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因果律為何如此執行?又是怎麼執行的呢?.jpg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5001/5001-1-50.htm
佛教正覺電子報

般若信箱──第23輯

問三、1. 不自知或故意謗佛謗法或謗聖人者,為何捨報後會下地獄受純苦尤重之罪,而且好像有點死得不明不白的感覺?比如說他只是不知己過的謗(例如蕭老師提到的一些外道),而平日作為仍是守戒行善者,竟然死後就直接下地獄受苦了,連中陰身的機會都沒!因果律為何如此執行?又是怎麼執行的呢?

2. 諸佛菩薩都是慈悲的,並且證得二種無我,理當不可能說會「處罰」這些謗佛謗法謗僧之人?因為如此一來,跟一神教說不信神會下地獄有什麼不同呢?懇請各位善知識為我們解答,好讓我們能真正遠離不管是有意或無意的毀謗三寶的罪,謝謝!

答:因果報應是法爾如是的自然律,它是如來藏的體性之一,並非上帝、佛菩薩,或任何神祇使之如此。一神教宣稱上帝有此能力,其實並沒有主宰別人升天或下墮地獄的能力。譬如世間有許多人誤食毒物而死,這些人只是由於不瞭解真相,便被毒死,因為毒物的自性就能殺人,而不是誤食毒物的人有惡性;也不會因為食毒的人自稱無毒就可以無毒而不死。同樣的道理,謗佛、謗法、謗僧的自性,就是會產生下墮地獄的後果,即使是過失而犯,亦然;但是下墮地獄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虛妄說法、誤導眾生;虛妄說法、誤導眾生的本質是惡事,所以由因果律的感召而在捨壽後下墮地獄。

  經中有這樣的記載:【佛告聚落主:「若言古昔伎兒能令大眾歡樂喜笑,以是業緣生歡喜天者,是則邪見;若邪見者應生二趣:若地獄趣,若畜生趣。」】(《雜阿含經》卷32)還有一段經文如此說:【佛云:「若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造不善行;命終之後生餓鬼中。或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誹謗賢聖,與邪見相應;命終之後生畜生中。或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造不善行,誹謗賢聖;命終之後生地獄中。」】(《增壹阿含經》卷24)所以,如同法律,過失殺人也是有罪的,不因為是過失而非故意,就完全無罪;同理,行惡時不因為心中不知是惡而免除過失,只是過失較小罷了!若有人因為過失毀謗三寶(例如,受人誤導而誤認正法為邪法,因而毀謗正法)而下墮地獄,他不能怪罪佛菩薩不慈悲,只能怪自己不明瞭真相,作了惡業,那並不是上帝或佛菩薩在處罰他。

  事實上,所有的邪行,都是緣於無明,它是緣起法流轉門的第一支。所謂的無明,就是不符合真相的認知;以此來說,眾生造惡皆是出於無知,沒有一個人是明知故犯。菩薩因為認清這個事實,因而發起大悲,不分別眾生的善性、惡性,能夠平等的救護眾生。

  然而,因果報應的道理,大不容易。同樣是毀謗三寶,便有過失與故意的差別,過失者罪輕,故意者罪重。同樣是故意的謗法,一次的謗法罪輕,多次的謗法罪重;惡心輕者罪輕,惡心重者罪重;有懺悔(者)罪輕,不懺悔(者)罪重……如此便有無量的差別。所以,同樣是下地獄,誤謗三寶的罪,畢竟比惡心毀謗三寶來得輕;若知道自己的過錯之後,能夠殷重懺悔,並且實際行動努力護持正法來彌補自己的過錯,也是可以將罪懺除的。但若只是懺悔而沒有實際行動來護持正法,罪只能減輕而不能滅除, 佛在經中曾說過這個道理;實例上也有以前的 世親菩薩可作證明,他曾極嚴重的毀謗大乘法,後來想要割舌謝罪; 無著菩薩制止他割舌,教他以謗大乘法的舌頭,用來護持正法、弘揚正法,後來 世親菩薩不但沒下地獄,而且還證得十迴向位,鄰近初地,您可以參考這個實例。

  誤謗三寶的罪,過去世每個人都曾經犯過,這是學佛人在無量世的修行過程中所必經歷的過程,現在您既然知道它的嚴重性,又能熏習正知見,誤謗三寶的機會已經很低了,就不必太在意,免得成為心理的負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