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受菩薩戒那天,伸手接過導師授予縵衣時,早已泣不成聲成個淚人兒;心中不斷地迴旋著:「善哉解脫服,缽吒禮懺衣,我今頂戴受,禮佛求懺悔」。從此時此刻,自己將是菩薩了!有道是菩薩種性尊貴,然而責任重大,盡未來際,我將心心念念披戴著縵衣,廣行菩薩道,並且謹記,若有任何過失,即時時於佛菩薩跟前發露懺悔,即使是一點點不好的心念都不可以覆藏。祈願世世能追隨真善知識在這五濁惡世自覺覺他、自利利他。思前想後,我不禁捫心自問:菩薩種性發起了沒?

 菩薩種性的發起與菩薩行的實踐,衪的含蓋面是非常深廣的;當菩薩種性發起後,隨之而來的行門,就需要花費近三大阿僧衹劫的時間來履踐;首先,釋迦牟尼佛示現臨入涅槃時,阿難最後請問,未來弟子眾等應以何為師?佛陀開示:「以『戒』為師。」可見佛門中的修行,持守清淨戒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有關持守戒律的相關主題,導師在上課的時候曾開示:「真正的精進是『心不放逸』也就是『攝心為戒』。」為了讓有心修學佛法的佛弟子們容易攝心入道,導師將自參自學所成就的方便善巧,整理成目前獨一無二的絕妙法門「無相念佛」;再慈悲的整理成《無相念佛》一書,利益廣大的佛門四眾。一旦無相念佛的功夫成就了,即可二六時中憶佛念佛,動靜皆宜;讓忙碌的現代人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不妨礙日常作息,也能隨時隨地「無相念佛」做功夫。以「無相念佛」的行門功夫,收攝愛攀緣的我而做到「心不放逸」的精進行。

在善知識《念佛三昧修學次第》書中說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這個境界,將眼、耳、鼻、舌、身、意都回歸到意根來,這就是『都攝六根』。此時不想任何雜念,只有一個憶佛的念,這叫『淨念相繼』」

以憶佛念收攝喜歡到處作主攀緣的心、自然不易犯戒。無相念佛的功夫成就,習氣性障漸漸消除,定力慧力同時增長,再漸次深入「看話頭」,福德因緣具足時可以「明心」乃至「見性」於佛道次第地地增上,都是以「無相念佛」的功夫作為基礎。」 這本專門教導現代人,如何能夠在日常繁忙的材米油鹽生活當中,還可以攝心培養定力的專書《無相念佛》,已經發行二十萬冊了,對有心追求佛法,又想有真正功德受用的佛子而言,真是現代佛法修行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因為定力、慧力不夠而疏於觀行,不能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心行;甚至放任意根恣意的攀緣,以致在言行舉止、起心動念犯了最基本貪心、瞋恨、愚蠢的念頭等最基本的過失,乃至粗言慢心、妄語、惡語……等,造作身行、口行、意行上的各種違犯菩薩行誼的錯誤行為。尤其是對最親近,日日相處的家人,更是比較容易觸犯;明明知道不該如此,理應盡速向對方道歉,承認錯誤或懺悔。然而長久以來心性不夠調柔,過往無量劫染污的習性使然,雖然已學,已知,遇到境界時卻依然派不上用場,而被境界所轉,總認為自己沒錯更是理直氣壯;或者一氣之下,聲聞種性又現行了,不想再理會他人,隨他去吧! 可是,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心性剛強只會將親屬關係惡化,會迫使自己和家人疏遠,大家心裡更難受,無形中的隔閡會與日加深。若進入佛法之教,受了菩薩戒,也發了大願,而不能將佛法確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發起真正的菩薩悲心,時時審慎觀行,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菩薩道的修行勢必將會遲緩,滯礙難行。

這時不禁又想起佛陀對阿難尊者的諄諄勸勉:「阿難!汝侍我以來,身行有慈、言行有慈、意行有慈,無二無量。汝但精進,成道不久!」

 善知識在《楞嚴經講記》開示:

 【然而對於求見道的人來說,一定要先明白這三種增進修行漸次,才不會白走許多冤枉路;因此諸位對這三方面都要注意:第一「修習」是助因,要斷除五辛;第二「真修」是「刳其正性」,斷殺盜淫以及受持大乘經律而不依止二乘經律;第三「增進」是在現業上面遠離世間六塵,旋歸如來藏的妙真如性,次第圓成佛道。這些全都要自己去做,在三賢位中就是要讓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發起,第一漸次的助因與第二漸次的正性,目的就在這裡。所以悟了以後,因為還在習種性位,當然要努力再往前進修,得要「刳其正性」,把不好的心性不斷挖除,剩下清淨性以後才能夠進到第三個階段來修證諸地無生法忍。】

 【有些人明心以後問我說:「我明心以後該怎麼前進?」我說:首要之務是先把我的《楞嚴經詳解》好好啃熟了再說。第二個部分,就是要同時「刳其正性」,一定得要把染污的心行努力除掉,必須把大乘見道所攝的異生性,也就是成佛之道中很廣泛的凡夫性都要修除,要使自己發起性種性,具足菩薩性。第三個部分才是堅固道心,把修道性圓滿之後發起聖種性來,才能開始諸地的進修。」

善知識的書中字字珠璣,每一句話都苦口婆心,我都會謹記在心,一定要把過去無量劫輪迴生死所沾染的惡習氣、種種垢穢不淨的心行,一點一滴在此生歷緣對境之中努力淨除。還要用心懺除由於無明,曾經熏習、長養的聲聞種性,努力發起具足的菩薩種性,遵照善知識的教導,次第進修,再發起菩薩聖性;藉著此世有因緣接近真善知識,隨學熏聞正法,得知佛法微妙甚深若此,淺根福薄之人,確是難值難遇難信受! 今時已親身體悟,見證導師書中所言所授之種種功德受用,願將珍貴的經驗分享,利益身邊的一切親緣眷屬,更要把導師的寶書,在有生之年,盡己所能廣傳、分送給有緣人!

《念佛三昧修學次第》首頁,善知識如是開示: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如同佛陀經中的開示,只要有心、有願、有方向,精進求道,沒有不能成功的;如今更有真善知識得以親近隨學,及多種闡述微妙奧義之論著得以參考,佛陀菩提大法再現人間,祈願有心之佛子們,把握閱讀珍貴法寶的機會,得償多生多劫渴求無上大法之宿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