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jpg

   

若能時時攝受身心,正念佛、法、律而令心清淨無為而生正定,在六度中數數修習串習定功,有朝一日肯發度人的大乘心而讓因緣成熟,才能得遇善知識,而習得般若;經由「正定」基礎轉而應機而入「正智」,學到「正慧」的這種修為是在正念趨使下,熏習正知見證知生命本我自覺,從此生命的學習才真正走向真實面,否則不管修的怎麼好,都只是認妄為真的修習善法,還未走到內門真學佛法的層面,如此才真是符合 佛陀所說法的唯一佛乘精神,然後生生世世不捨眾生,發受生願,欣樂常住娑婆行菩薩道,而不是處處為己出離三界生死設想而已,故而在《父子合集經》卷19〈27 淨飯王信解品〉中 佛陀慈悲的開示道:

爾時世尊,告淨飯王言:「大王!如上所說解脫法門,當自繫心,正念觀察,勇猛精進,決定修作。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依此得證無上菩提,能招世間一切富樂,能消世間一切渴愛,能伏世間一切我慢,能破世間一切邪見,能滅有情一切罪惡。未登初地凡夫異生,皆令證得平等法性。如是法要,非諸聲聞及辟支佛所行境界,唯諸菩薩之所修作。大王!應作是念:『我當云何於人天中得為眼目?於長夜中得為照明?於愛河中得為船筏?於險難處得為導師?無依怙者為作主宰?自得度已,復能度他;自解脫已,令他解脫;自得安隱,令他安隱;自證涅槃,復令他證。』大王!不應觀彼現在世間所受富樂五欲自在,諸根如幻境界如夢,謂於色境聲香味觸心生貪著,無滿足時。」(CBETA, T11, no. 320, p. 971, b27-c12)

由上經文,可以了然知道,包括同學的所有有情的「煩惱」來源,係來自不知眼、耳、鼻、舌、身、以及潛意識意根等六根的諸根如幻境界如夢,謂於所接觸的色、聲、香、味、觸認為真實而心生貪著,無滿足時,這就是我們不知虛幻人生的無明煩惱病因;因為所有的煩惱都是從無明的虛妄想而來,然而人性的這些根本煩惱又從何而來,且看以下《成實論》卷10〈135 不善根品〉中的闡述:
「三不善根謂貪恚癡。
問曰。憍慢等亦應是不善根。何故但說三耶。
答曰。一切煩惱皆是三種煩惱分。慢等是癡分故不別說。又三種煩惱多在眾生心中。慢等不爾。又一切未離欲者乃至蚊蟻。是三煩惱皆在心中。憍慢等不如是。又貪是瞋不善根。違失所貪則隨生瞋。癡為二本。所以者何。若人無癡則不貪瞋。又經中說。十不善業有三種。從貪瞋癡生。不說從慢等生。又有三種受。更無第四。是三受中三煩惱使。若別有慢等於何受中使。是事實不可說。當知此三是諸煩惱本。
問曰。何故樂受中貪使。對曰。現見此中生故。如經中說。人得樂觸生喜。苦觸則不喜。是人於諸受中集滅味過出。不如實知故。」
(CBETA,T32,no.1646,p.319,c8-23)

從上經文中得知──貪恚癡謂三不善根,若人無癡則不貪瞋,而佛法中所謂的癡不是世間人以為的沒有世間智慧,癡的根本是凡夫俗子不明真我生命實相,把虛妄的現象界當真實,是趨使我們走向漫漫長夜的導因與最大的病因所在,生生世世被自以為的我──即誤認「現象界5陰、12處、18界虛幻法為真實法」,一直在自以為的假我戲弄下,迷己逐物(即不停的追逐5陰、12處、18界種種虛幻法,迷失生命實相的真實自己)無法出離,在這種由於「癡」的煩惱種子所生的「一念無明」籠照下就會有同學所感慨的人生,人生的體驗中不只同學有這種煩惱人生的感慨,以前的我也曾存有這種深層的迷茫與盲然,且現觀身邊很多人也都同樣遭遇到這個無解的困惑,所以務必學習了解為什麼凡夫每一念都住在無明裡?並且須再發大願心來了知如何打破包含「一念無明」的「無始無明」,「無始無明」是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存在,從未被眾生「見聞覺知心」相應過,因為除非 佛陀降生於世教導我們,否則我們從來不知「無始無明」──即從來不知「生命的實相是什麼」?所以廣泛地談到痴(無明)是有兩種:「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既然要知道人生的意義,這兩種無明內容與本質的認知理應是當務之急,這可是生生世世來人間的學習課題,如此學到真理才能提昇生命,究竟利他且利己,也才不會枉來人生走一遭!

當知修學歷經約三大阿僧袛劫的光陰,到最後身妙覺位菩薩,除了妙覺菩薩在兜率天宮內院,待眾生得度的因緣成熟,能降生人間而即身成佛以外,除此之外,無人能即身成佛成就佛道,終究滅盡一切苦;凡是只要對「宇宙萬有的本體」所蘊藏的「種子功能」存有一絲一毫的無明,廣義說即是還有愚痴存在;所以為了究竟解決我們一切的痴,即解決一切的無明,務必歸向完全沒有無明愚痴,即無所不知究竟「圓滿一切種智」的 佛陀浩瀚智慧學習,這才是「如實知痴」,如理如法的對治「痴」,方漸能活出有深度、有廣度、超越時空有宇宙觀的人生,如此豈不妙哉!

祈願我們有朝一日都能正確認知「一念無明」既而打破「無始無明」而證悟,體解佛法生命的大道──邁向自覺覺他的人生,從此自利利人解決感慨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