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在初級禪淨班上課,她的先生是同鄉也是老同學,九月初感覺吞嚥有異狀,檢查的結果患了淋巴癌,幾位同修約了前往看慰;臨別之時,自己舉了親身的例子殷殷勸勉,請他日日於佛前至誠禮佛並且懇切發露懺悔(因為他之前完全不看善知識的著作就人云亦云,曾經極端批評、毀謗過真善知識為邪魔外道);誰知他一付輕描淡寫的樣子指指老婆說:她有在拜就好了。僅管自己再舉出好些個禮佛和懺悔的功德受用,他老兄仍不以為然地說: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對於不信因果的人,真是拿他沒辦法?眾生果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嚒?儘管心中無奈,仍不忘在週二聽經完或上課後為他寫迴向,希望 佛菩薩憐憫攝受一顆顆頑強又慢心深重的心!眾生真的難度啊!不免想起平實導師《阿含正義》中的一段,讀之感慨萬千:
【現見諸多凡夫法師與居士,往往自稱三果、四果、五地、十地;乃至藏密外道中所有自任為法王的喇嘛與一般喇嘛們,都未斷我見而往往自稱即身成佛,而且是自稱成就報身佛果,都是果盜見者,不脫未證言證的增上慢凡夫。然而這些人都無自知之明,而他們的信徒們更無擇法覺分,不能簡別真假,所以真善知識苦口婆心、言之諄諄,而他們總是聞之藐藐、嗤之以鼻,連稍加聽聞都不願意,因此而自障己道,乃至隨同惡知識造作謗法、破法之惡行,而仍然以為是護法及精進修道的大善行。哀哉!末法時世愚癡之人,極難救度,其奈之何?
目前分類:生活中的佛法 (763)
- May 14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感慨
- May 07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為什麼想不開?
與朋友在公園裡討論事情,一位帶著鴨舌帽的中年婦人,推著輪椅上兜售的中年男士。
這位身障男士面孔莊嚴,顯然他有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為了打氣給他信心,先讚歎他長得莊嚴,又小心的輕問他不良於行的腳是先天的,還是後天受傷的後遺症?
- Apr 30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福德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2:
「七佛通戒偈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CBETA, T33, no. 1716, p. 695, c26-27)
- Apr 23 Tue 2013 08:01
✪生活中的佛法~鑽石
朋友邀請參加了一個商界人士所舉辦的年終尾牙,參與者都是投資者,出乎意料之外,主辦單位竟然席開一桌素宴。
餐會進行中,了解到同桌人士,多有參加道場的修行,所以就利用機會向他們說明藏傳佛教喇嘛教的核心教義是主修「男女雙修」,不少人聽了感到震驚不已,連享譽國際得到世界和平獎的達賴喇嘛竟然是提倡「男女雙修」為修道的主軸,更是跌破他們的眼鏡。
- Apr 16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四攝法
《瑜伽師地論》卷38〈8力種姓品〉:
【如世尊言:菩薩成就四種攝事所攝方便,方名菩薩。復何因緣惟四攝事說名方便?謂諸菩薩略由如是攝事所攝四種方便,於諸有情普能攝受調伏成熟,除此無有若過、若增。何等名為四種方便?一、隨攝方便,二、能攝方便,三、令入方便,四、隨轉方便。若諸菩薩先行布施,當知是名隨攝方便。何以故?先以種種財物布施饒益有情,為欲令彼聽受所說奉教行故。若諸菩薩次行愛語,於彼彼處有愚癡者,為欲除彼所有愚癡令無餘故,令其攝受瞻察正理;如是愛語,當知名為能攝方便。若諸菩薩知彼有情,攝受瞻察正道理已,次行利行拔彼有情出不善處,於其善處勸導調伏安處建立;如是利行,當知名為令入方便。若諸菩薩如是方便,令諸有情得趣入已,最後與其於正事業同共修行令彼隨轉;由是因緣令所化者不作是說:「汝自無有圓滿淨信、圓滿尸羅、圓滿惠捨、圓滿智慧,何賴於善勸導於他,諫誨呵擯與作憶念?」是故菩薩所行第四同事攝事,當知是名隨轉方便。如是菩薩四種方便,若總若別所攝身業語業意業,是名方便所攝三業,於諸有情能正攝受,調伏成熟。】(CBETA, T30, no. 1579, p. 504, c17-p. 505, a13)
- Apr 09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給想要自殺者的一封信
曾有個跟隨某位出家師父修行的朋友,因為經歷了某些事情,於是有輕生之想,當時朋友說:
- Apr 02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自殺
有一位朋友的兒子才上小學二年級就到講堂來上課,才來聽聞熏習没多久,有一天在電梯裡,意外的碰到 老師,小男孩竟然像個小老頭的模樣向 老師大聲說道:「很誇張耶!怎麼可能自殺嘛!」 老師回答道:「是很誇張!連大師都做不到!」這位朋友的小孩子與父母親才來講堂上課没有幾次,在課堂上聽到自殺斷我見,才不到十歲的小孩子,竟然聽完「自殺」之名詞後,就會自動去思惟整理自殺的法義,竟然還有膽量在電梯裡與 老師不期而遇時,就毫無顧忌大膽地向 老師提出他對「自殺」的看法,真是令人感到「小後生的可畏」、「小後生的十分不可思議」。
另一位朋友看到這位小小菩薩表現如此出色非凡,就鼓勵這位小菩薩,將來長大後要出來當親教師,好好造福人群,解決芸芸眾生不明真我的百般苦難,小菩薩說:「我現在上小二,禪淨班畢業後,是小四,要求自己最晚小六時破參。」令聽在眼裏的朋友,竟然一時情不自禁的上前去擁抱這位信心十足的小菩薩,因為感到眾生有幸,有發大心的再來小菩薩的住世,將有使佛法末法時推向像法的希望,更期望正法法幢猶如磐石般的屹立不搖拯救無明蒼生,救拔學佛無方向甚感苦惱的莘莘佛弟子們,這是多麼令人欣慰的佛門大事呢!
- Mar 26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吊纜人的啟發
電梯門打開,一位中等身材行動俐落男人閃出來,皮膚黝黑,雙頰有點凹陷,手上捆著好幾圈的粗纜繩;後面跟著一位年紀相仿,相同裝扮的夥伴,只是身材矮了些。看得出,兩位都是有功夫,曾經長期訓練身手矯捷的勞動者。他們說要到頂樓拆除樓層外面的廣告看板。
很想知道這種不容易的拆裝工程到底是如何進行,就在好奇心趨使下,也跟著前往頂樓,站在現場觀看真人的功夫表演,實際作業。
- Mar 19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四月天裡的花季
女兒著實老大不小了,三十有多多。俗云: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既然不是決心落髮為尼,又沒賭定要當個單身女郎,倒不如就早點結婚試煉人生吧!希望菩薩們多個入胎的機會來續佛慧命,這是老媽偷偷的心願,而且藉著婚姻中的種種生活瑣事,歷緣對境更能磨鍊心性。
只是女兒心意徬徨不定,對目前社會上的婚姻亂象甚感恐懼,老媽的婚姻也曾為她小時候帶來心中的陰影和傷痛,所以一直想過著自由自在的單身女郎生活。而且對未來的公公婆婆是否喜歡她懷著戒慎之心?未來的牽手能否體貼?經濟的來源?種種的問題纏繞著她,加上依賴老媽習慣了,所以面對即將到來的婚期竟然退縮了,老媽也不知如何是好,總不能逼著她結婚吧!眼見她眉頭深鎖,那像個即將成為新娘的人?老媽是有點心急;如果她能像祖師堂的一些出家菩薩決心以童子身護持正法,為娘的倒也安心哪!不過,不少正覺的同修,以在家相走入婚姻學法護持正法,這更是難能可貴。
只見女兒每週二聆聽《妙法蓮華經》前,跪在佛前殷殷求佛,心事重重般地;只怪這個老媽智慧不夠,明知她為情煩惱、為愛所苦,自己平日的諄諄教誨竟然無法幫她去黏解縛,真是慚愧!也只能天天在佛前求佛為她開智慧。佛菩薩忒煞慈悲哪!有一天,女兒禮佛完畢在角落坐著,孤寂徬徨寫在臉上令人心疼;只見某位助教老師主動趨前虛寒問暖,數度娓娓開示,彷彿慈父一般,女兒終於心開意解、破涕為笑,決定和未來的那一伴,共同攜手步上紅氈的那一端,老師的慈悲為懷讓我再一次體會到「菩薩當以大悲為首」,積極善巧地攝受每一個有情。
- Mar 12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給老爸的信
這個老爸不是我的父親,是孩子們的父親!
- Mar 05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愛您生生世世
某次,導師上課時提到「現在在流行 201314,諧音被說成:愛您一生一世,但是我們不只要愛您一生一世,而是要愛您生生世世。」
回憶起初學佛時,「愛」這個字是很忌諱被提到的字眼,因為學佛了,就不能談愛,就不能結婚,一旦學佛了,最終就是要捨俗棄眷出家修行,這是我們一般人被時下所灌輸的修行理念。
- Feb 26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放下什麼?(下)
一個人若確實能夠放下一切而不染世務,當然是世間少見有修養的人士;然而,我們無妨藉此來檢視、比對經典中 佛陀對於「放下」一詞的教示:
《佛祖綱目》卷3:
「世尊因黑氏梵志獻合歡梧桐花,
- Feb 20 Wed 2013 08:00
✪心靈點滴~初九天公生20萬人湧廟!發粿熱銷(是如何當上玉皇大帝的?長壽又是如何來的?)
- Feb 19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放下什麼?(上)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下面這篇文章:
一個弟子前去拜見禪師,問道:「師父,為什麼我覺得自己這些年來總是沒有長進?」
禪師笑著說:「先喝杯水吧!」於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壺,然後往杯子裡倒水。水很快滿了,但禪師卻仍不罷手,依舊往杯裡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經注滿了!」禪師意味深長地對弟子說:「再倒一些吧,說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 Feb 12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真開心(下)
遠在兩千五百年前在印度成就福德智慧圓明的悉達多太子---釋迦牟尼佛,以祂實證的般若智慧教導弟子及後世信受三寶的學佛人:『每一個人能見、能聞、能覺、能知的「意識覺知心」,這個「意識覺知心」不是真實不壞的心,它是生滅變異的法,是虛妄心,所以不是真實的我。另外有一個你們所不知道的心。』
既然「意識覺知心」是虛妄的心,所以不是每一個人真正的心;因為「意識覺知心」捨壽後隨業入胎後,即完全斷滅不再現起,所以我們這一世的「意識覺知心」都記不得上一世自己是誰、做過什麼事;而在下一世出生時,也不知自己過去世的事情,顯然「意識覺知心」的運作只有這一世,它是無法到下一世去;即使是活著時,在遇外力撞擊、施打麻醉時,「意識覺知心」一定會失去分別的功能,睡著沒有夢境時,「意識覺知心」就暫時沒有覺知外境的能力了,所以我們的「意識覺知心」無法常存,它不是永恆不壞的心,它是虛妄不實的、它不是真實的我。在世間必須有著「意識覺知心」的分別能力才能施作的一切世務,譬如世俗人所追求的快樂,修定者所追求的定境,都是屬於在某些因緣聚合下才會存在的現象,一旦因緣改變就會變異的境界,即使百般維護經營,仍逃離不了最終緣散而敗壞消失的命運。如此緣生緣滅的景象,如果以時間的濃縮觀看,就像一個吹著五彩泡泡的小小女孩一樣,以為泡泡是真實的,伸手一抓,哇,破了!再伸手一抓,還是破了!小泡泡、大泡泡、紅色泡泡、黃色泡泡都一樣!現實的人生裡,我們拚命想要緊抓住某一個其實抓不住的心靈境界,和那個小小女孩是一樣的,小小女孩長大了,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在無止盡的生命長河裡永遠都長不大!除非有一天,終於有一個真正實證的智者,慈憫眾生地示現於堪忍世界,並告訴芸芸眾生說:「人們所追求的種種五花八門的境界,就是你們自己的「意識覺知心」所吹出來的各種泡泡,它是假的!」這個真智者已經如實走近眾生,如是宣說,而且已經說了兩千五百年,這個振聾發聵的聲音從未銷聲匿跡,一直在法界中迴盪,等待有心人、有緣人收聽,您願意打開接收器聆聽嗎?
佛陀繼續宣說的是:在這個不真實的「意識覺知心」的背後確實存在著一個真實的心,這個真心的特性與「意識覺知心」完全不一樣,真心不似「意識覺知心」會領受外界的境界,所以祂叫做無分別的心,因為不分別,所以祂不會被外境擾動,從來如如不動,因為這樣的體性,所以真心本來就遠離快樂與痛苦,佛陀說這是真正「不苦不樂」清涼的解脫心。因為眾生無始以來已經習慣於認假作真,所以很難相信這樣的事實──我們有一個不用透過修行衪「本來」就是「清淨解脫」的真心,因為眾生不知道是透過「妄心」「意識覺知心」在修行;就像古人很難相信地球是圓的、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一樣!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相信他的人跟著他而開始向新大陸啟航,而開展出人類一個新的紀元。然而佛陀是遠超過新大陸領航的哥倫布, 佛陀啟發人類發現了「心」大陸──『此「心海」蘊育難以計數的「大陸世界」,「心海」內蘊藏無量寶藏』;佛陀以衪圓滿「福慧兩足之尊」的功德,教導眾生如何開發此「心海」潛能,這才是真正究竟的「潛能開發」, 佛陀為了實現「真實的自我潛能」,行著「無私無我利益眾生的菩薩道,在三千大千世界無一處沒有留下佛陀犧牲奉獻的血淚」, 佛陀 終究實現圓滿了自性寶藏功德後,毫不藏私地告訴眾生,將如何啟航如何尋覓的方法都一一的傳給後人,佛陀教導的是無與倫比、「無上」的真正開心的方法:去找到你真正解脫的心,當你找到時就叫做開悟,所開悟的這個心才叫做真心,這就是真正的開心。
當您對生命中「真正的領航者」具足信心,願意在這位「對於生命有實證」的善知識的引導下,不再認取「假心」為「真心」時,在「不再認假心的我」為「真心的我」時,那個「真心、真我」的尋覓之旅就可以發動啟航,在您的利樂眾生的大願、大力發心之下,必然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很快就會找到您自己的「真正的領航者」──衪非常的具足與圓滿,依靠衪快樂地航向真正的開心航道!
- Feb 05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真開心(上)
前一陣子,常聽見年輕人掛在嘴上的是:「開心就好!」韓劇中的一句台詞:「一定要幸福喔!」早成為韓劇粉絲們耳熟能詳的祝福語.至於哈林臾澄慶的「dont worry ,be happy!」還不時在大家口中哼唱!電視上有一個訴求本土觀眾的維士比飲料廣告,最後的「ㄚ…福氣啦!」更是因貼近底層民眾心聲而名噪一時……
這說明了追求快樂、開心、幸福,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而是涵蓋老中青三代、男女兩性、各行各業共同的心聲,芸芸眾生所求何事,不外就是滿足一己情性的需求罷!人隨著身心的成長與社會化的過程,情性的發展也有其階段性的轉進,但整體來講,每一個階段的情性滿足,都需要透過遊戲來完成。童年時喜歡的是扮家家酒之類的遊戲;青少年則開始了追逐明星偶像等遊戲;到了青年期則喜好體力活動如運動、飆車,也開始了異性交往;至於壯年則進入婚姻、親子、工作、社會等角色扮演遊戲;及至老年則轉變遊戲內容,如參加國內外旅行兼買藥、號子裡投資老本兼消磨時間、公園裡各種康樂活動中尬一角兼交朋友聊天、當然一定也少不了要固定到醫院中報到拿藥……
- Jan 29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往生助念,不誦偽經
貼文者:
『遠親伯公近來往生,今天去參加他的簡易告別式;原來,伯公沒有子女,妻子是幾年前從大陸來台照顧他的,昨天她手持一本《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末學告知其此經是偽經之原由,千萬不要誦持。她今天告訴我說,她隨即就沒誦持了,而且伯公走得很好!』
甲:請教這部經的由來?謝了!
- Jan 22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我遇到的第一尊佛是哪位?
《金剛經》中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我們能夠接觸佛法,一定是無量劫前曾值遇諸佛的開示,才能有學佛的今天,而「佛」在我們心中,是多麼尊貴又遙不可及,祂代表光明希望、無所不能,永恆圓滿……等。有關「佛」的種種傳說比比皆是,卻又讓人似懂非懂;佛是神嗎?那佛與 觀世音菩薩、瑤池金母、關公、馬祖、土地公、閻羅王之間有何差異?佛到底有幾個呢?都在哪兒呢?有許多許多疑問簡直無從問起。
這個世界佛教創始人佛陀約於2500年前,示現出生於我們所生存的娑婆(註一)世界的古印度吠陀時期,迦毗羅衛國釋迦族淨飯王的太子,覺悟成佛;由於體悟眾生皆有成佛的本質,與佛相同,因而將祂親自體驗證悟的內容作為教法,教導大眾;如果一般稱呼佛陀,都是指娑婆世界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但依經典所載,佛則有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無量諸佛。如過去有燃燈佛、拘留孫佛、迦葉佛等諸佛,未來則有彌勒佛等諸佛示現。所以有無量無數的佛。佛就是覺者,即自覺、覺他又是覺行圓滿的聖者。
- Jan 15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生命寫生者
陪同國外友人到國父紀念館參訪,一樓大廳入口左邊架立著一塊告示牌,明列各層樓的參展項目,友人隨興的挑選了幾項。然而,同時吸引我們三人眼光的第一首選標題為「身心障礙藝術巔峰創作聯展」。
身心有缺陷,無法如一般大眾運作自如,卻藉由畫作圓滿生命的缺口,卯足全力透過畫筆揮灑生命沉默的樂章,選擇經由彩畫藝術,彌補生命失色的遺憾;對一般人來說,以有形色的繪畫訴說內心的無言世界已經是極其不易之事了,何況依於異常的身心,想必更是艱難困頓,所以我們三人甚為好奇,不約而同的想探個究竟。
眾多作品參展;或手、或足、或精神障礙畫作者當中,有一位相當特殊的畫家,她罹患罕見的「先天性表皮鬆懈性水皰症」,由於皮膚非常的脆弱、易感染,她滿臉貼滿了膠布,沒有膠布的空隙,也是皮開肉綻潰爛著;兩隻手也是這樣,讓人覺得受傷的皮膚隨時會流出膿水似的;若以火傷等級譬喻她的傷口,堪稱是高級灼傷的嚴重傷勢,真不知道她是如何執持畫筆,還要如何揮灑作畫呢?
所以她說:『當我揮灑畫筆時,常常拉扯到傷口而流血,畫紙上常常滴有我的血跡;我也總是看著斑斑血跡,想像如何運用色彩、圖形,將它自然地融入作品當中,因為自身血肉和顏料色彩交織的作品,才是真正表達我最獨特、璀璨的生命。』
- Jan 08 Tue 2013 08:00
✪生活中的佛法~珍貴法寶
記得受菩薩戒那天,伸手接過導師授予縵衣時,早已泣不成聲成個淚人兒;心中不斷地迴旋著:「善哉解脫服,缽吒禮懺衣,我今頂戴受,禮佛求懺悔」。從此時此刻,自己將是菩薩了!有道是菩薩種性尊貴,然而責任重大,盡未來際,我將心心念念披戴著縵衣,廣行菩薩道,並且謹記,若有任何過失,即時時於佛菩薩跟前發露懺悔,即使是一點點不好的心念都不可以覆藏。祈願世世能追隨真善知識在這五濁惡世自覺覺他、自利利他。思前想後,我不禁捫心自問:菩薩種性發起了沒?
菩薩種性的發起與菩薩行的實踐,衪的含蓋面是非常深廣的;當菩薩種性發起後,隨之而來的行門,就需要花費近三大阿僧衹劫的時間來履踐;首先,釋迦牟尼佛示現臨入涅槃時,阿難最後請問,未來弟子眾等應以何為師?佛陀開示:「以『戒』為師。」可見佛門中的修行,持守清淨戒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有關持守戒律的相關主題,導師在上課的時候曾開示:「真正的精進是『心不放逸』也就是『攝心為戒』。」為了讓有心修學佛法的佛弟子們容易攝心入道,導師將自參自學所成就的方便善巧,整理成目前獨一無二的絕妙法門「無相念佛」;再慈悲的整理成《無相念佛》一書,利益廣大的佛門四眾。一旦無相念佛的功夫成就了,即可二六時中憶佛念佛,動靜皆宜;讓忙碌的現代人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不妨礙日常作息,也能隨時隨地「無相念佛」做功夫。以「無相念佛」的行門功夫,收攝愛攀緣的我而做到「心不放逸」的精進行。
在善知識《念佛三昧修學次第》書中說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這個境界,將眼、耳、鼻、舌、身、意都回歸到意根來,這就是『都攝六根』。此時不想任何雜念,只有一個憶佛的念,這叫『淨念相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