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貼  什麼是悟呢?.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05/1636-a05_121

由正元老師開示

 

 

 

狂禪有兩種:一種是有悟的狂禪,一種是沒有悟的狂禪。什麼是悟呢?悟就是要證悟我們的本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識,第八識又稱為阿賴耶識,祂就是如來藏。如來藏就是如來寶藏的所在,也可以說是如來功德智慧所藏身的地方;祂也是法界的實相,也是第一義。第一義就是第一因,為什麼會有我們的五陰、身心出現在這一個世間?為什麼會有世界、山河大地?這都是因為有如來藏,因此祂就是大乘佛法精神的所在,所以證悟就是要悟如來藏。

可是證悟有淺有深,依證悟的般若實相智慧來說,可以分為總相智、別相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的差別;所以不是證悟如來藏以後,就馬上能夠斷盡一切煩惱,馬上就能夠成就佛道,而是要悟後起修。悟後要修什麼呢?悟後要修六度波羅蜜,也就是悟後要依止如來藏來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依止如來藏來修這六度,斷除一切煩惱;經過菩薩道的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等覺、妙覺位,才可以成就佛道。所以根據每一個人往世福德、智慧修證的差異,這一世證悟就會有深有淺不同的差別;有人證悟是七住位,有人證悟是十迴向位,有人證悟是十行位或是十住位,乃至有人證悟就可以進入初地。因此證悟有淺有深,這個道理也先讓大家瞭解一下。

正因為證悟有淺有深,所以有一些淺悟的祖師大德,因為悟得淺,比較深的般若智慧還沒發起,也往往會因為慢心的遮障而墮於狂禪,然後就會訶佛罵祖。像臨濟義玄、德山宣鑒還有夾山善會,他們剛悟的時候,就有墮於狂禪的現象。

像臨濟義玄剛出道的時候,除了真心妄心分不清楚以外,也非常狂傲,曾經說過:「山僧見處,坐斷報化佛頂;十地滿心,猶如客作兒;等妙二覺,如擔枷帶鎖;羅漢辟支,猶如糞土;菩提涅槃,繫驢馬橛。何以如斯?蓋為不達三祇劫空,有此障隔。」(《景德傳燈録》卷二十八)講這一些話就是狂禪。你看他只是依如來藏真如理體來說實際理地是一法不立,只是依真如自住的境界是離十法界,教大家要離開現象界一切有為、有造作法的貪愛和執著,要大家轉依真如無為清淨的法性,只是要表達這樣的意思;而自身的煩惱沒有斷盡,菩提也沒有證得,距離佛地的修證還差十萬八千里,怎麼可以說「坐斷報化佛頂」,不需要報身佛以及化身佛的度化眾生、利樂有情的事業呢?怎麼可以說經三大無量數劫修行圓滿的十地滿心菩薩,仍然像無主作客的人一樣,到處流浪生死呢?怎麼可以說等覺、妙覺菩薩,也只是像囚犯身上所帶的枷鎖一般的累贅多餘呢?怎麼可以說二乘的聖人——阿羅漢、辟支佛,猶如糞土一般無用?又說菩提涅槃的聖道,就像用來綁驢馬的小木樁一樣,也沒什麼大用處。

像這樣的狂傲、輕慢佛菩薩以及聖道,這就是狂禪;自以為一悟即至佛地,這就是無知。像這樣的言語容易誤導眾生有樣學樣,造下謗佛、謗法、謗賢聖的大惡業。不知道《楞嚴經》中 佛說過:「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楞嚴經》卷十)就是講證悟如來藏的時候,在道理上面是可以離開一切的無明;但是在事相上面還不能夠沒有罣礙,在境界上面還不能夠得自在,必須要悟後起修,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六度波羅蜜,才能夠圓滿佛道。因此,一切佛弟子不管悟前或是悟後,都不應該輕慢三寶,對菩提聖道也都應該謙恭合掌一心來求,這樣才能對自己和他人的道業有所幫助。後來臨濟義玄雖然證悟了,不再墮入狂禪,也不再批評阿羅漢、辟支佛和等覺、妙覺菩薩了,可是已經留下這些典故,也導致後來各方善知識的訶責。詳細的部分各位可以看 平實導師所寫的《宗門道眼》這一本書的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