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慢佛法自招罪殃

《佛說慢法經》:

    佛告阿難:「有人事佛以後便富貴;有人事佛以後衰喪
不利者。」
    阿難問佛:「云何俱事佛,衰、利不同?何故得爾?」
    佛語阿難:「有人事佛,當求明師;得了了者,從受戒
法。為除諸想,與經相應;精進奉行,不失其教。受者不犯
如毛髮者,是人不犯道禁,常為諸天、善神侍衛擁護,所向
諧偶,財利百倍,眾人所敬,後當得佛,何況富利!如是人
輩事佛,為真佛弟子。
   

    又復有人事佛,不值明師,亦無經像,又復不禮敬。不
知不解,強教人受法戒,無有至信。受戒之後,故復犯眾戒。
心意蒙冥、猶豫,不肯讀經、行道、作福,乍信、乍不信。
復不能念齋日、燒香、燃燈作禮。故復瞋恚、嚾 1呼、罵詈,
出入咒 2咀,口初不合,心懷憎嫉,使人殺生。眼見經像,
無有禮敬之心。若其有經,趣掛著壁,或擲床席之上,或著

故衣被弊篋器中,或以妻子、小兒不淨手弄之;煙 3熏屋漏,

不復瞻視;亦不燒香、燃燈向之作禮,與外經書無異。善神

離之,惡鬼得其便,隨逐不置,因衰病之。適得疾病,恐怖
猶豫,自念言:『我初事佛,云何故復疾病也?』不能自信,
呼使至醫師。醫師卜問、解除、鎮厭無益,遂便禱賽邪神,
眾過遂增。妖魅惡鬼,屯守其門,遂便喪衰、死亡,不離門
戶。財產衰耗,家室病疾,更相注續,不離床席。命終罪辜,
墮泥 4犁中,當被考治謫 5罰,無有歲數。是人但坐不能專一,
志意猶豫,無所專據,不信佛法,故得其罪殃,衰耗如是。
世間人不知佛法者,謂呼事佛令得殃衰,不知其人行自不正,
違犯佛經戒,心專行惡,眾態具足;身自招之,無有與者。」

    阿難聞之,便頭面著地,為佛作禮,歡喜奉行。6

 

 

語譯:


    佛陀告訴阿難:「有的人信奉佛教或修學佛法以後,便
能富有而尊貴;有的人同樣是信奉佛教或修學佛法,卻遭
遇喪亡衰敗等種種不利的事情。」

    阿難請 佛陀開示而問:「為什麼同樣都是信奉佛教或修
學佛陀的法教,卻會有衰敗和得利的差別呢?是什麼因緣會
產生這樣的結果呢?」


    佛陀告訴阿難:
   

   有的人信佛或修學佛陀的法教,是以尋求真正有智慧
的善知識來依止受學;並求能如實明白了達佛法的真實義
理,跟從善知識受持清淨戒法。為斷除種種不如理作意之
虛妄想,以便能與善知識所傳授教導的經教義理相應,精
進不懈地奉行不逾。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皆能遵照善知
識的教誨無有散失;自持禁戒嚴謹不犯,即使如毛髮般細
微的過失亦復如是。因為他完全不觸犯法道所遮止的戒
禁,所以常為諸天、護法善神侍衛擁護著,他無論作什麼
事或要到哪裡去,心所向處皆能和諧順遂,正面反面都考
慮周詳無往不利,並獲得百倍的財富利益,為大眾所恭敬
仰慕。像這樣的人於後世必定當得成就佛道,何況是現世
所得到的世間財富之利益呢!像這一類的人,以至誠心嚴
守淨戒,依教奉行佛陀的法道,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啊!
   

   又有另一種人,他雖然也是修學佛法,但卻沒有因緣值
遇真善知識,或者有真善知識住世,卻因福德不足或慢心與
邪見作祟而無法跟隨善知識修學;也不請佛經或佛菩薩的聖
像來作為依止;也不禮拜恭敬佛菩薩。他對於佛法完全不知
不解,卻喜歡強行解義並教導別人乃至為人授戒。他對於佛
陀的法教並不是以至誠心完全信受的,所以他就算受戒了,
也會不斷地造惡、違犯眾戒。他的心常是懵昧惛闇的,心意
不堅猶疑不決,身為佛弟子卻不肯讀誦經典、經行修道、也
不造作植福之業,他一下子表現出很至誠信受的樣子,轉而
又不信,就這樣翻來覆去變化不定。他又不能憶念起齋戒日
應持齋持戒,也不記得要燒香、燃燈、作禮來供佛。再加上
他常常起瞋恚心,總是大呼小叫、粗言粗語責罵別人,出入
之間總是動不動就詛咒別人,如果別人說的話不合他的意,
他就會懷著憎惡嫉妒的心,並且唆使別人去造殺生之惡業。

    當他見到佛教經典、聖像時,都沒有存著恭敬禮拜之
心。如果剛巧有緣得到了一本佛經,他也只是把經典掛在
牆壁上當作裝飾,或是隨便把經典丟擲在床席上,或是丟
進放舊衣服、棉被等破爛的竹簍筐中,或是任意讓妻子、
小孩用不乾淨的手去玩弄經典等等。久而久之,這本經典
已被煙熏黑了,或因屋子漏水而把經典弄濕變得破舊不堪
了,他也都不會關心地再多看一眼,似乎那本經典不曾存
在;更不燒香、點燈、作禮,把佛經當作是外道經書一樣
地毫無恭敬之心。因此護法善神就漸漸遠離他而去,惡鬼
就得到了方便來親近他,一直跟隨著他而不肯離開,因此
衰事漸漸上身,他就生病了。

    當他剛生病時,內心很驚訝恐怖並猶豫著,自己心裡
想:「我是一開始就信受奉行佛教的,為什麼佛卻沒有保佑
我,還會讓我生病呢?」他不敢相信竟然會發生這種事,不
再相信佛了,於是呼喚使者去找醫師來替他治病,醫師便
以占卜來問事吉凶,希望藉此來替他治病解除凶厄,採取
強制鎮壓的手段想要來趕走惡鬼,結果卻徒勞無益。於是,
只好轉而祈請山精鬼魅等邪神來,結果反招來更多的過
失,使那些妖魅的惡鬼聚集在家門口,牢牢地守住不肯離
開;因此家道迅速衰落,喪亡之事接續不斷,不曾間斷過。
最後他的病情加重、終至死亡,而他家中財產也衰損耗盡,
家人也一個接一個的輪流生病而臥床不起,無一倖免。

    此人命終之後,由於他所犯的罪業太大,以致墮入地獄
中仍有餘辜而不冤枉;在地獄中被獄卒拷問懲治責罰,受種
種的純苦果報,受苦時劫之久遠是無法以歲數來計算的。這
都是因為他在世時,不能誠心信佛;他只是坐在那裡,似乎
虔誠信佛的樣子,但他的內心其實是很不恭敬的;他的心意
也常是徬徨猶疑不定,他的信願不堅,不精純專一;而他的
所言所行都是悖離佛陀的聖教的,才會招感災難罪殃不斷,
衰損耗竭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世間人對佛法不具正知正見,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佛
法以及該如何修學,誤以為自己是真的信佛學佛才讓自己遭
逢災殃衰敗之事。實不知是因為自己心中仍有邪見、身口意
不端正、不行正道,違背了佛陀經教戒律中的告誡。因此自
己的心專門在造作惡事上用心,具足種種的惡行惡狀,其實
他的災禍完全是自己招感而來,並不是別人加諸在他身上的。
   

    阿難聽聞了 佛陀的教導後,就以頭面頂地禮拜 佛陀,並
歡喜的信受奉行。7

 

 

1
古「喚」字,音亦讀「喚」,呼喚之意思。
2
《大正藏》用「呪」字,今以現代字「咒」代替。

3
《大正藏》用「烟」字,今以現代字「煙」代替。
4
《大正藏》用「埿」字,今以現代字「泥」代替。
5
《大正藏》用「讁」字,今以現代字「謫」代替。
6
經文原處︰《大正藏》冊 17,《佛說慢法經》,頁 542,下 16-頁 543,上 18。

7 末法時期,有很多所謂的學佛人,都在表相學佛,所學又是相似佛法,

他們常自以為是在學佛,但對於三寶真實義是不知也不敬信,彼等身口
意行皆與 佛陀的教導相背離,乃至一直造作不淨惡業。私心以為會蒙佛
菩薩與龍天護法的護念,得世間種種利益,譬如身體健康、財富增加等;
殊不知自己所行非道,違背因果,不守淨戒,不依 佛陀教導而行,這樣
的行為,焉能遠離災殃得富貴呢?

 

 

 

正覺電子報 第 95 期 第 116~120 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