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法語賞析 (6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百喻經》卷3:「見水底金影喻

昔有癡人往大池所,見水底影有真金像,謂呼有金,即入水中撓泥求覓。疲極不得,還出復坐。須臾水清又現金色,復更入裏撓泥更求覓,亦復不得。其如是,父覓子得來見子,而問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

子白父言:「水底有真金,我時投水欲撓泥取,疲極不得。」

父看水底真金之影,而知此金在於樹上,所以知之,影現水底。其父言曰:「必飛鳥銜金著於樹上。」即隨父語,上樹求得。

 凡夫愚癡人,  無智亦如是,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喻經》卷3:「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婆羅門眾皆言:

「大梵天王是世間父,能造萬物。」造萬物主者有弟子,言我亦能造萬物,實是愚癡自謂有智。

語梵天言:「我欲造萬物。」

梵天王語言:「莫作此意,汝不能造。」不用天語便欲造物。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論》後面又說: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從這四句偈中,更可瞭解大乘中觀派的中道義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是一切法的能生因,一切法以如來藏為因,透過如來藏所生的各種緣而生一切法;因此因緣所生的一切法,從世俗諦來看是虛妄無實,是空,是假名;依勝義諦來看是非有亦非無,所以說如來藏所生一切法非真非假、非空非有,這就是中道義。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寶雨經》卷1:

 爾時止蓋菩薩摩訶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世尊!我欲少問如來.應.正等覺,唯願聽許!」

佛告止蓋菩薩言:「善男子!隨汝所問,當為汝說,一切如來皆同許可。今汝應當善自攝心!」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壹阿含經》卷12〈21 三寶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此三福之業。云何為三?

施為福業,平等為福業,思惟為福業。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龍樹菩薩的著作《中論》開卷就說: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智度論》卷13〈1 序品〉:

「問曰:

人能以力勝人,并國、殺怨,或田獵皮肉,所濟處大;令不殺生,得何等利?

答曰:

得無所畏,安樂無怖。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經》卷20:「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尊者摩訶迦旃延在[3]稠林中住。

時,[4]摩偷羅國王是西方王子,詣尊者摩訶迦旃延所,禮摩訶迦旃延足,退坐一面,問尊者摩訶迦旃延:「婆羅門自言:『我第一,他人卑劣,我白,餘人黑,婆羅門清淨,非非婆羅門;是婆羅門子從口生,婆羅門所化,是婆羅門所有。』尊者摩訶迦旃延!此義云何?」

尊者摩訶迦旃延語摩偷羅王言:「大王!此是世間言說耳。世間言說言:『婆羅門第一,餘人卑劣,婆羅門白,餘人黑,婆羅門清淨,非非婆羅[5]門。婆羅門從婆羅門生,生從口生,婆羅門所化,是婆羅門所有。』大王當知,業真實者,是依業者。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黃檗禪師云:

十方諸佛出世,秖共說「一心」法,所以 佛密付與摩訶大迦葉,此一心法體。

 

2)《宗鏡錄》永明禪師云: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經》卷18: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業跡。云何為業跡?」

舍利弗言:「業跡者,十不善業跡,謂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斷此十業跡耶?」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善業道經》卷1:

「龍王!當知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是故汝等應勤修學!

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

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穿越時空的聖者只有菩薩,而菩薩是追隨諸佛在三界時空中來來去去的。所以菩薩藉這個如來藏,一世又一世轉生在人間,不斷地教導眾生如何去親證這個能夠穿越時空的第八識心。不斷地教導眾生能夠親證這個如來藏心,而能夠現前觀察自己的五陰十八界,乃至一切法,都從自己的如來藏中出生,這樣教導眾生生起了法界實相的智慧;於是這些被教導的眾生,就可以跟著菩薩一步一步邁向佛的境界,最後可以成就佛果,這就是真正的穿越時空的妙法。

  

《正覺電子報第78期 頁2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善業道經》卷1:

「龍王!舉要言之,行十善道,

以戒莊嚴故,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願;

忍辱莊嚴故,得佛圓音,具眾相好;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善業道經》卷1:

爾時世尊復告龍王言:

「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

能離殺害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不為一切怨賊損害。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善業道經》卷1:

「復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

 

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善業道經》卷1:

 

「復次,龍王!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為八?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出三界生死,就是把三界中的自我滅除掉,因此而證得無餘涅槃。無餘涅槃是什麼境界?現在來說明它。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無餘依涅槃,也就已經沒有餘苦所依了。

一般人總是想:「我一定要有個所依。」因為沒有依靠的話,那還得了!孤伶伶地好可憐!但是我告訴你:如果想要證得解脫果,就得要無所依,有所依就一定會輪迴生死。

 

(平實導師著作 心經密意 第60、61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善業道經》卷1:

 

「「復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何等為五?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善業道經》卷1:

「復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

 

一、定為智人所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善業道經》卷1:

 

「復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為八?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