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什麼是好樂外道法?如何修學才能不墮入外道法?

   邪教與外道的差別在哪裡? 》


 


一、什麼是好樂外道法?


 佛陀說:外於真心如來藏而求佛法的人,就是「心外求法」人,就是外道。

在楞嚴經中說:心外求法,不識本心,將輪迴不已。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9

「不識本心受此輪迴。」(CBETA, T19, no. 945, p. 147, a9)

反之,六祖壇經中說:「若識得本心,則是大丈夫」~~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CBETA, T48, no. 2008, p. 349, a21-23)

所以內、外道的差別,就在於有没有「識得本心」如來藏。

而樂於外道法的現象,佛陀也在經中提出一些說明:

所謂好樂「有所得者」,是為樂於外道法。

《佛藏經》卷38 淨見品〉:

「舍利弗!何等是樂外道法。

所謂有所得者。

我見者人見者,眾生見者貪者邪者。

於自相空法心生疑者,受行種種邪虛妄法,不能入於第一義空,行諸邪道,是人名為樂外道法。」(CBETA, T15, no. 653, p. 799, a21-25)

所謂有所得者,就是有入有出的境界法,也就是意識境界。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2〈一切佛語心品〉:

「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CBETA, T16, no. 670, p. 496, a24)

而一般就是會「錯以禪定境界」當作「禪的境界」,而不知「禪」是沒有境界的境界;而外道是以「有所得」的「意識境界」錯當作證得涅槃境界,所以才有外道的「五現涅槃」。

把「有所得」一念不生的禪定境界當作涅槃境界,在楞嚴經中,佛陀有開示如下: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10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

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

或以初禪性無憂故。

或以二禪心無苦故。

或以三禪極悅隨故。

或以四禪苦樂二亡。

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漏天作無為解。

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由此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CBETA, T19, no. 945, p. 153, a15-24)

也就是證得以上經書中所說的

1. 欲界定: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

2. 初禪:以初禪性無憂故。

3.二禪:以二禪心無苦故。

4.三禪:以三禪極悅隨故。

5.四禪:以四禪苦樂二亡。

以證得以上五種境界,以為就是證得涅槃,不再輪迴了,這還是墮落在外道見中,而以為證得菩提;這些都是有入有出的意識境界,就是錯把五陰中會生滅的「識陰」當作常住法,以為這樣就是證得涅槃;實不知如此證得的境界,仍是意識相應的境界,只要意識還存在,衪就能分別境界,還是能夠了知自己所處的境界,能夠了知自己所處的境界,當然是有境界法、有所得法,有所得法,必然會因為「緣的改變」而讓禪定消失,譬如說吃飯、睡覺而出定了,既然要出定,當然禪定就暫時消失了,所以這五種禪定都是有入有出、有生有滅的的生滅法,並不是從本以來就不於六塵萬法上生起一念的「本住法、常住法」如來藏,如來藏才是不入不出的「大龍常在定」。敬請看六祖壇經所說: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CBETA, T48, no. 2008, p. 357, c26-27)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無念為宗」者,尊大定也。」』

(CBETA, T48, no. 2008, p. 346, c7)

 二、經中說證得四禪的外道,生增上慢,而下墮阿鼻地獄。

《大智度論》卷171 序品〉:

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謂得四道。

得初禪時,謂是須陀洹;

第二禪時,謂是斯陀含;

第三禪時,謂是阿那含;

第四禪時,謂得阿羅漢。恃是而止,不復求進。命欲盡時,見有四禪中陰相來,便生邪見,謂:「無涅槃,佛為欺我。」惡邪生故,失四禪中陰,便見阿鼻泥犁中陰相,命終即生阿鼻地獄。

諸比丘問佛:「某甲比丘阿蘭若,命終生何處?」

佛言:「是人生阿鼻泥犁中!」

諸比丘皆大驚怪:「此人坐禪、持戒,所由爾耶?」

佛言:「此人增上慢,得四禪時,謂得四道故。臨命終時,見四禪中陰相,便生邪見,謂無涅槃;我是阿羅漢,今還復生,佛為虛誑。是時即見阿鼻泥犁中陰相,命終即生阿鼻地獄中。」

是時,佛說偈言:

「多聞持戒禪,  未得無漏法;

 雖有此功德,  此事不可信!」

是比丘受是惡道苦。

是故知取亂相,能生瞋等煩惱;取定相,能生著。菩薩不取亂相,亦不取禪定相,亂、定相一故,是名禪波羅蜜。」(CBETA, T25, no. 1509, p. 189, a11-b2)

  

三、『好樂有所得者,於我法中即是邪見,是名大賊,一切世間天人中賊,是名一切世間怨家諸佛大賊。……

是人則是不供養佛,不供養法,不供養僧,強入我法,形是沙門,心是外道,為盜法人。』:

《佛藏經》卷38 淨見品〉:

舍利弗!何等是樂外道法?

所謂有所得者。

我見者人見者。眾生見者貪者邪者。於自相空法心生疑者。受行種種邪虛妄法。不能入於第一義空。行諸邪道。是人名為樂外道法。

舍利弗!不可試以種種色衣,若白衣人若著袈裟,有如是不善有所得見,皆名外道。

於我法中出家受戒是人應試。何以故?

有所得者,於我法中即是邪見,是名大賊,一切世間天人中賊,是名一切世間怨家諸佛大賊。

舍利弗!是邪見人,我則不聽出家受戒。

舍利弗!一切法無我,若人於中不能生忍,一切法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不能信解,於我法中所受供養,名為不淨,是人則是不供養佛,不供養法,不供養僧,強入我法,形是沙門,心是外道,為盜法人。(CBETA, T15, no. 653, p. 799, a21-b7)

 

四、如何修學才能不墮入外道法?

 禪定是通外道的,如果背捨欲界貪愛而證得初禪者,但是「沒有斷我見」,就是說證得初禪者「仍以意識為正歸依」,仍不知「識陰的虛妄」,仍是「錯把」「虛妄的意識」當作「常住真實的」,那麼雖然「離開欲界愛」「證得初禪」,但是在「尚未斷我見」的狀態下,仍是一個外道,所以至少要有「聲聞初果」「斷我見的功德」,才不會墮入外道中;就是說證得禪定,要判定他是不是外道,就是要看他有沒有「斷我見」的正知見。

 

五、還有所謂的邪教者,至於邪教與外道之間的分野,摘錄自

《正覺電子報第17 9697頁》提示於下:

所謂邪教者

一、教人生病了不必看醫生,只吃符灰、香灰;或者是只持咒語,希望因此就可以痊癒。

二、騙財又騙色,以種種美妙玄想的言語,來騙取他人的錢財與美色。

三、教令具有美色的徒弟與他們上床或進入密壇合修雙身法,達到發洩淫欲的目的。

四、教人自殺而生天國,在自殺以前把所有的錢財都交給他們。邪教的表象大約如此。

所謂外道者

一、心外求法,故名外道;也就是說,外於真心如來藏而追求佛法者,都是外道。

二、以外道法所主張的「常住不壞的離念靈知」意識覺知心作為常住法,名為常見外道。

三、以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心之自性(見聞知覺性)作為真如、 佛性者,同樣是落在意識心所    擁有的自性中,落入我所之中,同於常見外道法,所以也是外道。

四、以西藏密宗男女合修邪淫法門的外道雙身法門,來取代持戒清淨、遠離淫欲的佛教修行正法,名為外道。

弘揚這些外道法的人,不論他們是否身穿佛教法衣,不論是否出家,都是外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