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貼 令學法滿所需的 威.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24/5487-a24_001

第001集

從認識與分辨涅槃道開始之一——次法是涅槃道資糧

 正墩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系列佛法講座。

正覺教團過去以來的電視佛法教學節目,為大眾所宣說的內容,大多著重於有關如何悟入菩提、實證涅槃的重要觀念,即便已經儘量以淺顯的方式來講解,但仍有許多人反應覺得內容太深。因此,顧及能利益更廣大愛好佛法的學人,在這個三乘菩提系列的講座,便規劃以佛法證道修行中有關法與次法的內容,來向大家講解「實證菩提所必要滿足的資糧」——「次法」的修行基礎,讓大家更能清楚掌握修學佛法的過程次第,以及在進入覺悟佛法智慧修行之前的基礎學習,可以免於被錯誤的觀念所誤導而盲修瞎練、徒勞無功。這裡所講解的內容,是根據 平實導師的著作《涅槃》一書,對於所有想要覺悟佛法智慧、實證涅槃的佛弟子,應當再進一步地詳細且應反覆閱讀及思惟這本書的內容,方能更清楚明白佛法涅槃修證的真實意趣。

想要求實證佛法,包括大乘佛菩提以及二乘解脫道聲聞菩提涅槃之人,應當對佛法修證的次第要有正確的認識。佛法修證的次第,一般而言可以依次分為: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等不同的時期進程。在第一個階段的資糧位,就是要修集能逐漸悟入佛法的智慧的所有資糧,這些應修集的菩提資糧的範圍,其實函蓋很廣,總體來看可以分成兩類,那就是福德資糧,以及智慧資糧。所謂的福德資糧,意思是說,由於這樣的福業的修集,所以在今時可以獲得隨順的資具,還有豐饒的財寶;並且能值遇真福田——也就是真正的善知識,能讓自己遠離種種的障礙,使得自己能於佛法修證上專注而精勤修行。所謂智慧資糧,意思是說,由於這樣智慧資糧的修集,所以能夠成就聰慧,在幫助自己的修證佛法上面是有力、有能的,可以因此解了善說法與惡說法義的差別,而獲得隨順於學習正確的法理與義理的教授教誡。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修學佛道從凡夫因地到究竟成佛,在菩薩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過程當中,任何一個時期也都有各自相應而必須修集的資糧,而不是只有在資糧位時才需要修集菩提資糧。只是在資糧位中因尚未見道,所以此階段所需資糧扮演的功能,著重在所謂對有情在佛法的相續成熟對治;也就是在菩薩道持續不斷的修行過程當中,一世又一世滿足成熟有情能趣入開悟佛法的條件,對治排解在見道上的障礙。在這段見道前的「資糧位」時期,因為善法資糧已積集的緣故,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加行位」,修行證入開悟的種種方便加行,而才再有下一個階段「見道位」——開悟佛法智慧的可能。

修證佛法的困難之處,在於存在的業障需要排除;而要將業障排除的困難之處,在於自己往世曾經造作何種的障法之業,往往渾然不知,以至於無法將自己在過去所犯的過失有機會矯正過來,而無法造作悔過滅罪的善業、淨業,因此導致無法排除業障,而成為實證佛法的障難。因此,「無障」也是涅槃資糧之一。有情身心內外有種種障礙:因資糧匱乏,因猛利的煩惱,因過去世所造作的惡業引發的身心疾病,因樂著於世間法戲論,因放逸,因無法親近善知識得到隨順解脫的教導,因居住所在是無法安隱之處,所以造成種種善法不能去修行,而讓自己無法進一步修行解脫;在修證涅槃的道路,這些障礙都應當要排除。並且必須要能斷除所有因為惡見而引起往生惡道的煩惱,要具備分辨真正佛法與外道之間的差異的能力,才不會因為邪見而造下謗法的極重惡業;而這個能辨別正邪的能力,便是建築在聞、思正法的基礎上。因此「值遇善知識、聞思正法」,也是出離世間解脫修行的資糧之一。

由於長久以來,外道邪見滲入佛門之中,令有心學習佛法的人,真假難辨;甚至教導佛法的人,本身被邪見所誤導,如何有能力能讓弟子實證佛法呢?因此復興佛教,其中重中之重的當務之急,就是不斷地教育佛門弟子正確的觀念,而能捨棄外道邪見,不墮於蘊處界「有」的境界當中;並對覺悟佛法的根本、涅槃的種種義理能正確的理解,而後如理作意思惟,生起對真實涅槃的聞慧、思慧。然而,即便已經對涅槃之理能真實理解,但是否能進一步實修而證得,還得要看每一個人對於離苦之意願,以及了知離苦之道,然後付諸實修,方能證得涅槃。因此「善法欲」,也是涅槃資糧之一。

另外,如果是沒有定力來降伏性障、使心安止,最多只得乾慧、沒有實證涅槃,並不會有解脫的實質。所謂「先以定動,後以智拔」,必須以定力作為依憑,然後斷除見結、有結,方能實證解脫;並非只因聽聞、觀行後而知解正見,便可稱為是實證解脫,必須是對三乘菩提所說涅槃,有證轉能力與功德的實修。所謂證轉,意思是說已能夠調心而出生定力,證得三乘菩提時方能運轉所證智慧而得涅槃。在親證涅槃法之前,應當要先自我審視:相應於實證佛法的涅槃資糧——應先具備的種種次法,是否已經先修習並得滿足?如果本身並不真的樂於修清淨梵行,相反地是廣貪諸欲,沒有發起聲聞或菩薩種性,對於涅槃真實理不能夠信解,內心相信的是五蘊或是意識為真實法;這樣縱使修習了禪定,甚至也已有了定力,仍無法實證涅槃。修學二乘涅槃者已是如此,而修學大乘涅槃者所獲得的智慧與功德,更無數倍於二乘涅槃,當然所需的涅槃資糧更是如此。

所謂涅槃道資糧的次法,首先所指的是如《阿含經》中所要說的「令學法滿」所需的威儀,指的是持五戒乃至菩薩戒等戒威儀,也指的是以守護正念、防護六根、不造作不善法,因而勤修十善等的根威儀;另外也指的是善法欲、善擇真正善知識、親近善友而受學證涅槃的法與次法;還有從由善知識教導的涅槃道資糧次法:「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而能實證未到地定或初禪。

如果是以大乘法中求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者所應有之威儀來說,那應當還要增加所謂的「廣行菩薩道、救護眾生」而修六度波羅蜜、四攝法等事行,藉此實修以發起菩薩性而入菩薩種姓之中。如果不修行這些相應的次法而卻想要具足應有威儀,而想要證聲聞或菩薩涅槃者,這是沒道理的。若於 釋迦如來所說次法三論(施論、戒論、生天之論)內涵,於布施之未來可愛因果、持戒得解脫之因果、修習十善業及禪定得生諸天之因果,心中都無淨信,也不能理解三界不同層次境界,這樣就是屬於不信因果者;不具三界境界之信根、信力,墮入三界中還沾沾自喜、自以為實證涅槃,非但不能出離三界生死,也因大妄語業而下墮惡道。

次法當中的最後部分,所謂「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然後才為學人演說解脫之法。在《阿含經》中,也說明 如來說法指出在修證涅槃「法」之前,須先修證「次法」的次第:【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惡不淨,上漏為患,讚歎出離為最微妙清淨第一。】(《長阿含經》卷1)對於次法能歡喜信樂,這樣才可以說是「堪受正法」,因此 如來才為這樣種性的佛弟子,來宣說涅槃解脫修證的四聖諦法門。如果有人在這些次法是不想要學習、不想去實修,卻誇誇其談要去求證三乘涅槃,這當然是毫無道理的。

由於涅槃解脫之法甚深難解,與世俗所知、所欲、所愛樂的大異其趣、互相背離,常樂於世間法的無明眾生,對於出世間法難以相信,更不用說能夠實證。諸方大師所說的涅槃,都不離意識情解想像之說,皆墮在以識陰六識生滅之妄心,欲求入住無生無死之涅槃境界中,但這豈不是想要以生死之法要住於不生死中?但這樣的愚人反而卻誹謗正法,正是:【清濁異流,明愚異趣;忠侫相讐,邪常嫉正。】(《羅云忍辱經》)末法大師們所認同的「涅槃」道理,本質卻是生滅法,是「與俗相契、俗之所珍」;反倒是真善知識所說超越五陰境界、真實如如涅槃的道理,卻不被末法大師與佛門四眾所認同,正是「與俗相背、俗之所賤」。因此,凡是想要覺悟菩提(實證涅槃)之人,都必須先在菩提資糧的種種次法用心,而且廣泛地修行,長時熏習正知正見,如實了知三界境界與蘊處界之具足內涵,並轉易心中對於蘊處界自我愛樂與貪著之世俗知見,才有可能轉變本來的邪見而實證涅槃。

《阿含經》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惡不淨,上漏為患,讚歎出離為最微妙,清淨第一。」凡是想要修證二乘涅槃的佛弟子,必須先瞭解且深信這些順解脫分的菩提資糧修行——布施、持戒、修十善業以及禪定的因果論;修十善業得受生於欲界天,修習四禪、四空定得生色界、無色界天,了知三種天界差別的生天之論。這樣已知三界境界的內容與差別,才能了知出離三界境界的道理,便不再將三界中的境界錯認為出三界的涅槃境界。先建立這些基本的正知見,然後才可能信受正真無誤的解脫涅槃正理,才有可能實修而親證二乘涅槃,否則將落在三界境界,卻誤以為已出三界。如果不先修次法、確立正知見而直接修證二乘涅槃,都不免錯會而成就大妄語業,仍有可能在實證後因故而退轉。所以說,對於次法的正確認知,這是學佛人非常重要而且基本的事;次法的修學內涵,無庸置疑的更是一切佛弟子修學三乘菩提的基礎工程。

如果對人天善法、離欲梵行的因果能信受不疑,已具足「次法」,再有未到地定的實修,然後能進一步修行「欲為不淨」,遠離欲界財色名食睡之貪著,發起初禪;接下來便進一步「上漏為患」,色界天之禪定清淨境界雖名梵行,但仍然不是沒有漏失的,還有生死,仍屬於「上漏」,不離輪迴苦;最後進入「出要為上」的修證,也就是說從解脫上漏的色界而來到無色界,但無色界尚有意識與定境法塵,不免還有行苦,仍然不離輪迴生死。這樣學人已知、確認三界境界皆是虛妄無實,都不離生死苦,然後便可以為他們解說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實證涅槃的法,令他們可以證得法眼淨——成初果人。然後在 如來座下出家,觀行一夜後,本來就已經得初禪及以上禪定,或者聽聞「欲為不淨」的道理而能從深心中信受,因為心得決定而發起初禪,因為聞法之後繼續深入觀行而得證慧解脫阿羅漢。如果本來就已經具足四禪八定降伏三界愛,在這樣一夜深觀之後便得證俱解脫阿羅漢;這樣的如來聖弟子,都是觀行已畢,而自知是「我生已盡、不受後有」,也知道「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便來到 佛前稟告,世尊當場即予隨喜認可。

然而末法時期的學人,對「次法」的認識有偏差,有些人將次法當作涅槃法,以為布施、持戒、人天善法或者禪定就是證菩提;另一部分的人,則是努力在布施、持戒等福業的次法,但卻不再進一步求離欲,對於「梵行已立」證入初禪不可得。其實這些人應當求證未到地定,因為這是次法中應當自修之果;具備這樣的未到地定以後,知道自己已經降伏欲界心,這樣才能支持自己去取證初果。而在此之前,也都應當知解布施、持戒的因果而樂於實行,才可以說是深信因果。在往世曾經修習布施行、持戒行而有這樣的善法等流習性,已經積集相應的證涅槃應有的涅槃資糧福德;接著再觀察這樣的人,是否進一步對於「生天之論」信受?如果對於四禪八定等生天之論的因果都不相信,對於三界層次不理解或者根本不信受,卻強要論說涅槃的果證,而以種種定境中的離念靈知當作涅槃,便成大妄語業。

落入五陰之中而說是證涅槃的人,都是因為對生天之論的道理沒有正確的認識,對三界境界沒有具足的理解,才會把欲界五陰或色界五陰,以及無色界四陰的生死境界,錯認為是已離三界生死的涅槃境界;如來說這樣的人不是佛門中的法師,因為已經落入常見外道中而不自知。由此可見,修學「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離為要」等次法,是實證涅槃的必要條件。

今天的解說到此。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