在太恐怖了。這一回,正當不知如何是好,它居然慢吞吞地潛進一個久未注意的抽屜。看到自己的厭惡心有一點點慚愧,過去生的自己不知當過蟑螂否?因此馬上轉念:「蟑螂菩薩!拜託拜託!請你爬出來到外面去吧!」自從學了無上了義正法,更深刻體會,有情眾生如果不好好修學正法,那麼六道輪迴遲早有份!然而不管如何生死流轉,真心本性卻是人人本俱,各個圓成,在聖不增、於凡不減。所以一時之間,雖然很難不厭惡那隻張牙舞爪的蟑螂,可也不敢輕視它的存在!
小心翼翼地拉開那只抽屜,奇怪蟑螂不見了,倒是角落處有張奇特的佛像強烈吸引了我的目光,啊!財神咒的錄音帶,可真稀奇。不由得拿起它擦拭乾淨放在錄音機上,它「嗡嗡!哇哇!啦啦!」的響著,應該是個喇嘛不知他在唱什麼?發財歌嗎?坐在椅上,思緒被拉回了十幾年前:
那時候純樸美麗的寶島,到處可以看見身穿紅衣的喇嘛大搖大擺的閒逛,有的露出肩膊,有的戴著奇怪的頭盔像濟公,有的身上掛滿了詭異的飾品很可怕,現在中壢偶而仍可看見。當時內心對這些喇嘛很不喜歡,總覺得他們不像是修行人,而且有種很邪氣的感覺,所以敬而遠之。可是一位好友對這些身穿紅衣的喇嘛崇拜得不得了,經常參加他們舉辦的大活動,還常常勸我們購買喇嘛們經銷的除障香供佛,說就可以無所障礙。天下那有這等便宜的事?要消災除障,必需靠自己在佛前努力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並且發願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回歸正道,還要積極行六度,廣修福慧……豈能只靠點燃昂貴的除障香就可以輕易的改變因果呢?又不是做生意買賣,只有愚癡人才會相信。話說回來,那時因為心情低落也被騙得很慘,在好友猛力推薦之下,被桃園那個很有名的大騙子叫什麼喜什麼登的,騙去買靈骨塔,唉!往事不提也罷,都怪自己太純真太善良太沒智慧像個白癡般而被人籠照;很多人往往在感情、婚姻觸礁,或者家庭不平順的時候,這時候因為失去理智最容易上當,不可不慎!
記得有一次是舉辦密宗的火供儀式,好友極力邀我參加,說明仁波切是如何的尊貴,他們的上師多麼厲害,功力遠超過顯教的師父;基於好奇心,便一同前往,印象最深刻的是,密宗有四歸依還要先歸依他們的金剛上師,這點我就非常非常不服氣,因為他們無知於佛法基礎入門的「金剛」的真實義,還如此大膽自謂證量高於佛?也不怕下地獄!晚餐時有位師姊還特地趕到牛肉店為喇嘛切了一大盤牛肉,這太離譜了吧?三歸依時,不是要發願持守五戒,其中茹素是五戒之一,而在台灣素食這麼豐富,即使不習慣吃素,在台灣修行人多是奉持戒律素食的環境下,他們也該有點像修行人的樣子入境隨俗吧!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散盡家財出家去,這個人不是菩薩,是聲聞人,聲聞人只能用逃避世俗生活的方式而修遠離五欲行,要迅速地離開凡夫的貪欲、瞋恚、淫欲的身口意行,深怕再還入世間受輪迴,所以不能在火中生紅蓮,只能在清水中修「離欲而行禪」之小乘法門;是因為事實上,阿羅漢都還有貪,於貪未得真正解脫,所以不敢面對貪的情境,因為害怕起了貪導致來世生死輪迴苦,所以必須採取逃避或落跑式的修行,以達心心所求的灰飛湮滅、自我解脫進入涅槃。
而菩薩証得畢竟空,不畏生死輪迴苦,視吃苦如吃補,生生世世取得色身,用四攝法善巧地與眾生同事利行,在種種歷緣對境中隨緣度化有緣眾生而修斷煩惱,所以菩薩無妨擁有大量家財,妻眷環繞,但練就自己在貪中而不貪,在欲而不染,如此的心遠離貪染而身不遠離的修持法,是為菩薩所修「在欲而行禪」、「火中生紅蓮」的真實工夫所在。
3、菩薩「不住無為,不盡有為」: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尷尬年華高中時期,正是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年紀,有兩位同窗紅粉知己,無所不談,更是喜歡探索生命的真實意義?有次曾經談論到,人生中每個人多少都會歷經一些酸、甜、苦、辣的生命滋味,人們總喜順境,厭惡逆境,當逆境來臨時,要如何面對?一人說逃避之以免因不順遂而心生煩惱甚而被污染,一人說對於不可逃避且必須面對、承擔的逆境,則宜在逆境中學習成長。當時兩人只是各抒己見,無法確知投胎來這人世間要如何生存才有意義?也不知道浩瀚宇宙中有誰能指引我們走向人生切確的方向來學習?生命到底何去何從,要如何實踐生命的意涵才能對人類有貢獻,是我們很想要知道的答案。
隨後,歷經將近二十年的歲月洗禮,其中一人近不惑之年,因重病,經友人介紹而親近了佛法,為追求得知生命真實的本來真面目,毅然決然辭去高薪工作專事習佛,但十幾年下來,幾以佛寺為己家,精勤聆聽師父開示法要;有天心想,學佛十幾年,無法窺知佛法的深奧意涵,只略懂要持戒、懺悔,其他似乎一無所知,也由於對於佛法的一知半解,也總没有勇氣看佛書原文,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到底說了些什麼?有天就拿出佛陀初轉法輪的雜阿含經研讀,讀了百來頁,只略懂一些現象界的無常,但幾乎完全不懂佛陀慈誨所隱攝的真意,尤其佛陀開示到「我」的真實義時,更是懵然不解,…嗚呼哀哉! 投注十幾年時光,毫無一絲佛智可言,真是心慟不已!更是痛下決心,不停地禮懺求佛加持,某日突然間在佛像前喃喃自語道,只要能得道,必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分享有緣人,雖然心裡是這樣說道,但是仍不知「什麼是道?什麼是得道?什麼是菩薩?得道與菩薩的關係是什麼?什麼是菩薩道?如何行菩薩道?菩薩的法道是什麼?」。只因看著身邊的人,一個苦於一個,心想唯有佛法才是究竟解決眾生心病之葯;但是苦於不知佛法是什麼?
終於於某天有位朋友介紹了「正覺」,但聽說主事者是在家人,在寺院中已被洗腦---白衣(在家人)不可高座說法,所以第一次推介上課未成,再經過二、三年,實在走投無路可以學到真正佛法,可能拜懺消業到某種程度了,有福報、資格來講堂了,在同一友人二度介紹下,就順理成章進入正覺門;聽了第一天一堂課,感覺甚過十來年的盲修瞎練,但對於個人來說,六、七年來不斷的禮懺乃是個人生命往上升等不可或缺的基石,莫非須走過前段個人不同層面的舖設學習,才有福份進入「正覺」寶山拾寶。
「正覺」所弘揚的是唯一佛乘菩薩成佛大法,強調大乘菩薩的修行「是心遠離、是心出家」而「非身遠離、非只是身出家」,而不是二乘人所修的遠離行──要表相上遠離五欲及眾生的世俗凡夫生活;菩薩正是如此的心行,所以菩薩不怕生死輪迴苦,願意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利樂有情,進而實證真我如來藏為首要之務,不畏艱難荷擔如來家業,自利利他直至成佛,永不入滅紹隆佛種度化有情;不像阿羅漢,非常害怕生死輪迴苦,因而灰身泯智不願再取得色身來學習之,無法生生世世假藉幻化的身軀修得佛陀的智慧,所以無法成佛;而菩薩的修行是不著於是否現出家表相的,是著重於攝心為戒、定慧等持的修持,並不一定要像阿羅漢多現出家相不可,阿羅漢法只是成佛之道修學中極少的一小部份解脫道而已,況且阿羅漢學成之後一心急著入「無餘涅槃」即要入滅去了,就無人宣說阿羅漢修學法道,還好因有菩薩住持大乘佛法,也才能順道闡述佛陀所開示之聲聞阿羅漢的解脫道修學法門。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語云:「鳥為食亡,人為財死。」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這些諺語,無非表白一件世人追求「五欲」的寫照,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慧芃」之家一別已三十五載,有的同學分手至今未曾見面,有的二十幾載,最近的也已經有五年不見啦!喔!「慧芃」之家可不是一般的仁愛之家或者慈善團體,倒是快成為老人之家囉! 「慧芃」是我們在充滿著人生期待和夢想的學生時代的班名。那時大伙還醉心於少不更事、為賦新詩強說愁的青春年華。取這個班名是不是有點出離紅塵之感呢?或者有點影響吧!
當初全班取名「慧芃」意在「智慧如欣欣向榮的草木般茂盛」。
如今 全班三十四人 倒有將近三十人走上宗教修行的路。
久別多年的同學會,少不得彼此一番真情相擁,同學之間的情誼真摯感人,這種純純的友誼,已經很難在現實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所能擁有,所以我很珍惜這五年才難得一次的相聚。一一環視著老同學們,但見個個髮上頻添幾許青絲,有的已在眼角和頸項刻劃下歲月的縐紋,是有些像上了年紀的阿婆了;同學看我想必亦復如是--整體外觀乍看之下即使依然優雅,身上卻處處渲洩美人已遲慕。光陰似箭!歲月不饒人,正是此時內心最大的感觸。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願藉此文再次發露懺悔,並至誠祈求諸佛菩薩和善知識慈悲垂憐哀納攝受,不捨弟子。
對於自己個人來說,五蓋其中的瞋恚蓋是比較難修的,「耐繁不耐怨」是我最大的遮障。因為從小一直渴望被呵護、被關愛的情執一直深藏在內心,加上婚姻的不圓滿,形成一種自憐自艾的鬱悶性情;往昔因為種種不順己心的境界,不管是在教育子女、處理人際關係、作義工執事、或者私人情感上面,嚴重地落入我見、我執、我所執上面,總覺得親眷的不可理喻顛倒是非、真是俗不可耐,所以氣悶在心;從此不是擺著一副撲克牌的臉孔,就是言語上的冷漠,一付自命清高的樣子;因為疏於現前觀察自己的種種心行,加上定力、慧力不足,最重要的是福德的欠缺,所以面臨境界吃足了苦頭!自以為理直氣就壯,總覺得既然是別人的錯,便不假以辭色;等到氣夠了才發現自己真的沒智慧,被境界耍得團團轉。雖然一再地在佛前懺悔,然而多次在夢中出現的驚恐情節,才知瞋心的種子深埋,自障佛道,難怪修行的路上顛簸遲緩,甚至遮障連連。
有一天在一本小書上,看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生氣就是把自己倒掛起來鞭打」,這麼一句發人深省的金玉良言,使我省察到自己無明深重真的很愚癡,從此就不再常常生氣鞭打自己;記得還有一次心情極度懊喪,碰巧在一家素食餐館遇到一位笑瑩瑩的師姊,兩人一見如故,這位年輕的師姊,就在素食店的小餐桌,親自用毛筆書寫幾句法語送給我:「心池清清化蓮池,心清意定面如來,臉上無瞋真供養,口上無瞋出妙香。」當時自己掉下了眼淚,為自己僵硬頑強的心而慚愧,為自己的無慈無悲帶給家人的傷害而難過,更為辜負諸佛菩薩和善知識的一次次地慈悲攝受的教導而落淚。我覺得這位師姊很有智慧,她彷彿是觀世音菩薩暗中的指引,回家後當晚跪在佛前,再次至誠殷重如實發露懺悔,感覺心中「長久壓抑不滿的情緒大石」終於放了下來,頓時有種清涼解脫的痛快感覺。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高中同學寄來了一篇下面的文章給我:
『Subject: 在人生的中站大清倉 秋禾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尋尋覓覓,走遍大江南北,我終於踏著堅毅的步伐—邁向正覺--往「佛教正覺同修會」為佛子們所敷設的「三世諸佛」所具足親證的「無上正等正覺」的成佛之道邁進。這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就只有在「正覺」才開演的「菩薩」當學的行履,心中悸動不已,得來何其不易!今生真是何其有幸!
親愛的佛子們!您是否正為該如何修行卻又找不到合適的道場而苦惱?您是否學佛多年仍茫茫然不知所學為何?您是否唸佛唸了一二十年仍然口唸彌陀心散亂?乃至唸了一輩子的佛依然不知佛在哪兒?什麼是佛?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嗎?極樂淨土何在?極樂世界它卻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呢?真的令人心酸啊!
為什麼學佛這麼久,卻仍被世間的一大堆煩惱鎖事搞得團團轉,令人心不得安定呢?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個機緣裡,有位同修,與我們分享了一位她曾經親近過的一位老師菩薩悲心滂沱、令人動容的修行人的風骨與對眾生的深情。
同修所敬重的這位老師自小對宗教哲學具有濃厚的興趣,且因信仰一貫道,接受傳統儒學及禪道思想的熏習,12歲時就當上一貫道講師。後來又接觸心理分析、邏輯、語意諸學,開始閱讀現代學術諸種著作。又專攻印順之《妙雲集》系列著作。
雖然研讀諸方學術著作等等,卻仍感無力化解心底深處所藏對生死的不安和疑惑,在一段時間的尋師訪道,確定周遭並無可以指導自己的師長,而發浩嘆:此事唯靠自己,他人難以幫忙。從此深入禪定冥想,醒夢無間苦苦尋伺勘破生死迷夢的現量經驗。粉碎人類對時空萬有一切存在所潛藏的謬見。之後,隨即走入佛教界弘法。因見各地親近學禪的同道日益眾多,且感傳統佛教迷信之風頗盛,為將深富人文理性精神純屬健全人格、成熟心智的方法推廣於社會,遂創立了「菩薩僧團」,是佛教界出現的第一個「菩薩僧團」,他個人則是佛教界第一個公開宣稱開悟的居士。
由於他辯才無礙,有人不相信他只有小學畢業,說他的小學畢業是騙人的。接受其指導的學佛人士多屬知識份子,傳播之廣已超出原有佛教圈。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生有三次,在夜裡跪地哭求 佛菩薩救渡,一次是國小二年級時,一次是2004年在中國大陸時,一次是2008年,三次都是因母親生病。
猶記小時候曾問土城的 老菩薩:『每次看到人家痛苦,都幫不了別人,我應該要去哪裡求佛救他?』。當年 老菩薩曾開示:『念佛、拜佛,是要在佛前,不是在佛像前。』;自從那時候起,若見眾生受苦而不得離苦時,都會對著虛空閉眼祈求 佛菩薩予以救渡。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朋友介紹牽引到某一喇嘛道場,一呆就是十來年。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接近中午時分,看見豬肉攤販旁邊,出現一位端莊秀麗,儀態大方,極盡莊嚴有氣質的女孩,她以非常熟悉的動作正在幫忙整理著尚未賣完的豬肉。
由於,在我眼前所出現的情景,是那麼地凸顯出女孩與家人的格格不入;突然間,令我的心情變的非常沈悶!我不自覺地端視著這位女孩,不禁心中想著:『不知女孩是什麼樣的緣由,讓她投生到殺豬、賣肉的家庭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乘經典所說的『入胎識』就是第八識,就是真心,祂會和這意根,就是第七識一起到是受精卵裡面,成就這個新生命。關於這第七識和第八識的義理很深,我們只要先知道沒有過去前輩子的意識就可以了。要等到有全新的意識産生,根據科學的影片,可能要到三、四個月,佛經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到這件事情,那時候,這胎兒才會感受覺知飢餓,後來又再過一陣子,會有明顯的胎動,嬰兒在母親子宮裡到約這個時候,這時意識心的作用,就會更明顯。
這都證明了投胎之後,意識心就斷滅了,各自牛胎馬腹,就再也無法與前世的意識心相銜接,所以嬰兒在這樣的無意識心的覺知的狀態,才有辦法在狹小的母親子宮內安住幾個月的時間。也由於這世的意識心是全新的,在新的意識心還沒有出生之前,就會有中間幾個月時間,嬰兒完全没有反應的情況發生。」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清:「這樣我大概懂了超度的意思。那我還有疑惑,之前,你一直講說,要『無我』,沒有『真實的我』,可是如果沒有『我』,那又是誰去投胎呢?所以一定有『真實的我』吧?」
同修:「世間人都覺得這個能想能覺知的心,就是『我』,又以為這個『我』可以一直到未來世,永遠不會死,以為身體會死,但這個心不會死。然而 佛陀說,這個心是沒有辦法去未來世的,因為這個心是虛妄的,他沒有辦法去橫跨這生死。」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回到您原來提的問題,您覺得媽媽的中陰身好像會有生前的顧慮,是因為中陰身成就時,仍然具足八個識,可以相應外面的境界,其用來分別的意識是會和生前的意識相當,一樣具備以往的記憶,完全會照著生前的習氣。」
「因為媽媽生前最放不下您,所以也就隨著生前的顧慮,因此中陰身就會過來看您。這就是媽媽放不下您的習氣,如此的放不下就會障礙媽媽儘早利用中陰身去投胎,以後相應的境界就會比較不好。」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但助念是可以對亡者的眷屬是有幫助的,因為他們正處於極大的憂傷之中,助念可以讓他們心靈得到慰藉,也可以讓他們與佛菩薩結下善緣。因為助念的過程中,有開示和佛號不斷的反覆的提示,可以讓他們的善根增長。」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