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424.jpg  

 

以下引用自《正覺電子報》第九十八期第97~100頁:

 

【次法─ 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張善思 居士—(連載三)

 

第三節、菩薩道必修布施、持戒、十善業

 

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也就是福德和智慧要修集圓滿,以達到四宏誓願所說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學佛可以讓我們越來越快樂解脫,幫助自己和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以及福德和智慧都能增上。不瞭解佛教的人會以為佛教是厭世的或消極的,其實那都是錯誤的觀念!

佛教因為包含了佛菩提道與解脫道,也包含了大乘與小乘(或稱三乘菩提:大乘菩薩道和聲聞、緣覺二乘)。大乘佛教就是菩薩道,也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中也包含了小乘所修解脫道的內涵;佛菩提道就是從信受大乘佛教、信受大乘三寶開始修起,信具足以後開始修習六度波羅蜜多,乃至修學十度波羅蜜多,才完成佛道的修行,總共菩薩五十二個階位的修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靜慮)和智慧(般若)這六度波羅蜜,乃至入地後也有十度。

 

在菩薩道中就是不停地利樂眾生、攝受眾生邁向佛道,而在利樂眾生的同時自己順便得到解脫,因此解脫道在菩薩道中也是副產品,可以順便得到的!所以學佛當菩薩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快樂、解脫自在,福德也會越來越好!

在行菩薩道中累積福德最關鍵的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和十善、修定等生天之論;此三論是度眾生的基礎,並且也是讓我們生生世世都能不墮惡道而能順利地行菩薩道。因此 佛陀度眾生時往往先為眾生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有了此基礎之後才進一步說明實際修行的內涵法要,而我們依教奉行的話,也會因此有福德莊嚴而能讓我們在道業增上。

 

《優婆塞戒經》卷2〈二莊嚴品〉第12 云:【所謂六念:念佛法僧、名智莊嚴,念戒施天、名福莊嚴。】

因此布施、持戒、生天之法乃學佛當菩薩者應該時常精進修行的。

平實導師在《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三輯第98 頁中說:

 

修菩薩行,當然要念念想到布施,要隨時隨地布施:

起了妄想,就把妄想布施掉;

起了貪,就把貪布施掉;

起了瞋,就把瞋布施掉。

這樣子念施,對你不能得利嗎?

財施上也一樣,得要常常念著有沒有機會利益眾生,有機會就做,這也叫作念施。

 

布施與持戒是初機學佛的基礎,但是對於證悟的久學菩薩來說,也是一樣的重要。

佛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8〈4初分轉生品〉說: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未得不退轉地,恒住施、戒波羅蜜多,於一切時不墮惡趣。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未得不退轉地,常不捨離十善業道。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施、戒波羅蜜多,作轉輪王成就七寶,以法教化不以非法,安立有情於十善道,亦以財寶施諸貧乏。

 

在經文中 佛陀的意思是說,開悟明心的菩薩摩訶薩,從第一次發菩薩心開始到未得到不退轉地(初地或八地)時,因為一直都行布施波羅蜜多與持戒波羅蜜多,所以這樣的菩薩永遠都不墮入三惡道中。另外開悟明心的菩薩摩訶薩也常不捨離十善業道,並時常布施眾生以及教化眾生修行十善。《維摩詰所說經》卷上〈1 佛國品〉也說:

 

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

 

關於這段經文,平實導師在《維摩詰經講記》第一輯第202-203 頁中有如此開示:

 

布施為什麼會是菩薩的淨土呢?因為菩薩在三大無量數劫中捨身、捨命、捨財、施法;以三種施利樂眾生,如果不作財物布施、無畏布施、佛法布施,他就不能成就淨土,因為這三種布施是成就淨土的基礎。如果不作這三種布施,或是作了卻不圓滿具足,菩薩就無法成佛;乃至圓滿十地的布施而入了等覺位以後,還要整整一百劫之中全力修布施行。所以等覺菩薩最後百劫中,「無一處非捨命處,無一時非捨命時」,生命都可以捨了,何況身外之財?有這最後一百劫的內、外財布施,才能成就三十二大人相,每一相都是由無量的福德修集而成的。如果不在這百劫之中全意修集福德,三十二大人相就不能圓滿成就,因此這也是具足福德、成就常寂光淨土的基本條件。所以凡夫菩薩初學佛法,從十信位開始專修信心,一旦進入初住位就開始廣修六度萬行。

可是六度萬行都以布施為基礎,布施行若不成就,持戒行就不能成就。

布施行不能成就,就會有貪,有貪就不能成就戒行。

布施行不能成就,瞋無法布施出去,心中就會常常有瞋;把瞋布施出去以後,才能生起慈忍、悲忍,戒才有辦法持好。

乃至愚癡無明如果不能布施出去、不能捨棄,對愚癡的因果不具足了知,或者不如實知,所以不能樂施,表示他的無明還沒有布施出去,他也是無法清淨的持戒,所以施是戒的基礎。

戒又是忍的基礎,這樣一度一度互相含攝,每一度都含攝著其餘五度。

 

由此可知,施論、戒論、生天之論不僅是初機的學佛人行菩薩道的基礎,另外對久學菩薩也是很重要的,菩薩們應該努力實踐布施、持戒……等六度,並且應該以此三論努力教化眾生。

由此緣故,末學搜集經典、論典中的開示,配合 平實導師書中的內容,為眾生略說此布施、持戒、生天之論;期盼能利益有緣的初機學佛人及久學菩薩們能夠福德日增、道業增上,由此具足次法而能早證菩提以及早成佛道。】

 

(以上引用自《正覺電子報》第九十八期第97~100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