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譬喻經》卷2〈12 華香品〉:喻華香品之二
昔佛始得道在羅閱祇國教化,轉到舍衛國,國王群臣莫不宗仰。
時有賈客大人名曰波利,與五百賈人入海求寶。時海神出,掬水問波利言:「海水為多?掬水為多?」波利答曰:「掬水為多。所以者何?海水雖多無益時用,不能救彼飢渴之人,掬水雖少值彼渴者,持用與之以濟其命,世世受福不可稱計。」海神歡喜讚言善哉!即脫身上八種香瓔校以七寶,以上波利。海神送之,安善往還到舍衛國,持此香瓔上波斯匿王,具陳所由。
「念是香瓔非小人所服,謹以貢上,願蒙納受。」
王得香瓔以為奇異,即呼諸夫人羅列前住:「若最好者以香瓔與之。」六萬夫人盡嚴來出。
王問:「末利夫人何以不出?」
侍人答言:「今十五日持佛法齋素服不嚴,是以不出。」
王便瞋恚,遣人呼曰:「汝今持齋,應違王主之命不乎?」如是三反,末利夫人素服而出在眾人中,猶如日月倍好於常。王意悚然加敬,問曰:「有何道德,炳然有異?」
夫人白王:「自念少福稟斯女形,情態穢垢日夜山積,人命促短懼墜三塗,是以日月奉佛法齋,割愛從道世世蒙福。」王聞歡喜,便以香瓔以與末利夫人。
夫人答言:「我今持齋不應著此,可與餘人。」
王曰:「我本發意欲與勝者,卿今最勝,又奉法齋道志殊高,是以相與。若卿不受,吾將安置?」
夫人答言:「大王勿憂!願王屈意共到佛所,以此香瓔奉上世尊,并採聖訓,累劫之福矣。」
王即許焉,即勅嚴駕往到佛所,稽首於地却就王位,王白佛言:「海神香瓔波利所上,六萬夫人莫不貪得,末利夫人與而不取,持佛法齋心無貪欲,謹以上佛,願垂納受。世尊弟子執心護齋直信如此,豈有福乎?」
於是世尊為受香瓔,即說偈言:
「多作寶華, 結步搖綺, 廣積德香,
所生轉好。 琦草芳華, 不逆風熏,
近道敷開, 德人逼香。 栴檀多香,
青蓮芳花, 雖曰是真, 不如戒香。
華香氣微, 不可謂真, 持戒之香,
到天殊勝。 戒具成就, 行無放逸,
定意度脫, 長離魔道。」
佛說偈已重告王曰:「齋之福祐明譽廣遠,譬如天下十六大國滿中珍寶持用布施,不如末利夫人一日一夕持佛法齋,如比其福須彌以豆矣。積福學慧可到泥洹。」王及夫人群臣大小,莫不歡喜執戴奉行。(CBETA, T04, no. 211, p. 585, a25-c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