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典故事 (3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貼自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4

菩薩正行第4集
由 正元老師開示:如何由人天善法轉入菩薩道修行?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次法─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 張善思居士 ─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引用自《正覺電子報》第九十九期第87頁~91頁:【

 

第三目 聽聞佛法的功德比賺幾百億還重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轉貼自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73835348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悖慢佛法自招罪殃

《佛說慢法經》:

    佛告阿難:「有人事佛以後便富貴;有人事佛以後衰喪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覺電子報第107期第9篇

 

《佛典故事選輯》

 二內官諍道理緣 [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 3〈論議品〉第 5 1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摩耶夫人 2

過去世時造何業行,生畜生中為鹿女也?」

佛告阿難:「善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摩耶夫人宿世行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115

菩薩正行第115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正受優婆塞戒的條件(五)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115

菩薩正行第115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正受優婆塞戒的條件(五)

佛世的時候,有一次 佛帶著弟子到了河邊,看到捕魚人捕起來一隻巨大的魚,竟然有一百個各種野獸的頭,佛跑去跟這一隻魚對答:你是迦毘梨嗎?結果那一隻魚竟然開口說:是,我是迦毘梨。然後,佛就為大家講授了這個因緣。在 迦葉佛的時代,一位婆羅門的小孩叫迦毘梨,非常的聰明,全國無人可及,但是他的父親卻告誡他,在他死後:你千萬不要去跟 迦葉佛門下出家人諍鬥,因為那一些出家人的智慧都比你高。結果父親就這樣子往生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自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109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109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結緣與了業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典故事選輯

 婆羅門從佛索債緣[1]

《撰集百緣經》卷4〈4 出生菩薩品〉: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將諸比丘,入城乞食,至一巷中,逢一婆羅門,以指畫地,遮不聽去,而作是言:「汝今要當與我五百金錢,爾乃聽過;若不與者,不聽佛過。」爾時世尊與諸比丘,默然而住,不能前進。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賢愚經》卷第三:

 

【有知慧巧便人,以小緣故,能發大心,趣向佛道;懈怠懶惰人,雖有大緣,猶不發意,趣向佛道。是故行者,應強心立志,勇猛善緣。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自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83351192

 

《佛說興起行經》卷1:「佛說骨節煩疼因緣經第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2770.jpg   

 

《雜寶藏經》卷第三:

   昔波斯匿王,於臥眠中,聞二內官共諍道理。一作是言:「我依王活。」一人答言:「我無所依,自業力活。」王聞此已,情可於彼依王活者,而欲賞之,即遣值人,語夫人言:「我今當使一人往者,重與錢財、衣服、瓔珞。」於是尋遣依王活者,持己所飲餘殘之酒,以與夫人。爾時此人,持酒出戶,鼻中血出,不得前進。會復值彼自業活者,即倩持酒,往與夫人。夫人見已,憶王之言,賜其錢財、衣服、瓔珞。還於王前。王見此人,深生怪惑,即便喚彼依王活者,而問之言:「我使汝去,云何不去?」答言:「我出戶外,卒得衂鼻,竟不堪任;即便倩彼,持王殘酒,以與夫人。」王時歎言:「我今乃知佛語為實,自作其業,自受其報,不可奪也。」由是觀之,善惡報應,行業所致,非天、非王之所能與。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2203.jpg  

《眾經撰雜譬喻》卷上:

一切眾生貪著世樂不慮無常,不以大患為苦。譬如昔有一人遭事應死,繫在牢獄,恐死而逃走。國法若有死囚踰獄走者,即放狂象令蹈殺,於是放狂象令逐此罪囚。囚見象欲至,走入墟井中,下有一大毒龍張口向上,復四毒蛇在井四邊。有一草根,此囚怖畏一心急捉此草根,復有兩白鼠嚙此草根;時井上有一大樹,樹中有蜜,一日之中有一滴蜜墮此人口中,其人得此一滴,但憶此蜜,不復憶種種眾苦,便不復欲出此井。

是故聖人[2] 借以為喻:「獄者三界,囚眾生,狂象者無常,井眾生宅也,下毒龍者地獄也,四毒蛇者四大也,草根者人命根 [3] 也,白鼠者日月也;日月尅食人命,日日損減無有暫住,然眾生貪著世樂,不思大患。」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947.jpg  

 

《百喻經》卷3:「欲食半餅喻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731.jpg   

 

《法句譬喻經》卷3〈23 安寧品〉:

「昔佛在舍衛國精舍,時有四比丘坐於樹下,共相問言:「一切世間何者最苦?」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1125.jpg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9/11

學佛釋疑(二)第11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什麼是「法」?(一) --佛教所說的「法」是指什麼?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953.jpg  

   

   佛分半座與迦葉共坐因緣1(一)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迦牟尼佛殷勤付囑地藏菩薩

   

        地藏聖像.jpg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