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第001集
從認識與分辨涅槃道開始之一——次法是涅槃道資糧
正墩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人活在世間,總是不離身、口、意三業。身業,指身體所造作出來的種種行為;口業,指從嘴中所說出來的種種話語-惡口、兩舌、绮語、妄語;意業,指能引生經由身、口造作業行的一切心念。比如心中起了貪念和瞋心,才會透過身行去造作燒殺擄掠的惡業;或者為了沽名釣譽,在大眾面前說自己是開悟的聖者,因而犯下大妄語業。《地藏菩薩本願經》卷1〈如來讚歎品 6〉 佛陀開示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可見一切罪業,都是來自於內心的不如理作意和隨之而起的身口業行,所以我們當「善護三業」,以免一不小心墮落三惡道,要重得人身就很難了。
在諸多佛典故事中,記載著 佛菩薩和弟子們在修學菩薩道的過程中,曾經發生的曲折離奇、感人肺腑的真實事跡;但那絕非天方夜譚,而是因果律的具體展現,每篇都值得我們深思,並作為我們修行的榜樣或借鏡。以下摘錄《賢愚經》第13卷中〈沙彌均提品第六十二〉,文中記述沙彌均提往昔如何淪落為狗,後來值遇尊者舍利弗而得度的故事,茲翻成白話如下: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在二千五百年前,眾生得度的因緣成熟,世尊就示現於印度,當時的社會對於階級存在著一種非常鮮明的種姓制度──所謂婆羅門(出家人祭司、具有最高的權威)、剎帝利(王公貴族)、吠舍(農工商)、首陀羅(奴隸)等四種,彼此存有種族歧視的差別對待,最受歧視的是屬於奴隸的首陀羅種(首陀羅之下有賤民,只能做低賤的清潔穢物或喪葬的工作,是不可接觸者)。
在正偉親教師開示的學佛釋疑(三)第104集提到:
自從2019年12月初醫界首度發現由冠狀病毒引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由於人群聚集、交通便捷、民眾衛生習慣不良加上僥倖心理等種種緣故,病毒已迅速傳播至世界各地,不到兩年的時間,已造成超過一億例確診個案、數百萬人死亡的人間慘劇。台灣一向稱為寶島,地理位置四面環海,醫療水準和國民素質都很高,具有天時地利之優勢,但還是不能免於病毒的侵入肆虐,今年5月以來新冠疫情漸趨嚴峻,政府和民眾絲毫不能有自滿、鬆懈和自私之想。
瘟疫的大流行,從古時的肺結核、鼠疫、黑死病到這二年爆發的新冠肺炎,奪走了許多寶貴的生命、重創各個國家經濟命脈,造成人心恐慌、骨肉離散、精神憂鬱等災難。然而,不管是瘟疫的流行也好,水火風旱災也好,刀兵之災也好,乃至個人的富貴、窮通、壽夭也好,都離不開三界「因果律」的軌則。也就是說,小自個人的貧富、貴賤、智愚,大至國運的昌盛或衰微,莫非「因緣果報」的具體實現。如《大寶積經》卷五十七有云:「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首偈明確的點出:只要造作了善惡業,那些業就有一種功能性,好比種子一般,就會儲藏在自己的心田裡,就算經過了百千劫,也永遠不會消亡;直到有一天過去的業因遇到了相應的緣,就會引生果報讓自己去承受。
以「布施」來說,假使過去世能廣作布施,今世就會饒富資材、衣食無憂;反之,如果慳貪成性,就會落得窮愁潦倒、衣食不濟的窘境。又如過去世不殺生食肉者,今世必感得身體健壯、長壽少病的果報;反之,必落得羸弱多病、而難以長壽考。這也可以間接的證明,如果吾人往世沒有造作能引生新冠肺炎的惡業,即使住在疫情最嚴重的都市,也不致遭受池魚之殃。為證明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的道理,茲恭錄《增壹阿含經》卷 26〈等見品〉中 佛陀說完「琉璃王消滅釋迦族」的故事後所作的開示:
約三年前,因山會友,結識了金子。初識她時,她可是忙的不亦樂乎,在某知名的電子公司上班,領有固定月俸,還有兩個十來歲的孩子得照顧,讓她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但也因為身心如陀螺般不停地轉著,身體常覺得相當疲累,所以常利用假日到山上舒展筋骨藉以平緩身心壓力。
那時的金子由於日復一日不停地忙碌,生命中一味地被「忙」與「盲」互相交替、流轉充塞著,因而漫無目標的人生困惑感油然而生,所以金子有空就會到山上接觸大自然,藉以洗滌塵世的紛擾。每當看到青山嫵媚、遠山含笑,大地猶如慈母般擁抱著每位過往的旅人,任由眾人踐踏卻總是無語地包容著萬物,從來不會生起一念憎心和說一聲「累」字,金子便打從心裏思索著:如果能學到大地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氣度胸襟,還有啥事會令她放不下與煩惱的呢?但是,有時思想只是一種自我平衡的療傷安慰劑而已。實際上,金子內心裏仍是充滿著許多對人生際遇的不平與辛酸想法,不知該向誰傾訴才好?
時光荏苒,與金子在山上不期而遇的萍水相逢,至今約莫有三年未曾謀面了,有天路過故居,順道去探望了她,一見面就聽她直喊:「好空虛!好空虛!整天就像隻無頭蒼蠅般,到處閒逛、四處遊走,不知要將自己擺在那裏?不知何處是心靈歸處?……」
問她:「不是忙於上班,又要帶小孩,又在閱讀她喜愛的佛書,已經忙得人仰馬翻了,怎麼還有時間無聊呢?」
她說:「景氣不好,約半年前就被公司遣散了,無力撫養兩個小孩,只好送給前夫撫養了,含莘茹苦照顧了十幾年的孩子,突然間不再相依為命了,心裏很是不捨與無奈;又加上工作也丟了,似乎失去了生命中所有的東西,頓時有空無一物之感,真不知此後何去何從?」
她還問我:『為什麼學了五年的○○道,對她自認為很苦的生命卻一點都派不上用場,這是為什麼啊?」
又埋怨道:「在人生的舞台上一旦中空、停擺了,真不知如何面對自己?為什麼這個『我』,老愛東攀西攀的、永遠不想停下來?難道人要一生被這個如猿猴般『到處攀取的我』擺佈嗎?很是累人呢!」「又人生很是矛盾咧!當面對太多事情須要做時,總是希望能較輕鬆點,而無事一身輕時,又說無所事事,豐盛筳席吃多了嫌膩,養生蔬食挾多了,又嫌淡而無味,到底要如何才能滿足這個永不知足的、慾壑難填的令人不知所措的『心』呢?」
金子向我吐了滿腔的苦水,基於安慰的立場,只輕描淡寫地告訴她兩個字:「情執」。
是的!我們不妨放眼觀察身邊的朋友:是不是被眷屬纏縛而不能捨離?總是習慣且歡喜地被「情執」的繩子所牽絆繫縛著;一旦繩索的因緣盡了、斷了,本可還我自由,悠遊自在的馳騁於空曠的原野間了,但大多數人卻經常如脫韁的野馬般,失足狂奔!除非又有另一條繩子再把馬頭套住,才不會因太自由而亂竄、不知所以?
當生命中跳出了某種物象的框架,擺脫了習慣性的生活模式,人常常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該如何安排新的生活?雖然平常心裡常想:如果能自由自在多好!但是一旦結束、完成了世俗責任義務後,還又掉入無所依靠的不自在中,不知如何自處、不知自己的人生定位何在?在這過程中我們是否應該思惟、體驗這無常人生: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旦緣盡了,我們內心是否可以不因無常的無情洗禮而深受撼動?是否能放下依依不捨的情愫,心不隨境轉,能隨時隨處自在地面對孤獨,享受孤獨?可不可以不空虛而過著充實的人生,不讓生命像「無根」的浮萍般四處流浪與飄泊?
「生活要如何自我的提昇才能有益於人類的生命?尋尋覓覓何處是我的故鄉?」這個嚴肅的人生問題,應該是每個人必須認真探討的。
自是不歸歸便得,不知故鄉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待來為你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