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中的佛法 (763)
- Jan 26 Tue 2021 11:15
✪生活中的佛法 ~ 眾生對於生死之苦的這些逼迫,生起恐怖想,生起了厭惡想,要想出離生死苦。
- Jan 19 Tue 2021 08:00
✪生活中的佛法 ~ 心裡常常佈畏不能得到安樂。
- Dec 22 Tue 2020 14:50
✪生活中的佛法 ~精進的故事——蜜蜂王巧智度人
眾所周知,不行菩薩道(註1),無以成佛。而菩薩道的具體內涵,首先必以證悟「本心如來藏」為宗旨,然後才能走入內門以「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乃至「十度」(前面六度再加上方便、願、力、智)行利他自利的菩薩道;若不識得「本心如來藏」,只能說是在「外門」行菩薩道,正是五祖對六祖開示的:「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終究只是繞旋於佛門之外,試想一個連「明白自己的本心」也無者,即連「開悟」也無者,何有資格談成佛呢?佛弟子在學佛的過程中,務必念茲在茲,以實證「如來藏」為要務,才能一窺富麗堂皇的大雄寶殿,這是佛陀教誨佛弟子精進之處,我們必須以佛陀的教誨如說修行;當然,在開悟之前廣行「前五度」是必然的過程,是崇隆佛陀正法、對於三寶所顯「如來藏」妙法深信不疑的信位菩薩學習的路徑。在因緣成熟之下,佛菩薩乃會安排行者值遇真參實修的善知識,不會再一味地「心外求法」──外於「本心如來藏」而學「相似佛法」(註2)。
佛法的實踐,除了善知識教導修慧的正知見之外,更要修福,每一階位的莊嚴均需倚靠福德的支撐,方能圓滿成就;一部收集大乘菩薩六度萬行的《六度集經》,係彙集釋迦世尊過去世在因地行菩薩道的本生經的真實故事,不是某些人所說的是虛構的神話故事,其中〈精進度無極章〉收錄了一篇「佛說蜜蜂王經」,勸諭行者「當勤精進聽聞諷誦,莫得懈怠陰蓋所覆」故事的內容簡譯如下:
我(指釋迦牟尼佛)憶念過去無數劫時,有一尊佛名為一切度王如來,十號具足,為無量人天廣說經法。當時大眾中有兩位比丘,一位叫做精進辯,另一位名叫德樂正,一起聆聽佛法。精進辯比丘專心致志,聞佛說法即生勝解、法喜充滿,即時於法得不退轉,神通具足。而德樂正比丘,不自覺地常落入昏沉睡眠之中,對於妙法無所契悟。
- Dec 15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 ~ 大部分有情都是有苦比較多!
- Dec 13 Sun 2020 11:34
✪生活中的佛法 ~ 伊朗刑場上驚人的一幕 觸及的反思!
- Dec 08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 ~ 世間。
- Dec 01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 ~ 是自己腿短!
- Nov 24 Tue 2020 10:25
✪生活中的佛法 ~ 我們要如何廣結善緣,依於 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的〈報恩品〉當中的一段聖教開示。
- Nov 17 Tue 2020 13:48
✪生活中的佛法 ~ 應該依於 佛陀開示的四依法, 來選擇善知識,這樣來廣結善緣。
- Nov 10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 ~智慧的抉擇,這樣來廣結善緣,才是如法、如教、如理。
- Nov 03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 ~ 廣結善緣得要能夠攝受正法才是結善緣。
- Oct 27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護持外道雙身法,就是往三惡道的惡緣。
- Oct 20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談「忍辱」 — 從「胯下之辱」談起。
話說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蜂起,最後演變成「楚漢相爭」的局面。韓信就出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裡。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 Oct 13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佛弟子也應該依據四依法來與善知識廣結善緣。
- Oct 06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衆生都是根據情緒感覺而行,常常不重視實質本質的內涵,多重於表相的覺受。
- Sep 29 Tue 2020 16:00
✪生活中的佛法~得要有智慧去分辨:如何才是善淨緣?如何是染惡緣?
- Sep 22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慶生」的真實義
古今中外對於新生命的誕生,總是十分的看重與喜悅;往往自週歲起,歲歲年年乃至六十、八十大壽當天,至親好友們總要齊聚一堂,高唱「生日快樂歌」,獻上濃濃的祝福。儘管慶生的方式不一而足,最常見的不外乎切蛋糕、許心願、享大餐,年輕人則流行唱KTV、開派對、出國旅遊以示慶祝等等,藉生日之名而行歡樂之實,最終乃是希望彼此都能健康平安、快樂順遂、所願皆成。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而生命無常,現見許多人在快樂慶生、祝壽之餘,不但沒能健康壽考,反而意外頻傳,身殘體虛最後不得不坐上輪椅,甚至纏綿病榻、抑鬱以終!因此,對於「慶生」這個課題,我們必須深切的反思:「生」是一件那麼值得慶祝之事嗎?生死乃不可分隔的,那麼對於「死」又該如何看待?為何聚集那麼多人氣、那樣熱鬧翻騰的場面,「生」不但不能持盈保泰,反而每下愈況,最後總是為無常所牽,墜入死生輪迴的深淵而難以自拔!
關鍵在於,許多人對於「生由何來」這件事缺乏正確的見解。釋迦牟尼佛在《雜阿含經》(788經)中曾說過這麼一個著名的偈頌:「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由此推知對生命具有正確的知見與態度,是何等的重要!茲就管見所及,分三個層面略述「慶生」的真義——
首先,吾人應了知,生而為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切智者 佛陀 在《雜阿含經》卷15中所做的「盲龜浮木喻」可作證明:
- Sep 15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應該要以聖教為依據,應當以智慧為先導,這樣來抉擇一切所遇到的緣。
- Sep 08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需要很多的助緣,來輔助自己的成佛之道。
- Sep 01 Tue 2020 08:00
✪生活中的佛法~一世又一世的與眾生相處的來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