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法語賞析 (6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210貼 二轉法輪般若方等時.jpg

第二個時期則叫作般若方等時這個階段 世尊演述了般若諸經,像是《大般若經》、《思益經》、《金光明經》、《金剛經》、《心經》等等。世尊開始依著清淨真如,說一切法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是故自性涅槃;也就是以隱覆祕密說,轉無上正等法輪,以說空來貫穿整個般若時,說諸法本空。但是空並不是空無一物的斷滅,而是空有不二,因為有一個真如,真實而如如不動。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第2集 起信論導讀(二) 由正偉老師開示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6貼 受菩薩戒的心態2-2.jpg

所以說一個人認為是受了菩薩戒,是受到這一條繩子的束縛,那麼其實他的心行是不合乎標準的,所以他應該更要去受菩薩戒;怎麼說不受菩薩戒,讓自己的身口意行處於不清淨的狀態呢?因此一個人有機會受菩薩戒,那麼他趕快去受菩薩戒,讓自己的身口意行合乎菩薩所需要的標準(才能成為真正的菩薩)。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 由 正旭老師主講:「菩薩戒的受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9貼 受持菩薩戒的心態1-276781371_2716761611890268_2699909419717623808_n.jpg

有什麼理由要讓這些初發心的菩薩來受菩薩戒呢?稍微列舉了其中幾點:

稍微列舉了其中幾點:

1、令遠離惡法:菩薩戒主要戒護菩薩的身口意行,讓菩薩不要造作惡業,然後下墮到三惡道去。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2貼 初發心的菩薩來受菩薩戒的理由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jpg

有什麼理由要讓這些初發心的菩薩來受菩薩戒呢?稍微列舉了其中幾點:

稍微列舉了其中幾點:

1、令遠離惡法:菩薩戒主要戒護菩薩的身口意行,讓菩薩不要造作惡業,然後下墮到三惡道去。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5貼 菩薩戒千佛大戒.jpg

我們可以對菩薩戒作這樣一個認知,菩薩戒是菩薩修行的根本,也就是 一定要受菩薩戒,才有機會成為真正的菩薩;唯有真正的菩薩,他才 能夠成佛(不受菩薩戒的人都還不是菩薩)。所以受菩薩戒是(取得 菩薩資格的方法,依菩薩戒修學佛菩提才是)成佛的必經之路, 三世諸佛都受了菩薩戒以後才能夠成佛,所以說菩薩戒就叫作 千佛大戒。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 由 正旭老師主講:「菩薩戒的受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9貼 受菩薩戒保有菩薩資格。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jpg

菩薩戒它有一個很殊勝的功能,就是只要你受了菩薩戒以後,只要不違犯重大的戒律,就可以一直保有菩薩的資格。譬如說一個人當學生,學生他只要遵守校規,考試都及格,那麼他一定可以當學生一直到畢業為止。那麼同樣的,一個人受了菩薩戒以後,他就保有菩薩的資格;然後只要他不犯戒,他就一直可以走到成佛,也就是菩薩道畢業了。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 由 正旭老師主講:「菩薩戒的受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2貼 4-4初發心的菩薩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jpg

再來說初發心的菩薩,其實因為他沒有證得菩提的緣故,所以他是很容易退轉的;譬如說一個人他發了四宏誓願以後,他因為種種因緣不具足,生活條件不具足,所以他就不想在佛菩提道上求進步;當他不想在佛菩提道上面求進步,基本上他的心態是退轉的,也就是不進則退。還有一種人他是接近了惡知識,受到惡知識錯誤觀念的教導,然後退轉了他所發的菩提心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 由 正旭老師主講:「菩薩戒的受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5貼 真正的菩薩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jpg

所以當一個人在三皈依的時候,他發了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修, 佛道無上誓願成。當他發了一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一個大誓願以後,那麼他就可以稱作菩薩了。 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初發心的菩薩,只是表義上的菩薩,也就是假名菩薩;真正的菩薩, 他一定要證得菩提,也就是證得佛菩提。但是證菩提,有多分證與少分證的差別, 所以在佛菩提道當中,有賢位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聖位菩薩(也就是 初地到十地,等覺菩薩、妙覺菩薩),當然這是就佛菩提道當中的菩薩來說; 也有通教菩薩,這是就聲聞菩提道的實證菩薩來說。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 由 正旭老師主講:「菩薩戒的受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8貼 2)2-4 菩薩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一個大誓願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jpg

菩薩的全名就是“菩提薩埵”,菩提就是覺悟,這裏的菩提指的是大菩提,也就是佛菩提,佛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那麼薩埵就是有情,所以菩薩就是說具有佛菩提性的有情,我們就說他是菩薩;也可以這樣子說了,發大菩提心想要求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人就稱他作菩薩。

所以當一個人在三皈依的時候,他發了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修,佛道無上誓願成。當他發了一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一個大誓願以後,那麼他就可以稱作菩薩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4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我們才可以稱他作菩薩呢?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 - 複製.jpg

「菩薩」,在一般人的認知裏面,就是看到別人有苦難,然後自己能夠無怨無悔的為對方付出而不求回報, 這樣的一個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稱為菩薩。但是這樣的一個認知,其實並不符合佛菩提道當中 所謂的菩薩。菩薩一定具有慈悲心,但是有慈悲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薩;因為慈悲心只是菩薩 所具備的條件之一,除了慈悲心以外,菩薩還要具備其他的條件,我們才可以稱他作菩薩。 如果說有慈悲心的人就是菩薩,那麼菩薩就會遍及各種宗教,各種宗教都有菩薩,那 這樣的一個認知就不合理了。那麼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我們才可以稱他作菩薩呢?

 

三乘菩提綱要第25集 由 正旭老師主講:「菩薩戒的受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24貼 2菩薩種性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jpg

菩薩種性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
簡單的說就是心量廣大,而且這個心量廣大,卻不是為了個人一己的名聞利養,而是為法、為眾生。這從前面所說,發心歸依佛菩提了就要發四宏誓願,這四個宏願的內涵就可以得到證實;也從經典中記載佛菩薩無私無我地不斷慈悲救度眾生的種種事蹟,像 釋迦牟尼佛最初發菩提心的故事一樣,也可以得到印證。因此,凡是想要修學菩薩法道的佛弟子,都必須要發起大心、寬廣心,才能修證菩薩法道。如果是屬於尚未稍具菩薩種性的人,心量狹小,說為學佛,其實都只是聲聞種性的人,是在學阿羅漢,不具修習成佛之道的條件,因為他並沒有修習成佛法道的心性。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10貼 布施、持戒波羅蜜是菩提心.jpg

龍樹菩薩就說:【檀、尸波羅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羅蜜因緣故,得大富無所乏少;尸波羅蜜因緣故,出三惡道,人天中尊貴;住二波羅蜜果報力故,安立能成大事,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論》卷四十一)
檀波羅蜜就是布施波羅蜜,尸波羅蜜則是持戒波羅蜜;用布施與持戒來與眾生結善緣,不僅能消除種種惡因緣,當然更能增長壽命,增長財物,乃至得大富,出三惡道。就依著這二個波羅蜜可愛果報的功德力,長劫累積福德,能成就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無上正等菩提;所以 龍樹菩薩才會說,布施波羅蜜與持戒波羅蜜是菩提心。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9)0903貼 信為道源功德母.jpg

在《華嚴經》中有偈語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 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華嚴經》卷6) 佛陀是這樣教導我們,增長各種善根則會增長福德,也能 增加對於佛法的信念;若我們不相信 佛陀所說的法, 就會在三界中流連不止。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44集 內官贖所犍牛得男根緣 由正嫺老師開示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8)0827貼 發菩提心安樂眾生.jpg

【菩薩初發心,是一切正願始,悉能攝受一切正願。……當求無上菩提安立一切眾生,令究竟無餘涅槃及如來大智。 如是發心求菩薩道……緣於菩提及緣眾生而發心求。是故初發心,攝受一切菩提善根。】(《菩薩地持經》卷一)

因為這個發心是為了安立一切眾生,是為了實證無上菩提,所以 佛陀在經中開示說:菩薩摩訶薩初發 菩提心的時候,就要立下大誓願,然後心中要這樣子想:「如果我將來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時,必當 要大大地利益一切眾生,要安置一切眾生佛菩提的大般涅槃中。並且應當教化一切眾生,讓他們 都能夠具足般若波羅蜜。」這樣不但是自利,其實也是利他。因此,發心歸依佛菩提了,就要發 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20貼 修學大乘佛法,就要發菩提心,又是為什麼呢?菩薩正行第13集.jpg

那麼我們常常聽寺院裏的師父說,學佛,尤其是修學大乘佛法,就要發菩提心,又是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於其他世間宗教,就在於它不認為世間有一個高高在上、唯一主宰萬物的上帝;而是認為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過修學去除染污煩惱,生起實相智慧,將來福德與智慧圓滿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對佛弟子來說,學佛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就佛菩提,也就是佛的無上正等正覺。因此,發菩提心就正如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當中所說的:「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論》卷四十一)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13貼 菩提心 菩薩正行(一) 第13集.jpg

這個菩提心《華嚴經》中記載,記載說:(祂是)「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9)因為菩提心是長養眾生白淨法的良田,祂如同大地能夠乘載一切世間;如同清淨水能夠洗滌一切煩惱垢;如同大風一切世間都不能障礙;如同熾盛的猛火能燒毀一切邪見貪愛;如同潔淨的明日普照一切眾生之類;又如同清涼的明月,能讓一切白淨法全都圓滿。所以簡單地說發菩提心就是發求取正覺成佛的心——簡稱為發心,就是至心發起誓願不再依止受學外道邪說,也不只是以小乘解脫道為依來作為他修學的內涵。而是要歸依受學函蓋了聲聞獨覺解脫道的大乘佛菩提道,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成就福慧兩足卻又真實解脫的究竟佛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723貼 貼於華嚴封面1。人不二法門第129集 法供養.jpg

所謂法供養,不是在經本面前供養清香、素果,而是要讀誦、實證、受持、為人解說,是要請下來研讀及求證,而不是供奉;要把所證的正法,繼續不斷把它弘傳久遠,這樣才是真實的法供養。那麼佛接著說:「因為法供養是所有供養當中最高層次的供養,所以一切供養,再也沒有任何供養可以比法供養更殊勝了。由於這個緣故,天帝!你應當以法的供養來供養於佛。」

 

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 第129集 如何是法供養(三) 由 正旭老師開示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8貼 定1-3.jpg

我們要跟大家講說,雖然說一般人常常會看到說,以爲打坐那就一定是佛教;可是我們要提醒大家,其實打坐這件事情並不是佛教的專利,佛教真正可貴、真正殊勝的地方是在於說,以禪定作為一個工具要達到解脫。所以在佛世那個時候,佛陀有許多的弟子,其實都已經在各派裏面都已經修練到世間人所能想像到的最高的禪定了;可是即便他已經修到了世間最高的禪定,可是他依然是不能解脫的;一直要等到他們見到了 佛陀,聽到了 佛陀的開示之後,才真正掌握了解脫的關鍵,所以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這些人真正的進入佛教的開始。所以我們要提醒大家,光憑打坐不能夠說打坐的就是佛教徒。

 

三乘菩提概說第15集 由 正緯老師開示:佛法八正道之正定、正精進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11貼 就是必須要行正念,正念就是真正的存好心。.jpg

世間的正念是:您不要嫉妒,不恚怒,不事邪。

我們要說的是正志,這個志是志氣的志,又翻成正念,也就是說必須要有正確的這樣子的思惟的心念,必須要有正確的心念。所以所謂的存好心,就是必須要行正念,正念就是真正的存好心。那世間的正念是怎麼樣呢?世間的正念是:你不要嫉妒,不恚怒,不事邪,所以,世間的正念在這個地方,其實就是不貪、不瞋、不癡,也就是說,你的心念必須要離開貪、瞋、癡,這個是世間的正念。世間的正念對眾生,你不能嫉妒,不能行瞋恚怒行;那不要去侍奉、不要去隨順這些世間的邪業,乃至於這個出世間的邪業,這個你都不能去隨順的。你有正確的這樣子念,這樣子才是真正的存好心,這個是屬於世間的正念。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04貼 5為什麼 佛會去禁止這個世間的占候筮象的事業呢?.jpg

為什麼 佛會去禁止這個世間的占候筮象的事業呢?

因為這個是跟我見相應的,眾生因為不明世間形成的真相,不明五陰世間形成的真相,不明我們器世間形成的真相。五陰世間形成的真相,其實就是因為業力所成,也就是說因為個別的業力,所以會形成五陰世間。那我們這個器世間,也就是說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山河大地為什麼會形成?就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個別的別業形成的共業,形成的共業才會有我們這個器世間,有我們的所居住的山河大地的形成;那山河大地的所有一切變動,跟我們的別業,跟我們的共業,都有互相的關係。那如果不從這個地方去真正從根源去探討、去修行的話,而去捨本逐末,去學所謂的這個相命,甚至於這個風水地理的話,那這個就是違犯 佛所施設的這個禁戒;因為這個是會增長我見,會增長我所執,會增長我執的,所以這個是 佛所禁止的。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