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法語賞析 (6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增長我見.jpg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卷2: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趣果)無令求悟惟益多聞,迷因也;即知先須悟道然後多聞增慧。末世之人多迷此意,唯宗名數不務了心,心既不通,解義唯多我見唯長。故下云:增長我見。
華嚴亦云:不能了自心增長一切惡等。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3想解脫於三界生死之苦時,一定要吃素.jpg

 

外道雖然吃素卻不受五戒,雖然吃素也不能從眾生身上獲得不殺戒的戒德,就没有那個因可以生天、受用長壽的福報了;而受三歸以後,持五戒僅是前方便。當受持五戒的佛弟子,一心想要解脫於三界生死之苦時,就一定要吃素,不能再吃眾生肉了,三淨肉也不允許。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06三淨肉的施設.jpg

佛陀以三歸五戒的方便,攝受眾生遠離三惡道之苦,當中沒有明制不吃眾生肉,是因為僅受三歸五戒這個階段的眾生,還沒有修學佛法中的智慧,來斷欲界五欲的煩惱,所以勸導眾生以吃三淨肉為此階段的方便。三淨肉指的就是此眾生肉:沒有看見為你而殺,沒有聽見為你而殺,也沒有懷疑是為你而殺。也就是說受了三歸五戒,口欲上想吃眾生肉,就以三淨肉的原則來食用;如是意念上沒有對眾生起殺念而守五戒中的不殺戒。

 

學佛釋疑(三)第99集 正德老師開示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語賞析~貪著佛法的功德.jpg

「眾生會貪著佛法的功德就是想不勞而獲、就是想不修行,那你死的時候只要燒一燒東西給你,你就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燒一燒東西給你你就能夠離開三惡道的痛苦,你就能夠離開世間法的痛苦,乃至於這樣子你就能夠解脫。這個叫作妄想、這個叫作癡心妄想,癡心妄想就是想不勞而獲。」
 

學佛釋疑(二)第79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523將佛經、咒語印於紙上燒給祖先、亡靈如法嗎?.jpg

現在有很多人把往生咒印在這個紙上,再把它摺成蓮花,說這樣子祖先就能夠踏著這個蓮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祖先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是你摺蓮花、不是你把咒語印在紙上,他能夠踏著這蓮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祖先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是必須要修三福淨業,修三福淨業以外,必須要一心念佛,這樣子才有辦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而不是說平常不念佛,死的時候也不念佛,你燒個這樣子的東西就能夠讓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我們說這個是不如法的。


學佛釋疑(二)第79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425法語賞析 無我法.jpg

三乘佛法統統是講無我法,沒有一個法叫你執著我,說要把這個覺知心的意識我留著。別教菩提中的成佛法道固然說不要把覺知心的我滅掉,要留惑潤生,但卻要體認到知覺性都是虛幻的,要讓祂對自我完全沒有執著,使祂成為無漏有為的法性,然後以這個無漏的有為法性一直去修行,自利利他,乃至到最後成就究竟佛地的佛果,還是不認覺知心為真實不壞的我。這樣才是如實的無我法。

 

平實導師著作《起信論講記一》頁35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脫生死。.jpg

心所以能自在,是因為有般若慧加上解脫慧。解脫絕對不是因定而得,絕對是智慧,即使是俱解脫,也是靠著「盡智」的智慧、「無生智」的智慧而得,不是靠定力而得;定的本身不能使人出離三界生死,有解脫慧輔佐,定才能幫人解脫生死。

平實導師著作《起信論講記一》頁2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411所謂業障.jpg

所謂業障,就是往世所造的種種惡業,導致今生以及未來世中,修學佛法的時候,會有種種障礙出現,阻礙佛弟子們修學佛法,更會阻礙見道,這就是業障。業障的形成,都是由於在六塵萬法中起貪心,所以因為貪心的緣故而造惡業;往世所造的惡業種子,在今生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就會障礙佛子的道業,這就是業障。

平實導師著作《起信論講記一》頁73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404馬鳴菩薩造起信論之因.jpg

馬鳴菩薩是為了能使眾生消除業障,調伏自心、遠離三毒故,所以造了這部《起信論》;眾生自無始劫以來,不斷熏習種種世間法,為了五欲的享受而不斷的造業,所以心裡面大多是充滿了貪、瞋、癡三毒。如果能對這部《起信論》的法義有了如實的理解,因此而對三寶生起具足的信心以後,就會漸漸的開始修學佛法,清淨信心,轉變心性,就可以調伏三毒,業障也將會因為不再造作貪、瞋、癡等惡業而漸漸的減少。

平實導師著作《起信論講記一》頁72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持戒的目的.jpg

持戒的目的是要讓我們進道迅速,所以應該持得很歡喜呀!結果持得很痛苦,就表示對戒的精神沒有如實了知。所以我要提示一點:持戒怎樣持得快快樂樂的?就是要以心地戒的精神來持。悟後以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體性來轉依,來修正意識和末那的心行,這樣就不必死背那些戒相。

平實導師著作《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八輯,頁322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21從嚴檢點戒行.jpg

《菩薩優婆塞戒經》講這麼久,不免有一些人無法全部聽入心中,所以無法真正了知戒的真實義;但是我希望大家聽了這麼多,能在有空時重讀一、兩遍,把戒的真實義在心中生芽滋長;而且希望大家能從嚴檢點戒行,在同修們相處之中對自己從嚴要求。如果能從嚴檢點自己的戒行,佛道的進修一定非常快。能把戒律經由聞思修,把它跟修行合一,心一定會清淨,在佛道的修行上一定會非常快速的增進。

平實導師著作《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八輯,頁32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語賞析~殺生有十罪.jpg

【殺生有十罪。何等為十?一者心常懷毒,世世不絕;二者眾生憎惡,眼不喜見;三者常懷惡念,思惟惡事;四者眾生畏之,如見蛇虎;五者睡時心怖,覺亦不安;六者常有惡夢;七者命終之時,狂怖惡死;八者種短命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墮泥梨中;十者若出為人,常當短命。】(《大智度論》卷十三)
 

學佛之正知見(第二篇)第20集 由正圜老師開示:  行十善業道(上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陰又稱爲五蘊的道理在什麼地方呢?.jpg  

五陰又稱爲五蘊的道理在什麼地方呢?因爲蘊是聚集,是積聚後有的種子,是積聚了後有的種子,所以稱爲蘊,積聚了出生後有的種子,所以五陰稱爲蘊。其實五蘊就是衆生的身心,五蘊總括起來——色、受、想、行、識,其實就是函蓋了身心兩個法,也就是名色,所以五蘊它就是衆生的身心。

三乘菩提概說第5集 由 正文老師開示:四聖諦—苦聖諦(三)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語賞析~菩薩精進波羅蜜.jpg  

《大智度論》卷16〈序品 1〉:

「復次,菩薩精進,不為財利、富貴、力勢,亦不為身,不為生天、轉輪王、梵、釋、天王,亦不自為以求涅槃,但為佛道,利益眾生。如是相,名為菩薩精進波羅蜜。

復次,菩薩精進,修行一切善法,大悲為首。如慈父愛子,唯有一子而得重病,一心求藥,救療其病;菩薩精進,以慈為首,亦復如是,救療一切,心無暫捨。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17菩薩精進波羅蜜。psd.jpg

《大智度論》卷16〈序品 1〉:

「復次,菩薩精進,不休、不息,一心求佛道,如是行者,名為精進波羅蜜。如好施菩薩求如意珠,抒大海水,正使筋骨枯盡,終不懈廢;得如意珠,以給眾生,濟其身苦。菩薩如是難為能為,是為菩薩精進波羅蜜。

復次,菩薩以精進力為首,行五波羅蜜,是時,名為菩薩精進波羅蜜。譬如眾藥和合,能治重病;菩薩精進亦如是,但行精進,不能行五波羅蜜,是不名菩薩精進波羅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精進為波羅蜜.jpg

 

《大智度論》卷16〈序品 1〉:
「問曰: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3法語賞析~良醫者略明三種.jpg

《法華義疏》卷10〈壽量品 16〉:

「良醫者略明三種:

一、外道五通;二、聲聞緣覺;三者、諸佛菩薩。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們現在不敢再認為如來藏是個施設或神話了。.jpg

A. 我們不斷地寫書證明如來藏才是正法,才是諸佛下生人間所教導的本懷;所以,現在正覺說出來的法「如來藏」,沒有人再說這是邪魔外道、是自性見了,可是以前佛教界都說如來藏是外道的自性見。他們以前也都說如來藏只是一種類似神話的東西,只是用來安慰那一些恐怕斷了我見、我執而落入斷滅空的凡夫眾生;他們以前都這麼說,可是現在我們證實不是這樣子,所以他們現在不敢再認為如來藏是個施設或神話了。

《平實導師著作 法華經講義九 頁324》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20法語賞析~不應該說悟了就是佛!.jpg

其實每一個人七寶大塔中的法身如來所蘊含的法種,都是無量無邊不可計數的。即使你證悟了,你的所知還是非常之少,所以不應該說悟了就是佛。以前還有人批評說:「某某大法師說開悟了還要修行,可見那大法師還沒有開悟。」可是,我卻說:講那個話的人自己才沒有開悟,因為他錯把禪宗六祖的方便說當作究竟說了。惠能大師是從理上來說:「你悟了就是佛地的境界。」真的沒有錯啊!


《平實導師著作 法華經講義九 頁290、291》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3法語賞析-只有受了菩薩戒才有辦法成佛.psd.jpg

要以菩薩戒為你的依歸,縱使出家而現聲聞相了,那聲聞戒只是在出家人之中共同常住的時候,約束自己身心的一個規則;但那只是約束一世,不是盡未來際。盡未來際的戒只有一種,叫作菩薩戒;可以讓你未來際受持,所以菩薩戒才叫作千佛大戒;只有受了菩薩戒才有辦法成佛的,沒有人可以不受菩薩戒而成佛。

《平實導師著作 法華經講義九 頁8》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