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中的佛法 (763)
- Oct 18 Tue 2022 14:26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楞伽經》中 如來開示了另外的二十三種外道涅槃中的第五種。21
- Oct 11 Tue 2022 08:0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楞伽經》中 如來開示了另外的二十三種外道涅槃中的第四種。20
- Oct 04 Tue 2022 08:0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楞伽經》中 如來開示了另外的二十三種外道涅槃中的第三種。19
- Sep 27 Tue 2022 19:1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楞伽經》中 如來開示了另外的二十三種外道涅槃中的第二種。18
- Sep 20 Tue 2022 17:22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楞伽經》中 如來開示了另外的二十三種外道涅槃中的第一種。17
- Sep 13 Tue 2022 17:0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楞伽經》所說真正涅槃是:【妄想識滅,名為涅槃。】16
- Sep 11 Sun 2022 17:00
✪生活中的佛法~8月15日中秋節月光菩薩聖誕 給我們的省思?!
一) 看了朋友傳來以下二)關於「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恭迎月光菩薩聖誕日」的文章,難免令人心生歡喜,因為文章中提到:
「月光遍照」在佛法上表意靜定,清澈光明,映照萬物,容攝芸芸眾生,使之免受貪、嗔、痴三毒煩惱之苦。」--
- Sep 06 Tue 2022 19:00
✪生活中的佛法 ~當身有病苦時,如何讓心不受苦?
人生在世,免不了出生之苦、衰老之苦、病痛之苦,以及死亡之苦。除此之外,還有所求不遂之苦、親愛別離之苦、怨家聚會之苦,以及五陰熾盛之苦。前四者屬於身體上的變異所產生的痛苦,後四者屬於心理上不能自在如意和邪見熾盛所引生的痛苦。而身苦和心苦是互相交織、增盛的,如不能善加調攝,在八苦的含攝下,勢必引生無量無邊的人生苦痛!雖然身體上的苦在所難免,但是心理上的苦(指煩惱)卻可以透過善知識的教導,經過如理作意的思惟以及反覆的觀行來減輕或滅除。以下就依《雜阿含經》卷五第107經中 佛陀及聖弟子的開示,闡釋「身苦心不苦」的正理。譯成白話如下,希望對大眾有所助益:
有一段時間,釋迦牟尼佛住在婆祇國設首婆羅山的鹿野深林中。那時有位一百二十歲的年邁長者,名叫那拘羅,由於色身羸弱,因而飽受病痛之苦。但他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了,所以想要前往拜見 佛陀和一向敬重的熟識比丘,於是來到佛的所在,頂禮佛足後退坐一旁。
長者稟白 佛陀說:「世尊!我年老體衰,身體羸弱多病,今日,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力氣,特地前來拜會 佛陀和我一向敬重、熟識的比丘,祈願 世尊能為我說法,令我在生死漫漫長夜中能解脫煩惱痛苦,獲得安樂。」
- Aug 16 Tue 2022 08:0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第四類錯會涅槃 :誤認為五陰壞滅的境界是涅槃的境界,誤認定覺知心不動時是涅槃的境界。 13
- Aug 09 Tue 2022 10:3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如果沒有善知識的開示,受生於無想天,自稱為「覺悟」涅槃了,其實是錯誤的覺悟,不是真正的覺悟涅槃。12
- Aug 02 Tue 2022 16:3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由於還沒有斷除身見,在無想定中還會 …… 回墮於四禪定境中,仍不離四禪定境的境界相。11
- Jul 26 Tue 2022 08:0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在初禪到四禪四種定境中覺知心的自性,同樣也是變異無定而且無常。10
- Jul 19 Tue 2022 15:3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三界中的種種定境,都是有境界相。9
- Jun 21 Tue 2022 18:00
✪生活中的佛法~健康、長壽、富樂、自在的秘訣—《佛說十善業道經》讀後
近兩年來,由於新冠病毒肆虐,世界各國紛紛祭出各種不同的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禁群聚、打疫苗、停上班、關廠房,乃至封城、禁足等極端手段用以抗疫,導致各產業停擺、經濟萎縮、人心恐慌、生命殞落等種種社會問題之衝擊;加上今年2月份爆發的俄烏戰爭,更引發了全球能源、貨幣問題、糧食短缺等危機,讓原本脆弱的世界經濟更是雪上加霜,人們對生命的不確定性導致之恐懼日益加劇。然而,即使在刀兵劫、疾疫劫、饑饉劫、地震、水火風災劫等現前的時候,固然有許多人或傷或病或亡,但同樣地也有許多人能安然度過諸多劫難。為何同樣條件,同住在一個國土,當災劫來時,彼此的遭遇卻有如此差別?其中原因何在?值得我們一起來探討。
生活在世間,誰都希望能健康、平安、長壽、饒富資材、眷屬和樂、子孝孫賢;但能一生順利如意、福壽全歸者幾希? 其實,三界二十五有眾生,都不離「因緣果報」的實現:往昔所造作的一切善惡業種子(業因),都會儲存於自己的心(如來藏)中,於此世、下一世或多劫後遇到適當的機緣(因緣會遇時),果報還是得由自己去承受!因此,因緣果報是最公平的,因為業由己造,當然日後也是由自己來承擔福果或苦果啊!不過因果律的真精神,在於眾生能確實明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如此才能往生人天善趣受諸福樂,脫離畜生等三惡道之苦。現在筆者就依據《佛說十善業道經》中 佛陀的開示,略加整理闡釋之,希望對於志求人天果報或進求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殊勝果報者有所幫助。
一、十善業道乃人天之所依、超凡入聖之資糧憑藉
- Jun 14 Tue 2022 15:15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無餘涅槃中沒有三界任何一法,包含所有一切的粗細意識都不存在,但不是斷滅空。5
- May 24 Tue 2022 12:0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有一位著作等身的法師,錯誤主張佛法的根本就是一切法緣起性空;錯以一切法空作為涅槃。4
- May 10 Tue 2022 11:0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諸外道有四種涅槃,云何為四?2
- May 03 Tue 2022 10:30
✪生活中的佛法 ~ (法與次法) 須認真看待及精勤實踐佛法中對法與次法的修行!1
- Apr 26 Tue 2022 10:25
✪生活中的佛法 ~ 從菩薩的本生因緣,談濟度老虎的二則故事(下)
二、《六度集經》卷第五 忍辱度無極章第三〈雀王經〉
從前有一位菩薩示現為雀王,以慈悲心濟度一切眾生,比起世間慈母有過之無不及。他悲憫眾生遭遇種種艱困苦厄,不捨之情猶如親愛的人要離別一般。如果看到眾生趣向正道而獲得法益時,雀王內心也感到無比的歡喜!他慈愛護育眾生的善行,如同照護身上的膿瘡,總是小心翼翼的,讓痛苦日減、快樂日增!
在雀王所住的森林裡,有一隻老虎在吃獵物之肉的時候,不小心被一根骨頭刺進牙縫中,因為疼痛難以進食而坐以待斃。雀王看到牠那一副可憐模樣,內心非常的傷悲、痛楚,感嘆的說:「諸佛都以貪食為禍患,果然真實不虛!」於是立即飛入老虎口中,試圖把骨刺拔出來。牠天天賣力地拔,即使自己的嘴因此生了瘡傷,身體也漸漸羸弱,仍不間斷地持續努力,最後終於將刺拔出來,為老虎除去了口腔之患。這時雀王振翅飛到樹上,試著為老虎說法:「殺生、食肉是很兇殘、暴虐的一件事,那是最大的惡業,若換成自己被殺了吃掉,心裡會覺得快樂嗎?若能懷著推己及人之心,不為貪圖口腹之慾而殺害對方,那就猶如春天帶給萬物蓬勃的生機,是一種仁慈的展現。胸懷仁慈的人能普濟一切,他的福報好比在山谷之中發聲、必有迴響;反之,兇虐殘暴的對待眾生,禍患很快就會來臨,如影隨形而揮之不去。請你好好的思考,我所說這番因果報應的道理!」想不到老虎聽聞了雀王的勸誡,竟然勃然大怒:「你才剛剛離開我的嘴巴,就肆無忌憚的教訓起我來了?!」雀王眼看老虎度化的因緣尚未成熟,憐憫牠的愚痴而感到難過,就無奈的飛走了。
- Apr 19 Tue 2022 15:22
✪生活中的佛法 ~ 從菩薩的本生因緣,談濟度老虎的二則故事(上)
農曆虎年談談與虎有關的佛典故事。
一般人的觀念認知,老虎是百獸之王,身材矯健、動作靈敏、爪牙銳利、吼聲響亮,森林中的小動物,無有不望而生畏、聞風喪膽者。然而,老虎雖兇猛無比、堪稱獸王,以佛法的角度來看,歸屬「六道」中的「畜生道」,乃三惡道之一。三惡道是指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都是往世造作殺生、偷盜、邪淫等惡業所應得的業報身。身為有情眾生之一的老虎一樣因業力而受生,無法逃脫欲界眾生所受饑渴、寒熱、求不得、老病死……等無量諸苦。在諸多佛典故事中,筆者找到了二則與老虎有關的記載,都因為「食」的緣故而招致煩惱、痛苦,但以特別殊勝的因緣故,得以值遇 佛菩薩而蒙濟度救拔。以下分別依原典譯成白話敘述說明。
一、《賢愚經》卷第一〈摩訶薩埵以身施虎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