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對於新生命的誕生,總是十分的看重與喜悅;往往自週歲起,歲歲年年乃至六十、八十大壽當天,至親好友們總要齊聚一堂,高唱「生日快樂歌」,獻上濃濃的祝福。儘管慶生的方式不一而足,最常見的不外乎切蛋糕、許心願、享大餐,年輕人則流行唱KTV、開派對、出國旅遊以示慶祝等等,藉生日之名而行歡樂之實,最終乃是希望彼此都能健康平安、快樂順遂、所願皆成。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而生命無常,現見許多人在快樂慶生、祝壽之餘,不但沒能健康壽考,反而意外頻傳,身殘體虛最後不得不坐上輪椅,甚至纏綿病榻、抑鬱以終!因此,對於「慶生」這個課題,我們必須深切的反思:「生」是一件那麼值得慶祝之事嗎?生死乃不可分隔的,那麼對於「死」又該如何看待?為何聚集那麼多人氣、那樣熱鬧翻騰的場面,「生」不但不能持盈保泰,反而每下愈況,最後總是為無常所牽,墜入死生輪迴的深淵而難以自拔!
關鍵在於,許多人對於「生由何來」這件事缺乏正確的見解。釋迦牟尼佛在《雜阿含經》(788經)中曾說過這麼一個著名的偈頌:「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由此推知對生命具有正確的知見與態度,是何等的重要!茲就管見所及,分三個層面略述「慶生」的真義——
首先,吾人應了知,生而為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切智者 佛陀 在《雜阿含經》卷15中所做的「盲龜浮木喻」可作證明: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不?」阿難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龜若至海東,浮木隨風或至海西、南、北,四維圍遶亦爾,不必相得。」佛告阿難:「盲龜浮木,雖復差違,或復相得。愚癡凡夫漂流五趣,暫復人身,甚難於彼;所以者何?彼諸眾生不行其義,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實,展轉殺害,強者陵弱,造無量惡故。」】
《雜阿含經》卷16中 世尊復以「爪上土和大地土」為喻:
【爾時,世尊以爪甲擎土已,告諸比丘:「於意云何?我爪甲上土為多?此大地土多?」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甲上土甚少少耳,此大地土甚多無量,乃至算數譬類不可為比。」 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諸眾生,形可見者,亦復如是。其形微細,不可見者,如大地土。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學無間等。」……
如陸地,如是水性亦爾。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人道者,亦復如是。
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爾。】
《涅槃經》中 佛又如是開示:「有人捨身,還得人身,捨三惡身,得受人身;諸根完具,生於中國,具足正信,能修習道,修習道已能得解脫,得解脫已能入涅槃,如爪上土。捨人身已,得三惡身,捨三惡身得三惡身;諸根不具,生於邊地,信邪倒見,修習邪道,不得解脫、常、樂、涅槃,如十方界所有地土。」
由上列經教可知,能出生為人是多麼稀有難得的一件事。這表示「受生人界」的眾生過去世曾持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因而此世能獲得諸根完具之人身。如果此世能潔身自愛——繼續持守「五戒」,下一世能再出生為人並具有善性,這是慶生時應自我省思的首要課題。
其次,慶生時應知,「生日是父憂、母難日」,不宜放浪形骸、揮霍無度,應思有以報父母恩。《佛說父母恩難報經》的開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餔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
父母劬勞之恩、教養之德,深重如是;尤其母親,更要肩負「十月懷胎」與臨盆生產的痛楚,可謂「攜荷艱辛,懃苦百倍」。誠如《詩經·小雅·蓼莪》所言:「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然 佛陀大慈大悲,進一步教導為人子女者報恩的具體方法:
【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獲安隱處。如是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教,信法教授,獲安隱處。諸法甚深,現身獲果,義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聖眾。如來聖眾甚清淨,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眾——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最尊最貴,當尊奉敬仰,是世間無上福田。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
第三,慶生、祝壽時,不可殺生食肉、大擺筵席,以免折損福報。到底殺生食肉有何過患?
《大智度論》云:「知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
《佛說善惡因果經》:【「佛告阿難:「如向所說種種眾苦,皆由十惡之業,上者地獄因緣,中者畜生因緣,下者餓鬼因緣。於中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復次十惡,獲果有十。何等為十?殺生十者:一冤家轉多,二見者不喜,三有情驚怖,四恒受苦惱,五常思殺業,六夢見憂苦,七臨終悔恨,八壽命短促,九心識愚昧,十死墮地獄。」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六:「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
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麼當我們在「慶生」之時,何以要殺眾生肉,讓自己歡愉而讓眾生受死苦,乃至後世自己得到不清淨的異熟果報?
綜上所述而知,慶生許願時,欲求吉祥如意、福壽綿延,來世得生人天、乃至修道證果,必須以正見為導,持守不殺生等五戒十善,並以念佛、布施持戒、供養三寶之功德迴向父母,早日修學如來藏正法,邁向解脫、成佛之道,讓父母究竟安樂,以報父母之恩,如此方不忝所生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