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出家前的最後一位外道法老師「鬱頭藍弗」,
曾教導 佛陀證得三界中層次最高的境界「非想非非想天」,
但是這位「鬱頭藍弗」為什麼會是 「地獄人」呢?
而想當新佛,犯下出 佛身血的大罪的「提婆達多」,
為什麼會是「涅槃人」呢?
敬請詳閱以下親教師詳盡的慈悲開示: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1
菩薩正行第28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簡擇解脫分的見地
《優婆塞戒經》卷1〈4 解脫品〉:
「善生言:世尊!說法之人復以何義?能善分別如是等人有解脫分?如是等人無解脫分?」(CBETA, T24, no. 1488, p. 1037, a25-26)
要有智慧能夠簡擇正理,知道如何才是得解脫分?如何是不得解脫分?
如果弘揚正法的人,更是要有這個見地,如果沒有智慧簡擇的話,那如果你證悟以後,又要如何能夠出來弘法利益眾生呢?
「我見」根本沒有斷除,是沒有解脫分的。
只要他教你說,你要時時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念分明,那個就是涅槃;當你聽到這樣的開示,你就可以說這個人,我見其實是沒有斷除掉的;因為他所說的這些內容,其實都是意識的境界……;落在意識境界的人,其實就是「我見」沒有斷除的人。
在佛法當中真正的解脫果總共有四個層次,也就是初果的須陀洹,二果的斯陀含,三果的阿那含,四果的阿羅漢,這四果的果證,單單說最初淺的初果人好了,他就不會落在意識的見解之中了,因為初果人在他見道的時候,他就已經把「我見」給確實斷除乾淨,他是有斷除三縛結的功德。
《優婆塞戒經》卷1〈4 解脫品〉:
「善男子!如是法者二人所得,謂在家、出家。如是二人至心聽法,聽已受持;聞三惡苦,心生怖畏,身毛皆竪涕泣橫流;堅持齋戒乃至小罪不敢毀犯,當知是人得解脫分法。」(CBETA, T24, no. 1488, p. 1037, a27-b1)
一個真正修行的人不能輕視戒法,……尤其不要犯了譭謗正法的重戒,以免來生下墮三惡道之中;不要把破法的行為當作護法來看。
《優婆塞戒經》卷1〈4 解脫品〉:
「善男子!諸外道等獲得非想非非想定壽無量劫,若不能得解脫分法,當觀是人為地獄人。
若復有人阿鼻地獄經無量劫受大苦惱,能得如是解脫分法,當觀是人為涅槃人。
善男子!是故我於欝頭藍弗生哀愍心,於提婆達多不生憐念心。」(CBETA, T24, no. 1488, p. 1037, b1-7)
凡夫以及外道們,誤解佛陀所說的解脫境界,常常錯把意識一念不生的境界,當作是無餘涅槃的境界,乃至把更為粗淺的「未到地定」,以為那個時候的覺知心,或者那個時候所顯現的境界,就以為這樣就是親證了解脫;就算證得初禪的一念不生,以及四禪捨念清淨的定境,這樣的人他的知見錯誤,因此他就認為這樣的定境,就是證得解脫了,但其實這些人都還沒有斷我見;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一念不生的境界,它始終就只是意識心的境界罷了,就算已經證得意識心最微細境界的「非想非非想定」,也是不離意識境界,……。
雖然無色界天人的壽命,可以高達8萬大劫,如果他沒有獲得解脫分法,也就是沒有斷我見的話,佛陀告訴我們說,我們應該要看待這個人,其實他就是如同地獄人一般,因為當他證得非想非非想定,而生到非想非非想天的時候,他在那裡享受定福,但是當他的福報用盡了以後,他所剩下的業果,就是以前還沒有往生到無色界天受報的種種罪業,他此世會生到無色界,那是因為他的定福廣大,因為非想非非想天的定境的具足實證,這是三界中最高的層次,這樣的定福廣大,而超過以往所造的小小的地獄罪,乃至餓鬼道的罪業,畜生道的罪業,就是因為他證得非非想定,所以隨重業,隨大業而報的結果,他就會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去;但是八萬大劫的定福,報盡了以後呢?如果他已經沒有福德,可以依憑的話,那他所剩下的,就只是過去所造的種種小惡業,這時候就會使他,落入地獄之中受苦,所以佛陀才告訴我們說,我們應該觀察這些已經證得非想非非想定的這些外道們,其實他們就如同地獄人一般;
反過來說,如果有的人在阿鼻地獄,也就是說,他在無間地獄之中,雖然已經在那邊住了很長很長的無量劫,這樣的人他所受的種種尤重純苦,所以叫作受大苦惱,但是這樣的人,如果他能得到解脫分法的話,也就是說他能夠斷我見的話,佛陀告訴我們,我們就應該要看待這個人,他其實是涅槃人,因為他在把我見斷除之時,最後就會離開地獄,也就是說,眾生在地獄受報的時候,如果他有機會聽聞,或者聽受地藏王菩薩為他所說解脫的法要,他能夠在那個時候,把我見斷除了,而且生起了廣大的懺悔之心,他就會立刻離開地獄,離開地獄以後,他就永遠不會入三惡道之中,所以這個人如果是很精進的話,快則一生在人間,就可以取證涅槃,慢的四生也可以取證涅槃,如果他是一個不精進的人,而且是很懈怠的話,那最多也只不過七次的人天往返,也可以取證涅槃,因此應該要看待,這些地獄中的人是涅槃人,正因為這個正理是如此的緣故,佛陀對於他成佛之前,最後一位外道法的老師欝頭藍弗,衪是生起了哀愍之心,因為佛在人間成佛的時候,第一個想要度的人,就是這個欝頭藍弗,衪這位老師教導佛陀出家前的修行,佛陀出家前的悉達多太子,證得三界中層次最高的境界,但是佛陀在成佛之後,用神通觀察,發現這個人已經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去了,佛陀這個時候又觀察,他的天福享盡了以後,就會下墮的去處是哪裡,發覺他將會下墮到地獄之中,因為他在修證非想非非想定的這個過程當中,殺害了很多很多的眾生,那些眾生因為打擾他修定,所以他很生氣,而且他也發願,要殺害這許多的眾生,正因為這些惡業,他在天福享盡了以後,他最後將會下墮地獄之中,因此佛陀對於欝頭藍弗生起了哀愍之心。
但是對於提婆達多則不會生起憐念的心,這不是佛陀對他絕情寡義,而是因為提婆達多,至少在佛陀座下時,已經曾經斷過我見,只是他我所的執著還沒有斷除,他因為私心,為了想當新佛,想爭奪佛陀的領導地位,結果犯了出佛身血的大罪,所以成就了地獄業、地獄罪,當他下地獄以後,馬上知道懺悔,因為懺悔以及斷我見,及修得神通的功德緣故,所以佛陀說提婆達多,在地獄之中猶如三禪之樂,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後悔之後,發願要生生護持正法,因為他曾斷過我見,以後才造的惡業,所以報盡了以後回人間,他是一個涅槃人,一定會證得涅槃乃至成佛,這是未來畢竟會達到的,因此佛陀看見他的未來,所以不必再額外的多生起憐念之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