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貼 虛 空 外 道.jpg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792-a12_076

由正才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上一集我們講到講記第二輯第264頁第一段。

在上一次的最後,我們談到 馬鳴菩薩說,第八識心真如的本性無分別,說到第八識阿賴耶識是本來就無分別的心;而意識覺知心則是本來就有分別的心。這兩個心的體性,本質上就不一樣,第八識是永不壞滅,所以又說祂是真實心,因為祂對六塵無分別,所以本身是無境界,無所得法;但是第六識意識卻是生滅法,睡著無夢時意識就斷了,乃至這一世捨報後就完全斷滅,下一世的意識,則是另一個不同於此世的全新的意識,因此說祂是虛妄心,又因為祂對六塵的持續不斷分別,而會生起種種貪、瞋等法,所以祂是有境界、有所得法,這兩個心識的體性是完全不同。既然是體性完全不同的兩個心,怎麼可能可以將妄心變成真心呢?就如同煮沙不可能成飯的道理一樣,因為沙與米的體性完全不同,怎麼可能把沙煮成飯呢?所以千萬不要想要把意識覺知心這個妄心,透過打坐修學一念不生,而想要變成真心。

接著 馬鳴菩薩又開示說:「雖復遍生一切境界,而無變易。」(《大乘起信論》卷1)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個第八識真實心能夠普遍地變生一切境界,祂可以變生一切的三界世間,或者變生一切有情的五陰十八界,可是祂雖然能普遍地變生一切境界,祂的自體性卻是永遠都沒有變異的,一樣是光明潔淨,永不變易其清淨自性。這就如同 佛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裡面所說:「佛告大慧:『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佛告訴大慧菩薩說,如來藏是一切善法與不善法之根本因,祂能普遍地興起及造作一切五趣六道眾生,就好像魔術師的變現種種事物一樣,而當如來藏變現五趣眾生時,祂本身卻是遠離我與我所的。

也就是說,各個眾生的如來藏,含藏著各自過去所曾造作過的善惡業種,令眾生依緣隨業受報,有時候是人身、有時候是天身、畜生身等等,每一世都不見得一樣,都是依各自所造的業來實現種種果報,可是如來藏在創造出有情各自的異熟果報身之後,祂自身卻是離見聞覺知,離一切思量性、作主性,也就是沒有五陰我、十八界我的體性,沒有我性。祂完全不覺得有自我存在,也不反觀自己存在或不存在,祂對自己所變現出來的六塵中的種種法,種種我所的法,也完全不貪不厭,因此不受苦樂報。祂能夠變現覺知心、作主心的我,以及他們所領受的種種我所,但祂本身卻完全不執著我與我所,永遠住於遠離我與我所的境界之中。而祂這種光明的、潔淨的,永不變易其清淨自性的體性,是從來不曾改變過的,這個無分別、永不生滅的第八識心,變生了我們的五陰十八界法,而所變生的這些五陰十八界等一切法,都沒有永遠不變的體性,他們都是生滅無常的體性,而這個第八識真實心雖然與祂所變生的五陰十八界法和合運作,但是在運作當中,祂卻是離見聞覺知,不分別一切三界六塵法的。可是祂雖然不分別六塵萬法,祂卻能了別你,也就是你在想什麼祂都知道,因為祂有這種了別性,所以才稱為「識」,識就是了別的意思,只是祂的了別性不是在六塵上,而且不管你出生到三界六道的哪一界、哪一道,也不管你是否開悟,祂的體性始終如此,是清淨明潔的,也是常而不斷的;能夠這樣親證第八識真實心的人,他所弘傳的法義才是真正開悟者所說的佛法。

所以如果有人否定禪宗的開悟妙法,或者恣意把確實能令人開悟般若,能最迅速悟入般若實相的中國禪宗妙法評為「野狐禪」,將禪宗證悟祖師所留下來的證悟公案說為無頭公案,使人因此沒有意願修學禪宗的正法,如此一來證悟實相般若的機會不就消逝了,這不就是斷人法身慧命嗎?這是極嚴重謗法的地獄業,應該趕快公開懺悔除罪,回歸如來藏正法才是。

馬鳴菩薩又開示說:「以不覺一法界故,不相應無明分別起,生諸染心。如是之義甚深難測,唯佛能知,非餘所了。」(《大乘起信論》卷1)這一段話的意思就是說,由於眾生不能夠覺悟到本覺,這個絕對的、唯一的法界,也就是不能覺悟這個第八識真實心,如同前面所說,因為這個絕對、唯一的法界,是出生了五陰十八界等法的,一切境界也都由祂所出生,種種法都是含攝在祂裡面,不能外於祂而有種種的法存在及運作,而祂本身卻是不在十八界內的。那也就表示,祂是前面也已經說過了的「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眾生由於不能夠覺知到這個絕對、唯一法界,所以與此一法界不相應的無明分別也就因此而生起了,也因此而生起了與種種煩惱相應的染污的心。

那什麼是不相應無明分別呢?我們先來解說不相應無明,再來說明無明分別。在上一集,我們所引過的《勝鬘經》裡面就有說過「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在說眾生的這個無始無明,是無始劫以來一直都在的,也一直都和眾生的見聞覺知心不曾相應過的。得要等到有一天想要去探究萬法出生的根源,想要去弄清楚法界實相的時候,才會跟這個無明開始相應,所以說這個無明,是跟眾生的意識覺知心不相應的,只有跟少數想要探求實相的人的覺知心相應,所以才說它叫作心不相應的無明。而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就是說覺知心還不曾相應到這個無始無明時所住的境界。「地」就是境界,也就是一切還沒有起心想要探討實相的人所住的境界。

當有人想要知道法界實相究竟是什麼,而開始探究了,這個時候就說他已經跟這個無明相應了。因為已經知道它的存在了,那麼接下來所要作的事情,當然就是把它打破。可是在這裡,我們也要釐清一個觀念,所謂的打破無始無明,其實是參禪的人以意識心找到了第八識如來藏,然後才說無始無明被打破了;而無明打破了其實也沒有破,因為無始無明並不是一個實有法,如何可以說找到它而打破它呢?它只是一個名相,只是依眾生還不能證悟如來藏,不知道法界的實相,而施設這樣一個名詞,而說他有無始無明。

無明並不是實體法,沒有功能與作用,所以在一切種智中說它只是隨眠而不是種子隨眠;種子是有功能、有作用的,無始無明卻是沒有作用的,只是依眾生未證如來藏,沒有智慧光明而施設的,是眠藏在眾生的如來藏裡面。因此如果當你找到了如來藏,而能夠如實地觀察而轉依祂的無分別性以後,就說這個無始無明被你打破了。所以不能像某些法師所說:「打破無始無明時,如來藏就會出現了。」這是倒果為因的不正確說法,應該是先找到如來藏,無始無明才因此而被打破了。這個眾生因未證如來藏,而導致的覺知心不相應的無明,是無始劫以來一直都存在著的,眾生一直都是住在這樣的無明境界裡面,因此也就會有不相應無明分別,所以在它還沒有被打破之前,眾生就一定都會有種種的虛妄分別出現。

譬如有的人會虛妄的分別說:「實相就是無相,無相就是什麼都空掉啦!」說一切都空掉以後就是實相,就好像虛空一樣,所以說虛空就是實相,這樣就成為虛空外道了。有一位所謂的活佛,就是這麼主張的,他說:「虛空就是實相。」可是虛空其實是色邊色,是依色法的邊際以外沒有東西的地方叫作虛空,這個虛空其實還是依色法而建立的,所以虛空就叫作色邊色。這在《俱舍論》中,也就是 世親菩薩還在聲聞法時所寫下來的論著中,就已經這麼說過了,小乘聲聞法的《俱舍論》中,就已經能夠說到虛空的真實意涵了,菩薩當然更不會不知道,但就是有自稱活佛的凡夫,會有這樣虛妄分別的知見。

馬鳴菩薩在這裡的意思是說,這個與眾生意識覺知心不相應的無明,是和那些還沒有證悟實相的人一直同在一起的;當你證悟如來藏而打破了無始無明以後,這種心不相應無明的虛妄分別性才會開始滅除,雖然這時能分別的意識心還是與從不分別的實相心一起和合運作,但從此以後對法界實相的分別,開始會是如理作意的思惟觀察分別,那就不再稱為「不相應無明的分別」了。表示已經離開了心不相應無明的分別,但這也只是剛剛打破無始無明而已,得要一直修行到成佛,才能究竟滅除。

也就是說,當你證得了這個唯一法界,證得了這個根本識真如法界之後,不相應的無明分別,就不會像眾生那樣嚴重地生起了;從這個時候開始,所生起的分別大部分是如理作意的,而且是與無始無明的上煩惱相應的分別;然而這些分別是有智慧的,是會導致漸漸斷除無始無明上煩惱的分別,這些分別和眾生心不相應的無始無明完全不一樣。那麼眾生由於尚未和這個無始無明相應,所以他們有心不相應的無明分別所起的種種分別,當然會引生出染污的心,都是與分別心相應的意識境界,所以不是無分別智,在《勝鬘經》說:「無明住地力,於有愛數四住地,無明住地其力最大。」(《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住在無始無明境界的力量,相對於四住地煩惱──也就是相對於一念無明來講──它的力量是最大的。所以即使是斷盡了煩惱障,一念無明的下煩惱,也就是斷盡了見惑與思惑而成為阿羅漢了,也只是斷除了分段生死而已,但是分段生死的斷除,還是在無始無明籠罩之下,還不能超出無始無明的範疇,仍然不能和無始無明相應,《勝鬘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念無明只是無始無明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利根而且很精進修行的聲聞人,一生就可以斷盡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最遲四生也可以達到;可是你悟了如來藏之後,想要成佛的話,還要兩大阿僧祇劫,再加上三分之二個阿僧祇劫。所以說,無始無明裡面的上煩惱太多了,因此說它是過恆河沙數上煩惱,也因此又有個簡稱叫作塵沙惑。因為這種上煩惱的無明太微細、太多了,很難斷盡的,所以才說一念無明只是無始無明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然而 佛為了方便救度眾生,所以從無始無明當中分析出來,接引定性聲聞種性的人,因此《勝鬘經》才會這樣講:「無始無明住地,於四住地其力最大。」也就是說,不但是一念無明會使得眾生產生輪轉生死的分別心,無始無明也一樣可以使得眾生產生輪轉生死的分別心。即使一念無明的現行斷盡了,也只是分段生死種子的現行斷盡,也還是斷不了、打破不了無始無明的,也還是有無始無明所攝的煩惱障習氣種子存在,也還是有一切種子的智慧還未證知的無明存在。

所以無始無明是函蓋一切世出世間法的,阿羅漢所斷盡的一念無明,只是無始無明中的很小部分而已。但是這個道理很深奧、很難理解,即使是證悟了的人,他如果不是多劫修行的久學菩薩,也還是讀不懂《勝鬘經》在說什麼的;但是《勝鬘經》所說的無非就是這個唯一法界,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的妙法。

所以 馬鳴菩薩隨順經中佛語,對此作個結論說:「如是之義甚深難測,唯佛能知,非餘所了。」(《大乘起信論》卷1)是說這樣的真實義,也就是唯一法界,是很深妙的,很難有人能加以測量深淺的,是很難了知的,只有 佛能夠究竟了知,不是其餘的人所能夠了知的,所以一切人都須跟隨諸佛修學;而學佛的人雖然有那麼多,也只有其中少部分的人有褔德智慧,能夠接受這個深妙法,能夠修學這個妙義的。

今天這個單元,就先為您說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