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修行佛菩提道的菩薩們,也必須具備有天人的福德,這是上課時 平實導師曾經叮嚀過的修學「次法」,由於剛過『天公生 』不久,我們無妨乘此機會來了解道教尊奉的「玉皇大帝」,即佛教所謂的「釋提桓因」曾做過的一些善行:


《雜阿含經》卷40:「[17](一一○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鞞舍離國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釋提桓因名釋提桓因?」
佛告比丘:「釋提桓因本為人時,行於頓施;沙門、婆羅門、貧窮、困苦、求生行路乞,施以飲食、錢財、穀、帛、華香、嚴具、床臥、燈明,以堪能故,名釋提桓因。」

比丘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故,釋提桓因復名富蘭陀羅?」
佛告比丘:「彼釋提桓因本為人時,數數行施衣被、飲食,乃至燈明。以是因緣,故名富蘭陀羅。」 
比丘復白佛言:「何因、何緣故,復名摩伽婆。」
佛告比丘:「彼釋提桓因本為人時,名摩伽婆故,釋提桓因即以本名,名摩伽婆。」 
比丘復白佛言:「何因、何緣復名娑婆婆?」
佛告比丘:「彼釋提桓因本為人時,數以婆詵私衣布施供養。以是因緣故,釋提桓因名娑婆婆。」
比丘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釋提桓因復名憍尸迦?」
佛告比丘:「彼釋提桓因本為人時,為憍尸族姓人。以是因緣故,彼釋提桓因復名憍尸迦。」
比丘問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釋提桓因名舍脂鉢低?」

佛告比丘:「彼阿修羅女名曰舍脂,為天帝釋第一天后,是故帝釋名舍脂鉢低。」 
比丘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釋提桓因復名千眼?」
佛告比丘:「彼釋提桓因本為人時,聰明智慧,於一坐間,思千種義,觀察稱量。以是因緣,彼天帝釋復名千眼。」
比丘白佛:「何因、何緣彼釋提桓因復名因提利?」

佛告比丘:「彼天帝釋於諸三十三天,為王為主。以是因緣故,彼天帝釋名因提利。」 
佛告比丘:「然彼釋提桓因本為人時,受持七種受。以是因緣,得天帝釋。何等為七?釋提桓因本為人時,供養父母;乃至等行惠施,是為七種受。以是因緣,為天帝釋。」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如上廣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2, no. 99, p. 290, c20-p. 291, a26)




以下提供 網友分享於臉書上有關「道教對於玉皇大帝的詮釋」的資料。
 
Mingyu Cheng分享了鄭智元的相片。

『天公(玉皇上帝)的真實身份

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級的神明之一,他是萬物元始的至尊,故又敬稱「元始天尊」。地位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卻是中國最大的神祗,是眾神之王。

在小說《西游記》中,玉皇上帝管轄著一切天神、地祗、人鬼。他住在天上宮闕里,辦公衙門是金碧輝煌的靈霄寶殿,手下的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叱太子、巨靈神、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五方揭諦等,文神有李老君、太白金星、文曲星、丘真人、許真人等。他還管轄著四海龍王、雷部諸神、十殿閻君等。

不過,這位至高無上的王皇大帝卻姍姍來遲,他的出現和逐漸定型,是唐宋以后的事,但其原型出現卻很早,玉帝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時期,人們稱最高神為帝,或天帝、上帝,這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仙卿的大神。周朝及後世統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權神授」,極力宣稱自己是天帝的兒子,故稱「天子」(此時尚無君王敢自稱"皇帝",直到秦始皇的出現!), 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道士們只能用世間最高貴的形象去塑造諸神之王,人間帝王也很樂于看到仙國主宰的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是故統治者藉由百姓的無知利用人心對不可知的力量敬畏而產生對「天子」的崇拜可見一斑!所以有現在老一輩的說法:天公熊大(台語)也就不奇怪了!

台灣地區不少民眾,尤其是鄉村十分崇拜玉皇大帝,對玉皇大帝的普遍敬奉,反映了人們對未知世界的神往和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神權的敬畏和對不死的追求。 由于先民的繪聲繪影,無怪台灣地區以往的一些善男信女,都認為玉皇大帝是操縱人間禍福吉凶的主宰,更確信他也掌握人間萬物生長、保育和賞罰的大權,是一位極具威嚴的神,所以玉皇上帝的聖誕祀,更勝於一般諸神的祭典了。』


不過...現已是民主社會、科學時代,凡事以眼見為憑,不可知的事則憑各人心證,小弟僅就佛教對玉帝的描述分享給各位:

玉帝的全名:
釋迦提桓因陀羅(Sakra-devanam-Indra Harimurti)
釋迦是姓“能”的意思;提桓是天的意思;因陀羅是帝的意思;合起來即是天帝。
略稱:釋提桓因、釋迦提婆。
又作:天帝釋
異稱:因陀羅、憍尸迦、娑婆婆、千眼等。

釋提桓因由於修佈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為三十三天之天主,忉利天者,中文翻三十三天,位於須彌山頂。須彌山中腰小,頂端寬大,山頂四方各有八城,四八成三十二城,加上須彌山頂中央忉利天宮,共成三十三天。忉利天宮即是善見天(又稱喜見城),是帝釋天主(玉皇大帝)所居處。是個極可享受欲樂的地方,自然環境華麗之極,享受與娛樂,較不如意之事,除了壽命將盡,五衰相現之外,就是與阿修羅眾的戰爭。忉利天眾與居住在須彌山北大海底的阿修羅眾是世仇。帝釋天與阿修羅的戰爭,是佛教故事中常見的題材,所以可知他過去世有大福德而能成就忉利天主的地位,另一方面~這個忉利天是欲界第二天,再大的福德也有用盡的時候(包括玉帝的位置也有換位有福德的人來坐時),天人的五衰相現之苦惱,比起我們的九天年假收假之苦可要大的多囉!

  帝釋天一向甚為護持佛教。他不只喜歡向佛陀請示佛法,而且也經常用種種物品供養世尊與僧眾。六道眾生中如果有赤誠學佛者,也往往能得到他的隨喜讚歎。據佛典所載,曾有一隻野犴(像狐狸的動物),墬入井中,臨死前,向佛陀誠懇地說偈懺悔。當帝釋天聽到之後,感動至極,立刻從忉利天下降,供養野犴。這一則故事,可以說明帝釋天是佛教之重要護法神的緣由。

他也喜歡人間的萬民修十善道!該天主於每月之十齋日下令四天王、太子、侍者等,探察天下萬民之善惡邪正,若聞世間眾生惡多,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貧乏,則愁諸天眾減損,阿修羅眾增益。若聞多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則皆大歡喜諸天眾增益,阿修羅眾減損!又若多修德精進不怠者,則敕伺命增壽益算。

 
由此能知他是經由修集諸如五戒、十善等大福德,而有今日地位,自然所具的慈悲心不在話下!今日再有人藉由天公生日的供品出現的"賽神豬、牲禮",而想得到天公的護佑~可笑至極,見血即不祥之兆,那都是低階的鬼神受用去了!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