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法語賞析 (6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增壹阿含經》卷2735 邪聚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來出現世時必當為五事。云何為五。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光明最勝王經》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了俗命,法身慧命就是活過來了,所以活了法身慧命就是死掉世俗命了。究竟是死了什麼世俗命?就是死了這個猻猴子。因為意識覺知心最會攀緣,所以說這個猻猴子若是死不掉,就沒有辦法超生,法身慧命就活不過來。所以《西遊記》的寓意是告訴你:就是要打死猻猴子。所以唐三藏一天到晚要把猻猴子壓下來,懂嗎?讀《西遊記》時,要懂得用八識心王去讀,才會讀得通。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風不斷地搖動?都是因為眾生心不能安止;只要眾生心不能靜下來,風就會一直動,永遠沒有停息底時候,所以 佛說:「風的自性是有時動而有時靜,不是永遠動或永遠靜,所以不是常住法。」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千萬別想要逃離都市喧囂,別逃離家庭到深山裡面去出家,盲修瞎練。在那深山裡面獨修,證悟底因緣反而少了;在人間與眾生廝混,因緣反而多,所以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可不要像那些假名大師說的:「吃飯要專心吃飯,走路要專心走路。」……一切法皆是佛法,不是在告訴你要專心。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智度論》卷8〈1 序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因為往世的布施而導致這一世很富有,但心中不可生起放逸之心。
你們要修成一個習慣:看見了路上撿破爛、撿舊紙的人們,要以和善之心與他們搭訕幾句,雖然沒什麼好談的,你可以問他: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痴人雖然終身與智者為伍,仍然無法領悟佛法,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於內心俢行,存我為菩薩;此即障於心,違於不住道。】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慧!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槃」
妄想識滅已,不復出生來世妄想識,是名佛法中之真實涅槃。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海水本無浪,因於風吹,是故浪起。海水如藏識,海浪如七識心,海風如六塵境界;藏識海水由六根故現起六塵境界風,致令七識海浪相續而現,七識浪恒欲覺知六塵故。海風若息,浪則不生,唯餘海水平靜無波;六塵境界風若息,七識浪則不生;七識浪若滅,藏識則捨五色根,是則十八界俱滅,唯餘藏識海水無浪而住,則成無餘依涅槃。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相講的就是五陰的我,就是六入我、十二處我、十八界我。

 

五陰的我,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問題是來到正覺以前所聽說的五陰我,內涵是不具足的,有許多的錯誤,不免繼續落入五陰的範圍中。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111:
「[2]大寶積經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11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11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11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1:

  「長者白佛言:「世尊!有情短命,何業所獲?」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諦非解脫」:所謂第一義諦,本是自心藏識及所生一切法所顯示之人無我、法無我之真實正理,唯心境界,非有第一義諦實法。所謂解脫,本是自心藏識所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境界;不論是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無住處涅槃,皆是說此藏識境界,何曾有解脫可言。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說亦非字」:世尊所說法,非即世尊所說之言說;因語顯義,令人依語而證藏識實相,了知法界一切法,方是佛法。所記經典文字亦非世尊所傳之法,要因經典文字顯義,令人依文字指而見實相月──證得自心藏識而起般若慧,了知法界一切法之實相,方是佛法。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寶積經》卷11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