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 禪門論佛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http://tw.myblog.yahoo.com/jauh-chen/article?mid=2332
 

雜阿含經》卷12:「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名色有,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而還,不能過彼。」(CBETA, T02, no. 99, p. 80, b26-c3) 


《中阿含經》卷24:「『阿難!若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 
答曰:『無也。』 
『阿難!若入胎即出者,名色會精耶?』 
答曰:『不會。』 
『阿難!若幼童男、童女初斷壞不有者,名色轉增長耶?』 
答曰:『不也。』 
『阿難!是故當知是名色因、名色習、名色本、名色緣者,謂此也。』(CBETA, T01, no. 26, p. 579, c17-22) 

《攝大乘論釋》卷3:「釋曰:『如世尊言:【識緣名色】,此中者,非色、四蘊;色者即是羯羅藍性;此二皆用為因緣識,復依此剎那轉轉相續而轉;者不離阿賴耶識,所以者何?所舉名言已攝轉識,復舉識言更何所攝?又如經說:【齊識退還】,識者即是阿賴耶識自體,為依無間轉故;是故說此名色為緣。又如經說:【阿難陀!或男或女,識若斷壞滅者,名色得增長廣大不?不也。世尊!】如是等此,若欲離阿賴耶識理不可成。』」(CBETA, T31, no. 1598, p. 393, a29-b9) 

語譯如下: 

世親菩薩解釋如下: 

就如同 世尊所說,識緣名色當中的「」,並不是色法,而是五蘊中,色蘊以外的其餘四蘊:受、想、行、識;識緣名色的「色」就是羯羅藍(受精卵);「名」與「色」皆以『』為出生的因緣;而且『名』與『色』都是依此『』才能剎那剎那相續運轉而增長。此『不能離開第八識阿賴耶識,為什麼這樣說呢?剛才所舉的「名」已經攝屬於轉識,現在又說此能緣轉識的『識』應該攝屬於哪一識呢?又例如《雜阿含經》中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於還滅門中,逆推至無明支時,無明不能無因自起,故作思維,當知:齊『』而還,不能過彼;此『識』謂緣名色,緣名色六入處之『識』也」,這個『就是阿賴耶識自體,「名、色」依此阿賴耶識而能無間斷地運轉;所以說「名色」以阿賴耶識為緣方能出生、運轉;又例如《中阿含經》中 佛問 阿難陀尊者:「不論是幼童男或是幼童女,此『識』如果斷壞,『名色』能否繼續增長?」 阿難陀尊者白 佛言:「此『識』如果斷壞,『名色』即無法增長。」依上述等道理證明:如果離開阿賴耶識,那十二因緣法中的識支緣名色支就無法成就了。 

由 世親菩薩的開示,已可證明入胎識即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另外,既然有一個識是名色五陰之因、之習、之本、之所緣者,而名色五陰已具足識陰六識及意根心-第七識,則此名色之因、之習、之本、之所緣者,即是第八識阿賴耶識也。 

--- 

五蘊我、六入我、十二處我、十八界我都是緣起性空之法,都是藉緣而起,其性是空;然而五蘊十八界既然都是藉諸緣所生,則必知有一真實之「我」為因,而能藉緣出生五蘊十八界。例如: 

《雜阿含經》卷1:「羅睺羅!當觀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CBETA, T02, no. 99, p. 5, a19-26) 

不論是過去世、未來世或者現在之五蘊身,都不是我,也與我沒有不同(即是大乘法般若中觀中的「非一非異」);因為無常生滅的五蘊身乃是以真實我為因而藉著諸緣所出生;由上故知:此真實我即是入胎識-阿賴耶識也。 

--- 

另有聖 玄奘菩薩論文為證:

《成唯識論》卷3 
「又契經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如是二法展轉相依,譬如蘆束,俱時而轉;若無此【】,彼識自體不應有故。』謂彼經中自作是釋:『謂非色、四蘊,『色』謂羯邏藍等;此二與『識』相依而住,如二蘆束更互為緣,恒俱時轉,不相捨離。眼等轉識攝在『名』中,此『識』若無,說誰為識?亦不可說:『【名】中識蘊謂五識身、識謂第六。』;羯邏藍時無五識故。又諸轉識有間轉故,無力恒時執持名色,寧說恒與名色為緣?故彼『言顯第八識。」 (CBETA, T31, no. 1585, p. 17, a23-b3)

聖 玄奘菩薩說: 

又如契經中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此『名、色』與『識』二法輾轉相依,就如同數枝蘆葦綁成一束而同時運轉;如果沒有此『』,則諸轉識自體不應該會出現的緣故。」這個道理就像彼經說此道理後又作出解釋:識緣名色當中的「」,並不是色法,而是五蘊中,色蘊以外的其餘四蘊:受、想、行、識;而『色』就是羯邏藍等位。『名』、『色』此二法與『』相互依靠而運轉,就如同『蘆』、『束』互為因緣恆時俱時而轉,不能分離。眼等諸轉識攝屬在『名』中,此『識』如果不存在,應該說哪一個識是能緣諸轉識的『識』呢?也不可以說:「『名』中的識蘊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識、『識』即是第六識。」羯邏藍位(受精卵)時並沒有眼、耳、鼻、舌、身等五識;又諸轉識都是有生有滅會有間斷的心識,沒有能力永遠不間斷的執持名色五陰,怎麼能說諸轉識永遠與名色五陰互為因緣呢?所以此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

 

故知早在阿含時, 世尊早已隱說第八識 - 如來藏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