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甘願做菩薩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所以,菩薩道裏面為什麼一定有一個誓願,叫作「眾生無邊誓願度」。就是你發了這麼大的願,一定要救度他們,那你怎麼可以毀棄你自己的誓約?即是你覺得說「真的是太累了,算啦,不要度啦!」,然而這樣也是不可以的。「眾生無邊誓願度」應該進一步來解釋,因為永遠永遠永遠的永遠,不管這宇宙怎麼成住壞空,不管你將來修行多麼好,攝受眾生的智慧能力是如何地高明,這永恆的永恆,這永恆也沒有盡頭,眾生是度不完的。你必須要體認這個事實,不管你已經成佛安樂多久,不管你再怎麼努力,眾生永遠是度不完的。你從這個時間點,你就要知道這件事情。所以你要甘願於眾生的懈怠性,你要甘願於眾生之自墮於眾生性,你要能忍受眾生的愚癡性。你不要一開始說話就想要教訓人,因為你教訓人,他也不會領情,你沒辦法攝受他;你要想,他們真的很可憐,就像我們剛才說的,他們這輩子完了,絕對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而且他們拋離了所愛,自己在中陰身裏面,分分秒秒不知何去何從,實際上是很茫然的、很痛苦的!甚至許多人因為業果牽引,他就是直接要到地獄,根本不會經過中陰。那你說,你能幫什麼忙?可以呀,你就是從你轉依的如來藏開始,慢慢的話,遇到有因緣,可以說法時,你就替他們多多莊嚴種子,讓他們至少在你成佛的時候,都已經開始修學佛法。不要說,從現在開始到你成佛這之前,你所遇過的眾生,結果最後這些人到你成佛的時候,跟學佛還八竿子打不在一起。你要開始想,你遇到的人,一定是跟你有因緣,因為呢,佛法說會被你遇到的這樣的眾生,會跟你見面的眾生,乃至跟你談話的眾生,乃至跟你共同工作等等的眾生,都是有很深的因緣的。

    因此,你要盡力的攝受,盡力攝受不是說要把他當作老太爺或是什麼,而是說你要用正法,然後呢,用菩薩所說的四件事,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來攝受他。好,簡單一句,就是讓他至少接受你的存在,讓他接受你要講的話,他不能接受的話呢,他至少不會反對。如果你反過來說「我不要這樣作,我一定要把正法抬出來,我說的,你反對也沒關係。」不要,千萬不要這樣!你這樣叫做很不隨順他人。這樣呢,法,就只有你對了,而他就剛好持有對佛法上的種種誤解,而你也沒有攝受對方的方便,這樣的話呢,你就不應該來這個娑婆世界。導師有他法主的責任,所以他在法座上,可以開經演教,直接說眾生的愚癡與對錯。可是,我們不是擔任那個角色的時候,你不需要去刺激眾生,因為眾生一定沒辦法跟你比嘛。因為你學佛的歷程也不是一劫兩劫三劫啊,《金剛經》說過,等於是當我們臨近這個法的時候,快要開悟這個法,這已經是經歷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六,能夠相信《金剛經》的,就已經經過無量諸佛,那何況是可以證得《金剛經》的真實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對眾生的平等性還應該再加強。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比如說在以前,有一個人,他要被行刑,行刑的時候當然也會很痛苦啦,一大堆人都圍著他。這樣呢,要行刑的時候,有一個人起了悲憫心,就覺得這個人還是很可憐――還是很可憐哪,那這樣的悲憫心,後來,未來未來未來世以後,他們再相逢,這個人呢――被行刑的A,就對對他生起悲憫心的B很好,這就是我們說的一見如故,對這個B可真的是很好。可是我們看看這件事情的因果,B有沒有真的在那個過去做了些什麼?沒有啊,只是那個念頭,這樣的念頭過去了而已,而且這過程中,那位受刑人的意識心是不知道的,但很奇妙的,他的末那和如來藏就能夠受持這樣B的善念,所以經過了這麼長久的時間以後,還可以顯發這樣的感恩之情。

    所以如來藏顯示的真實果報歷歷不爽,祂的整個心行就是這樣。所以呢,菩薩要學,因此不要說,這樣造了惡業,這業種被記錄下來,將來一定會受苦果,所以還要反過頭來埋怨如來藏。你要轉過這個念頭來想,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業果性可以成就,所以我們才可以自在地學佛,將來可以成佛;當我們都不去造這些惡業的時候,以後我們就會和這些惡果絕緣,這我們所領受的未來的一切都是善的境界,這樣不是很好嗎?這樣得到也才會心安理得啊!而對於以前的惡業,將來會產生的惡果,也當作是還債來想,乃至想想世間人說的「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我們肯誠心懺悔,對方的意識心即使不能感受這誠意,可是這對方的末那和如來藏也可以漸漸地領納,反正我們回饋眾生,本來就是本份事,所以業果是可以改變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但是,有的菩薩是真的是來監視你的,當然也是來保護你的。比如說,常跟隨在你身邊的護法神,從你受佛法的三歸依開始,就有36位;乃至受五戒,每一戒有5位護法神,這樣總共36+25就是61。因此除非你不是真的想要學佛,不然這些護法神就會跟著你,最少就有61位。何況你今天受的是菩薩戒,這個是「不共二乘戒」,也唯有大乘的佛子才真正能發願受持的殊勝戒。那這樣的話,你已經沒有辦法數出到底有多少的護法神在你旁邊了。因此在成就你皈依的功德的時候,他們大家就都已經知道了。如果今天你更具有證悟明心的功德,那這樣護法神的數目已經更數不清了。但是如果你今天還在懈怠的話,你想想看,在你身邊的這些護法神心裏作何感想?他會不會心裡面很失望?會不會想要離開你?假如你的懈怠實在是太離譜了,幾乎每天都不在法上用心,也都忘了在佛前的發願,這些護法神就會漸漸地離開你,因為你違背了你的誓願,並不是他們懈怠他們的職責與誓願啊!而我們在座的每一位,總有一天,你也會去攝受別人,在他旁邊作一位護法神或護法菩薩。那你以這樣的角度來看的話,現在最好還是乖一點比較好,還是精進一點比較好。


    那在轉依上來說呢?如果我們今天只是知道這個名相,也還是可以轉依。為什麼?因為我們就可以這麼想:法界中有這個真實性,祂的真實性不可能出現一個「為祂自己」的心念,或是特別選擇一個物件來作為祂的我所。那既然祂不會這樣的話,祂一定是沒有私心的;既然祂沒有私心,那你可以根據祂無私的精神去作發揮。然後你會相信說:祂既然可以出生萬法,那我也是祂出生的;既然我可以被祂出生,那同樣我也可以出生利益眾生的法,因為這個對我來說,並不吃虧啊。因為呢,眼下我們周遭沒有學佛的眾生,一百年後,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去哪裡了,不是一定能夠留在人道,不一定的!可是,當我知道我未來世會去哪裡,單是這一點,我就該慶幸了!因為你有選擇自己道路以及未來業道的能力,他們沒有啊!所以,你何必跟他們計較呢?他們現在享受一下世間法,這是他們唯一的樂趣,他們認為這就是他們的幸福啦!所以你就不需要跟他們去爭奪了吧!因為他們追求這種虛幻的幸福,就是他們不知道出世間法,你跟他們講,他們也聽不懂,根本就不相應,而且他們還可能會討厭,所以你跟他講這個做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體會到說,你也不用去剝奪他人在世間法上享樂的權力,你有因緣跟他們說法就說法,沒有因緣就不要勉強。也不要說去指責人家,或者說什麼「你怎麼那麼壞?你怎麼殺了兩個人?」或者怎麼樣。有些事情我們會用瞋的語氣來講,但通常呢,要有效果才有用。然而你要有福德莊嚴,這些法用起來才會恰如其分,你所講的,他才能夠信受。不然的話,就讓這個世間的法律去制裁就好了,你不需要去做些什麼。但是,如果看到他覺得痛苦,你還是一樣可以悲憫他、攝受他,這個一樣是有功德的,只是這道理說起來,一般的人都很難信受。(待續)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那怎樣才能做到容色熙怡?因為呢,他五根可以清淨,五根清淨以後你的面貌才會和煦。不過,五根清淨是什麼?就是不於眾生中取。也就是在眾生界中,不於五種境界中取,在境界法裡面,你不要生起愛貪,乃至強烈生起貪婪的作意。這五種境界,就是色、聲、香、味、觸。如果你說,那眾生就只有這五種境界嗎?當然你可以有法塵境,而產生種種相。但是眾生的境界,幾乎都是在這五種境界裏面。比如欲界眾生最粗重的受用的境界法就是男女貪,男女貪第一個就是色——容貌;然後聲音、香味,最後到男女的淫觸。所以呢,這五種境界就代表你從眾生中去取,不管你說是有情或是無情,你都是以這五種取來作為目標的,那現在就該把它開始轉變過來。可是菩薩總是會想,這些境界法要捨棄,真的是很難,而我們在這裡說的:是心捨,不是身捨。


    我們可以講白一點,釋迦如來現在也有在注意你,但是不說在監視你,而是 如來是很關心你,而且是所有的 如來都很關心你,因為佛佛道同。那你知道全部的 如來有多少?經典中說是無量無邊之阿僧祇的數量那麼多,也就是沒辦法計算的意思。這麼多的如來,每一位都很關心你,那每一位都會注意你。你如果要警惕自己,不要貪取這種種世間法的話,你可以想像:每一位 如來都正睜著大眼來盯著你,這樣你還能貪取得下去嗎?那我們說,這麼多人祂都有辦法盯嗎?當然有辦法!因為經典裡說,如來可以一刹那間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的念頭,因為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尊 佛的化土,就是祂攝受眾生的一個佛世界。而 佛的威力就是如此的大,而在這 佛攝受的化土裡面,每一個眾生的念頭,如來都知道。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第二種 如來說法叮嚀的體例,就是像《華嚴經》中說的,在你入聖位之前(在你入地品之前),一定會講一個東西;不管《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都應該會講。像是〈淨行品〉中所說的,你一定會在你的日常生活的諸行裡面,在你的回報眾生行中,生起迴向心。比如說,拿一個杯子,你的念頭就是「當願眾生如我一樣得清淨心,將自己的一切濁垢都予以清洗」,類似這樣,那你開門的時候就想,「願開眾生一切善根門」,然後呢,「度一切眾生斷盡一切惡根門」。這些你都會不斷的迴向,而且你會真實地想要在這個過程中,讓你生活的一切言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作意來利益眾生。因為,你只是拿個杯子,看起來並沒辦法利益眾生,可是當你有迴向心,就會有那個作意,而且你不一定需要唸出聲音來,但是你慢慢就會有這樣的作意。這樣的話,你的作意就跟你的無相念佛憶佛的功夫,慢慢地是會一樣的相繼不斷。因此,當你走路沒有遇到任何人,你還是可以不斷地生起一個利益眾生的作意,於此「善作意」中安住,這跟二乘人的作意是不一樣的。二乘人的作意就是最好你不要出現,當你出現以後,所帶給他的,他可能叫作是煩惱。因為你如果跟他請法,他可能不得不跟你講法,可是說實在的,他不一定有興趣跟你講法。然而,如果遇到相同的情況,大乘菩薩則是看對方是否有因緣,如果有因緣就為他說法,同時還會看他的根器來說,他不高興聽這個法,你就講別的法,如果他任何法都不想聽的時候,你就合掌恭敬,然後面貌欣怡,不要露出顰蹙相,這樣至少彼此也能互相結個善緣。

    顰蹙相就是皺眉頭,如果菩薩常常這樣的話,人家心裡面就會講:「這個叫大乘法,哼……」,心裡面就會產生不滿。菩薩呢,在許多的場合,因為講的法有時候不太一樣,但是你在接眾的時候,你一定是用笑臉。在佛世的時候,菩薩有一個相貌體性,就是他一定是容色熙怡,熙就是像陽光一樣,就是陽光和煦,溫暖的陽光照射,如此怡然自得;然後呢,他一定是還沒有講話,還沒有開口問候你的時候,就已經先微笑了,一定是這樣。想想看,菩薩的四攝法,其中的每一個法,如果都是皺著眉頭,那這四攝法就很難成就。即使是假的微笑都勝過你不笑,因為人有個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是天生的;這也是眾生的末那所必須具有的體性,這樣才能生存哪!如果它沒有經過教導就不會模仿,那小孩子或眾生是很難生存的。所以,我們天生就會有這個能力,就是會模仿,大自然中的動物也會模仿。那模仿是什麼?別人笑,你就跟著笑。認知心理學家,他們稱作「鏡像神經」。鏡像神經,它是亦步亦趨,就譬如是:前面是長者,你就跟著他,他這樣右手伸出去,你就跟著他右手伸出去;左手伸出去,你就跟著他左手……,我們的鏡像神經所反應的,就會跟他一樣。所以為什麼說,有人在教導我們東西的時候,他如果是跟你面對面,你就會覺得左右方向不對,不好模仿而轉不過來,這個道理就是因為這鏡像神經的運作是亦步亦趨,你是跟著他後面一起模仿的,當他和你面對面,左右便相反了。同樣的,你面對的人他在笑的時候,不管你想不想笑,他笑了,你那個作意是在的,你也會想要笑。當然你也可以靠其他的作意,就像你說我討厭這個人,他正在跟我假笑,那這樣末那知道:「啊!他是在假笑。」這樣,可能你那個鏡像作意就會慢慢消失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所以,這樣來看的話呢,「轉依」它不是一個名相,說來似乎也不困難,就是我們常說的,就是你要甘願一點,就是要甘願作菩薩啦!菩薩就是:壞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所以在這些次法上,大部分佛經裏就也不需要特別一條一條地來講。但是如果是講菩薩這個科目的話,還是會有的,但是一般來說,你並不一定會去意會到。比如說,經典說菩薩呢,第一條、第二條……,你看有的經論它就這樣列的;菩薩不會怎麼樣做,菩薩會怎麼樣做;菩薩不會怎樣起哪哪種心念,菩薩會怎樣起哪種心念……。你仔細想想,是不是有點奇怪,這樣看起來都很像在講戒行。因為有的菩薩不是那麼敏銳,所以 如來可以一口氣說一百多項,講到一個地方的時候,說菩薩一定在這個地方有十個法,這時候他會怎麼樣… …。接下來又講,菩薩這時一定會有十個法。

   如來意思就是說,這第一義諦的法,這出世間的智慧之法,如來一定會告訴你,一定會在各種因緣下告訴你的;只要你福德夠,也發願作菩薩,就一定會告訴你的。但是,其他是你自己應該要做的,這個就是轉依,但是 如來不會直接說:你將這些法做好,就是叫作轉依。如來並沒有直接這麼說,因為你要不要變成像是如來藏這樣無私無我等等不可思議的體性,是要你自己甘願的,如來不會來強迫你的。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所以,對於這個世界上的東西,你還是可以像以前一樣,把自己當作是一位凡夫,像是一般的眾生一樣,去爭取這世間的一切,繼續建立這些輪迴的心行。老實說來,這沒有對與不對,這是每個人的選擇,是不能強迫的。學佛了生脫死,不是可以強迫每個人都來接受的。

   或者是說,你開始轉變這心態,知道你不是為了增長自己的我所,不是要擴大自己的我見的勢力範圍,而是單純地為了修行自己的道業,因此雖然還是取用這世間,可是許多的地方,你的順位調整了,你可以權當布施而給予別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點再來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間人所認為的比較低劣的東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無有心思來受用。在許多的層面上,你也會去注意到:覺得哪些是法律允許的,可是有可能是在戒律邊緣的,這個你就要去揀擇。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以當我們這樣來考慮的時候,你會覺得,那你以後要做什麼?你過去生有沒有做過什麼兇惡的事情?過去生有沒有殺人、放火……?那一定有。過去生有沒有虧負許許多多的眾生?肯定有。這些呢,如來藏都已經完整地記錄下來,沒有一筆會漏掉的;那如果在這修學的過程中,你可以開始想:你是不是應該回報眾生?是啊!你是不是應該從一個時間點,要慢慢把虧負眾生的地方給它補回來?如來藏可沒有虧負我們,祂可是不管任何境地還是幫助我們;但是想想,我們都是拖著祂往這三惡道中奔馳,祂也從來沒有叫屈過。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如來藏好,我們的心性實在是太污穢了,我們虧負過無量無邊的眾生。那你就當作現在有個起點,可以發心去幫助別人,去將過去所虧負的,好好地加以償還,這還不好嗎?


   我想,我們每個人虧負的眾生,如果是以數學的一個符號來表示,就是把8平躺下來——那就是無限大,幾乎可以說沒有一位眾生,是我們沒有虧負過的,這件事基本上就是如此。即使說你已經在行菩薩道,一劫、兩劫乃至無量劫了,我們還是可以確定你仍然是虧負眾生。只要你還沒有真正走向聖位之前,就是虧負眾生。就算走向聖位,你虧負眾生的部分還是非常多的,更何況是我們的佛菩提道現在還在顛仆學步的時候。所以,能夠從這點開始思惟的時候,自己的種性才會開始變化。因為,我以我個人來說,我覺得欠債還錢是應該的,天公地道。作個修行人,對於過去所虧欠的、所虧負於眾生的,卻想要逃避,一走了之,這算什麼修行人呢?而且不論如何觀察,我一定是虧欠許多人的。因為,即使從悟後的心境歷程來看,還是有諸多不善,你還是沒有辦法在身、口、意圓滿你的戒行。所以,對於過去所造的不善業,讓眾生受到了許多的苦楚,我們現在就把這些不善業,以對眾生的四攝法、以擔負起整個時代的護法工作來償還。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我們在談佛法的時候,比較難清楚知道說什麼叫因緣果報,眾生也常聽說因緣果報,但你知道因緣果報有多麼細微嗎?因為因緣果報的意思是說:一切法在你運作的當下,這個種子就重新地種植進去,有的種子是已經顯露祂的功能性,然後再回熏回去。不管你怎麼去思維那個字眼,你的種子它是經過如來藏運作的,現行後很快地又成為種子在如來藏裡面。比如說,同樣兩個人做同樣的事情,乃至百千萬人做同樣的事情,所得到的果業會是一樣嗎?不會!因為他們的心行可能有千差萬別,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心行,他就有他各自不同的種子功能被記錄,乃至一萬個人就有一萬種不同樣心行記錄的不同的功能。而且你要知道,在這過程中,果報的現行運作是複雜到你沒有辦法計算。

   舉例來說,你生在以殺戮為樂的世界裡,這時候你幫助一個人,或者救護一個人的性命,這樣的話,你勝過在一個很好的世界中做一件同樣的善事。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在那個地方,你所經歷和熏習的,都是各種不善的作意心行所來侵擾,所以你已經建立了不善作意的認知。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說雖然你當下不一定會承認這個不善的作意是不對的,可是你瞭解它的內涵。所以說,即使你想還是寧可不要去瞭解(假裝不知道啦),但這是沒有辦法的!因為在那個罪惡世界裡,你就是會瞭解殺人啦、放火啦……這些惡事,而且大家都覺得這個沒有什麼,根本不會有人說這樣會有什麼因果;可是在這樣的作意充斥之下,在這樣的考驗中,你還能夠按照你願意要作的善行來做,這真的是不簡單。所以你的一件小事(小事一樁),對那個世界來說卻是不可思議的心行。所以同樣的一件事,就可能有著不同的因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證悟不證悟,它是督促一件事情:你到底是不是菩薩?所以歸結回來,就是說菩薩種性很稀有、很特殊,也就是說證悟菩薩最後會不斷地轉依如來藏,轉依到如來藏的體性上去;然後生生世世無量輩子的熏習和實證這個心體,他的末那識意根就會讓如來藏含藏的種子慢慢地轉變。漸漸地,妄心也就出離這種種的虛妄想。像這樣,每一輩子對於這世間的貪染都有深刻的認識,對於污染法都有想要克制的作意,這樣無量劫的修持,就會漸漸地達到你轉依這實相心的目的,這樣最後你就可以任運而為。

   如來藏不會像我們一直反觀自己是否存在,因為這一切我們所知道的,都是虛假的,祂不會想要怎樣。如來藏不會生起這個念頭,不會有去反觀的作意,然後就思惟有一個存在的「我」要做什麼?從來沒有!祂也永遠不會有。祂什麼時候才會有念頭?那個有,你也沒辦法想像,因為那是佛地的境界,那不是我們所能夠了解的法界實際——「常樂我淨」的境地。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如來藏運作時,你可以觀察一切眾生,他的如來藏所含藏的種子的生起現行。種子怎麼因為這個緣而生起這種種的世間法呢?就像世間人所說的,如來藏擁有什麼樣的出生一切法的能力?可是這些能力的出生是有其時機因緣與條件的。然而有的時候,這些能力沒辦法顯現,例如有人說他有神通,可是你叫他哪一天,哪一個時節,卻怎麼做他也做不出來。可是 佛菩薩所產生的智慧不是這樣的,所引生的三昧境地也不是這樣的,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境地、任何時空點,祂都能顯現,只要因緣成熟祂就可以顯現,而且決不會違背因果,所以如來藏的功德藏是超過一切諸法的,祂真的是可以出生一切諸法。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來藏以這樣無我性的體性永遠服務我們、滿足我們,來實現這世間於我的因緣果報。祂每天24小時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都這樣無私地照顧著我們,從來沒有過有一個剎那是為了祂自己。我們在反省之餘,雖然沒有辦法達到像如來藏這樣全然地無私無我,雖然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做到,每一刹那都可以為了眾生而放下許多自己的事情,沒有辦法達到像如來藏這樣究竟的境地;許多的時候還是不斷地想為自己來做些什麼,想要於世間法多要些什麼;但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是可以像剛才所說的,來做些改變,調整自己的順位,根據你所親證的如來藏,或是根據你所了解如來藏的體性,這樣來改變你對這世間法的取與不取的態度,這樣來改變你對於你自己獲得以及擁有這些概念的想法,這樣來盡情地而為了眾生來做佛事,不再為了自己的惡法欲而盡情地奔走於天地之間,這個都叫作是「轉依」,這是轉依的一個比較大的課題。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以這樣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做什麼嗎?以你個人來說,你真的不用為自己做什麼。這個意思是說:如果你現在要取世間的東西,你要開始懂得把順位調整好,以前你總是把自己排在第一位,那你就從現在開始慢慢地調整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當你要做什麼之前,你要先觀察,這個是不是眾生需要的?你要開始考慮將這世間事物先讓給他們,因為這些世間法是他們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這些世間法是他們所熱愛的,可是卻是 佛陀所指責的。那你在學佛的歷程中,是希望 佛陀來稱讚你,還是希望 佛陀看到你這麼喜愛世間法而指責你呢?但是很明顯的,佛陀說這些東西都是不可愛樂的。然而眾生在這個階段就是很喜歡,所以你要容忍眾生,不要和他們去爭、去搶,你有更遠大的目標需要去成就。但如果你渴求的念頭還是很強烈,沒辦法斷除時,也沒關係!但是當你伸手去取你所想要的東西的時候,無論如何,要先看、要先想,其他眾生有沒有需要這個東西的?要這樣去思維,讓自己的渴望、貪慾慢慢地降低。雖然自己很想要,但比起其他的人來說,其他人可能更想要,所以我的順位可以排後面一點,我取用的時間點可以挪到後面一點,我取用的物品可以比世間的衡量標準差一點。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這個世間裡,我們等於是一個流浪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對於這個世間的「所依」,我們從無始以來就都已經深深地誤會了。都誤會有一個「我」,以這個「我」來作為所依。因此現在就要轉過來,知道我們真正的所依是這個如來藏,而非是無始以來所認為的「我」。可是要談論到這個所依——如來藏的話呢,那如來藏有沒有祂的體性呢?有!如來藏確實是有祂的體性。但是,祂的體性呢,如果真要說的話,就是祂對我們來說到底是什麼?證悟的人都知道,沒證悟的話,就來熏習這樣的般若知見吧!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