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法語賞析 (6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至心持戒02.jpg  

       

 《優婆塞戒經》卷2〈11 自他莊嚴品〉:

「善生言: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不二門.jpg    

 

由於垢、淨都屬於如來藏,但是從如來藏自身都不分別垢淨的自性來看一切法,祂並沒有垢與淨可說,垢、淨都是意識心的施設與建立。假使弄清楚了垢淨二法的實性都是無垢淨的如來藏中的法,那就沒有清淨相與污垢相可說了,永離垢淨兩邊,就能隨順於寂滅相,這就是入不二法門。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門教授習定論》卷1:

「又心散亂。有其五種。一外心散亂。二內心散亂。三邪緣心散亂。四麁重心散亂。五作意心散亂。

外心散亂者。於住心境起緣之時。遂緣餘事心流散故。

內心散亂者。謂掉舉等三於所緣境中間亂起故。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善業道經》卷1: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
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遺教經》裡面也這麼說:

「瞋恚之害,能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憙見。當知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

還有一種觀行可以作參考用來除去瞋恚,那也許可以稱為叫作「報恩觀」。觀什麼?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方廣佛華嚴經》:

「佛子!若菩薩摩訶薩,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惡中無過此惡。何以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起瞋恚心,則受百千障礙法門;何等百千?

所謂受不見菩提障,不聞正法障,生不淨國障,生惡道障,生八難處障,多疾病障,多被謗毀障,生闇鈍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惡知識障。」(CBETA, T09, no. 278, p. 607, a12-19)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證契大乘經》卷2:

「世尊!誰與一切眾生作大導師?」

佛言:「正士!持此如來藏者。」

「世尊!誰是佛子?」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最怕金翅鳥;金翅鳥知道嗎?

密宗在作的孔雀明王法會中,孔雀明王就是金翅鳥。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道理,諸位得要瞭解;真心如來藏本來就是真心,即使是從來都不修行的阿貓、阿狗的第八識如來藏,都是本來已經存在的真心,不是修行以後把妄心轉變成的。真心如來藏是本來就存在,而妄心的七轉識自己永遠是妄心,不會因為修行就轉變成真心去取代原來已經存在的第八識真心。大家要記住這個道理,說給所有佛門中正在修禪的人,在正知正見上面幫他們一把。

 

《平實導師著作 實相經宗通(二)297頁》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佛醫經》卷1:

佛言:

「食多有五罪:

一者、多睡眠;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起世經》卷9〈10 劫住品〉:

「諸比丘!云何名為疾疫中劫?諸比丘!彼時人民,欲行正法,欲說如法,亦欲行於無顛倒見,亦欲具行十善業道。但於是時,諸如法人,以其過去無十善業勝果報故,遂令非人放其災氣,流行癘疫,致使多人得病命終。諸比丘!又於如是疾疫劫時,更有他方世界無量非人,來為此間一切人民作諸疫病。何以故?以其放逸行非法故。彼諸非人奪其精魂,與其惡觸,令心悶亂,其中多有薄福之人,因病命終。譬如國王,若王大臣,守護民故,於其界首,安置戍邏,有時他方盜賊忽來,由彼戍邏不謹慎故、有放逸故,被諸群賊一時誅戮,或滅其家、或破村落、或屠聚邑、或毀國城。如是如是,以放逸故,他方非人來行疾疫,命終皆盡,亦復如是。或復彼時,他方非人,來行疾病。時,諸眾生無放逸行,但彼鬼大力強相逼惱,奪其精魂,與其惡觸,令心悶亂,於中多有遇病命終。譬如國王或王大臣,為諸聚落作守護故,安置鎮防,或於後時,他方劫賊來相侵擾,而是鎮防無有放逸,勤謹遮護。但彼賊大力強相逼惱,亦能一時,誅戮諸人,或滅其家村舍聚落,略說如上。如是如是,諸比丘!於疾疫劫,眾人遇病,逼切命終,亦復如是。其身死已,皆得上昇,生諸天中。所以者何?為彼眾[2]人,無相害心、無惱亂心,有利益心慈心淨心故,當命終時,又各相問:『汝病可忍,得少損不?頗有脫者、頗有起者、頗有疾病全差者不?』諸比丘!以是因緣得生天上。此等名為疾疫中劫。諸比丘!是名世間三種中劫。」(CBETA, T01, no. 24, p. 354, a10-b10)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起世經》卷9〈10 劫住品〉:「「諸比丘!云何名為飢饉中劫?諸比丘!飢饉劫時,一切人民,無有法行,邪見顛倒,具足皆行十不善業。以是因緣天不降雨,以無雨故,世便飢饉,無復種子,白骨為業,諸皮活命。云何名為白骨為業?諸比丘!飢饉之時,彼諸人民,若於四衢,若於街巷城郭行路,處處悉往,收拾白骨,水煎取汁,飲以活命,是故名為白骨為業。云何名為諸皮活命?諸比丘!飢饉劫時,彼諸人民,以飢急故,取諸樹皮,煮飲其汁,以自活命,是故名為諸皮活命。諸比丘!彼時眾生,飢餓死已,皆當下生惡趣之中,所謂墮在閻[1]摩(=魔)羅世,受餓鬼身,以彼眾生慳貪嫉妬,畏食物盡,爭取藏故。諸比丘!此等名為飢饉中劫。」(CBETA, T01, no. 24, p. 353, c25-p. 354, a9)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起世經》卷9〈10 劫住品〉:

「諸比丘!世間別有三種中劫。何等為三?一者刀兵、二者飢饉、三者疾疫。

云何名為刀兵中劫?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佛醫經》卷1:

「人食肉譬如食其子,諸畜生皆為我作父母、兄弟、妻子,不可數。

亦有六因緣不得食肉: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佛醫經》卷1:

佛言:

「有九因緣,命未當盡為橫盡: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佛醫經》卷1:

「人得病有十因緣:

一者、久坐不飯;二者、食無貸;三者、憂愁;

四者、疲極;五者、婬泆;六者、瞋恚;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檢驗是否開悟的標準,不是在於離念與否;而是在於你去斷我見與我執成就二乘的聲聞果,那是二乘解脫道的開悟。大乘佛菩提道的開悟則是在於斷我見之後,進而證得平等性、清淨性的如來藏心,因此而發起了實相般若智慧,能夠現觀真如法性而成為菩薩。所以,學佛不在於離念,而在於發起智慧;有了智慧才有資格談如何成佛,沒有證得如來藏以前,根本沒有資格談成佛之道。

 

《平實導師著作 實相經宗通三 頁170》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塵在十方虛空宇宙中的出生與滅失,都是由於有情的覺知心中生起了無數認假作真的虛妄想,不能了知及安住於涅槃智慧境界中,於是必須有四大微塵作為基本原料來生成宇宙世間。

 

《平實導師著作 楞嚴經講記九 頁9、10》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的實證,不是像世間法一般可以用聰明來獲得。

很多人都不瞭解如來藏空性,以為從妄想往前追去就會找到如來藏了,於是不肯禮求善知識為師,自以為很聰明,以為自己土法煉鋼就能開悟,這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藏經》卷1〈3 念法品〉:

「念佛名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

   何以故?

   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無覺無觀名為清淨念佛。」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