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經遊意》卷1:
「諸佛出世大事因緣故。居初發心不足之地。專覺無所得大乘修諸萬行故。
或上兜率。為諸天子。說般若波羅蜜。或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時。下閻浮提。乃成種覺。故前佛後八相成道。紹位紹尊。皆是一生補處。故前記釋迦。次授彌勒。明此菩薩功等十地。德成高行。逾三忍之上忍。方當改斯穢土。為彼淨國。
人壽即八萬四千由旬。田即一種七獲。況乃名華軟草浮空滿地。寶藏神殊盈瞿逸陷。三會說法。道掛天人。一切名字悟無生忍也。」
(CBETA, T38, no. 1771, p. 263, a13-22)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2 報恩品〉:
「世間一切善男女, 恩重父母如丘山,
應當孝敬恒在心, 知恩報恩是聖道。
不惜身命奉甘旨, 未曾一念虧色養,
如其父母奄喪時, 將欲報恩誠不及。
佛昔修行為慈母, 感得相好金色身,
名聞廣大遍十方, 一切人天咸稽首,
人與非人皆恭敬, 自緣往昔報慈恩。
我昇三十三天宮, 三月為母說真法,
令母聽聞歸正道, 悟無生忍常不退。」
(CBETA, T03, no. 159, p. 302, a21-29)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