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團體與人們相處共事久了,因為每一個人的思想多不盡相同,難免會有磨擦與是非的發生,甚至也會有斷章取義、加油添醋、被誤傳的事項被傳播開來,這一切的是是非非都由「口舌」而來,所以有句話說沒有一樣東西比舌頭更惹禍,天底下最壞的東西就是舌頭,因而智者就常「沉默是金」不惹口舌之禍!
當我們思慮不周犯錯而被傳言,甚或被謠言中傷時,在佛法裡面,就是教導我們要在這些諸多不順己意的事項裡面修忍辱,忍字心上一把刀,真的不容易啊,然而為了成就佛道,就是難行也要行,若「小不忍則亂大謀」,而若確實在生活中付諸實踐後,就有它一定的成果:「忍的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霾月清風」、「一忍天下無難事」、「忍辱負重」,這些都是世間人所說的至理名言;但是可真是說易行難啊,有天在 佛像前跟 世尊懺悔著:
「已經事過境遷了,為什麼它還一直瑩繞在腦際,……這都是執取妄我的習性,沒有如實轉依真實我,是自己沒有修行;這個道理是知道的;但是在境界現前時,又故犯了,真是令自己難過啊!懇請世尊加持愚鈍的弟子。」在世尊佛像前,真是感到無比的汗顏。
過了一陣子,突然出現了一個念頭:「感謝!」
就循著這兩個字的脈落去思惟著,似乎想通了一點自己的缺失,需要再加強「忍辱」這一度的修行,並且想到佛陀 在《羅云忍辱經》裡的佛典故事,提到對於「忍辱」的開示:
《羅云忍辱經》卷1:
「阿難曰:「吾從佛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鶖露子與羅云俱以平旦著衣法服、執持應器,入城求食。時有輕薄者,逢見兩賢。意念曰:「瞿曇沙門第一弟子與羅云分衛。」即興毒意,取地沙土,著鶖露子鉢中、擊羅云首。
師見羅云血流污面,師曰:「為佛弟子,慎無含毒,當以慈心愍傷眾生。世尊常云:『忍者最快,唯慧者能。』吾聞佛戒,終身不犯,吾自攝心,以忍為寶;恣心履惡,猶自投火,貢高自見,愚者謂健,不計殃禍,當還害已。恣心之禍重於須彌,畢已年壽以當惡罪,十六分中未減其一。愚人作行惡,向清淨持戒沙門,猶若逆風把炬火行,狂愚不捨,必自燒身。弊人懷毒,自以為慧。如比丘怙沙門四道,為佛弟子,常當伏心,惡生即滅,勇中之上。天神帝王,雖謂多力,不如忍惡,其力無上。」
羅云見血流下交面,臨水澡血而自說曰:「我痛斯須,奈彼長苦!斯人惡也,斯地亦惡,余無慍心,悲奈彼何?佛是吾尊,教吾大慈。狂悖之人,志趣凶虐,沙門默忍,以成高德。凶者狼殘,愚人敬焉;沙門守忍,狂愚是輕。斯人惡也,我焉能惡歟?輪轉無際,豈一向乎?吾欲以佛至真之經喻誨愚惑,猶以利劍割彼臭屍,屍不知痛,非劍之不利,乃死屍之無知。以天甘露食彼溷猪,猪捨之走,非甘露之不美,乃臭蟲之所不珍矣。以佛真言,訓世凶愚,不亦然乎。」
師徒俱還。飯竟澡鉢,洗手漱口,俱到佛所,稽首佛足。鶖露子退坐,具以本末,向佛陳之。世尊告曰:「夫惡心之興,興己之衰。輕薄者命終,至于夜半,當入無擇地獄之中。獄鬼加痛,毒無不至。八萬四千歲,其壽乃終。魂神更受含毒蟒身,毒重還害其身。終而復始,續受蝮形,常食沙土,萬歲乃畢。以瞋恚意向持戒人,故受毒身;以沙土投鉢中,故世世食沙土而死。罪畢乃出,得生為人。母懷之時,常有重病,家中日耗,生兒頑鈍,都無手足。其親驚怪,宗家皆然,曰:『斯何妖?來為不祥。』即取捐之,著于四衢。路人往來無不愕然,或以瓦石擲,或以刀杖,皆擊其頭,蹈腦窮苦,旬月乃死。死後魂神即復更生,輒無手足,頑鈍如前,經五百世,重罪乃畢。後乃為人,常有頭痛之患。」
世尊重曰:「鶖露子!夫人處世不惟忍者,所生之處,不值佛世、違法遠僧,常在三塗,終而復始,輒有劫數。若蒙餘福得出為人,稟操常愚、𣧑虐自隨,乃心嫉聖、謗毀至尊,為人醜陋,眾所惡憎,生輒貧窮,仕不得官,願與意違,天神聖賢所不祐助。夜常惡夢,妖怪首尾,飛禍縱橫,所處不寧,心常恐怖。斯之所由,由不忍伏惡心,故使然耳。
忍惡行者,所生常安,眾禍消滅。願輒如志,顏貌煒曄,身強少病,財榮尊貴,皆由忍辱慈惠濟眾之所致也。忍之為福,身安親寧,宗家和興,未嘗不歡。智者深見,迮伏其心。心者誤人,破家危身,王法所戮,地獄燒煮,或為餓鬼,亦為畜生,皆心之過也。」
世尊又曰:「寧以利劍貫腹截肌,自投火中;慎無履惡。寧戴須彌,迮毀其命,投于巨海,魚鱉所吞;慎無為惡矣。不知其義,慎無妄言。佛之明法,與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賤。清濁異流,明愚異趣,忠侫相讐,邪常嫉正。故嗜欲之人,不好我無慾之行也;寧吞然炭,無謗三尊,忍之為明,踰於日月。龍象之力,可謂盛猛,比之於忍,萬萬不如一。七寶之燿,凡俗所貴,然其招憂,以致災患。忍之為寶,終始獲安。布施十方,雖有大福,福不如忍。懷忍行慈,世世無怨,中心恬然,終無毒害。世無所怙,唯忍可恃。忍為安宅,災怪不生;忍為神鎧,眾兵不加;忍為大舟,可以渡難;忍為良藥,能濟眾命;忍者之志,何願不獲。若欲願為飛行皇帝典四天下,第二天帝釋,及上第六天,壽命無極身體香潔,所願自然。猶若家物取之即得。志願清淨沙門四道,求之可得,在己所向。吾今得佛,諸天所宗,獨步三界,忍力所致。」
佛告諸沙門:「當誦忍經,無忘須臾,懷之、識之、誦之、宣之。當宣忍德,以濟眾生。」
佛說經竟,諸沙門皆大歡喜,作禮而去。」(CBETA, T14, no. 500, p. 769, a20-p. 770, a17)
佛陀在這部經中開示,說明只有有智慧者,才懂得修忍辱,並且提到對於持戒修忍的人忌妬瞋恚,將得到地獄等的慘烈的果報,縱得生為人,命運多舛;同時也比對說出很多修忍辱的好處:
1. 經常以忍制心,惡心現起時,馬上要消滅掉,這樣就是勇士中的上人──「天神帝王,雖謂多力,不如忍惡,其力無上。」
2. 默默的忍著,是以成就至高無上的德行。──
「默忍,以成高德。」
3. 忍惡行者,所生常安,眾禍消滅。
4. 願輒如志,顏貌煒曄,身強少病,財榮尊貴,皆由忍辱慈惠濟眾之所致也。
5. 忍之為福,身安親寧,宗家和興,未嘗不歡。
6. 忍之為明,踰於日月。
7. 龍象之力,可謂盛猛,比之於忍,萬萬不如一。
8. 忍之為寶,終始獲安。
9. 布施十方,雖有大福,福不如忍。
10. 懷忍行慈,世世無怨,中心恬然,終無毒害。
世無所怙,唯忍可恃。
11. 忍為安宅,災怪不生;
忍為神鎧,眾兵不加;
忍為大舟,可以渡難;
忍為良藥,能濟眾命;
忍者之志,何願不獲。
而且還說到:
「夫人處世不惟忍者,所生之處,不值佛世、違法遠僧,常在三塗,終而復始,輒有劫數。」
最後 佛陀還加了一句話:
「吾今得佛,諸天所宗,獨步三界,忍力所致。」
可見成佛之道上,片刻都不能離開修忍。
一般人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多是往外怪罪的──
一切多是別人的錯,但是有時因為立場的不同,人生歷練的不同,難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佛法的大是大非除外喔!),不要老是指頭指向別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尤其今天既然走入正覺講堂修學如來正法了,學了對三界六塵萬法不起任何一念的「真心本我如來藏」法,如果還經常有著一直向外怪罪的這樣的一個念頭,豈不沒有面對本自清淨的「自己真實的我」,而去錯取會「一直分別的意識妄心」為我,這就是認賊為子,豈不對不起正覺導師、諸親教師們的辛苦教導了,豈不白學佛了嗎?那又何時才能有少分的解脫功德呢?
又記得 平實導師曾說過:
「一個團體,要所有的人都已經修到三果了,這樣這個團體才沒有是非,如果團體裡面只要有一個二果人,仍然還是會有是非。」
三果是離欲而發起初禪人的境界,然而一般而言這是要久劫修成並非一蹴可成,而且在上佛藏經的課上也提過要做到「無違無諍」是「初地以上聖位菩薩」的境界,我們幾乎多還是在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的果位上,就不要以聖位的程度來彼此責難對方,所以我們在佛道上有了正知見的觀念,就如理的不違 佛陀的開示來修忍辱彼此亙相包容了,更要「感謝」他人給我們製造修忍辱的機會,因為不管別人是有意、無意的,總是有了事項上的事緣機會,我們也才有機會來藉以修忍辱消業障,最後得到的諸多好處,可是我們自己得到的啊,所以我們能不再三的感謝對方,把握此修忍辱行的逆增上緣嗎?
敬請參閱
1廣欽老和尚開示:
『起煩惱時, 不要找這個人說話, 又找那個人說話, 說來說去惹是非, 最好多禮佛、消業障、解煩惱。不要說眾生有善有惡, 一切的善惡都是我們在分別。對一個真正會修行的人來說, 一切的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事事逞能幹, 樣樣佔上風的, 最後都會失敗。所以不要以為自己是大學生, 智識高, 樣樣比人行而不肯接受他人的話, 這樣反而會被自己的知見所束縳, 容易起貢高我慢心, 不但障礙自己不再進步, 也難與佛法相應。所謂〔謙受益、滿遭損〕, 越是能幹, 越是有才華的人, 待人處事更應卑下謙虛, 才是真正有智慧。』
2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438257413
♥平實心語~忍辱
3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439700815
●妙供~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