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出版之《高僧傳》是由編者熊琬依據《高僧傳》、《續高僧傳》、《宋高僧傳》等書,並參考《神僧傳》、《景德傳燈錄》、《歷代佛祖通載》、《禪林寶訓》等書改編而成。書中以尊重原典史實精神,流暢易解典雅的文筆,介紹歷代對佛法東傳、弘揚、開宗、傳承、護法、中興有重要貢獻的高僧。編者以生動的文采,活現古來高僧之生平及行誼,勾勒出中土佛教開展及弘揚之早期歷史,展卷令人有如親見龍象踏蹴。在現在曲解錯解佛法之書充斥市面之時,這本《高僧傳》難能可貴的將歷代高僧史實紀載,以嚴謹的執筆態度,平易的方式展現給社會讀者大眾,是值得贊歎並介紹閱讀的好書。讀者們可藉由本書對高僧之介紹,而對佛教產生欣慕而欲親近,或更進一步見賢思齊,而對佛教弘揚貢獻心力。
僧者,首要任務在世間住持佛教,弘揚佛法。所謂高僧,是對佛教之傳承發展、引導眾生信入佛教、建立眾生對佛法之正確知見、帶領眾生正修行而實證有重大貢獻者。然歷史上罕見各項貢獻能兼美者,故需以分科方式做分項選擇。本書所介紹之高僧,其選擇方式大至承接了《續高僧傳》以十科(譯經、解義、習禪、明律、護法、感通、遺身、讀誦、興福、雜科)中功蹟最為顯著者為選擇方式之精神。排列高僧之次第,除依照年代前後外,並依中土八宗為之分門別類。我們可以從書中看到古時高僧如何以委命弘經、亡形殉道的精神,或穿越西域沙險鬼域,或汎漾洪波,將佛法自發源地天竺,歷經千辛萬苦傳入中國。再而以前所未見的嚴謹方法譯經、解義、講訓,使中土眾生得以接觸到佛法,並可以從而修證,開展了中國大乘佛教。我們可以從書中學習到這些高僧們如何誓死不退的捨身求法,不辭辛勞的著書立論以明教宗,精進不斷的修持,冰晶玉潔的嚴謹持戒,具足德相,或為眾生祈福消災,以各種方便化導折服眾生,使於三寶生信。這些行徑使佛弟子們有學習的榜樣,並使佛門中不肖者感到畏懼羞恥。
縱觀書中所載高僧,證量越高者,菩薩性越加顯現,說法、立論、判教不會錯謬,會通佛法,合會諸宗;但對邪說,必定痛加破斥,導眾生出邪見稠林。如玄奘菩薩之作《會通論》三千頌,和會瑜伽法相宗及中論法性宗這二宗,極言其不相違背。並作《破惡見論》一千六百頌以破斥外道所作《破大乘義》七百頌。
近來有印順學派,主張「大乘非佛說」,此說不謹完全否定書中之高僧,集體抹殺中國歷代祖師功蹟,更是謗佛、謗方等諸經、謗菩薩,具足毀謗三寶,此種行為是對釋氏做種族滅絕之無間地獄業。凡一切佛子,為續佛慧命,豈可袖手旁觀,眼見讓佛陀流淚的事發生於當前。必須師法 聖玄奘菩薩,洞悉邪說內容,遍尋條列誤謬之處,據理力爭,痛加破斥,毫不留情,不畏以數倍篇幅之內容,將此惡見永遠排除於佛門外。
然欲破斥邪見,必須深入佛法,而如道生法師所說:「欲深入佛法,非慧解不可。」而欲慧解,必先實證。若未實證,大多會將佛法當做學問,而會產生此書中數點令人遺憾之處:如以”學問八宗”之分類方式,對各宗之介紹力求篇幅平衡,而無法對諸宗做定位取捨;對書中高僧之選擇,力求各科均衡,注重閱讀趣味,未能以對佛教之貢獻或證量作為取捨標準,而對宋朝高僧,只以極少篇幅介紹,使人感到大有遺珠之憾;對佛法教義之評論多有錯謬,例如捨嘉祥大師及唯識宗之正確判教,而取天台智者次序錯置之五時判教,及對高僧所示機鋒處視而不見,多做情解思維之語,對於高僧證量之評論,更是必然落入下地評上地的情況,引人檢點。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g:雪、雪樹、山、雲海
一般人看到《高僧傳》這本書的書名,在還沒有仔細詳讀之前,總會有一些先見為主且又刻板的印象,例如:示現神蹟於世人面前、或者在出世之前的祥瑞之象,又或者有神通的事情發生等等;不過,除了這些以外卻很少人會去深入地探討:他們之所以被尊稱為高僧的原因為何?之所以會把他們的事蹟點滴彙集成《高僧傳》的重要原因何在?我想是因為這些高僧們的言行舉止一定不同於常人,具有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的菩薩行徑,以及其智慧與修養可供後人做為標竿,值得努力不懈去學習的一個榜樣,他們之所以受人景仰,不說別的,就說為求法不惜生命、堅忍不拔為法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及其努力紹繼佛種,使其法脈不斷的這種堅強意志,每每看到此時,都會禁不住涕淚縱橫,心裡面總是會想,他們為法付出,而自己有沒有辦法跟他們一樣如此精進勇猛,或許只能做到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想到這裡,真的會很自然的肅然起敬,對於他們是更加的景仰及讚嘆了!書中也提到某些小故事,頗讓人津津樂道、可當做學習的榜樣,亦有些戒慎恐懼的事情,大概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而藉由閱讀此書的內容來了解其中的故事裡的奧妙,真是極其有幸!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Tag:花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g:小花
平常看到文言文就昏頭的末學,最近看了一本白話寫成的高僧傳,終於了解到祖師的清風亮節,也有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說也奇怪,古時高僧之所以被稱為高僧,皆是因其求法之精神、說法之勝妙,像慧可大師斷臂求法、玄奘菩薩抱著喪身捨命的決心去西方取經、不識一字的六祖慧能大師因聽別人誦念《金剛經》便拋下一切千里求法等壯舉;然而現觀時人,何者名為現今之大師?慈善事業做得大、寺院蓋得多、學術學位拿得高便是,法義卻被踐踏於一邊,還記得以前還沒學佛時被媽媽逼去考佛光山的佛學院,在面試時,末學有說一些心經的內容,沒想到法師卻止住,問我:「你怎知道那些經典是真的?」末學當場傻眼,心想:「怎麼法師會不信經典?!這不是妳們早課在唸的,那我到圖書館借佛書來K是為何(=..=)」(後來想想,法師會講這些,大概是因為那時法師問我在哪道場學過,而那時末學只是在圖書館借到正覺同修會的書,所以就回答正覺,他們不知怎的好像警備起來,然後就叫好像管佛學院的,出來看了一下,那時還不知道,是後來和我媽聯手帶我去的慈濟法師告訴我的)。現今法師如是,古人道風已然不存。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想《高僧傳》裡一定有很多既有趣又神異的故事,看完全集之後,果然是精采!若以故事的奇特性來看,可真是令人神往…,例如:安士高大師有宿命通,多少人希求有此能力!?坊間命相之流就且不論,依佛、依道號稱能知人三世因果者,便能使眾人趨之若鶩。如同那些所謂的有道之士或密宗法王、仁波切等,平時為人勸善行施、律己甚嚴,儼然是一位有修有證的師父,信徒或門人有事則說其人往世因緣如何,現今應當如何解決…等等,說命解厄彷彿高深莫測,實仗其世智辨聰、知識經驗豐富耳,所說皆為臆想探測推論而得。再加上其人口才流辯且善於察言觀色,結果便煞有其事似的!但若問今早所食何物?即無言以對,真是今朝尚且不知,況乎前世?!
另有一流鬼神之道者,稱之為「神」,實則有辱神格!其大部份乃鬼道之相應法,只要養一小鬼附耳報來,坐上法座,法袍一搭,來人未開口,即直道來者姓名、住處、今為何事前來…等等,事事果真如其所料,絲毫不差。接著再說你前世如何?業障多少?亡魂隨身與否等等…。可憐你無法得知真相,故會統統相信,且驚為大師!不但歡喜奉獻捐款,並依其言回家修行:「回去之後,唸某經四十九遍,持某咒十萬遍,限令一個月做完…等。」若時間已至,汝無法完成〈其交代的功課本故意刁難,來者最好無法達成〉,則告汝曰:「是以此業障難消,我今將為汝作法令消。」使汝再次捐獻;倘汝完成後卻覺業障未消,則又對汝曰:「有更多債主求償,來者凶惡勝前。」,必以種種更加令人怖畏之事來掌握來者之希望與恐懼。如此美其名曰為度眾入佛法,實則為興道場而求名得利罷了!彼諸人等,實無神通而妄說因果,皆為未證言證、妄說吉凶禍福之徒耳。
真有神通者則不然,如安世高大師,其宿命通用在何處?自己找上門去,讓債主一刀把他殺了!勇於償報外又藉此惡緣設法令世人信因果之真:於下一世尋訪前世殺害自己的債主,細說多生業報因緣,彼此解怨釋結,歡喜相對。最後還讓他追隨安師東行遊化,抵達浙江會稽時親見大師另償宿業而亡。此人因見大師前後二報的應驗,於因果深信不移,從此出家學道,精勤修學佛法。是以安師真乃大菩薩也!若不證無生、無我之法,如何能有此大智與大勇?!菩薩當將心安住於佛法「正念」之中,於一切善、惡因緣、種種境界之相,皆能善於分別了知而不執著彼相,時時轉依無我法而起現觀,直至心得決定、成就無間作意後,即能隨順緣起,於自身異熟果報之諸受用中行諸佛事,成就無漏有為功德。如《金剛經》云:『以無我法行一切善法。』因依無我法故,一切善行方為真善,非世法之善惡對待之有漏性也。如是才能真實自度度他,為佛真子!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問題有許多的理由,其中一個很直接的理由是:這些大阿羅漢們必須將這場人生的無生大戲演好,所以他們安分於「聲聞僧」的角色,這樣就可以讓佛、法加上後來進入僧團的比丘,誠敬三寶的比丘,而成為表相三寶、小乘三寶,再加上 如來所隱喻的大乘法,這樣隱喻的見解不被後世的出家人所壞,這法就可以傳之久遠,因此便不會有三寶覆滅的問題;要清楚的是,實義三寶於此世界宣揚的對象還是如是根器的眾生,因此必須要依附於當時世界還有表相三寶,抑或小乘三寶,如是斯才能夠成就度生的種種殊勝因緣,不然這世界的大乘法的因緣就是相當微薄而難以建立,所以大阿羅漢們「乖乖」地扮演「尊者」、「尊宿」的角色,並不需要刻意去跨越這個界線和藩籬,將自己所了解的大乘法也說出來,然後改弦易轍,說自己也是菩薩;並不需要這樣來作,只要這些大阿羅漢們好好地扮演常隨眾的角色,當大家都不去問 如來問題,後來進入僧團的比丘對此也就不會去問,因為他們的程度不到那裡,「非所當問」,乃至可能要這些提問的比丘,好好地觀行五蘊「非我」和「非我所」,不是要這些比丘去注意到底什麼不是蘊處界的法,這個是不是出三界的法,是不是究竟的法?這些都距離這新熏習的比丘們太過遙遠,因為他們不一定是為了大乘法的究竟義而來,直接挑明白說,他們不是為了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而發菩提願而來,因此他們許多人是要解脫於三界,是要無再受到三界有法的束縛,因此既然許多人目前的種性是聲聞,就要努力斷除五蘊中的「我」、「我所」,了解「非我」、「非我所」,這是要審慎觀察,確實去省思,於省思後,確實信受,並斷除對於三寶──佛法僧的懷疑,斷除對於四聖諦的懷疑,這樣才能夠於三縛結斷除。所以對於佛法僧的懷疑斷除,也就是對於外道的見解的疑惑斷除,因為信受三寶,所以對於非三寶的外道不再信受,這疑見斷除;對於四聖諦的懷疑斷除,因此知道成就的道路應該如何去行,所在的僧團既然有這麼多的小乘聖者,大家都可以成就阿羅漢,一千二百五十常隨眾為大家作證,各樣的人都有,這樣為何我不能成就道果呢?所以對於外道所說怎樣的修行才是對的,要持守怎樣的戒行才是對的,便棄之如敝屣,而向 如來所說的四聖諦勇猛邁進,決定當生剋期取證阿羅漢果。這世界的眾生大多是心志怯懦之輩,因此不能夠先直接不識其根器,便加以大乘法。如果遇到大心種性者,當然要跟他說大乘法,只是大家要受一段時間的熏習增長。
所以要作一位名實相符的比丘,至少是要證果,證得小乘果,不然別人一問起來,請問什麼是「比丘」的含意,結果說了很多,然後人家只要一句話:「那請問你既然這樣稱呼自己是比丘,那『比丘』含意中的種種『功德』,你是具備了嗎?不然為何你稱自己是『比丘』?」經過這樣當下一問,不免瞠目結舌,只好說自己不是比丘,可是自己又披著袈裟,這可尷尬了!
如果是以 如來之所說,那至少也要不落於外道見,而且「不能壞大乘法」,不能壞 如來將來所說法,不能壞 如來所說聖教量之法,而阿含時期實際已經說明了聖教法,將大乘法已經有說,這有說的事實是非常地明顯,所以有分學者想要說 如來於阿含時期沒有宣說大乘法,這是少聞寡慧的愚癡人! 如來因人說法,稱機而談,因此當然有宣說,因為總是有人天、諸菩薩、乃至人間出生的菩薩來道場出家,所以如何說沒有這宣說大乘法的時機呢?因此小乘人不要妄想「壞大乘法」,如果不能知道「阿羅漢滅後不是無有」,就是邪見,如果以為「識蘊可以此生命終之後,為常」,也是邪見,這是荼啼比丘的事情了。所以佛法說「非斷非常」並非是用嘴皮說說,這是以「聞思修證」的「證」來說,不是像是一般的人以為思考一下就是佛法,以為動動腦筋,能夠含攝諸法就是中道,中道就是不偏於一邊,在中間最好;可是如是之人根本出了家,還是不知道什麼是一邊,什麼是另外一邊,因為這是大乘法,不是出家的聲聞能夠確實了知的!聲聞僧是必須證果,才能夠稱之為聲聞僧;然而稱自己是「比丘」,哪裡不是僭越呢?因此 如來要這樣苦口婆心地說,不管要參學的人是不是證得小乘果,至少不能夠對於大乘法進行破壞,你不能壞大乘見,就是說「這蘊處界中應當有隱含一個非三界有的常,可是祂不是蘊處界」,所以就隱覆這樣的密意,而說「非我」、「非異我」,「如來既然不是五蘊,那異五蘊有如來嗎、非五蘊有如來嗎?」當場還要你承認,即使你不懂這裡面真實的含意,可是這法的知見不能壞,沒得商量,就是不容許讓大家再去作種種思維而說不是如此, 如來如是維護,就是說已經對於大乘法做了播種的工作,而記錄小乘經典的菩薩們也知道必須如此,因此聲聞人編纂出來的經典──《四阿含》經典看起來、閱讀起來,就感覺好像沒有那麼精彩,這當然是要顯揚大乘法;但即使是如此,這些大乘法的種子的意旨,大乘法的少分義理,還是於阿含經中有宣說。而且你只要是自認是「比丘」的人,你就是不能否定這樣的見解,否則你就是外道!因此至少要有「初果向」,了解知見,不壞大乘法的知見,以 如來所說的見解來取代當初自己對於蘊處界的誤計!因此透過這簡短的僧的定義,應該讓大家明瞭從 如來所說的小乘法中,如果你要自稱為「比丘」,那你至少要是「初果向」,就是小乘的知見有了,而且不能壞大乘法。可是一定會有人說:「但小乘人都還不懂什麼是大乘法,他如何壞大乘法呢?」這已經宣說於兩篇文章了,就是對於 如來說的「五蘊非我、非異我」要肯定,「異五蘊、非五蘊有如來」要否定,「阿羅漢歿後無有」要否定,「識蘊於死後為常」要否定,這是小乘人至少遵守的原則,亦是必須信受的知見。至於對大乘法想要作深入的了解,還是那句,歡迎你到全省的正覺講堂參加共修,或是參加 平實導師於每週二全省所開演的法會──宣演佛法之會,共霑法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阿羅漢滅後」是「無有」是不對的,那就只能有另外的一個結果,就是「阿羅漢滅後」不是「無有」;可是其中已經沒有「三界有」,因為阿羅漢已經捨棄三界諸有,也不會再有三界相關的「有」出生,所以十二因緣和十因緣法中,便已經說得很明確,要想避免下一次的出「生」,就是要斷除「有」的因,而阿羅漢已經因為斷除了對於三界的「愛」:欲界愛、色界愛、無色界愛,所以不欲有任何的「取」,因此這堅固的不取,會導致此生命盡便可以「入無餘涅盤」,所以「阿羅漢不受後有」是《阿含經》普遍共同所知的知見,所以這個「有」如果要因為「愛」而重新「取」,就會出生「有」,當然就會再度出生於三界之中,所以可以非常地確認,這命題中:「阿羅漢滅後」不是「無有」,同時也沒有「三界有」,那請問:
1. 既然阿羅漢滅後不是什麼都沒有,那也不是三界中的有,那到底是什麼「有」?
2.到底還有什麼?
3.到底是什麼是阿羅漢滅不了的「有」?
4.這個「有」為何不宣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復問:「色中有如來耶?受、想、行、識中,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如來中有色耶?如來中,有受、想、行、識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非色、受、想、行、識有如來耶?」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是持自己的意識心為「常」,或虛妄地建立一個意識細心為「常」,都是無法逃避 釋尊所說的生滅法之範疇,都是屬於這六見解中的第一見之錯誤見解處;如此不知苦之邊際者,不知道苦因何而起,就是會繼續輪迴生死,於「無常」中生「常」想,將識蘊當作是「常」,將六識當作是「常」,將意識心當作是「常」,將目前自己聽法說法聞法的心當作是「常」,或是虛妄建立妄想,以「妄想」之「子虛烏有」的種種說來當作是「常」,建立各種不存在的識蘊中的細心,當然更是愚人,這樣的人只是為了「自圓其說」而顯示自己能夠獨創佛法,卻不之到此「根本佛法之創見」就是詆毀三寶;而密教就是這樣的愚人,印順以及跟隨印順的學人,出家人、學術界之人,只要信受者,通通都是愚人!他們就是落於上一篇中所說的第一種見解的人,自己將謬誤見領納為個人所得,便以為是聖解,於自說法而牴觸如來於經典所說,完全無顧於識蘊涵蓋意識的根本事實,而意識法也是不斷地生滅,何有「常」之事實可說!所以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建立因緣而得到初果呢!更別說願意去服膺「非我」、「非異我」、「不相在」的甚深法了!
對於前一篇中所說的真正比丘,還是有些人無法信受 如來的誠實語,無法接受證果、或接受需要有正確知見的聲聞,才可以被稱為「比丘」,對於聲聞僧要證果,才是名實符合,這樣才叫做比丘,許多人仍還有疑惑,以為比丘這樣的定義太嚴格了。但筆者透過經文舉證已經說明比丘至少要有「正確的知見」,這知見如果和 如來的教誨有所牴觸,便不能稱之為「比丘」;這樣是對於「比丘」比較寬鬆的定義。
而前面所說的六種知見處,除了正說諸蘊苦、無常、無我以外,更重要的是宣說「非斷、非常」、「非我、非異我」的道理,但這已經是大乘法,小乘人是一點都聽不懂,又如何要其能夠了解此甚深之意涵呢?因此才要說對於「大乘法」之深妙處,身為比丘不能「壞」見,也就是說雖不懂實際的意涵,但也不能自行創見與如來所說開示相違背, 如來不允可這樣的事情。
如同 佛陀很早便宣說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佛的安樂國,在《阿含》時期便已經根據眾生、弟子的因緣而開演,而大乘法也是已經于阿含時期便有直接宣曉,但只關注於《阿含》經典的學佛人是不清楚的,因為這些人也沒有好好真正地閱讀《阿含》經典,所以對於《阿含》經典已經提出的安樂國,乃至說諸佛光明都是超越日月星宿的光明,都是視若無睹,因此便來詆毀極樂世界。這些人不清楚極樂世界的國度、 阿彌陀佛的光明和無量壽都是每一尊佛都有的,不是 阿彌陀佛特有的;不是 阿彌陀佛是特別的一尊佛,而可以和諸佛分開的;這樣的聖教已經宣說於《阿含經》之中,因此有人說 阿彌陀佛沒有說於《阿含經》,這樣的人是少聞寡慧之愚癡人!
當無知的僧眾信受外界學術界的邪說,產生了對於「佛」的懷疑,就是屬於這三縛結的見解中之疑見未斷除之人,因此從嚴格之僧的定義來說,對於三寶沒有斷疑的出家人也不是真正的比丘僧。但如果有人懷疑以為「佛」不是如此,「法」不是如此,而想要把大乘經文中所宣說的「佛」、「法」,乃至「菩薩僧」予以變更定義,以為這樣來符合小乘教理的三寶,卻渾然不知 如來於《阿含》經典所說的教理,已經很清楚的要比丘們遵守,不能逾越 如來所說法,不能自創佛法;至於像後世有比丘尼愚癡到膽敢自創業果報系統,只能說這樣的壞尼根本不是出家人,此壞尼和自行創立天衣、打扮光鮮亮麗的另外一位聲論外道實在沒有更多的區別!同樣都是不欲遵守佛制,不欲熏習佛法,只圖以個人之所欲,而決定佛法的內涵;如是之人都是無知於佛法僧之人,雖然說有出家之形式,但皆無有出家之實!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朋友手中接下《高僧傳》,回家隨意翻閱,這裡面的故事對我而言並不陌生,尤其是『布袋和尚』一篇,竟使我的思緒一下子飄到好遠好遠……。二十年了吧!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年呢?這二十年來的人生變化,雖令人不勝唏噓,但也充滿了感恩,一路都是在 佛菩薩的攝受之下走過來。
那年剛上大學,頂著大一新鮮人的光環,在輔大的校園中不斷的穿梭,面對學校五花八門的社團,使我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決定要好好的玩一玩。沒想到,最後竟然選擇了同學們覺得最枯燥乏味的『佛學社』。原因無他,只是好奇,想了解什麼是佛法,結果一待就待到畢業,也使我這一生投入 佛的智慧海中而義無反顧。
大三的學長、學姊為了接引我們入佛門,開設了『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的課程〈李炳南老居士所編〉,次第介紹佛法給我們認識。每次上課我都帶著筆記本抄下黑板上的法語或偈頌,聆聽學長、學姐為我們準備的精采故事。這一則一則富含智慧的言語,就像是清涼的法雨潤澤著一顆顆當時只會考試、卻不辨是非善惡的心。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笑口常開,笑開天下古今愁。』,相傳為彌勒菩薩化身的布袋和尚,總是在課堂中常常被提起,行徑怪異的他,有一個什麼都能裝的布袋,不但能預知天氣的變化,還常常用布袋來回答眾人的問題。例如:有僧人問:「如何是布袋?」,他一句話也沒說,只是放下肩上的布袋;僧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事?」,他就揹起布袋,頭也不回的走了。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深意?學長的解釋就是放下世間的煩惱,提起自己該盡的責任與義務。當時的我也覺得很有道理,就全盤接收了。
社團的家,前人取名為「布袋屋」,我們常常在這裡研討佛法、開會、討論課業、聊天。大家的感情甚為融洽,不但畢業的學長會常常回來探望,台中蓮社的師長們也竭盡心力地為我們安排暑期、寒假的佛學講座。講座中所有吃住一切開銷,也都由已在社會上工作的師長、學長們包辦,青澀的我們也只能充滿感謝地享用這一切師長的付出,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回饋這份恩情。在這段歲月裡,不但使我了解佛法對人生的重要,另雪公老師〈李炳南老居士〉「絕不以佛法作人情」、「不以佛法貪名圖利」的信念,也教導我們一個佛子該有的節操。畢業之後,我們能知善惡,不隨波逐流,繼續學佛,師長之功實不可沒。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與各位分享高僧傳心得之前,先與各位說明什麼是「僧」?因為現代的佛門對於「僧」的定義已經不清楚了,乃至於一般的大眾覺得身穿袈裟、住進寺院,剃頭,受聲聞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對於「僧」的定義是非常嚴格的,普遍大眾對於經典中所記載的內容無法看懂,或無法深入,不過沒關係,現在此世唯一通達經典的正覺來為大家隆重講解什麼是 釋尊所定下來有關於「僧」的定義,之前 平實導師與各位說過諸佛對於聲聞僧的戒律定義各各不同,但對菩薩僧的定義是相同的,現在我們先連載有關「僧」的定義,大家心中先對什麼是「僧」了解清楚,如此我們再來跟大家分享「高僧」傳的心得,請各位耐心仔細閱讀了。
在小乘佛法中,對於比丘是當作「聲聞僧」的,事實上聲聞僧是有其嚴格的定義,不是一般出家僧都可以稱為聲聞僧,經典認為比丘就是必須要正確地了解法,這樣才是比丘;如果今天不了解何謂是真正的法,是不能夠稱之為比丘,這還只是其中的先前條件,而且清楚地宣示於《雜阿含經》之中。
佛以正確的知見來教授眾生,也要座下的出家人都有正確的知見,有了正確的知見,才能去服膺,遵守戒行,而能夠真正地證果,這樣才是符合「僧」的說法。照《雜阿含經》的佛語,沒有證果的小乘人,是很難有資格稱之為比丘,以名實不符的緣故,如來認為如實地理解「正確知見」,是一切比丘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如實理解,進而審慎觀察,而斷除了對於三寶以及四聖諦的疑惑,仍然是屬於比丘之外,不入比丘眾中。
大乘僧則必須以了解大乘法為根本,但目前許多人已經不清楚何謂大乘法和小乘法的分際,以為只有籠統歸納,便說此心裡面有想要度眾生便算是大乘僧;然而於大乘經典中已經明白宣示:一切「真正的僧」都必須要有果證,在果證之前,都必須要有正確的知見,這就是佛法對於僧的定義。
《雜阿含經》卷6: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有多少佛子真正知道這佛法的真實義理?有多少的佛子真正了解佛法傳承的艱辛?有多少的佛子真正知道佛法是如何從正法時期流傳到像法時期再到現在的末法時期?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應該要把這過去的歷史點滴,統一整合起來,過去高僧大德們也曾經作過,但畢竟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的文字內涵,包涵著那歷史故事背後的意義,已經隨著語言的變異而鮮少人知,委實是令人遺憾!也因為如此,許多的菩薩對於這歷史的變動和法的傳承是模糊而且有隔閡的,這樣的遺憾慢慢形成了一個動力,使得我們需要了解類似《四庫全書》的佛教「史部」,而不是只有了解佛教的「經部」。
因此我們藉由這《高僧傳》的閱讀,一方面讓我們了解佛法歷史的傳承,一方面也讓我們瞭解到以前高僧堅苦卓絕的精神,如此更能自我省思領會:十方世界的許多菩薩們也都隨著 如來應化示現,發心於此世界共襄盛舉協助度眾家業,當 如來示現入滅後,這些菩薩辛苦地承擔正法;當 佛陀的正法最後走進了中國,許多菩薩前仆後繼地出現承接著衣缽,在這東方的人文大地上重新矗立了大乘的旗幟,透過這些可歌可泣的菩薩真實故事,讓我們聞之涕零,無限感懷,祖師們慈悲地為我們說明了這唯一一真法界的真相;既然我們都曾經這麼辛苦地來證取這一真法界, 如來的慈恩我們應當不惜生命、百折不撓地來傳承護持,捍衛這 如來最後一分的淨土!
本書編者從史傳中參考了慧皎與道宣的《高僧傳》,乃至更後代的續《高僧傳》,透過認真比對過後,所編寫完成的現代白話版,此舉真的是非常令人值得讚嘆一番!雖然這之中有些內容亟需修正,乃至有非佛法的歷史人物引用,但是瑕不掩瑜,編者的寫作文采以及人物的取材真的是生靈活現,將這一般人以為是「刻板」的佛學人物傳記演繹成一篇篇讓人愛不釋手、精彩絕倫的故事!尤其是聖 玄奘菩薩的那篇,真是令人落淚不止,讓我們閱讀時,依稀彷彿走進了歷史的時光,看到菩薩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向西天取法,又在法座上捍衛 如來正法、破斥一切邪信的勇猛,令人千年之後,仍然為之動容不已!這些高僧的一生事蹟讓後代的我們引以效仿,更讓許許多多的佛子深信因緣果報,對這可貴的佛法發起深信切願!
中國歷史的佛法傳承,強而有力地矗立了大乘正法的大纛;這長達兩千年出家眾的風骨行誼,更對中國整個文化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也因此,透過這樣的回顧,我們可以見賢思齊,砥礪自己的道心,讓我們的菩提心更加地堅固,想著以後能夠天天和這樣的賢聖們一起悠遊於法海,互相為菩薩道侶,敦品勵學、發揚種智、弘化人天,那將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美事!期待未來我們可以很快地整理一套自 世尊降生以來將佛法流傳至今的現代版白話《高僧傳》,將以前的高僧們的故事演繹成為現代白話語言,成為國際語言版本流通;讓未來的學佛人能夠看到真正高僧對於權勢不屈不阿的風範、堅貞為法的行誼,如是可貴的情操躍然於紙上,讓佛法中的高僧熏香能夠長之久遠;佛法僧三寶的莊嚴,透過這《高僧傳》的白話描述,讓萬代的子孫都能夠由此薰陶,將來成為一般發心於菩薩道的學人都樂意閱讀的書籍呢!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為了紀念印順法師逝世三週年,玄奘大學與弘誓文教基金會在 2008/05/31 與 2008/06/01 這兩天於玄奘大學舉辦了第七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會議:新書發表會/印順導師思想研習會。在這兩天看見這麼多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可以這樣肆無忌憚地作賤佛法,將佛法大剌剌地踐踏在腳下,心裡不自覺地感到悲慟,因為這群自稱是學佛人的出家僧尼和學者,對於大乘佛法抱持著可有可無的心態,恣意妄為。
是何理由會有這樣的四眾弟子,膽敢以如是惡見滋養身心?對於我們這群人的百般嘲弄、在言語中刻意地刺傷、作刻意的人身攻擊還是事小,受到滿場的輕蔑也是事小,而內心當知再也不能退卻,要勇敢站出來寫作論述。我們要在這個時代解決掉以前的菩薩所留下來的問題。我們要回溯到一百多年前的起點,看看中國佛教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以至於今日竟然會將自己的山河拱手讓與這群外道!支那內學院以及日本、歐洲的研究,為何可以從「假說」一點一點地蠶食鯨吞,而終將佛法的根本信念顛覆吞沒?今天滿場的出家僧尼以及在家二眾可以對「大乘非佛說」的謬論信受,對捍衛「大乘是佛說」者報以輕蔑睥睨,乃至於呼應台上演講者的說法而訕笑起來,正所謂儒家所說之「斯文掃地」,佛法中之謂「踐踏宗門」!是「孰可忍,孰不可忍」!沒有一位真正的佛弟子可以忍受這樣的事情發生,忍受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被踐踏而不改色,這已經不是我們能與不能、為與不為的事情,而是我們必須且不得不──來寫作論文,來了結中國佛教這一百多年來的惡見!
在研討會場當下,一想到如來的法在今日竟變成這樣的局面,受到這樣的四眾弟子的誤解糟蹋,心裡面真的是難過到就要落下淚來;從破參後到現在,竟然對如此凡夫僧的著作還有許多的地方無法深入作破斥,深深覺得自己愧對佛陀;現在想起,仍然不禁淚水湧上眼眶,久久不能自己。想到如果再不奮起,以後的菩薩將更無法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他們將更無能理解為何這樣的惡見可以變成「常識」,變成了研究佛法的學者口中根本不值一探的問題!為何我們覺得這樣大是大非,如此顯而易見的真理,這些人卻覺得根本是個「無所謂」的舊聞,竟然可以大言不慚地回答說:「大乘非佛所說,但您還是可以信,這是個人信仰的問題」,滿場學佛人竟能報以掌聲作為讚許來回應;在發言權與麥克風都由他們掌控的狀況下,獨留我們幾十位只能枯坐於那兒,無語問蒼天,任由這群獅子身中蟲作怪羞辱!這哪裡是信仰問題,這樣的惡見從他們個人的佛法講座,走到了大眾的學術研討中,撒向漫天的花花世界,心裡面真的是難過到就要落下淚來;我們必須要掃除這時代佛教所遇到的種種惡見邪見,讓未來的出家在家等四眾弟子,可以有一個乾淨的佛法天地;在他們全面掌控發言時間,以及不斷地在我們的發言時間內關閉麥克風而無法表達正理的情況下,我們要團結起來,群策群力,不要個人方式單打獨鬥,世間人的論文寫作是為了凸顯個人觀點,純為一己之利,我們則是要說明事實來捍衛如來最後一分正法!我們是和合的勝義菩薩僧團,大家應該一起互相協助,將我們所應當發表的論文,來作更加完善的補充,讓論點更明確充實。我們要澄清根本,這根本就是 如來的法乳——大乘佛法!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