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文者:
誠心誠意請教:云何能於一切眾生不起恚心?!
網友甲:起恚心就把那恚心布施掉 .就是捨那個恚心 .捨那個意念 .就是轉念 .轉為清靜念 .一起恚心就捨那個恚念 .轉化為清靜念 .就是看你要境隨心轉 .還是要心隨境轉那個意思 . 個人觀點啦 .參考用 .捨掉 .轉掉 ...
網友乙:佛前至心發願,從今日乃至菩提,於一切眾生不起嗔心。
網友丙:我想有的師兄會現觀諸法空相, 安於不動. 我自己目前作不到.都是浪來隨倒.
網友丁:好難回答喔
網友戊:我自己是一直念世尊說的這句:"正觀五陰眾緣和合, 若和合成, 何故生瞋?" 心中一直念一直念一直念, 然後思惟我現在起瞋的原因是什麼? 是對方不順我意? 還是對方所作違背我的習性? 然後再想, 我都是依著自己的習氣, 對方不順我意我就起瞋, 種子現前應當要馬上汰換掉, 否則起瞋又是多一個惡種, 既然會讓我遇到又讓我起瞋一定有其因緣, 要嘛是我於此事有因果, 要嘛我以前做過惱害他的事情, 現在是受報, 既然都是假合, 我再生氣只是再次種下一個惡種. 然後我又想, 那我如果要跟以前一樣愛生氣, 那我是在修火大的喔? 就會想辦法轉換心境. 但是有時候末那實在動作太快, 所以必須要時時思惟時時提醒自己, 如果起瞋了就馬上懺悔, 我昨天也對我老公起瞋了, 只是一句話就讓他很難過, 我雖然馬上意識到, 但是話已出口, 起心動念實在太快, 我只好馬上跟他懺悔, 並誠心發願以後不再做這樣的事情. 供師兄參考
網友己:妤柔師姐寫的真好。謝謝分享心得。謝謝正立師兄發問。
網友丁:張師姐寫得真好讚嘆讚嘆
網友更:先死了這條心吧?
網友丁:看ㄧ次讚歎ㄧ次張師姐
網友戊:師兄謬讚了!以自己一點心得與眾位菩薩分享而已,都是一家人我就厚臉皮一點了。XD
網友丁:很棒
網友辛:如果時時憶佛念佛、淨念相繼那就能時時與十善業相應!就不會對眾生起瞋恚心了!所以定力也是很重要的關鍵。有定力才能夠時時反觀自己的心念再時時歷緣對境改變!
網友戊:謝謝葛格!受教了!
網友壬:沒有我!
網友癸:譖讚歎師兄,師姐。在此分享自己的一點心得,當起不淨念時,先以憶佛念看住,再去佛前懺悔,周而復始,漸漸就可以在不淨念出現之前看住它,加油,師兄您一定沒有問題的
貼文者:我的問題是找不到不生氣的理由....除非我視而不見 ˇ ˇ
網友子:菩薩,導師常說現象界的事一定有利與弊兩面。我們會起瞋是因為我們只看到弊的那一面且不願接受所致。所以不妨試試將那些容易讓我們生氣的人事物往利的方向思維整理:「一定要按照我想的去做嗎?我的想法一定是最好的嗎?難道沒有它的過患嗎?別人這樣做其實也不錯啊!別人會這樣想,有這種反應也是正常的,因為......等,椿椿件件都用心去觀察分析它種種法相,最後會發覺...世間事相其實哪有一定的好與壞?只是看我們從哪個角度哪個層面來想而已,時間久了,意根接受,讓我們起瞋的事就會漸漸減少了。這是末學的經驗與菩薩分享啦!因為以前末學的脾氣很差,也超痛苦的。
網友戊:好棒的分享!受用良多!感恩黃師姐與陳師兄!那請教各位師兄師姐,若見有人一直在自己周圍飲酒、喧鬧、嚼檳榔等等,這些我覺得很不能接受的習慣,心中升起煩亂瞋恚,該如何轉境呢?
貼文者:同問....<(_ _)>
網友辛:敬而遠之和能閃則閃!躲不過的話就憶佛念佛和迴向給對方。
網友辛:謝謝葛格! 阿彌陀佛
網友丁:親教師說現相界有是非對錯但自己若起瞋就是自己的問題因為你如果沒有瞋心種子怎麼會相應。
網友丑:我的問題是找不到不生氣的理由....除非我視而不見 ˇ ˇ 那就自己去找出幾個不應該生氣的理由,想想自己沒有遇到佛法以前,很久很久的以前,大概也是這樣的無惡不做。這是末學最近有時候會去想的,以前也不會這樣想。
網友寅:一、建議自己常把微笑掛在臉上,出門在外若見到陌生人迎面而來,也要微笑點頭打招呼。如此多廣結善緣,微笑亦可以攝受眾生。二、儘量不要去看清楚眾生的臉色。不要去觀察他臉色中是否不高興或擺著臭臉色。有時候對方可能身體不適或心裡有事情,所以表現在臉上就會令人感到不悅。因此我們可以把眼光的焦點放在別的地方,盡量不要放在對方的臉上。如果對方可能心情不好板著臭臉時,我們不妨先把笑臉掛在臉上,然後親切的問候對方。三、如果自己的臉上擠不出笑容,就要多加練習。何以故?因為有時候對方擺出不好的臉色時,是因為對方先在我們身上察覺到不悅的表情。因此我們自己要先把微笑掛在臉上,獻上親切的問候,通常對方就像一面鏡子一般,也受到我們感染了。四、有時候我們強迫自己擠出笑容,會覺得很假。沒錯!剛開始覺得自己很假,但久而久之,假戲也會變真做。虛假的笑容也會被訓練成真實的笑容。一旦對方感覺到你真實的笑容時,你就有能力改變這個世界。因為攝受眾生就是攝受國土也。
網友卯:昨天上課時,導師有提到,佛藏經所開示的,對付瞋心的一種方法:修慈心觀。
以上是貼文者與網友間的互動。
現在就分享上課時, 導師所開示的有關「慈心觀」的修法:
「首先先觀察自己最親的人,因為我們的修慈心,而使得他們受樂,然後以慈心再擴及非親人例如鄰居、朋友……等,因為我們的修慈心,而讓他們一一受樂;再來擴大到一個村、鄉、鎮…,以此類推到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的人,使所有的人都能因我們的修慈心觀而受到快樂;而最難的是,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冤家,也要修以慈心觀,最後終於看到這些冤家受樂了,這時慈心觀就修成了;慈心觀修成,就不會再起瞋心了。」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麼一句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就以為這就是佛法全部的修行;然而近來在上「佛藏經」的課程時,有很多眾多學佛人以為的佛法,都被佛陀一一的破斥,佛陀開示說,那些普傳的被認為「正教」的,其實是「邪教」;例如以息滅貪瞋痴三毒來說,我們來看看佛陀是怎麼開示的:
《佛藏經》卷1〈2 念佛品〉: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於此法中云何為惡知識?云何為善知識?」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餘比丘:『比丘!汝當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比丘!汝當觀身,取是身相,所謂不淨。當觀一切諸有為法,皆悉無常,觀一切法空、無有我。比丘!汝當取所緣相繫心緣中,專念空相,當樂善法。當取不善法相,取不善法相已,為令斷故觀念修習,謂為斷貪欲觀不淨相;為斷瞋恚觀慈心相;為斷愚癡觀因緣法。常念淨戒深取空相,勤行精進為得四禪,專心求道。觀不善法皆是衰惱,觀於善法最是安隱,一心修道。分別諦觀善、不善法,諦取相已,唯觀涅槃安隱寂滅,唯愛涅槃畢竟清淨。』如是教者名為邪教,謂是正教而是邪教。舍利弗!如是教者名惡知識。是人名為誹謗於我,助於外道;亦為他人說邪道法。舍利弗!如是惡人,我乃不聽受一飲水以自供養;我說教者不說受者。舍利弗!於我法中多有如是增上慢教。」(CBETA, T15, no. 653, p. 784, b1-19)
以上 佛陀在佛藏經的聖訓,提到「謂為斷貪欲觀不淨相;為斷瞋恚觀慈心相;為斷愚癡觀因緣法。」「如是教者名為邪教,謂是正教而是邪教。舍利弗!如是教者名惡知識。是人名為誹謗於我,助於外道;亦為他人說邪道法。舍利弗!如是惡人,我乃不聽受一飲水以自供養;我說教者不說受者。舍利弗!於我法中多有如是增上慢教。」
因為,若以「慈心對付起瞋心」的方法,這只是修學佛法之前方便的「次法」,但這些次法,只是佛法中的局部;修學佛法要從了解「本心如來藏」入門,而不是停留在上述佛說的次法用心,而沒進一步的轉進;佛陀在經中嚴厲的斥責,若有人以上述的方式來教導人們,就是惡知識,對這種增上慢的惡人,甚至一杯水都不要供養。
再來,「貪」與「瞋」,在聖教中說:「『貪愛難斷,不名為重煩惱』;但是『瞋恚心易斷,名為重煩惱。』」,就是說「斷貪」比「斷瞋」難,因為,就菩薩道而言,犯了貪愛,不算重煩惱;若是犯瞋,就是十重戒,眾生會因我們的瞋心而不喜學佛,這就斷了眾生的法身慧命。雖然學佛終究要斷貪與瞋的,但佛弟子深入法義時,就了解「瞋」這個法相,只是佛法中的「心所法」(「心王」的所有法)而已,談不到對於「真實我─本心如來藏」的正知,然而「瞋」是從「心王」來的,而「心王」有八個,所謂的「八識」,它們在佛法中的定位,是佛弟子們必須要學習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