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法語賞析 (6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SC_0296.jpg  

 

我們在佛教裏面看因果,第一個就要先建立這個觀念,就是因果一定要通看三世。

比方說,如果前世所造的因,全部都是貧窮——會導致貧窮的因,比方說我們前世都非常的慳吝,並且貪著眾生的錢財,甚至是侵佔眾生的錢財的話,那麼今世恐怕我們有很高很高的機會就會遭遇到貧窮的惡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櫻花2.JPG    

 

無意間看到 佛法長興部落格 版主的構想,這也是末學所曾想過的: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1121.jpg  

 

只如眾生每日裡朱紫為號,自稱是皇帝、是董事長、是大財團總裁,都不過是妄心僭越,狂妄自大;此世過已,還有三皇五帝朱衣紫衣可著否?真實心王卻如丘山絕點埃,纖塵不染;生死與榮辱,伊俱不關心。如是心王自無始來,未嘗稱朱號紫,卻被佛門學人奉以朱紫之號,千山萬水尋師訪道,無非欲晉謁如是無為心王。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之明法與俗相背jpg.jpg  

 

轉貼自同修菩薩,感謝,阿彌陀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799.jpg  

 

若無相續連亙三世之如來藏識執持各人業種,而於空無中自行存在,則因緣果報悉皆錯亂,則無因果法則,則一切有情今世之果報,皆無正因;完全是依運氣好壞,而於空無中得到他人往世之業種現行,因緣雜亂,則成外道無因論。有智學人,盍共思之!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無為 僧.jpg     

 

金剛經宗通第九輯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843_1.jpg  

 

四聖諦中的苦諦:吾人一期生死中,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等八苦。此八苦則歸結為一苦──
五蘊熾盛苦,一切苦皆因五蘊熾盛而有故。或云三苦:苦苦、壞苦、行苦。身受苦、意受苦、服藥苦,皆名苦苦。有生必有死,世間一切法終歸壞滅,是名壞苦。諸行無常,剎那變易,是名行苦。苦之現象本來存在,乃是事實,非因假名施設而有。眾生不了苦之真義,貪著眷屬及五欲等,此等貪著便生諸苦。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1124.jpg  

 

「我見轉輪王,千子常圍繞,十善化四天,莊嚴多七寶,七寶鎮隨身,莊嚴甚玅好,一朝福報盡,猶若棲蘆鳥,還作牛領蟲,六趣受業道,況復諸凡夫,無常豈長保,生死如旋火,輪迴似麻稻,不解早覺悟,為人枉虛老。」

(CBETA, J20, no. B103, p. 665, b7-1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唯識者,乃是述說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唯是自心如來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所生、所顯之種種義理,由於凡夫眾生不知此諸法實相之理,無明所遮障故,乃於自心如來所生之五陰身心世間計著為我與我所,而於此五陰世間産生貪愛乃至引生瞋、慢、疑等種種習氣煩惱執著。菩薩於親證諸法實相之理一心自心如來以後,即以此理一心之般若智慧為根本,以中道實相法無我、無所得之第一義諦觀明觀熏修道種智。

 

《正德老師著作 真假禪和 第74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轉貼自同修菩薩

 

  普賢行願品.jpg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944.jpg  

 

《央掘魔羅經》卷4:

「「復次,文殊師利!如知乳有酥故,方便鑽求,而不鑽水,以無酥故。如是文殊師利!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淨修梵行。復次,文殊師利!如知山有金故,鑿山求金,而不鑿樹,以無金故。如是,文殊師利!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淨修梵行,言:『我必當得成佛道。』復次,文殊師利!若無如來藏者空修梵行,如窮劫鑽水終不得酥。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400.jpg  

 

《楞伽經》中說「佛語心為宗」

三藏十二部皆是 佛語,佛有所說皆以佛心(第八識實相心)為宗旨;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787.jpg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804.jpg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佛遺教經)卷1:

「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則自妨道、失功德利。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櫻花1.JPG  

 

什麼叫作慧眼,慧眼就是能夠看見法界的真實相,所以有了實相般若,可以去觀察法界中的萬法,都是從實相而來的;你證得實相心,就照見了實相,所以有了實相般若,這就是慧眼。換句話說,明心了就有慧眼。如果眼見佛性,慧眼就更好。如果別相智都具足了,那麼慧眼就圓滿了。換句話說,三賢位所得,明心以後所得的智慧,一直到十迴向位為止,都屬於慧眼的範圍。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自網友

 

           韋陀聖像.jpg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412.jpg  

  

鐵圍山還有一個名字叫作五蘊山,五蘊山就叫作情山,因為不離五欲六情。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0052.jpg       

 

《舊雜譬喻經》卷2:

「昔阿育王常好布施飯食沙門,令太子自斟酌供具,太子默恚言:「我作王時,悉當殺諸道人。」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的無餘涅槃,就是「十八界我」全部消失掉了,然後我那另外一個心──我的真如──不再來入胎輪迴了,這叫做涅槃。是「我」消失、消滅掉了,不是「我」去入涅槃;是真如保持原來所住的涅槃無我的狀態,不再出生未來世的另一個「十八界的我」,這樣叫做涅槃。

 

 

平實導師《大乘無我觀》P36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念清楚分明而安住於空靈之中,故亦名想,亦名想陰。

語言妄想之生滅,粗心眾生皆能察知;修定之人心細,每能覺察微細妄念,其中雖無語言音聲,而於數十之一秒內即現而復滅,但已知悉其意涵;此名妄念,不同妄想。設入定中無諸妄想,亦無如此妄念,亦名為想,念念清楚分明故。念念清楚分明而安住於空靈之中,必定須有意識心種念念生滅流注,方能了知,故亦名想,亦名想陰。

 

《平實導師著作 楞伽經詳解(一) 第151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