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8/22
菩薩正行第22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菩薩生悲因(下)
部分重點摘錄:
《優婆塞戒經》卷1〈3 悲品〉:
「又見眾生信邪惡友, 終不追從善知識教,是故生悲。」(CBETA, T24, no. 1488, p. 1036, b19-20)
邪惡友不一定會滿臉橫肉給你看,乃至很多的邪惡友,他是以慈悲的相貌來示現給你看,邪惡友就像魔鬼一樣,很會掩飾自己,譬如天魔波旬,他化現出來的時候,一定是長得非常的莊嚴,非常的俊俏,非常的斯文,絕對不會示現青面獠牙的樣子來嚇人的法相來誤導你;但是很多人沒有智慧去分別,這個當中的道理跟內涵,就會相信表面上慈眉善目,實際上內心卻是邪惡的邪惡友;……當菩薩看到這些人只看到表相,無法追隨真實的善知識,菩薩也會對眾生生起悲心而去憐憫他們。
《優婆塞戒經》卷1〈3 悲品〉:
「又見眾生多有財寶不能捨施,是故生悲。」(CBETA, T24, no. 1488, p. 1036, b20-21)
《優婆塞戒經》卷1〈3 悲品〉:
「又見眾生耕田種作、商賈販賣一切皆苦,是故生悲。」(CBETA, T24, no. 1488, p. 1036, b21-22)
《優婆塞戒經》卷1〈3 悲品〉:
「又見眾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屬、宗室不相愛念,是故生悲。」(CBETA, T24, no. 1488, p. 1036, b22-24)
《優婆塞戒經》卷1〈3 悲品〉:
「善男子!有智之人應觀非想非非想處所有定樂,如地獄苦,一切眾生等共有之,是故生悲。」(CBETA, T24, no. 1488, p. 1036, b24-26)
因為有樂其實就是苦,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心中總是打量著,我如果沒有每天繼續這樣打坐,進入定境,進人這個定境當中,那我這個快樂,何時都有可能會失去、會退失,是何時會失去退失呢?心中就有這種憂苦,所以他就想要離開這種憂苦,可是要怎麼離開這個苦呢?他認為只要把快樂丟棄,就沒有苦了,因此他捨棄了這個境界以後,就沒有恐懼喪失快樂境界的苦……然後一直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定,對自己是否住在定境中的事情,完全不加以了知,也不了知自己是否還存在,也就是說,要把他滅除,經典說的「想」,其實就是了知性,不只是指語言文字妄想的想,而是對於境界的了知性,這樣他就進入到「非想非非想定」之中,他就不知道有自己存在,不反觀自己的存在,也不知道還有沒有了知性繼續存在,不這樣反觀,所以修證層次最高的外道,他們證得了「非想非非想處定」,他們就會以為這樣就是涅槃,他們就覺得這樣是很安穩的,他們就以為這樣就是涅槃的境界,因為這其實是錯誤認為無餘涅槃的境界,因此誤以為自己已經解脫生死繫縛了,所以他就住在非想非非想處定當中,因些他出定以後,就會覺得很快樂,所以他在非想非非想定中,並沒有身體覺觸的樂,也沒意識心的樂,只是因為很安穩,所以他出定以後,是心喜悅的,這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定樂的定義;但是定樂為什麼猶如地獄之苦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