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法語賞析 (6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彌勒經遊意》卷1

諸佛出世大事因緣故。居初發心不足之地。專覺無所得大乘修諸萬行故。

或上兜率。為諸天子。說般若波羅蜜。或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時。下閻浮提。乃成種覺。故前佛後八相成道。紹位紹尊。皆是一生補處。故前記釋迦。次授彌勒。明此菩薩功等十地。德成高行。逾三忍之上忍。方當改斯穢土。為彼淨國。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陀對外道眾一向以和平、慈悲之心看待,但外道若太過分的謗佛、謗法,有可能導致眾生喪失對佛法的正信時,佛陀就會前去辨正,使外道顯示其粗略與膚淺;

是故,佛弟子眾,若見外道法對佛教正法已經產生負面影響時,即應破斥之,不應一心當濫好人去巴結外道、攀附外道以增長自己在世間法中的勢力,否則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阿含正義六 2053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2 報恩品〉:

  
 「何法[出>世]間最富有?  何法世間最貧無?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卻不以蘊處界的種姓是否尊貴,來作為弘揚佛法的號召;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佛醫經》卷1
 
『佛言:

「人治生,譬如蜂作蜜。採取眾華,勤苦積日已成,人便攻取去。唐自苦,不得自給。人求是念,是憂有憂,無飢渴勤苦。合聚財物,未死,憂五家分,或水、火、盜賊、縣官、病痛,多不如意。己死,他人得之。身當得其罪,毒痛不可言。五分者:一者、火分;二者、水分;三者、盜賊分;四者、縣官分;五者、貧昆弟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卷1: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人趣[*]報: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三者,不邪婬;四者,不妄語;五者,不綺語;六者,不兩舌;七者,不惡口;八者,不貪;九者,不瞋;十者,不邪見。於十善業,缺漏不全,以是十業得人趣報。」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佛醫經》卷1

佛言:「有四飯:
一、為子飯,二、為三百矛斫飯,三、為皮革虫生出飯,四、為災飯。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佛醫經》卷1

「人得病有十因緣:

一者、久坐不飯;二者、食無貸;三者、憂愁;四者、疲極;

五者、婬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佛醫經》卷1

「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得臥。何以故?風多故身放。

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不得臥。何以故?寒多故身縮。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佛醫經》卷1

「人身中本有四病:

一者、地;

二者、水;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薩戒以心為戒,非如聲聞戒以身為戒;戒相雖因依據經論而有小別,然依精神主旨而論則無差別,故可歸納三聚淨戒:

 
 、攝律儀戒-盡未來際受持十重戒,永無違犯;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靠長時間在歷緣對境時,不斷地在邪惡的境界裡面分析與觀察,讓意根不斷地瞭解:這是不對的,將來也會招來輪迴生死的苦果。這樣連續地歷緣對境來轉變意根,時間久了以後意根才會漸漸被降服而轉變清淨;直到後來習慣於善法時,意根才不會再處處作主想要攀緣惡法、想要不斷地享樂而不顧慮未來世的後果。在佛法中的悟後起修就是這樣,修到後來就漸漸變成了清淨末那,修到成佛時就成為絕對清淨的末那識。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句譬喻經》卷2〈12 華香品〉:喻華香品之二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法句譬喻經》卷2〈16 述千品〉: 

「世尊告藍達曰:「施有四事。何等為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法句譬喻經》卷2〈16 述千品〉: 

「昔佛在舍衛精舍教化時,羅閱祇國有一人,為人凶愚不孝父母,輕侮良善不敬長老,居門衰耗常不如意,便行事火欲求福祐。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比丘的另一個意思叫作淨持戒,換句話說,戒若沒有持好,戒體就會喪失,就不能再稱為比丘。

 

所以那些喇嘛們都不能稱為比丘,因為他們以雙身法為主修,早已失去比丘戒體及菩薩戒體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有一切眾生類 過未現在世無盡 而諸佛剎廣無邊 彼無邊剎塵充滿 

又一一塵為一剎 廣大佛剎如塵等 

 一一剎中正覺尊 如塵無量我普禮

彼塵倍聚諸佛剎 剎中佛佛我稱讚 我常供養以一心 經如塵數廣大劫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言今生之有吾人出生,皆是父母之緣自然而生,不須有過去世之煩惱業種;

若執此類無因有緣之緣起性空邪見,則成無因有緣之自然外道, 

雖披袈裟、剃除髮鬚、受具足戒, 亦名自然外道,非真佛子。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是可以實證的。不論聲聞解脫道,或者緣覺道,或者佛菩提道,都是可以親證的。那麼自己親證了,悟入了,覺知了,然後再把自己所覺告訴別人,讓別人也同樣覺入─覺悟而進入,這樣才叫作「自覺、覺他」。
所以,「自覺、覺他」一個最簡單的結論,就是自己先開悟!如果修解脫道,就是自己先證果!這就是「自覺、覺他」的要領。當然,這個要領有一個前提,就是你要找到了真的善知識。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智度論》卷111 序品〉:

「讚佛諸功德,  令一切普聞, 以此果報故,  而得大名譽。

 讚佛實功德,  令一切歡喜, 以此功德故,  世世常端正。

 為人說罪福,  令得安樂所, 以此之功德,  受樂常歡豫。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