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禪修的道場中,大都會教導打坐數息的方式來去除念頭以及煩惱。可是無論是數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幾年,還是無法數到一心不亂、妄想不起;這是因為不瞭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先見道,然後才是修道,這樣才能真正地斷除煩惱。如果只是不斷地壓伏煩惱,就像是石頭壓草一樣,這樣只能暫時伏住煩惱種,並沒有轉化清淨,當遇到重大的境界時,煩惱終究還是會壓抑不住而再度生起。
《學佛釋疑(二)第126集
在禪修的道場中,大都會教導打坐數息的方式來去除念頭以及煩惱。可是無論是數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幾年,還是無法數到一心不亂、妄想不起;這是因為不瞭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先見道,然後才是修道,這樣才能真正地斷除煩惱。如果只是不斷地壓伏煩惱,就像是石頭壓草一樣,這樣只能暫時伏住煩惱種,並沒有轉化清淨,當遇到重大的境界時,煩惱終究還是會壓抑不住而再度生起。
《學佛釋疑(二)第126集
一. 《大智度論》卷13〈1 序品〉:
「如佛所說邪婬有十罪:「一者、常為所婬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婦不穆,常共鬪諍;三者、諸不善法日日增長,於諸善法日日損減;四者、不守護身,妻子孤寡;五者、財產日耗;六者、有諸惡事,常為人所疑;七者、親屬、知識所不愛憙;八者、種怨家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死入地獄;十者、若出為女人,多人共夫;若為男子,婦不貞潔。」(CBETA, T25, no. 1509, p. 157, a5-13)
《大寶積經》卷1:
「爾時世尊於其華上結跏趺坐,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陳如、、、、優波離、羅睺羅、難陀等而為上首,悉皆覺悟自性諦理,現證實際,入法本性,度諸有海。行於如來虛空之行,悉能永斷隨眠結縛,而於攝藏住無所住行空寂靜。於如來所永斷疑惑,入佛智海勝信道中,利益世間為不請友,常能衛護一切眾生,與諸有情為不捨友。通達佛法,所行境界守護聖法,誓願受持諸佛正教,現前得生如來種性,善能趣向一切智智。」(CBETA, T11, no. 310, p. 3, a8-22)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 「何等名為無為法?」
佛告善現:「若法無生、無滅、無住、無異,若貪盡、瞋盡、癡盡,若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
、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善現!此等名為無為法。」」
(CBETA, T07, no. 220, p. 59, c17-25)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401卷-第600卷)》卷411〈11 譬喻品〉: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何等名為有為法?」
佛告善現:
「謂三界繫法,若五蘊,若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若四念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