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免不了出生之苦、衰老之苦、病痛之苦,以及死亡之苦。除此之外,還有所求不遂之苦、親愛別離之苦、怨家聚會之苦,以及五陰熾盛之苦。前四者屬於身體上的變異所產生的痛苦,後四者屬於心理上不能自在如意和邪見熾盛所引生的痛苦。而身苦和心苦是互相交織、增盛的,如不能善加調攝,在八苦的含攝下,勢必引生無量無邊的人生苦痛!雖然身體上的苦在所難免,但是心理上的苦(指煩惱)卻可以透過善知識的教導,經過如理作意的思惟以及反覆的觀行來減輕或滅除。以下就依《雜阿含經》卷五第107經中 佛陀及聖弟子的開示,闡釋「身苦心不苦」的正理。譯成白話如下,希望對大眾有所助益:
有一段時間,釋迦牟尼佛住在婆祇國設首婆羅山的鹿野深林中。那時有位一百二十歲的年邁長者,名叫那拘羅,由於色身羸弱,因而飽受病痛之苦。但他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了,所以想要前往拜見 佛陀和一向敬重的熟識比丘,於是來到佛的所在,頂禮佛足後退坐一旁。
長者稟白 佛陀說:「世尊!我年老體衰,身體羸弱多病,今日,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力氣,特地前來拜會 佛陀和我一向敬重、熟識的比丘,祈願 世尊能為我說法,令我在生死漫漫長夜中能解脫煩惱痛苦,獲得安樂。」
世尊告訴那拘羅長者:「很好啊!長者!你確實年紀大了,雖然身體羸弱、為病痛所苦,卻能夠靠著自己的氣力前來拜見如來,以及為你所敬重的熟識比丘,這表示你的善根成熟了。長者應當知道,你要藉由這個病苦的色身,精勤的修習不為苦所逼迫的方法。」於是,世尊為那拘羅長者開示、教導解脫道的行門,讓他能照見五陰的虛妄不實,且心中充滿了法喜。世尊開示完畢後,就默然停止,讓長者自己去思惟整理。那拘羅長者聽聞 佛陀的開示之後,歡喜的領受妙法,至誠的禮佛而去。
就在那時,尊者舍利弗坐在距離 世尊不遠的一棵樹下。那拘羅長者就前往舍利弗尊者的所在,頂禮尊足之後,退坐在一旁。尊者舍利弗問長者說:「你現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悅,臉色光滑潤澤,是因為在 世尊那裡聽到深妙的法嗎?」
那拘羅長者稟白舍利弗:「今日 世尊為我開示、教導,照破我的無明癡闇,令我法喜充滿;以微妙的甘露法門,灌沐我的身心,所以我如今六根調和歡悅,容貌潤澤、有光彩。」
尊者舍利弗接著問長者說:「到底 世尊為你開示、教導什麼妙法,讓你能照見五陰的虛妄,以致法喜充滿,如飲甘露一般,顏色光滑潤澤?」
那拘羅長者就把上述拜謁 佛陀的因緣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因為聽聞 佛陀妙法的緣故,所以能破除無明、心開意解而容顏鮮明。
尊者舍利弗問長者說:「你方才為什麼不進一步請問 世尊:『什麼是身有痛苦災患,心也有痛苦災患?又如何能做到身有痛苦災患,而心卻無痛苦災患?』」
長者回答說:「我就是為了解除這樣的疑惑,所以特地來拜見尊者,祈願尊者憐憫我,為我略為開示其中的道理。」
尊者舍利弗告訴長者說:「很好啊!長者!你現在要仔細的聽,我會為你說明白的:假使對於解脫道愚癡無聞或者產生了誤解,這樣的凡夫對於「色陰」(物質的色身)是如何積集出生、如何滅盡、執著色陰所帶來的災患、貪著色陰的韻味,以及對於色陰的出離不能如實的了知;由於對色陰的集、滅、患、味、離不能如實了知(不了知其生滅性、虛妄性)的緣故,所以愛樂於色身,執著這個色身是真實存在的我、或是我所有,因而百般疼惜、為色所繫縛。而當這個色身逐漸的朽壞,或者有了巨大的變化,他的心識也就跟著轉變,憂愁苦惱就出生了;心中有了憂愁苦惱,於是恐怖啦、障礙啦、牽掛啦、眷戀不捨的鬱結就伴隨著他而難以化解。對色陰的執著、愛戀所引生的禍患如此,對於受陰、想陰、行陰、識陰等心理層面的不如實知,誤以為受、想、行、識也是真實常住不變的我或我所,由此所引生的禍患也是一樣,沒有差別。以上所說的情況,就是身有苦患、心也有苦患。」
尊者舍利弗接著說:「那麼如何才是身有苦患、心無苦患呢?這是說,多聞的聖弟子(指證得初果以上的佛弟子)對於色陰的積集、滅盡、韻味、禍患、出離都能如實的了知;如實了知色陰的緣生虛幻之後,對於色陰就不會愛樂不捨,不再誤認色陰是真實的我或者我所有,當色陰有所變異時,心裏就能接受,心識就不會跟隨著轉變而產生苦惱;心不隨轉、苦惱不生,因苦惱而衍生出來的恐怖、障礙、顧念、鬱結也就冰消瓦解了。對於受、想、行、識四陰非我、非我所的觀察,也應該如同色陰一樣,確認它們的虛妄不實,如此,一切的憂悲苦惱也就銷聲匿跡了。能這樣確實去觀修,即使身有苦患,心也能處之泰然,而無痛苦、災患了。」
尊者舍利弗演說上述的妙法時,那拘羅長者一邊聽聞一邊向內觀察,確認五陰我都是因緣假和、無常變異之法,心中決定不疑,隨即證得法眼淨——聲聞初果。就在那時,那拘羅長者見法、得法、知法、入法,消除心中的種種疑惑,在解脫道正法中,確信將來五陰滅盡時不是斷滅空(還有生命本際如來藏獨存),因而內心無所畏懼。於是從座位上站起來,整理好衣服,恭敬合掌,稟白尊者舍利弗:「我已經超越生死之流(初果人在七次人天往返之後就可以入無餘涅槃、解脫生死苦惱),我如今歸依佛、法、僧三寶,做一個在家修行的優婆塞,請尊者為我作證,我如今盡形壽歸依三寶。」
那拘羅長者聽聞尊者舍利弗所說的妙法之後,內心充滿歡喜,作禮而去。
從以上經文記載,我們可以發現:世尊對長者有關解脫道的開示較簡略扼要,乃見有其他因緣故,世尊於後默然而住,因已道出其中精髓,長者方 能照明自己的心地,豁然開朗,法喜充滿。其後再向尊者舍利弗請法,尊者針對 世尊的開示進一步為長者分別解說其中道理,長者透過仔細思惟、觀察之後,終於對五陰的虛妄不實(不是真實的我或我所)確認無疑而心得決定,證得法眼淨——聲聞初果,而得心無所畏。
學人當知,證得聲聞初果是解脫的第一步,但要證得初果必須先建立解脫的正知見,也就是對於五陰的內涵要如實知,對於五陰的本質要如實知,然後透過如理作意的思惟和觀行,確認五陰的一一陰都是因緣假和、無常、生滅、變異之法,因而不再錯誤計著五陰是真實的我或我所有(因為意識是生滅法,當色陰敗壞、意識斷滅時,誤計意識為我之「我」已經不在,則「意識我」所認知之「我所」當然也跟著不存在了。)至此,「五陰非我、非我所」的正知見已經確信不疑、不可轉易,就不會對虛幻的五陰身有所貪著、愛戀,不會在五陰身產生變異(如衰老、病痛)時,惶惶不可終日乃至憂鬱、恐怖了。
以上所說,乃是承 佛及聖弟子所開示「身有苦患、心無苦患」之妙法,吾等當信受奉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