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度集經》卷第五 忍辱度無極章第三〈雀王經〉
從前有一位菩薩示現為雀王,以慈悲心濟度一切眾生,比起世間慈母有過之無不及。他悲憫眾生遭遇種種艱困苦厄,不捨之情猶如親愛的人要離別一般。如果看到眾生趣向正道而獲得法益時,雀王內心也感到無比的歡喜!他慈愛護育眾生的善行,如同照護身上的膿瘡,總是小心翼翼的,讓痛苦日減、快樂日增!
在雀王所住的森林裡,有一隻老虎在吃獵物之肉的時候,不小心被一根骨頭刺進牙縫中,因為疼痛難以進食而坐以待斃。雀王看到牠那一副可憐模樣,內心非常的傷悲、痛楚,感嘆的說:「諸佛都以貪食為禍患,果然真實不虛!」於是立即飛入老虎口中,試圖把骨刺拔出來。牠天天賣力地拔,即使自己的嘴因此生了瘡傷,身體也漸漸羸弱,仍不間斷地持續努力,最後終於將刺拔出來,為老虎除去了口腔之患。這時雀王振翅飛到樹上,試著為老虎說法:「殺生、食肉是很兇殘、暴虐的一件事,那是最大的惡業,若換成自己被殺了吃掉,心裡會覺得快樂嗎?若能懷著推己及人之心,不為貪圖口腹之慾而殺害對方,那就猶如春天帶給萬物蓬勃的生機,是一種仁慈的展現。胸懷仁慈的人能普濟一切,他的福報好比在山谷之中發聲、必有迴響;反之,兇虐殘暴的對待眾生,禍患很快就會來臨,如影隨形而揮之不去。請你好好的思考,我所說這番因果報應的道理!」想不到老虎聽聞了雀王的勸誡,竟然勃然大怒:「你才剛剛離開我的嘴巴,就肆無忌憚的教訓起我來了?!」雀王眼看老虎度化的因緣尚未成熟,憐憫牠的愚痴而感到難過,就無奈的飛走了。
說完了這段本生故事之後, 佛陀向隨行的比丘們開示:「當時的雀王就是我的前身啊!而那隻頑冥、不受教化的老虎不是別人,正是處心積慮要置我於死地的提婆達多!」
上舉二則佛典故事,都是 釋迦世尊往昔修學菩薩道的過程中,方便濟度老虎的真實故事。第一則故事,菩薩示現為王子身「捨身飼虎」;第二則故事,菩薩示現為雀王身「為虎拔刺」。儘管故事情節不同,但一以貫之的是菩薩的悲心;菩薩心心念念於救度眾生,如 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即是菩薩道精神的最佳展現。然而 佛菩薩的慈悲是「大慈大悲」,其慈悲遍及三界六道一切眾生,所以在修道因緣成熟時,惡人要度、老虎要救,即使造作五逆十惡、誹謗正法而下墮無間地獄的眾生也不能放棄!此其一。
其次,上面二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不可看輕一切眾生。昔時雖為老虎,畜生惡業報盡之後也會轉生為人,若因緣殊勝,還能值遇 佛菩薩而證得羅漢果或菩薩果,亦未可知。釋迦佛有一世即示現為「常不輕菩薩」,經中記載:【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以菩薩所見,舉凡四聖六凡眾生乃至螻蟻、蚊蠅等低等生物,都是平等平等無有差別,因為一切眾生的生命本體——如來藏,同樣自性清淨,具足一切功德,只要發願用功修行,應斷除的煩惱染汙都能斷除淨盡,應證得的佛法智慧都能具足實證,則如來藏中含藏的一切功德都能具足顯發,則為成佛之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