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選輯

 婆羅門從佛索債緣[1]

《撰集百緣經》卷4〈4 出生菩薩品〉: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將諸比丘,入城乞食,至一巷中,逢一婆羅門,以指畫地,遮不聽去,而作是言:「汝今要當與我五百金錢,爾乃聽過;若不與者,不聽佛過。」爾時世尊與諸比丘,默然而住,不能前進。

乃至上聞,國主瓶沙及波斯匿王,毘舍呿釋種及福樓那等,各齎珍寶種種財物與婆羅門,然不肯受。時須達長者 [2],聞佛世尊為婆羅門而作留難,住而不去,即取金錢五百與婆羅門,乃聽佛過。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白佛言:「世尊!有何因緣,乃有如是見遮留難,不聽佛過?」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波羅奈國有王,名曰梵摩達多,時王太子,字曰善生,將諸親友遊戲觀看。路逢一人,共輔相子摴蒱博戲[3],賭五百金錢。時輔相子負彼戲人五百金錢,尋從債索,不肯償之。時王太子語戲人言:『若彼不與,我當代償。』時輔相子自恃力勢,後竟不償。從是以來,無量世中,常為戲人,從我債索。」

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王太子者則我身是,彼時輔相子者今須達長者是,彼時戲人者今婆羅門是。是故汝等凡負債者,不可抵突冒而不償,乃至成佛不脫此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語譯: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那時 世尊帶領著比丘們,正準備進入城裡去乞食,當他們一行人來到一條巷道中時,路上遇到一個婆羅門,這個婆羅門用手指在地上畫了一條線,指著地上的線不讓 世尊等人過去,而且他還這麼說著:「你今天得要給我五百金錢,我才會讓你通過;你若不給我,我就不會讓佛陀你過去的。」這時 世尊與比丘們只好靜默地停駐在那裡,不能再往前進了。

這件事很快地傳聞開來,甚至驚動了瓶沙國王及波斯匿王,連毘舍呿釋種及福樓那族等人都知道了。大家都各自帶著珍奇瑰寶種種財物,想來送給婆羅門,好讓 佛陀等人不再被留難,但是這婆羅門卻都不肯接受大家的財寶。那時,須達長者也聽聞到 佛世尊被婆羅門為難,擋住去路而無法前進的事,他就取了五百金錢來送給婆羅門,婆羅門收下之後就不再為難 佛陀,並讓 佛陀一行人經過而繼續往城裡去。

當時跟隨 佛陀的比丘們看見了這整件事的過程,就稟白 佛陀說:「世尊!是什麼樣的因緣果報,這婆羅門竟然以這種方式來留難遮止世尊您,不讓您經過呢?」

這時 世尊就告訴比丘們說道:「你們要仔細認真地聽著啊!我釋迦如來就為你們分別解說這個因緣。這是在過去無量世時,有一波羅奈國的國王,名叫梵摩達多,當時的王太子名字叫作善生。有一天,王太子率領眾親友們,出去遊玩嬉戲觀看種種遊樂,路途中遇到一個人,正與輔相大臣的兒子在一起玩賭博的遊戲,賭注是五百金錢。這時輔相的兒子賭輸了,欠了那賭博的戲人(博戲人,即郎中)五百金錢,那博戲人一直向輔相的兒子索討他所應給的賭債,但輔相的兒子卻不肯償還而在那裡僵持著。這時王太子善生看到了,就告訴那博戲人說:『如果那輔相的兒子不給你錢,我就來代替他償還好了。』當時的輔相兒子仗恃著自己的威勢之力,到最後終究還是沒有償還所欠的金錢。但自從那個時候以來的無量世中,這個博戲人也世世都常成為博戲人,並且都常對著我索取賭債。」

佛陀接著告訴眾比丘弟子們說:「你們要知道當時的王太子就是我釋迦如來的前身,那時欠錢而不還的輔相兒子也就是今天的須達長者,而那位博戲人就是今天擋住我去路的婆羅門啊!所以,你們當知一切事的發生必有前因與後果,對於自己的身口意行不可不慎。如果有任何虧負他人的錢財債物或承諾,千萬不可以抵賴或擱置而不償還,因為話說出口就成願,即使將來成佛了,還是不免會遭逢此留難的。」

當時諸比丘們聽聞了 佛陀所說的教導之後,都歡喜地信受奉行。

 

[1]《撰集百緣經》卷4〈4 出生菩薩品〉(三六),《大正藏》冊4,頁220,中18-下14。

[2] 須達乃舍衛國給孤獨長者之本名,祇園精舍之施主。

[3] 摴蒱博戲,「摴蒱」同「樗蒲」,古代類似擲骰子之類的遊戲,也就是一種賭博遊戲。如︰蒱酒(摴蒱和飲酒);蒱博(摴蒱);蒱戲(摴蒱之戲)。博戲是古代的一種賭輸贏勝負的遊戲,是古人遊戲活動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形式,它不僅通過遊戲來滿足娛樂的需求,而且遊戲的結果要以錢財來兌現。因此這種遊戲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具有賭博色彩的遊戲。

 

《正覺電子報 第99期 第116~119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