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三障? 阿羅漢、菩薩證滅盡定果位為何不同?.jpg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5001/5001-1-50.htm
佛教正覺電子報

般若信箱──第22輯──

  

問三、末學接觸蕭老師的法時日不久,每週二旁聽蕭老師講經完畢、迴向後,張老師均會唱唸: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請問「三障」是指理障、事障及性障嗎?又性障與業障的主要差異為何?另外,同修會出版的書籍,在書末均附有「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其中指出六地滿心菩薩即已證滅盡定、斷分段生死。末學讀蕭老師的其他書得知:若是修解脫道的二乘人,當其證滅盡定後(四果羅漢),其第八識應僅留「異熟識」名,而菩薩的第八識則在七地滿心後(進入八地時)方改稱異熟識。同樣是證滅盡定、斷分段生死(斷煩惱障現行),何以菩薩的第八識在七地滿心前還稱為阿賴耶識?懇請師兄不吝釋疑,非常感謝!阿彌陀佛!

答:1.三障是煩惱障、所知障、業障。如果把業障用性障來取代,就會漏掉了業障一法的障礙,而性障又正是煩惱障所攝的內容,所以二障之外的另一障應該是業障才合正理。煩惱障又稱為見思惑,所知障又稱為無明惑,事障即是性障。分述如下:煩惱障就是障礙學人出離分段生死的煩惱,也就是見惑與思惑;由於這二種惑不能斷盡,就由這二惑的障礙,使得學人無法出離三界生死苦,這就是煩惱障。所知障是因為對法界實相正理的無知,導致無法證知法界的真實相,無法證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無法成就佛道,這就是所知障;說的是對於法界實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為佛道上的障礙,故名所知障。業障則是因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惡業,業種會障礙菩薩行道,也會障礙初學菩薩修學佛法;這都是因為往世所造惡業種子的現行,而使得新學菩薩學佛時處處產生了障礙,這就是業障。性障是指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這五法會障礙學人證得四禪八定,或是障礙學人修證解脫道,所以稱為五蓋。這五蓋原則上不與所知障相應,因為所知障是屬於迷理無明,而性障五蓋屬於迷事無明,是煩惱障所攝的,所以三障應該說是理障、事障、業障,不宜把業障用性障來取代。

2.六地滿心菩薩既已證得滅盡定,為何他們的第八識仍然稱為阿賴耶識?這是因為菩薩的大悲願,故意生起一分思惑以潤未來世生,名為留惑潤生,所以斷盡思惑以後仍然可以故意生起一分思惑,或是以方便、願力而留一分思惑不斷,繼續行菩薩道。初地滿心證得猶如鏡像的現觀時,了知一切皆是自心現量,無可貪戀,捨壽時就可以斷盡最後一分思惑而取涅槃,但這並不是初地滿心菩薩所樂的境界,他們認為這樣不能利樂有情,也不能使正法久住,覺得無意義,所以都不會滅盡最後一分思惑。三地滿心菩薩,四禪八定具足了,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斷了我見就可以取證滅盡定的,但是都不取證滅盡定,這也是留惑潤生的緣故;所有的凡夫與外道,當他們在外道法中證得非非想定時,聽到五蘊空的正理,當場滅除我見,就可以立時取證滅盡定或無餘涅槃,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三地滿心菩薩在一大無量數劫的七住位中就已經斷了我見,現在有了三地的無生法忍,也有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當然更有能力取證滅盡定,但也都不取證,所以阿賴耶識仍然不改名為異熟識。六地滿心菩薩是因為不證滅盡定,就無法進入七地,所以不得不取證,但仍然留惑潤生,故意保留一分思惑不斷,所以仍名阿賴耶識。甚至於七地滿心菩薩念念入滅盡定,更有能力取證無餘涅槃,但他們都有方便波羅蜜多,所以都留惑潤生,不入涅槃,所以仍然稱為阿賴耶識。想要轉入八地時,才不得不滅除最後一分思惑,改名為異熟識,但是卻以大願力而繼續受生在三界中。這些都是大菩薩們的般若方便智慧力,也是基於七住時所證得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智慧,才能漸漸達到的境界,不是二乘聖人所能知道的。這也是我們正覺學人應該學習與效法的。這些道理,在導師的《楞伽經詳解》中,都有開示,您可以直接閱讀思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