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法語賞析 (6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206-法語賞析-什麼人是戒體不在的人?.jpg 

什麼人是戒體不在的人?例如有人聽到菩薩戒時就想:「那不是我要受的戒。」要不然就是另一個想法:「我過去世早就受過了,我這一世不用再受了。」他沒有增上戒的想法,這表示他對於受菩薩戒,沒有欣樂愛樂之心,這就是沒有戒體的人。若是有戒體的人,即使你是再來菩薩,當你遇到一個凡夫菩薩傳菩薩戒,而你當世還沒有受過,你一定也會趕快去受的,你心裡面會有愛樂之心,喜歡增益受菩薩戒。

《平實導師著作 法華經講義九 頁7》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9為什麼全都落在我見中?5-5.jpg

 

接著由於薩迦耶見、戒禁取、見取見三者亙相增上,就會有「邪悟諸業」出現;這就是基於邪悟而指責正法為邪法,接著滔滔不絕講了一大堆自以為是的佛法,教人應該如何修證解脫道,又說解脫道完成時就是阿羅漢,阿羅漢就是佛。連解脫道、佛菩提道都分不清楚,我見也都具足存在,竟然敢要求別人改變正確的修證來配合他們。那麼他們為什麼會産生這個狀況呢?都因為「發於違拒」。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為什麼全都落在我見中?.jpg

 

由於有「戒禁取」,就會引生「見取見」;「見取見」是一直想與別人比較;我這個看法超勝於你,你那個見解不如我,你必須改變自己的見解。但他的見解其實是錯誤的,卻硬要別人把正確的見解改變,認同他的錯誤見解;這就是「以鬥爭為業」,於是「見取見」就分明顯現了。現代的大法師們正是如此。

《平實導師著作 楞嚴經講記十二 頁223‧224》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5法語賞析- 為什麼全都落在我見中?35.jpg

 

可是他們卻施設說:如果不作緣起性空的觀行,你就違背佛戒:觀察各種我所緣起性空以後,就可以證得解脫。這樣來制定戒禁,就叫作戒禁取;是以錯誤的知見産生了不如理作意而施設戒法,這種錯誤的見解就是戒禁取見。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8法語賞析 落在我見中.jpg

 

「戒禁取」是施設錯誤的觀念,誤以為那樣認知、那樣修行就可以證得解脫果,不許徒眾們違背他所作的施設或規定。所以這些大師們往往這樣說:只要認定一切法緣起性空,就可以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但他們的緣起性空,卻都圍繞著我所來說緣起性空,不是在眾生我、蘊處界我上面來觀察緣起性空,所以都錯了!

《平實導師著作 楞嚴經講記十二 頁223》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1法語賞析-為什麼全都落在我見中?.jpg

   

為什麼全都落在我見中?都因為解脫道的觀行全然沒有實修,而他們對十八界的基本法義也都沒有理解,更別說是通達了。所以他們都沒有斷我見,結果就會出現「戒禁取」。

「戒禁取」是施設錯誤的觀念,誤以為那樣認知、那樣修行就可以證得解脫果,不許徒眾們違背他所作的施設或規定。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5法語賞析~公案讀不懂的人.jpg

 

因為佛法本來就是一種實相,沒有兩種實相;而禪宗的祖師們悟後既然可以真實了知般若諸經中的種種密意,顯然禪宗的公案也必然就是佛法的實證;可是自認為讀懂《般若經》了,為什麼禪宗祖師的開悟公案還會讀不懂呢?這就證明了一件事情:公案讀不懂的人,認為自己對於般若部的經典是讀懂的,那其實是一個錯誤的判斷,只是自以為讀懂,不是真的讀懂。

《平實導師著作 實相經宗通四 頁9》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語賞析~悟後.jpg

 

悟後得要這樣安住,只保持在五遍行中的觸的階段,不去分別其餘的法相,悟後起修得要這樣的修行,來消除我所的貪著習氣,以及消除我執習氣;這樣修行進步才會快。但是用這樣的標準來修行,你得要先破參明心,然後一步一步的達成,確實不容易;但是不要氣餒,要以這個作為目標。

《平實導師著作 起信論講記一 頁177》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011法語賞析~究竟的歸依psd.jpg

 

當你現觀諸法不住時,要依止什麼為究竟的歸依呢?只有實相心如來藏。因為如來藏才是常住法,歸結到最後仍然要以如來藏作為你的究竟歸依。這時的所見,連三歸依都不究竟了,因為諸佛還是得歸依自心如來藏──無垢識,所以你歸依自心如來才是究竟歸依,因此才有歸依自性三寶的殊勝歸依。當你還沒有辦法究竟佛地修證的時候,該怎麼辦?要同時保有自心如來作為究竟歸依,但同時要歸依諸佛如來:因為諸佛可以指導你到達究竟歸依佛地的境界。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1004法語賞析~尋覓實證的法門.jpg

 

一般人都沒有能力抉擇:什麼才是自己所應該多聞熏習的正法?這就是末法時代學佛人的悲哀。換句話說,大家都還沒有開眼,眼睛都還閉著,看不見成佛之道在哪裡,一片漆黑而不知道該怎麼走,當然要去尋找一條明路──光明之路。

在沒開眼之前得要多聞熏習,該怎麼多聞呢?要到處去逛。到處去逛道場,聽了很多大師的說法,讀了很多大師的書,還得旁及其他人的說法,不斷加以思惟、比對,直到確定是真正可以幫人實證的法門為止。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又有三種死.jpg


《大般涅槃經》卷12〈聖行品 7〉:
「又有三種死: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0920法語賞析~何者為死?.jpg

    

《大般涅槃經》卷12〈聖行品 7〉:「何等為死?死者捨所受身。捨所受身亦有二種:一命盡死,二外緣死。命盡死者亦有三種:一者命盡非是福盡,二者福盡非是命盡,三者福命俱盡。外緣死者復有三種:一者非分自害死,二者橫為他死,三者俱死。」(CBETA, T12, no. 374, p. 435, a23-27)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13法語賞析~云何為病?psd.jpg

 

《大般涅槃經》卷12〈聖行品 7〉:「云何為病?病謂四大毒蛇,互不調適,亦有二種:一者身病,二者心病。身病有五:一者因水,二者因風,三者因熱,四者雜病,五者客病。客病有四:一者非分強作,二者忘誤墮落,三者刀杖瓦石,四者鬼魅所著。心病亦有四種:一者踊躍,二者恐怖,三者憂愁,四者愚癡。」(CBETA, T12, no. 374, p. 435, a11-17)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06貼-法語賞析-常見外道法--廣論(一) 第3集-[2].jpg

 

那所謂的佛、法、僧三寶,還有聖戒成就,這四個稱為四不壞淨,為什麼要稱為四不壞淨呢?就是說,這四個法,也就是三歸五戒這個法,它全部都依於有一個永恆不壞,而也是永遠清淨的如來藏而建立的。

譬如說,佛為什麼可以永恆存在?因為祂實證了永恆存在永不壞滅的如來藏。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語賞析~維摩結所說經psd.jpg

   

  《維摩詰所說經》卷3〈10 香積佛品〉:

「維摩詰言:「菩薩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淨土。何等為八?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恒以一心求諸功德,是為八法。」」(CBETA, T14, no. 475, p. 553, a29-b8)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23法語賞析~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jpg

《維摩詰所說經》卷310 香積佛品〉:

「維摩詰言:「此土菩薩於諸眾生大悲堅固,誠如所言。然其一世饒益眾生,多於彼國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諸餘淨土之所無有。何等為十?以布施攝貧窮,以淨戒攝毀禁,以忍辱攝瞋恚,以精進攝懈怠,以禪定攝亂意,以智慧攝愚癡,說除難法度八難者,以大乘法度樂小乘者,以諸善根濟無德者,常以四攝成就眾生,是為十。」」(CBETA, T14, no. 475, p. 553, a19-28)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16法語賞析~真實增上生道2.jpg  

 

《瑜伽師地論》卷14:

「有三種為諸樂欲增上生者,所說真實增上生道。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09五停心觀.jpg  

 

一)
「第一種:若貪欲重,應於不淨緣安住其心;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02沒有起過一個怨恨的念頭.jpg  

 

「不管誰對我怎麼樣,我都沒有起過一個怨恨的念頭,因為這不是菩薩所應該有的念頭。如果有人這樣做了,那你是把自己往下拉,不是往上推;為什麼要做個愚癡的人,把自己拉下來呢?所以諸位應當有這樣的知見:雖然你沒有私心,一心要利益他們,但是五濁眾生卻常常惡劣的對待你,你終究不會因此而對修慈、修悲產生悔恨之心,所以 佛說「心不生悔」。對於世世受生而一定會發生的生死苦惱,也要甘之如飴。」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726於諸尊長不起慢心。.jpg  

 

【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於諸尊長不起慢心。】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